#肝癌

2030目標降低癌症死亡率三分之一 「肝」癌治療成關鍵第一槍

2030目標降低癌症死亡率三分之一 「肝」癌治療成關鍵第一槍#肝癌

健保署近期積極推動多項健保藥品政策改革措施,如暫時性支付、擴充新藥預算、推動平行送審機制等。在上月成立的「健康政策與醫療科技評估中心」(CHPTA)有望縮短新藥審查時間,也期望給於病友更好的治療。由於肝癌長期位居台灣十大癌症死因第二位,又有「國病」之稱,許多患者在明顯感到身體不適時已經進入中晚期,治療不易且存活率較低。健保署已於112年8月宣布將免疫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治療(免疫合併療法)納入健保給付。此舉措施可望提升晚期肝癌患者的存活率,被視為國病肝癌治療的重要一步,有望成為賴清德總統當選人提出的「2030年癌症死亡率降低三分之一」目標先驅。 晚期肝癌免疫合併療法納入健保已半年多,台灣年輕病友協會與羅氏大藥廠今日(2/22)舉辦「晚期肝癌治療經驗分享會」,現場邀請到健保署署長石崇良及各界專家、病團代表,包含楊培銘(財團法人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總執行長)、蘇東弘(台大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林錫銘(林口長庚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共襄盛舉,從提升晚期肝癌存活率到癌症治療新時代,接軌國際指引給癌友更好的治療,加強呼籲肝癌高風險族群需定期追蹤、提高篩檢率。 健保署石崇良署長於會中指出,健保署一直以來重視病友的權益,去年推動多項健保藥品政策改革措施,像是暫時性支付、擴充新藥預算、推動平行送審機制等措施。今年1月份除了成立CHPTA加速新藥審查外,也宣布有11項新藥新增給付、7項藥品擴增給付規定,持續為患者和醫師提供更多治療選擇,同時也更有效減輕患者的經濟負擔。 財團法人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強調:肝癌仍是國病,呼籲政府和社會各界共同努力改善肝癌治療策略 財團法人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總執行長楊培銘分享台灣肝病環境現況以及免疫合併療法納入健保的意義與效果。楊總執行長指出,台灣肝病的現行環境雖然逐年改善,但肝癌仍應是大眾關注的健康議題,特別是在晚期肝癌死亡率方面。他強調,免疫合併療法納入健保的重要性不僅在於給患者更多治療選擇,更是對國家肝癌防治政策的一大突破。楊總執行長感謝政府、醫療機構、社會各界共同攜手,努力改善肝癌治療策略,同時也呼籲加強民眾對早期篩檢的重視,以期提早發現和治療肝癌,進而降低死亡率。 台大醫院內科部蘇東弘主治醫師提醒,代謝性肝病患者仍有罹癌風險 台大醫院內科部蘇東弘主治醫師表示晚期肝癌的治療迎來了重要的突破,然而肝癌早期通常無明顯症狀,強調定期篩檢和追蹤的重要性。現行的腹部超音波、胎兒蛋白等篩檢方法,即使指數正常,也不代表沒有慢性肝炎病毒感染、肝纖維化或肝硬化的可能。蘇醫師分享了一位60歲男性患者的個案,這位患者在過去十年中一直患有糖尿病、高血脂和冠狀動脈心臟病,並在年輕時發現B型肝炎,並未持續追蹤。直到2023年10月的血液檢查才發現胎兒蛋白水平異常上升。進一步檢查確診他肝左葉有一顆6.9cm的腫瘤。蘇醫師強調規則追蹤的重要性,早期發現可以提高治療成功的機會,並降低治療的風險和成本。 蘇東弘醫師也提醒民眾肝癌的危險性並非僅來自B型、C型肝炎演變,代謝性肝病的患者依舊有產生肝硬化及肝癌的風險。這類型患者通常與肥胖、高血壓、高膽固醇、糖尿病等危險因子密切相關,現代人不良的生活方式,如高糖高脂飲食、缺乏運動等,可能使脂肪在肝臟內的積聚,進而導致脂肪性肝炎和肝細胞受損,最終發展成為肝硬化和肝癌。 林口長庚胃腸肝膽科林錫銘教授強調,中晚期肝癌治療應朝向痊癒的目標努力 台灣肝癌醫學會名譽理事長、林口長庚胃腸肝膽科林錫銘教授分享他個人在使用免疫合併療法的60多例經驗上,也是目前國際上被認可的晚期肝癌治療指引第一線選擇,包括PD-1和PD-L1抑制劑以及VEGF抑制劑的單株抗體。其中有一位晚期肝癌患者,在接受免疫合併療法後,腫瘤標誌和MRI結果均顯示緩解。另外一位雖然是中期肝癌患者,但由於腫瘤數量眾多且合併有肝硬化和門脈高壓,不符合肝移植的標準。透過免疫合併療法和質子治療的應用,該患者也獲得了緩解,進而有機會進入肝移植階段。 林錫銘教授強調肝癌治療最新的觀念是有機會痊癒就要爭取,而不僅是緩解及控制病情。「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仍是關鍵,無論是中期或晚期肝癌,適當的局部治療搭配藥物治療,都有機會獲得更好的效果。 林錫銘教授也表示,免疫合併療法在提升治療反應率和降低副作用方面有新的進展,雖然已納入健保給付但條件上相對嚴格,期待專家和政府相關單位共同討論,使更多患者能受益。 台灣癌症基金會蔡麗娟副執行長認為癌症新藥基金擴增,將為病友帶來更多希望 台灣癌症基金會副執行長蔡麗娟表示,晚期肝癌免疫合併療法納入健保給付對病友們的治療帶來希望,在免疫合併療法納入健保給付下,治療效果對於病友來說更為穩定,傳統治療的副作用也明顯減輕。尤其符合健保給付條件之下,每位病友每年能省下高達300萬的藥費,不僅減輕經濟壓力的同時,也減輕病友及其家屬的心理負擔。 蔡副執行長指出,對於癌症新藥基金可能擴增至百億的展望,將對病友無法負擔昂貴藥費的問題有所助益。她更進一步感激並呼籲,癌症新藥基金應優先支持已通過三期試驗且在臨床上已經證實效果的創新藥品,藉以加速接軌國際治療指引,為實現2030年降低三分之一癌症死亡率的目標邁出堅實的一步。 台灣年輕病友協會期盼,新政府及健保政策更加注重病友權益 主辦單位台灣年輕病友協會副理事長劉桓睿以總統當選人賴清德所提出的「2030降低癌症三分之一死亡率」為目標指出,為實現這一目標的關鍵在於所有的癌症都應「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並提供晚期癌友更有效、副作用更小的創新療法。為加速癌症新藥引進並提升治療可近性,新成立的健康政策與醫療科技評估中心(CHPTA)讓病友看到了更多希望。行政法人化有望提高穩定性,並期待CHPTA在藥品健保給付的評估中,能真正落實「以病患為中心」的精神,兼顧病患的治療需求、藥品療效和生活品質。劉副理事長感謝並期待新政府及醫療界持續努力,以提升早期發現肝癌意識並有效改善治療方案為目標,期待CHPTA在病患利益及醫療品質提升方面都能發揮更積極的作用。

50歲阿伯靠兄弟情籌錢保命! 健保新措施肝癌患者釋重負

50歲阿伯靠兄弟情籌錢保命! 健保新措施肝癌患者釋重負#肝癌

 1名50多歲阿伯,雖不菸不酒但罹患B型肝炎長年不知,某天察覺肚子變大,食慾與精神都不好,聽親友建議就醫檢查,竟確診晚期肝癌,10公分腫瘤已侵犯肝門靜脈,加上肝功能不穩定,只能使用免疫療法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治療,很幸運正好健保納入給付,藥費重擔立刻減輕,腫瘤也幾乎消失不見。 免疫療法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治肝癌立見效 健保納給付救命無後顧之憂 嘉義基督教醫院肝膽腸胃科主治醫師陳柏岳表示,台灣為B型與C型肝炎盛行國家,但礙於過去公衛知識未普及,許多人都不知道自己罹患慢性肝炎,長年未追蹤治療,就像這位50多歲個案,發現異狀時已是中晚期肝癌,以往想更好控制癌症,就須採用免疫療法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治療,但自費負擔價格不斐,但現在已有很大不同。 陳柏岳補充,50多歲個案因肝功能不佳,不宜用第一線標靶藥物,決定採取免疫療法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治療,原本須自行籌措高額醫藥費,因個案經濟限制,不得已與哥哥籌措救命錢,幸好第一輪用藥病況就明顯改善,並且續藥時正好符合2023年8月健保開放給付條件,讓個案無後顧之憂治病搶救生命。 活化T細胞重新還擊癌細胞 國際指引傾向提早啟動治療 陳柏岳指出,免疫療法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治療問世後,用藥物將原本被肝癌細胞麻痺的免疫T細胞,恢復清醒重新擊殺癌細胞外,加上抑制血管新生藥物,讓肝癌微環境發生變化,免疫T細胞更容易辨識與攻擊癌細胞,約30%病患腫瘤能縮小,甚至有機會能讓腫瘤消失而觀察不到,除了病人生命延長外,也沒有傳統肝癌標靶藥物的手足脫皮疼痛症狀副作用困擾。 陳柏岳也說,目前國際肝癌治療指引,針對中晚期病患,傾向將免疫療法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治療作為第一線治療,如果發現不適合,才回到傳統標靶藥物,加快協助病人有效控制癌症,奪回寶貴生命與回到一般生活,只要能越早發現癌症,治療成效也就越好,慢性肝炎患者定期追蹤就顯得格外重要。 第一代標靶易有嚴重手足破皮副作用 免疫治療須注意內分泌異常 陳柏岳補充,分析肝癌病患數據,約4成病患發現腫瘤已是中晚期,大部分都無法手術移除,在沒有免疫治療時代,僅有第一線標靶藥物,如果治療成效好,存活一年就是不錯的成績了,同時還要承擔不同程度手足症狀副作用,手腳會出現嚴重破皮,曾有病患發生蜂窩性組織炎,必須緊急處置避免傷害擴大。 陳柏岳提醒,接受免疫療法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治療,能排除手足症狀等惱人副作用,但因免疫T細胞活性增強,也可能會誤傷正常身體組織,臨床會觀察到甲狀腺與腎上腺內分泌異常,也有肺部發炎或肋膜積水等現象,因此當病患發現自己治療期間身體有異狀,應該馬上回報醫師,輔助治療後都能很快改善。 雲嘉南C型肝炎患者比例偏高 規律治療追蹤防範肝癌第一步 陳柏岳提到,嘉義基督教醫院因所在地,臨床能觀察到雲嘉南地區C型肝炎盛行率比其他地區高,但許多病患都不知道自己感染疾病,就算檢測發現,也因就醫不方便,慢慢就疏於追蹤觀察肝臟健康,等到察覺不舒服異狀再回診間,如果確診肝癌很大機率已經在中晚期,治療效果不如早期治療好。 陳柏岳呼籲,不知道自己是否罹患B型與C型肝炎,一定要主動就醫檢查確認,如果結果呈現陽性,現在都有藥物能夠控制病情,保持定期追蹤肝臟健康,假使發現任何異狀,就算是肝癌也能早期發現,一旦發現自己黃疸、有腹水、腸胃道出血等症狀,務必立刻就醫,很有可能是肝癌中後期症狀。 (圖/嘉義基督教醫院肝膽腸胃科主治醫師 陳柏岳醫師)

肝癌連43年位死因前二 定期篩檢揪出肝癌風險

肝癌連43年位死因前二 定期篩檢揪出肝癌風險#肝癌

肝癌早期診斷不易,200萬潛在高風險族群要當心! 民進黨前主席施明德日前傳出因肝癌辭世消息,引發各界震驚。事實上,過去也有多位名人皆是因肝癌奪命,台灣更是肝癌高度盛行地區之一,肝癌更長達43年高居癌症死因前二名。為了防治肝癌,政府曾在2016年設立C肝國家辦公室,以國家級的力量防治肝炎。 肝癌因早期幾乎無症狀、難以察覺,使許多肝炎患者可能因沒有追蹤或沒有治療,而錯失了預防肝癌發生或是早期診斷肝癌的時機,在台灣早期篩檢出肝癌的患者更是不到五成,大部分肝癌患者確診多為中晚期。臺北榮民總醫院健康管理中心部主任黃怡翔醫師指出,「如果患者能越早期發現肝臟腫瘤的存在,就越有機會得到根治性的治療,早期肝癌其五年的存活率可以超過九成。」 黃怡翔醫師說明,慢性肝病如B、C肝炎、肝硬化是肝癌的高風險群,其中B、C 型肝炎病毒感染更是國人肝癌的主因,約有八成肝癌患者都是肝炎患者或帶原者。數據更指出, 台灣B型肝炎及C型肝炎潛在帶原者超過200萬人。不只肝炎患者或帶原者,男性、45歲以上、有脂肪肝、家族肝病史、吸煙習慣、有代謝症候群、不良的飲酒習慣及生活作息絮亂者,也是肝病的高風險族群。醫師建議民眾要注意自己的身體狀況,尤其高風險群更要去篩檢,及早找出病因並開始治療,增加存活的機會。 肝癌篩檢有健保給付 醫師籲每半年檢查不可少 黃怡翔醫師提到,早期肝癌篩檢工具主要為超音波檢查和抽血檢查,然而肝癌早期腫瘤較小,超音波檢查診斷會有其限制,而抽血檢查甲型胎兒蛋白(AFP)及異常凝血酶原(PIVKA-II)則可以輔助超音波不易判斷的情況。其中異常凝血酶原(PIVKA-II)檢驗,搭配近年來臨床上最新的肝癌風險評估計算公式,結合四項肝癌風險因子,包含異常凝血酶原、甲型胎兒蛋白、性別及年齡,更可找出肝癌危險族群。此外,異常凝血酶原(PIVKA-II)健保目前也有給付,提供肝硬化之慢性肝炎(含酒精性肝硬化)或肝癌接受根除治療之病人,每年可以有兩次篩檢機會。 黃怡翔醫師提醒,符合資格的民眾可以善用健保資源,每半年的肝癌篩檢不可少,找出潛在病因及早治療;而高風險族群需要評估自身的狀況,定期進行篩檢,遠離肝癌死亡威脅。

施明德肝癌逝世!醫提醒:早期肝癌符合「這條件」可用消融術根除

施明德肝癌逝世!醫提醒:早期肝癌符合「這條件」可用消融術根除#肝癌

前民進黨主席施明德於15日凌晨因肝癌逝世,享壽83歲。肝臟因無痛覺神經,常被稱作「沈默的器官」,以致大部分肝病都沒有明顯症狀,肝癌更是長期占國人十大癌症之列。馬偕醫院資深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張經緯表示,早期肝癌患者可透過「消融術」進行病灶根除治療,提供切除外的選擇。

施明德病逝》出現「6異狀」肝癌恐復發!醫警告「這因素」害復發率超高

施明德病逝》出現「6異狀」肝癌恐復發!醫警告「這因素」害復發率超高#肝癌

民進黨前主席施明德日前肝癌復發,引發外界關注,今日卻傳出他不敵病魔,於凌晨辭世的消息,享壽83歲。肝癌被稱為「沉默的殺手」,到底肝癌復發機率有多大?復發症狀有哪些?又該如何預防呢?胃腸肝膽科醫師提醒,若是民眾發現身體出現瘀青、黃疸、腹水等6大異狀,就有可能是肝癌嚴重復發警訊,不應輕忽趕緊就醫。

降期治療法+載藥微球栓塞,新治療策略讓晚期肝癌患者有機會換肝重生

降期治療法+載藥微球栓塞,新治療策略讓晚期肝癌患者有機會換肝重生#肝癌

肝癌是國內10大死因第二名,不少病患多因太晚發現而錯過黃金治療期,高雄長庚執行降期(Downstage)治療法,透過肝栓塞來降低癌症期別至治療準則標準內再行手術或移植,讓晚期肝癌患者重生。一名59歲肝癌男性,腫瘤11.6公分,因過大而無法進行切除,所幸透過「載藥微球栓塞治療」成功縮小腫瘤,再透過外科手術方式切除之後再接受肝臟移植,終於重回健康生活。 B、C型肝炎也就是病毒性肝炎,是導致肝癌的主因,事實上也有非病毒性肝炎,像是酒精性肝炎或藥物性肝炎會導致癌症。肝癌之所以兇猛,是因為肝是「沉默的器官」,隨著肝癌細胞的增生和腫瘤位置的不同,才會慢慢出現警訊與前兆,症狀有像是上腹部疼痛、腹脹、疲倦、食慾不振、體重減輕、黃疸、下肢水腫、腹水、吐血、急性腹痛,這些狀況都是慢慢發生,當症狀加劇時,表示肝炎可能已經轉化為肝癌。 高雄長庚醫院一般放射診斷科助理教授余俊彥醫師表示,肝癌通常發現時多數晚期,主要是因為病患可能只是覺得比較累,像黃疸也不是太容易發現,必須抽血才知道,如果沒有進一步檢查很難察覺,因此定期健康檢查仍是早期發現的重要方法。 縮小腫瘤再切除,復發率降低10倍 肝癌的治療可分成根除性與非根除性治療,余俊彥醫師說明,根除性療法有外科手術切除、射頻燒灼術(RFA)、肝臟移植,非根除性則有化學治療、標靶治療、栓塞療法等。 肝癌的治療非單一方式,必須透過評估個案的腫瘤大小、位置、嚴重度來選擇治療方法,余俊彥醫師表示,當面對較為棘手且無法直接手術切除的情形,目前的治療趨勢是透過縮小腫瘤的方式達到可以切除或電燒的程度,再做根除性處理來增加病患的存活率。 高雄長庚醫院在肝臟移植案例數量上,以2384例位居全台第一,余俊彥醫師說明,即便是符合換肝條件,若能將具備活性的腫瘤殺乾淨的話,對於後續復發率就能降到1.2%,相較於還有活性腫瘤細胞存在的話復發率相差了10倍。 至於非根除性的栓塞治療則是針對多發性肝癌腫瘤,或是無法進行切除手術或電燒的對象進行,余俊彥醫師解釋,肝臟的血流75%來自肝門靜脈,肝動脈來的血流僅佔 25%,但肝癌腫瘤的血流供應則大部分是從肝動脈而來;栓塞治療即是透過從鼠蹊部開小洞,利用血管攝影儀器,將導管深入靠近腫瘤的肝動脈,再將栓塞物質及藥物直接注射進入以攻擊癌細胞,進而達到治療效果。 載藥微球栓塞持續釋放藥物,保護肝也減少副作用 傳統栓塞是以碘油混合化療藥物並載注入肝動脈,約20~30分鐘藥物就慢慢代謝,效果較短;因此便發展出「載藥微球栓塞」,是藉由搭載藥物、且顆粒均勻的「微球」注入血管中,除了可達到栓塞效果以外,也會分布在腫瘤微小的血管分枝中,並且緩慢釋放藥物來抑制癌細胞,藥物作用可達7 ~ 14天,除延續性更高,也能集中化療藥物濃度於腫瘤處,比起傳統栓塞不僅減少對於正常肝臟的破壞,也能降低化療的副作用。 微球的大小均勻也關係到治療效益,不均勻的微球會造成比較大的微球必須考量接近腫瘤處再作用,但太小的部分則可能漂在血管中傷害到膽管系統,因此,使用大小一致、顆粒均勻的微球對血管栓塞的處理效果較佳。 余俊彥醫師說明,高雄長庚實行降期(Downstage)治療法,是透過載藥微球栓塞來降低癌症期別至治療準則標準內再行移植或手術,像是傳統栓塞後副作用較大、肝功能本身不佳、或無法接受電燒者等,以載藥微球栓塞治療就非常適合。 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肝癌的治療已朝向多元化發展,以高雄長庚來說,一旦有新發個案,就會透過不同科別如一般外科、胃腸肝膽科、放射診斷科、血液腫瘤科、、等各專科醫師組成肝癌治療團隊,為病患找出最適切的治療,也提高病患生存率。 (圖/ 高雄長庚醫院一般放射診斷科助理教授 余俊彥醫師)

傳統栓塞副作用大怎麼辦? 醫:「載藥微球栓塞」精準治療肝癌腫瘤大幅減輕副作用

傳統栓塞副作用大怎麼辦? 醫:「載藥微球栓塞」精準治療肝癌腫瘤大幅減輕副作用#肝癌

肝臟一直被稱為「沈默的器官」,也因此肝癌是更容易被疏忽的癌症。根據110年衛福部死因統計,慢性肝病及肝硬化為台灣主要死因的第10位,而肝癌則高居主要癌症死因的第2位。目前肝癌的治療非常多元,醫師表示,對中晚期患者,以合併療法來保存患者肝臟功能並維持生活品質,是治療上的重要方向。 肝臟由於幾乎沒有神經,因此早期病變警訊往往只有倦怠感類似感冒的症狀,如果沒有進一步檢查很容易被忽略而持續惡化;當已經有上腹部疼痛、腹脹、體重減輕、下肢水腫、腹水等,多是嚴重中晚期的肝癌。肝癌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會從肝炎、肝硬化演變到肝癌,因此慢性B肝、C肝、酒癮、肝癌家族史等族群一定要特別留意。 傳統肝動脈血管栓塞副作用明顯、效果有限 臺北榮民總醫院放射線部醫師柳建安表示,目前肝癌臨床多以「巴塞隆納臨床肝癌分期 BCLC stage」來作為選擇治療方式的依據。此分期將肝癌依照患者體能、肝功能、腫瘤大小與數目,以及是否有血管侵犯與轉移等分為0、A、B、C、D期;如果是0、A早期腫瘤較小且沒有轉移現象,就會是以「根除性」療法來處理。如果已經是B期(中期)以上,也就是單一腫瘤且大於5公分或多顆腫瘤且任一顆大於3公分甚至已經有血管侵犯或轉移,就會施以「緩和性(非根除性)療法」。 以腫瘤處於早期來說,可進行根除性療法如手術切除、肝臟移植、酒精注射法、射頻和微波消融術(RFA、MWA);而緩和性療法則像是肝動脈血管栓塞、標靶、免疫、放療、化療。 由於肝癌被發現時通常較晚,不少都已經是無法手術或者局部根除,因此經肝動脈血管栓塞術是一種常見作法。柳建安醫師說明,在傳統肝動脈血管栓塞治療是透過鼠蹊部放入導管,注入以油性物質與化療藥物混合而成的栓塞物質來阻斷癌細胞生長。傳統栓塞的化療藥物會在注射後數小時內進入全身血液循環,因此患者易產生副作用與不適感,同時因藥物較無法集中腫瘤處,有時會降低治療效果。 微球精準鎖定癌細胞,釋放化療藥物可長達1個月 因此,近年來發展出「載藥微球栓塞」治療,其概念就是將化療藥物與精細微球體結合,相較於傳統化學栓塞,常使用的載藥微球直徑約100微米,形狀小且規則,可攜帶高於傳統栓塞兩倍以上的化療藥物,並深入供應腫瘤養分的微小血管分枝,緩慢地釋放化療藥物長達14天~1個月,因高濃度藥物停留在腫瘤內的時間較長,讓化療藥物能較為精準、穩定長時間釋放來抑制癌細胞,不僅能夠達到使腫瘤縮小的作用,也能大幅減低患者術後副作用。 柳建安表示,載藥微球栓塞治療主要適用B期(中期)肝癌的治療方式,但對於無法進行根除性治療的早期肝癌、或中期肝癌但伴有肝功能不佳、腫瘤較大以及之前做過傳統化學栓塞有副作用或是效果不佳的患者,都可採用載藥微球栓塞治療方法。 進行載藥微球栓塞治療要注意先考量患者本身的肝功能以及腫瘤大小、血管性,儘管傷口恢復期短,但也建議術後不要劇烈活動,盡量多休息。另外也要注意術後可能會有約1~2週肝指數不穩定的狀況,之後就會慢慢回到術前基礎值。 對於肝癌患者來說,能夠有效治療腫瘤,減少治療副作用並保留正常肝臟功能是最大的期盼,柳建安強調,中期肝癌目前可以合併治療法來規劃最佳療程,透過載藥微球栓塞治療有機會先以縮小腫瘤方式來「降階治療」,從緩和治療進步到根除,讓肝癌病患能夠重新找回健康。 (圖說/ 臺北榮民總醫院放射線部_柳建安醫師)

B肝治療藥物吃久會傷身?蚊子叮咬會傳染B肝?揭密肝炎治療10大迷思

B肝治療藥物吃久會傷身?蚊子叮咬會傳染B肝?揭密肝炎治療10大迷思#肝癌

B、C型肝炎是台灣肝癌發生的高危險因子,其中B型肝炎是台灣感染人數最多的病毒性肝炎,其次為C型肝炎,兩者都是造成國人慢性肝病、肝硬化與肝癌死亡的主要原因。台灣癌症基金會提醒,施打疫苗及接受抗病毒藥物治療,是預防「肝病3部曲」最佳方式,然而仍有不少民眾,對於肝炎及護肝保健方式尚不瞭解,以下也揭曉「B肝治療迷思」10大QA。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