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

剖腹產容易「手術低體溫」!醫示警「4種併發症」嚴重恐失血過多

剖腹產容易「手術低體溫」!醫示警「4種併發症」嚴重恐失血過多#麻醉

「手術低體溫」對人體有影響很大,在麻醉的情況下,因為手術室低溫環境、手術時間的長短,以致於體溫經常下降至36度以下,如果孕婦在剖腹產過程中出現低體溫的狀況,會增加手術的困難度,且會影響寶寶的核心體溫。《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分享「手術低體溫」對於寶寶與媽媽的威脅。

舒眠麻醉就是好好睡一覺?醫揭「4理由」非零風險:藥物劑量隨時更動

舒眠麻醉就是好好睡一覺?醫揭「4理由」非零風險:藥物劑量隨時更動#麻醉

近年部分診所標榜提供「舒眠麻醉」,形容過程「就像睡一場覺」。事實上,舒眠麻醉是全身麻醉的一種,不需插管,先從靜脈給予適當安全劑量鎮靜藥物,等待患者睡著再視需求來注射局部麻醉藥;不過,舒眠麻醉也隱藏著許多風險,以下解析舒眠麻醉是什麼,以及民眾應如何確保自身的麻醉安全。

醫美常用「舒眠麻醉」有什麼風險?名醫林靜芸揭密:關鍵是「這1點」

醫美常用「舒眠麻醉」有什麼風險?名醫林靜芸揭密:關鍵是「這1點」#麻醉

醫美常用舒眠麻醉避免病人麻醉的不適,透過注射俗稱「牛奶針」的麻醉劑,就能在短時間進入睡眠,因此近年來廣受民眾歡迎。《優活健康網》特摘整形外科名醫林靜芸所撰此篇,她表示,消費者做醫美接受舒眠麻醉時,只要醫美療程不痛,平安結束就好,千萬不可要求醫師增加麻醉深度。

手術中清醒發生率約在千分之一!醫建議術後出現「3狀況」要小心

手術中清醒發生率約在千分之一!醫建議術後出現「3狀況」要小心#麻醉

48歲張先生沒有慢性疾病,也沒做過任何手術或麻醉,因健康檢查意外發現肺部腫瘤,決定至醫院胸腔外科接受手術。張先生想到多年前看過的電影,男主角在手術中醒來,甚至有類似「靈魂出竅」的情節,很害怕自己也會在手術中發生一樣的狀況,於是在術前訪視門診時向麻醉科醫師提出他的擔憂。

手術選局部麻醉較安全?醫警告「這3族群」不建議

手術選局部麻醉較安全?醫警告「這3族群」不建議#麻醉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大部分民眾對於手術和麻醉的認識都很陌生,但根據統計,台灣每天平均進行近6,900件手術,換算下來台灣人一生中接受手術的次數約為8.7次,因此除了醫護衛生從業人員外,民眾更有必要認識手術跟麻醉相關知識,才能在面對手術時更加安心。局部麻醉可分注射式、浸潤式2大類注射式局部麻醉:簡單施打效果快安南醫院麻醉科主任蘇翔表示,臨床上以注射式較為普遍,一般使用藥物為「利多卡因」(Lidocaine)和「卡波卡因」(Mepivacaine),此類藥物主要是針對皮下1~2公分的神經和神經末梢來進行麻醉,使用簡單方便,效果快且副作用小,適合一般門診手術如息肉切除或是傷口縫合及拔牙使用。局部麻醉因使用範圍廣泛,因此施打者大都由手術醫師來親自執行。但施打局部麻醉並非完全沒有風險,如手術範圍過大或手術時間過長,導致重複施打,或皮下注射時誤注射入病患的動脈或靜脈,可能出現以下藥物中毒症狀: 視力模糊 頭暈或暈眩 高血壓 激動煩躁 意識模糊 嗜睡 聽覺變化,如耳鳴 口周麻木 金屬味 構音障礙當發生藥物中毒症狀時,應立即停止手術並給予病患氧氣,設置點滴和全套生理監測包含心電圖、血壓計與血氧監測,以防止病患發生進一步腦部毒性症狀,通常經過休息和點滴治療後都能逐步緩解。浸潤式局部麻醉:用量少較安全若病灶位置太深、範圍太大或是已化膿腫脹,導致局部麻醉劑已經無法在皮下達到浸潤神經效果,就無法使用注射式局部麻醉方法。浸潤式局部麻醉最常見於眼科手術、醫美臉部手術和泌尿科檢查方面。蘇翔指出,一般眼部整形手術、眼前節和白內障手術都會使用利多卡因藥水點眼,或加上神經阻斷後再執行手術。醫美臉部雷射則是以軟膏塗抹於雷射位置之臉部皮膚後,待麻藥作用後再施打雷射。而泌尿科膀胱鏡檢查是使用局部麻醉軟膏來麻痺病患尿道。浸潤式局部麻醉因藥物使用量不多,比起注射式局部麻醉來說相對安全,唯一要注意的地方是病患是否曾有對麻藥或軟膏類藥品過敏病史。手術局部麻醉3大族群不建議蘇翔強調,局部麻醉藥物在使用上需注意安全外,如有以下身體症狀的病患也不建議使用局部麻醉進行手術,例如: 高齡長輩有巴金森氏症或退化性大腦症狀,如老年失智患者 精障病患 國小以下兒童病患和家屬在術前務必要跟手術醫師充分討論,以選擇最適宜病患的麻醉方式。蘇翔提醒,若有手術麻醉相關問題,建議直接諮詢醫院駐診之麻醉專科醫師,因為無論是哪種麻醉方式,一切以「病患安全」為第一考量。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