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燒

輕忽發燒胸痛 小心肋膜積水

輕忽發燒胸痛 小心肋膜積水#發燒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一位女患者有發燒發冷的情況已持續有2年,呼吸時伴隨單側胸部疼痛,多次到診所求診皆無改善,之後到醫院家醫科門診檢查發現,右側肋膜腔大量積水,立即轉至胸腔內科住院治療,經切片病理報告為結核菌感染合併肉芽性發炎,確診為肋膜結核造成的肋膜積水,以抗結核藥物治療後不再發燒,肋膜積水也消失了。常見症狀包括發燒、呼吸時胸痛、咳嗽台大醫院新竹分院胸腔內科醫師林敬凱表示,結核病是一個非常古老的疾病,時至今日仍是全世界相當重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結核病是因結核分枝桿菌感染所造成,可因感染發病的部位不同而有不同之症狀。「肋膜腔」位於肺和胸壁之間,正常情況下僅含有薄薄的一層液體,作為人體呼吸時,肺與胸壁間的潤滑劑,當肋膜腔受到結核菌感染後,會使肋膜腔內體液累積,造成患者不適症狀之產生,常見臨床症狀包括發燒、呼吸時胸痛、咳嗽、氣喘、體重減輕、食慾不振、呼吸困難等。肋膜腔鏡 可提升超過9成診斷率林敬凱醫師說明,針對結核菌感染造成的肋膜積水,可以肋膜腔鏡(又名內科胸腔鏡)檢查,肋膜腔鏡是一種低侵襲性的手術,可以對肋膜腔內的病灶準確進行切片檢查,可提升超過9成診斷率,且可對因感染造成肋膜沾黏的位置同時進行治療。林敬凱醫師指出,肋膜腔鏡相較於傳統外科胸腔鏡檢查更為安全,不需進手術室做全身麻醉,只需以局部麻醉及一般鎮靜藥物,大大降低因麻醉及插管造成的風險,且術後傷口較外科胸腔鏡之手術小,恢復時間也較短,對不明原因的肋膜積水,如惡性腫瘤,肋膜腔鏡也是重要的診斷工具。

「發熱期」適時給藥 謹記4點

「發熱期」適時給藥 謹記4點#發燒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季節交替之際是流行性感冒的好發時期,其中幼童感冒常伴隨發燒,家長對於是否給予退燒藥常常無所適從,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提醒民眾,當幼童出現不明發燒症狀時,應立即就醫治療,切勿自行給予退燒藥,以免延誤治療。掌握3階段 勿自行購買退燒藥給予退燒藥應掌握發燒3階段,於「發熱期」適時給藥,遵照醫師指示使用,切勿過量,以免導致藥品不良反應,發燒是身體健康出現警訊的一種症狀,通常是人體啟動免疫反應的表現,因此當幼童出現發燒時,應立即就醫治療,瞭解引起發燒的原因,切勿自行購買退燒藥給幼童使用。1) 「發冷期」/體溫中樞溫度持續上升,手腳冰冷,甚至出現發抖來產熱,此階段應以保暖為主,不建議睡冰枕,否則可能延長發冷期,讓幼童更加不舒服。2) 「發熱期」/全身逐漸溫熱,可能會伴隨呼吸心跳變快、倦怠等症狀,此階段應適時補充水分,若幼童發燒溫度超過38.5°C,可適時給予退燒藥,但需要注意的是,退燒藥是為減緩發燒所出現之不適感,讓幼童得以充分休息,切勿為使體溫降到正常範圍而過量使用退燒藥。3) 「散熱期」/開始流汗,體溫逐漸下降,活動力恢復,此階段應適時補充水分,提供飲食補充營養及熱量,適當的保暖、擦汗或替換乾爽的衣物。出現藥物過敏6反應 即刻停藥若幼童持續高燒超過2天、發燒最高溫度及頻率沒有減緩、退燒時仍有活動力下降或食慾不振等情形,應立即回診治療,另外,服用退燒藥時,可能會引起罕見嚴重皮膚過敏反應,因此用藥時,應注意幼童是否出現藥物過敏反應如「疹、破、痛、紅、腫、燒」等6症狀,應即刻停藥並及早就醫處置。                                

在家不活動 再截肢率達3成

在家不活動 再截肢率達3成#發燒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62歲的沈先生,有心臟病、糖尿病、高血壓、慢性腎衰竭合併血液透析病史,3個月前發現右大足趾出現潰瘍壞死壞疽傷口,先到醫學中心求診,後找心臟血管外科醫師診治,經檢查發現,右腳動脈嚴重鈣化阻塞,且已有輕度發燒,嚴重度評估為第6期,需立即打通血管,控制感染,才能有機會保住右腳。截肢手術引發的死亡率高達3成根據統計,台灣每年有8千人截肢,而超過一半的病人截肢前,未做血管循環評估,輕易放棄有機會可以挽回的腳,雖然截肢可以快速解決這類難醫的傷口,但是截肢手術引發的死亡率高達3成,而截肢端傷口的癒合率僅6成,此外,截肢後能靠義肢活動的病患往往不到4成,多數患者長時間在家不活動,再截肢率更高達3成。截肢會降低求生意志、縮短壽命因此,截肢的結果除了增加家庭照護負擔及社會醫療成本,更是降低患者尊嚴及求生意志,進而縮短患者壽命,絕對是醫療結果的下下策,有效整合醫療資源,盡力保留病人肢體,才能維持原來生活品質。 3年來,3年來到安南醫院求診的嚴重下肢動脈阻塞患者(均為第4期以上)已有466位,其中50%是洗腎病患,透過慢性傷口小組的聯合照護模式,已經成功挽救了440條腿,僅6%病患須接受截肢。 

寶寶發燒 別為逼汗穿厚衣!

寶寶發燒 別為逼汗穿厚衣!#發燒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發燒是大人猜測寶寶是否生病的開端,請檢查寶寶是否有發燒之外的症狀,發燒是身體正在和病原戰鬥的證據,感染病毒或細菌等病原時,幾乎都會發燒,這是因為病毒或細菌等一進入身體內,就會產生發燒物質,體溫就會因為這些發燒物質而上升。發燒是為了保護身體 不讓病毒增殖體溫一上升,身體的新陳代謝及免疫系統的運作也會同時活躍起來,也就是說,發燒是為了保護身體,不讓病毒或細菌在體內增殖而產生的反應。每次都要在同一個部位量體溫可以在腋下、口內、耳朵等部位測量體溫,重點是每次都要在同一個部位做測量,測量腋下體溫時,首先要擦掉腋下的汗水,從下方直直地把體溫計放在腋下的中央,放得過深或過淺都不好。寶寶動來動去的話,會測不準,所以測量腋溫的訣竅是:一邊抱住寶寶,一邊測量,另外,一天之中體溫不會都一樣,午後的體溫比早晨高,所以平常要在早晨、中午、傍晚、睡前量4次體溫,若了解寶寶平常的體溫狀況,就比較容易判斷寶寶是否發燒。發燒伴隨想吐 應立刻就醫基本上,就算發燒超過40度,也不會對腦部造成影響,發燒是身體在與入侵體內的病毒及細菌戰鬥所表現出來的現象,表示身體正在保護自己,就算發高燒,也不一定會對腦部有不良的影響,但除了發高燒之外,伴隨想吐、頭痛、頭昏腦脹等症狀時,代表可能有腦部方面的疾病,請立刻就醫為佳。並不是一發燒 就要馬上退燒退燒藥並不是治療疾病的藥物,而是用來緩和發燒所帶來的不適,即使寶寶發高燒,只要精神很好,就算不使用退燒藥也沒關係,另外,發燒是身體保護自己所產生的重要反應,所以並不是一發燒,就要馬上退燒。雖然媽媽一定很擔心,但還是不要隨便使用退燒藥比較好,只是,如果寶寶持續發高燒,吃不下、睡不好時,會消耗過多體力,此時就不要再忍耐,使用退燒藥吧!使用時,請確實遵守用法及用量。觀察寶寶情形 給一個舒服的環境即使讓寶寶流汗也無法退燒,當寶寶體溫上升,已經覺得熱的時候,還為了讓寶寶流汗,而刻意給他穿厚衣服、蓋棉被,是很不恰當的,與其這麼做,倒不如觀察寶寶的情形,給寶寶一個舒服的環境比較重要,具體來說,寶寶剛開始發燒時會覺得冷,那就幫他保暖,而當寶寶覺得熱的時候,就讓他涼爽一點。(本文摘自/居家照顧 x圖解40種小兒疾病/大好書屋出版)

發燒嘔吐 注意衛生防諾羅!

發燒嘔吐 注意衛生防諾羅!#發燒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疾病管制署表示,國內近期發生多起腹瀉群聚事件,以諾羅病毒感染為主,依據腹瀉群聚監測資料顯示,近4週共通報47起腹瀉群聚事件,28起檢驗陽性,其中26起與諾羅病毒相關,目前已進入諾羅病毒等病毒性腸胃炎的好發季節,提醒民眾應注意個人及飲食衛生,學校及餐飲業應加強管理防治,以防範疫情發生。急性腹瀉案例 較前一周上升疾管署指出,這些腹瀉群聚事件發生場所以校園為主,約占61%,其次為餐飲旅宿業約25%,其餘分別發生在醫院、人口密集機構、家庭或補習班等機構場所,上週(第46週)急診急性腹瀉監測資料顯示,7至12歲及13至18歲學生族群每萬人口就診率分別為2.72、2.08,均較前1週2.29、1.83上升。諾羅病毒群聚事件常透過糞口途徑傳染,傳染途徑包含未保持良好之衛生習慣、和患者密切接觸、接觸或食用患者的嘔吐物或排泄物污染的食品,常造成大規模群聚事件發生,感染諾羅病毒的症狀為發燒、嘔吐、腹部痙攣,幾乎所有年齡層的人都有感染的可能,注意個人衛生為上策。使用安全的食材來源、正確洗手此外,人與人之間的接觸也是諾羅病毒的傳播管道,因此民眾在烹製食物時應使用安全的食材來源、食品調理過程應符合衛生條件、病患應在家休息至嘔吐或腹瀉等症狀解除至少48小時後,再恢復上學或工作,降低病原藉由人與人接觸而增加傳播風險,若無法請假,也應請其配戴口罩,避免接觸傳染,並注意經常且正確洗手、避免以手碰觸口鼻等衛生習慣,是預防諾羅病毒最重要的措施。 

舌頭長草莓?A型鏈球菌害的

舌頭長草莓?A型鏈球菌害的#發燒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祐祐是個幼稚園中班的小男生,感冒時原本只有流鼻水與發燒的情況,後來感到喉嚨痛,但是並無喉嚨潰瘍或扁桃腺化膿情形,3天後,祐祐身上開始出現疹子,嘴角及屁股周圍開始有輕微脫皮,舌頭出現像是草莓一樣的小凸起,檢查發現喉嚨有A型鏈球菌,使用抗生素治療後,發燒及疹子消失,精神、體力恢復良好。1/3咽喉炎都因為A型鏈球菌引起秋冬交替之時,除了病毒性感染之外,A型鏈球菌所造成的咽喉炎也是在秋冬之際好發的疾病之一,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小兒部新生兒科主任周安國指出,A型鏈球菌容易在秋冬到早春引起咽喉炎及扁桃腺炎,大人或小孩都有可能會被感染,據統計,可能有超過1/3的咽喉炎都是因為A型鏈球菌引起。喉嚨疼痛、噁心、嘔吐或是腹痛臨床上常會以突然性的發燒,合併有喉嚨疼痛、噁心、嘔吐或是腹痛,在喉嚨後面常會看到腫大的扁桃腺、上顎的地方會出現出血點,另外,舌頭上面會有明顯凸起,類似草莓狀,稱作草莓舌,脖子的地方也會摸到壓痛的淋巴結,皮膚也會出現疹子且有粗糙感。容易引發猩紅熱、風溼性心臟病周安國醫師呼籲,A型鏈球菌可怕的地方,除了傳染力強外,若無適當的治療,也很容易引發其他的併發症,包括猩紅熱、風溼性心臟病、急性腎絲球腎炎及化膿性鏈球菌毒性休克症候群,因此,如果有懷疑,盡早作喉嚨細菌培養,以利早期診斷。不可因症狀緩解就貿然停藥周安國醫師提醒,抗生素治療後,身體不舒服的症狀就會逐步減緩,但是不可因症狀已緩解,就貿然將抗生素停掉,完整的A型鏈球菌咽喉炎的治療時程是10天,一定要完成標準的療程才可以,否則很容易會有復發的機會,甚至傳染給家裡的其他成員。

連燒7天 竟因打針沒揉散!

連燒7天 竟因打針沒揉散!#發燒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一名48歲的邱姓患者,連續發燒7天仍沒退燒緊急到醫院掛急診,經電腦斷層掃描診斷出肝膿瘍,又因臀部注射退燒針劑,竟然在注射部位出現紅腫、熱痛,合併「壞死性筋膜炎」,經數日引流及高壓氧、清創手術,患者已康復返家。肝膿瘍 多發生在免疫力不好、酗酒者豐原醫院肝膽腸胃科主任何明印表示,一般肝膿瘍多發生在免疫力較不好、癌症者、酗酒以及患有糖尿病者居多,但合併「壞死性筋膜炎」並不常見,目前有兩派說法,一派是說肝膿瘍誘發局部「壞死性筋膜炎」,另一派說法則是因局部「壞死性筋膜炎」,細菌經由血液跑到全身,蓄積在肝臟導致肝膿瘍。畏寒、患部腫脹、疼痛、血壓降低若傷口演變為壞死性筋膜炎,恐導致畏寒、患部腫脹、疼痛,嚴重者可能會有血壓降低、休克等症狀,患部被細菌入侵,外表會成凹陷狀,因症狀相似,有時會被誤認為蜂窩性組織炎。敷衍輕揉一下 臀部熱紅、有痛感48歲的邱姓患者表示:發燒時,曾到診所施打退燒針,當時護士有要求他要揉一揉,礙於當時發燒全身無力,只是敷衍輕揉一下,沒想到燒沒退,打針的臀部還熱熱、紅紅、痛痛的,竟變得這麼嚴重,導致全身性的症狀。注射未充分揉散 引起壞死性筋膜炎何明印主任表示,通常注射肌肉針都會要求患者需要揉散,先從一個點先揉、再擴大範圍揉,揉約3~5分鐘,患者可能因注射未充分揉散,或者都只用按壓的方式,出了診間之後,隨意按按傷口,這些習慣恐導致血液內的細菌在注射部位蓄積,而引起「壞死性筋膜炎」。

感冒喘不過氣 竟是雙側肺炎!

感冒喘不過氣 竟是雙側肺炎!#發燒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53歲的陳先生原本身體硬朗,除了高血壓外沒有其他重大疾病史,過去也不常生病,這次出現發燒、咳嗽、全身痠痛的症狀,原本想說只是輕微感冒不以為意,沒想到休息幾天都沒有改善,且逐漸出現喘不過氣的感覺,於是至安南醫院家庭醫學科門診就診,經診療後確診為A型流感,胸部X光更發現併發雙側肺炎。流感易有高燒不退、肌肉痠痛、倦怠疲勞臺南市立安南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王維理表示,氣溫逐漸降低,流感病毒也開始蠢蠢欲動,台灣的流感病人通常從10月開始就會慢慢變多,自12月到隔年2月為流行高峰期,流感病毒感染與一般感冒,都常見有咳嗽、流鼻涕及喉嚨痛等上呼吸道症狀,但流感更易有高燒不退、全身肌肉痠痛、更明顯的倦怠疲勞、胃口變差等全身性症狀。他表示,最重要的是流感患者還可能出現嚴重併發症,最常見的就是肺炎,根據疾病管制署統計,105年7月1日起至106年5月21日因為流感併發重症如肺炎、神經系統併發症、侵襲性細菌感染、心肌炎或心包膜炎等而需加護病房治療或死亡的病人共有2005人,其中95.1%沒有接受流感疫苗接種。好發5歲以下幼童、65歲以上長輩王維理醫師指出,每年流行的流感病毒株都不太一樣,因此建議大家每年都要接種當年度的流感疫苗,才能獲得最好的保護力,此外,每年冬春交替之際也是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IPD)的流行高峰期,又好發於5歲以下幼童、65歲以上長輩、及糖尿病、肝硬化、慢性肺病、慢性腎衰竭、免疫不全等病人,造成併發症甚至死亡。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