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燒

外籍女劇烈頭痛 確診台南首例日本腦炎

外籍女劇烈頭痛 確診台南首例日本腦炎#發燒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每年5到10月為日本腦炎流行期,繼高雄上月出現日本腦炎首例後,台南市也在5月底出現首例日本腦炎確定病例。患者為45歲外籍女性, 5月30日晚間出現劇烈頭痛、發燒、意識不清等情形。送醫後於確診為日本腦炎,目前個案病情已好轉住院治療中。水稻田、池塘及灌溉溝渠​為高危險區疾管署表示,經衛生單位調查,上述個案近期無旅遊史,距個案工作及居住地約1公里處有養豬及鳥類,研判可能在居住地遭到感染。目前同住接觸者均無疑似症狀。國內今年截至目前共2例日本腦炎確定病例,各年齡層均有感染風險,出門要注意防蚊。台灣5到10月為日本腦炎流行期,其中6至7月更是流行高峰。常孳生於水稻田、池塘及灌溉溝渠等處的三斑家蚊為主要病媒蚊。民眾如住家或活動場所鄰近豬舍、水稻田等高風險環境或自覺有感染風險者,可前往衛生福利部部立醫院等醫療院所自費接種疫苗。避免於水稻田、動物畜舍等病媒蚊孳生地點活動疾管署提醒,民眾儘量避免於水稻田、動物畜舍等病媒蚊孳生地點等高風險環境附近活動,如果無法避免,應穿著淺色長袖衣褲,於身體裸露處使用衛生福利部核可的防蚊藥劑,避免被病媒蚊叮咬而感染。接種疫苗為預防日本腦炎最有效的方法,家中如有未完成疫苗接種的適齡嬰幼兒,應儘速帶往當地衛生所或指定醫療機構完成接種,以避免感染,衍生嚴重後遺症。 

感冒發燒別慌 是身體在排毒啦!

感冒發燒別慌 是身體在排毒啦!#發燒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人最常得的感冒, 英文叫作cold(受寒), 將「寒氣」引進體內(風邪入侵),結果在36.5度正常體溫下運作的好幾千項、好幾萬項化學反應(新陳代謝)功能變差,無法燃燒體內養份或老舊廢物,導致中間代謝物質或老舊廢物殘留於體內,血液因而變污濁。於是,為了處理老舊廢物,細菌或病毒入侵體內,便出現發燒及食慾不振等的生理反應。 發燒是促進咳痰外發的原動力發燒、咳嗽、有痰、打噴涕、流鼻水、出疹等感冒症狀紛紛出籠。其實這是身體在排泄體內的老舊廢物、有毒物質,自己進行治療。發燒(體溫上升)讓新陳代謝變好,乃是促進排尿、咳痰等症狀「外發」的原動力。透過攝取鹽分可以保暖身體因此,為了健康,平日須努力升溫。泡澡、三溫暖、散步、運動、卡拉OK、沉迷興趣、積極思想等,都有讓體溫升高的效果。攝取鹽分也有升高體溫的效用,好食鹹辣食物的人透過味噌、醬油、佃煮料理、明太子、鹹鮭魚、佃煮沙丁魚等攝取足夠鹽分,保暖身體。鹽並不會引起高血壓或動脈硬化(腦中風、心臟病),問題是因為我們的身體無法排泄鹽分。為了可以排泄鹽分,可以泡澡或運動,透過發汗、排尿讓鹽分揮發。此外多喝紅蘿蔔蘋果汁,可以利用鮮榨果汁的鉀成分,將鹽分排泄掉。(本文摘自/腰瘦微斷食/尖端出版)

出門防蚊!今年首例日本腦炎病例現蹤

出門防蚊!今年首例日本腦炎病例現蹤#發燒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高雄市50歲男性確定感染今年首例日本腦炎,本月11日開始出現肢體無力、發燒及解尿困難至醫院就醫,6日症狀惡化,22日確認為今年首例日本腦炎病例。經衛生單位調查,個案工作地附近有2處豬舍,研判感染地可能為工作地附近。衛生單位已前往高風險環境周邊進行懸掛捕蟲燈,誘捕病媒蚊等防治措施,同時加強對附近民眾之衛教宣導。接種疫苗是預防腦炎最有效的方法台灣日本腦炎流行季集中在每年5月至10月,6至7月為流行高峰。依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國內今年截至目前共1例確定病例;2012至2016年確定病例數分別為32、16、18、30及23例。接種疫苗是預防日本腦炎最有效的方法,家中如有滿15個月以上未完成疫苗接種嬰幼兒,照顧者應儘速帶往各地衛生所或合約院所完成接種,以避免感染,衍生嚴重後遺症。此外,成人如住家或工作場所鄰近豬舍、水稻田等高風險環境或自覺有感染風險者,皆可前往衛生福利部部立醫院等醫療院所自費接種。避免在動物畜舍或病媒蚊孳生地點活動國內傳播日本腦炎病媒蚊以三斑家蚊為主,常孳生於水稻田、池塘及灌溉溝渠等處,吸血高峰為黃昏與黎明時段,請民眾儘量避免於病媒蚊吸血高峰時段,在豬舍、其他動物畜舍或病媒蚊孳生地點等高風險環境附近活動;外出也要記得著淺色長袖衣褲,並使用防蚊藥劑,避免被病媒蚊叮咬而感染。 

氣溫升高 首例登革熱現蹤高雄

氣溫升高 首例登革熱現蹤高雄#發燒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氣溫逐漸升高,受鋒面影響各地有降雨情形,許多疾病都潛伏威脅。近期我國登革熱本土疑似病例通報數呈上升趨勢;今年迄今累計1例登革熱本土病例,79例境外移入病例,感染國家以馬來西亞、印尼、越南等東南亞國家為多。今年首例本土登革熱確定病例在高雄近日疾病管制署公布今年首例本土登革熱確定病例為高雄市27歲女性,出現頭痛、發燒、肌肉痠痛、關節痛、後眼窩痛、食慾不振等症狀。患者於5月10日由診所通報疑似登革熱後轉院治療,隱藏期5天,於16日確診,目前個案住院隔離治療中。疾管署表示,個案過去未曾罹患登革熱,無慢性病史,活動地點以住家及工作地為主,衛生單位調查,個案同住接觸者4人及社區週邊民眾均無疑似症狀,惟針對社區民眾擴大採血時發現,其中1名無症狀者為登革熱疑似病例(需於5月20日進行2次採檢),高雄市衛生局已啟動相關防治作為。發燒、後眼窩痛、肌肉關節痛要速速就醫時序已入夏,全台氣溫逐漸上升,近期受鋒面影響各地均有降雨情形,環境中容易產生積水容器,適合病媒蚊生長,呼籲民眾應加緊腳步,落實戶內、外環境整頓、巡查及孳生源清除;計劃前往登革熱流行疫情國家的民眾,務必作好防蚊措施。民眾若出現發燒、頭痛、後眼窩痛、肌肉關節痛、出疹等症狀,應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近期旅遊活動史,以利衛生單位採取後續防治措施。 

睡很飽還是累?消除疲勞快學4招

睡很飽還是累?消除疲勞快學4招#發燒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好不容易終於結束忙碌的工作,卻因為感冒而病倒了。心想只要休息一下就好,但是就算經過充分的休息,身體還是感覺倦懶、提不起勁。可是完全沒有發燒,或其他任何症狀。也試過吃維他命與保健品補充營養,卻看不到成效。正常生活習慣超重要明明就睡得很飽,但是不知為何還是很容易疲倦、又提不起勁,女性還可能出現不容易上妝等症狀。其實,倦懶、覺得累,是身心疲勞的累積所引起。我們的生活中充滿著各種壓力,以及工作過度、睡眠不足、營養不良、人際關係困擾等因素,這些都是造成身心疲勞的原因。疲勞,除了是年紀增長造成新陳代謝下降所引起,也可能是因為生活習慣或飲食習慣造成的。因此,請先重新檢視自己的生活習慣。檢查重點包括三餐是否定時、經常飽腹入睡、攝取過多的鹽糖與碳水化合物、喜歡高油脂食物、蔬菜攝取量偏少、運動不足、吃飯速度過快等。特別是飽腹狀態入睡,容易導致早晨醒來頭腦昏沉,並且容易疲勞,千萬要特別注意。一、消除、預防疲勞保健法一旦持續慢性疲勞,身體的抵抗力或免疫力就會跟著降低,容易受到病毒感染如感冒等。當然,每個人都有覺得疲倦的時候,可在睡前做些按摩或運動。當天疲勞、當天消除是非常重要的。1) 平躺,雙手往上舉,放鬆。小幅度地晃動雙手,然後回正。同樣地抬起雙腳,一樣輕鬆地晃動雙腳。2) 接著雙手、雙腳同時往上舉,放鬆地晃動四肢。維持約2、3分鐘即可,不要讓自己過度勞累。這個體操能夠有效地溫暖四肢末端,感覺手腳冰冷時就可以做這個運動。二、腹式呼吸法(消除壓力)1) 感到壓力時,身體的肌肉會變得緊繃,呼吸也會變得短淺。腹式呼吸法,可以調整副交感神經的運作,讓自己進入容易放鬆的狀態。首先,坐在地上、閉上雙眼。2) 請試著先從「嘴巴吐光所有空氣」開始。接著,慢慢地花2、3秒的時間、透過鼻子吸氣,讓腹部自然膨脹。手放在腹部比較容易體會這種感覺。重複數次。三、檢視飲食內容(改善體質)稍微調整飲食內容,就能夠改善身體的活動力及體質。建議多攝取鐵、維他命B、鎂等營養素,改善疲勞與活力不足的問題。建議攝取的營養素中,鐵具有運送氧氣給細胞的重要任務,如果鐵質不足就會產生疲勞現象。四、有氧運動與伸展(適度運動)1) 先進行走路、慢跑,或是結合這兩者做20分鐘的有氧運動。2) 接著做伸展運動。從阿基里斯腱→小腿肚→大腿→臀部→腰→肩→頸部等,順著這樣的順序伸展,最後記得深呼吸。(本文摘自/擺脫痠‧痛‧僵,恢復自癒力、找回身體舒暢感/商周出版)

可樂尿、手腳無力 這罕病上身

可樂尿、手腳無力 這罕病上身#發燒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一起床如廁,尿如可樂!42歲的洪小姐5年多前感到走路會喘,臉色也變得較蒼白,某天雙腳背腫的跟麵龜一樣,連鞋子都塞不進,卻怎麼也檢查不出原因,進行血液科抽骨髓及流式細胞儀檢查後才確診為陣發性夜間血紅素尿症。確診後每1到2個月就要輸血500C.C.,輸血後手腳會突然無力、經常發燒或忽冷忽熱,某天甚至在一起床如廁後發現整個馬桶都充滿深紅色的血。夜間睡覺時易溶血 起床後會有可樂尿臺北榮民總醫院內科部輸血醫學科主任邱宗傑表示,陣發性夜間血紅素尿症(Paroxysmal nocturnal haemoglobinuria,)簡稱PNH,是一種罕見溶血疾病,患者的紅血球缺乏保護蛋白而易引起溶血反應。患者在睡覺時容易發生溶血,釋出的血紅素會經由腎臟排到尿液裡,因此睡醒後第一次如廁會呈現可樂般的顏色。6歲至82歲男女皆可能發生,平均好發年齡為30歲,盛行率為百萬分之15.9,發生率為百萬分之1.3,推估全台約365名罹患陣發性夜間血紅素尿症疾病。主要症狀為疲倦、貧血、呼吸困難陣發性夜間血紅素尿症常見症狀為疲倦、貧血、呼吸困難、慢性腎臟病、腹痛、肺動脈高壓、勃起障礙等,邱宗傑主任強調,由於症狀普遍,不易察覺因此易延遲診斷,目前推估全台灣有300多名患者,但實際確診者只有100多人,2倍以上的病患尚未確診。邱宗傑醫師指出,陣發性夜間血紅素尿症病人發生靜脈栓塞的機率是正常人的62倍,約40%-67%PNH患者死亡是因血栓引起的,血栓為主要死亡原因之一,當患者出現腹痛、胸痛、呼吸困難等臨床症狀時,其血栓的風險也顯著提高,也因此PNH患者五年存活只有65%。單株抗體治療可大幅提高患者存活率台大醫院內科部血液科主治醫師侯信安指出,目前治療陣發性夜間血紅素尿症方式有3種,分別為可短暫緩和症狀的支持性療法(如輸血、類固醇藥物、雄激素、抗凝劑和補充維生素等、風險較高的骨髓移植以及單株抗體藥物治療,其中,單株抗體治療不僅可以大幅提升患者存活率、減緩腎衰竭,有助於改善病患的生活品質。國外研究顯示以單株抗體藥物治療後,能良好控制PNH患者溶血,血栓減少92%,93%的患者腎功能有改善或穩定,能在一周內顯著改善疲勞症狀,而且作用持續長達13個月,目前台灣已健保給付單株抗體用於治療陣發性夜間血紅素尿症,為PNH患者帶來一線生機。 

KP菌「大暴走」 喉嚨痛變敗血症

KP菌「大暴走」 喉嚨痛變敗血症#發燒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KP菌大暴走,喉嚨痛突變敗血症!一名62歲邱姓男子為糖尿病患,近日壓力大,某天突然感到喉嚨痛、發燒、畏寒、左頸部腫脹,就醫後發現病患血糖飆升到300~400mg/dl,發炎指數CRP也高達30mg/dl(正常應小於1),懷疑是KP菌作怪,醫師表示,若沒有及時開刀,就容易威脅生命。壓力大、免疫力變差 死亡率可達40%大部分人體內都有肺炎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pneumoniae),但對於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而言,易引發KP菌「大暴走」,變成重症甚至可能危及生命!衛福部彰化醫院耳鼻喉科主任許嘉方表示,KP菌對健康人體的殺傷力不大,但對糖尿病患而言,此菌的毒性變得很強。當身心壓力變大時,免疫力變得更差,攻擊點可能是眼睛、腦部、頸部、肺部、肝臟等,一旦演變成腦膜炎、肺炎、肝膿瘍、敗血症,死亡率高達20至40%,很多病患也因此失明。步入老齡要盡量避免壓力彰化醫院感染科主任廖忠信表示,這種病症可稱得上是台灣的「本土性感染病」,診間平均1個月有30個KP菌感染病人,大部分是尿道及呼吸道感染的輕症患者,有1至2例為重症,死亡率超過20%,這種情況以糖尿病人居多,不然就是慢性肝病、酗酒等免疫力較弱者。步入老齡要注意,KP菌的威脅將越來越強!許嘉方主任強調,台灣進入老年化社會,而糖尿病患者也越來越多,糖尿病患者平時一定要確實量血糖、按時服藥,將血糖控制在200mg/dl以內,儘量避免壓力,才能避免成為KP菌攻擊的目標,一旦發燒就要馬上就醫,並告知有糖尿病史,有利於醫師多方判斷。

5要點注意 久咳胸悶速就醫

5要點注意 久咳胸悶速就醫#發燒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咳不停,可別以為是氣溫飄忽不定引起的症狀,若有出現咳嗽超過2周情形,應懷疑可能是肺結核症狀。空氣品質每況愈下,民眾應對肺結核保持警覺,早發現及早治療。醫師呼籲,民眾若出現2星期以上的慢性咳嗽、吐痰、疲倦、食慾不佳、貧血、體重減輕或在午後傍晚有發燒症狀,可能是肺結核,建議可至醫院進行胸部X光和痰液檢查,共同終結肺結核。高達8成結核菌會形成肺結核烏日林新醫院胸腔內科主任曾瑞壯表示,結核菌可透過飛沫、空氣傳染,有高達8成會侵入肺部形成「肺結核」。臨床上會出現咳嗽、胸痛、食慾不佳等症狀。除了肺部外,病兆也常發生在心臟、腦部、頸部淋巴或骨骼。一般人若是感染到結核菌,只有10%~20%會發病,不會立即出現症狀,結核菌會伺機而動,潛伏期時間因人而異,根據流行病學統計資料顯示,感染後多在1年至3年內或免疫力不好時發病,隨著時間的進程,發病機率逐年降低,但也曾遇過潛伏20年之久才出現結核症狀。免疫力弱發病率高 這些族群要注意曾瑞壯主任提醒,肺結核高危險群如糖尿病、塵肺症、慢性阻塞性肺病、愛滋病、營養不良、老年族群、慢性腎衰竭等患者,因免疫力較弱導致發病率高,更有可能會引發敗血症或呼吸道衰竭等併發症,一不注意恐會導致死亡。如果是結核病患者可接受抗結核藥物的療程,目前以四合一藥物治療為主,視病情狀況最快只要半年就能完治,也可延長至9個月,治療過程中避免中斷治療或不規則服藥,以免產生抗藥性導致治療困難,甚至出現無藥可醫的窘境。曾瑞壯主任建議,結核病患者與一般民眾在生活上要特別注意的5大要點:1) 每天更換口罩/建議抵抗力比較差、常常感冒的民眾,出入公共場所戴上口罩,每天都要更換或清洗口罩。2) 打噴嚏摀口鼻/養成咳嗽或打噴嚏時,用手帕、衛生紙摀住口鼻的好習慣,尤其是結核病患者,可避免細菌散播傳染給更多人。3) 密閉空間少去/減少去密閉、通風不良空間如:KTV、電影院等等,避免感染到結核菌。4) 每年接受檢查/建議定期至醫院接受X光檢查,及早發現有無肺結核。5) 勤洗衣物床單/針對結核病患者,使用過的衣物、床單要勤加清洗,也可置於陽光下曝曬6至8小時。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