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

罹食道癌活過三年不到一半 你還要菸、酒、檳榔嗎?

罹食道癌活過三年不到一半 你還要菸、酒、檳榔嗎?#癌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癌症持續蟬聯我國十大死因中的第一名,而其中,有許多種癌症都是所謂「沉默的癌症」,當一發現身體有任何不適症狀時,通常進一步檢查,癌症都已走到末期!因此,如果能夠避免致癌物上身,民眾當然就要盡量遠離;像是,菸、酒、檳榔,就是導致食道癌的主要元兇,如長期與這些物品牽手共舞的民眾,可要考慮是否該戒一戒。食道癌難治癒 存活率低台中豐原醫院放射腫瘤科張世宗醫師指出,食道癌在現今即便醫學如此發達,治癒率與其他癌症比較起來卻相對低的多,即使醫學界嘗試使用各種不同治療方式與順序來治療食道癌,卻仍舊沒有一個令人滿意的結果,較有共識的治療方式是先幫病人進行同步的化學治療與放射線治療後再接著進行手術切除,但即便如此病人平均三年的存活率卻不到五成。食道癌被發現時 通常都已末期他進一步說明,食道癌治癒率不高的原因除了與食道本身組織有關外,與病人本身沒有病識感及無法早期立即診斷也有相當大的關連性。食道可分為頸上、中、下段,若發病在頸上段,病人早期會有吞嚥異常感覺而就醫,但若發病在中、下段的病人往往會因症狀不明顯而延誤就醫,而一旦到了病人吞嚥困難或有疼痛感就醫時,臨床上可發現食道幾乎已快全被腫瘤堵滿了。而近期豐原醫院收治的幾例食道癌的病患中,皆為延誤及早就醫的治療時機,以致於求診時整個食道幾乎已被腫瘤佔據,連吞嚥都成了問題,再加上長期進食困難,身體處於相當虛弱的狀況,不但無法切除腫瘤,連同步放化療的副作用都可能無法承受,亦有病人來院時腫瘤已大範圍的侵犯食道與周邊器官,雖已為其安置十二指腸造廔管以維持營養,但進食狀況仍不理想,身體機能依舊無法達到可以施打化學治療的標準。對此,張世宗呼籲,有使用烈酒、菸及檳榔習慣的民眾,最好能及早戒除這些癌症的危險因子,因烈酒容易灼傷食道,且飲酒會有反覆嘔吐情形,更容易造成食道黏膜的傷害,建議長期與這些致癌物共處的民眾,若發覺口腔黏膜異常病變或吞嚥時有異常感覺時,都應儘早就醫診斷,切勿放任不管而錯失治癒疾病的黃金時機,若已確診的病人,則應減少食用過燙或刺激性的食物,以避免食道黏膜再次受傷。

怕「癌」找上她 女子戒除40年檳榔癮!

怕「癌」找上她 女子戒除40年檳榔癮!#癌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戒除菸酒或檳榔的過程都不容易,除了要靠自己的意志力、家人鼓勵外,亦可到醫院接受門診諮商與治療。一名52歲魯凱族的田姓女子,從小在耳濡目染下,從12歲就開始吃檳榔,年紀越大吃檳榔的量也日愈增多;後來陸續聽聞台東老家的親戚罹患口腔癌的消息,且吃檳榔滿口血紅色很不雅觀,開始決定戒除檳榔惡習,經朋友介紹加入童綜合醫院梧棲社區健康營造中心所開設的戒檳班。童綜合醫院家醫科醫師劉曼莉表示,很多想要戒除檳榔的人,都誤信坊間「戒檳榔,牙齒會壞掉」的傳言,其實原因不在於戒除檳榔的關係,而是因為長期嚼食檳榔,讓牙齒變紅、變黑、動搖、磨損及牙齦退縮,導致牙週病出現;當檳榔吃多了讓口腔麻痺,所以才會一直沒有感覺到牙齒的疼痛問題,因此當戒除檳榔出現牙痛問題才是正常的反應。在戒檳班的幫助下,田姓女子從原本一天要吃50粒以上檳榔,慢慢減到一天只吃2粒,並利用嚼食蒟篛來代替檳榔,來徹底根除吃檳榔的惡習。劉醫師呼籲,當口腔出現潰瘍並傷口長達2個星期都未痊癒、舌頭無法正常活動或無味覺、口腔或頸部出現腫塊等各種異常症狀時,都應盡速就醫進行診療,才能提早發現提早治療。

網友真神!臉書留言成了抗癌支柱

網友真神!臉書留言成了抗癌支柱#癌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編譯)網友真神?臉書成為抗癌的心靈支柱?21歲的卡莉絲‧海德鮑文(Caris Hedd-Bowen)今年1月被診斷出罹患霍奇金氏淋巴瘤(Hodgkin's lymphoma),正值青春年華的她,經歷數月痛苦不堪的化學療程,每當灰心無助時,臉書網友的留言成了她堅持下去的動力。卡莉絲表示,當醫師確診她胸腔內的腫塊為癌症時,簡直不敢相信,腦中有千萬種思緒、心情五味雜陳,但她還需面對2個年幼的兒子,一想到無法陪伴他們成長,心情相當沉重不捨;為了小孩,她知道自己必須堅強起來,勇於治療、打擊癌症。轉移化療不適和壓力 臉書成了最佳抒發窗口 為了減輕壓力和化療過程中的不適,她上臉書分享對抗癌症的點滴,卻獲得意想不到回饋;卡莉斯說,當幾分鐘內湧入許多好友、甚至是不認識的網友們,留言鼓勵,她心裡出現好多勇氣、更有動力去面對治療。治療過程中常有無數次感覺到孤單、無助,所幸有臉書上2127位的朋友給予支持;每當心情低落時,卡莉絲都會上傳她戴不同假髮的照片、或是在醫院進行治療時的畫面,網友們總會立即給予她源源不絕的回應與力量,臉書成為她抗癌時不可或缺的支柱。心情輕鬆 也是抗癌的良藥經過數月的治療,如今狀況良好,她也上臉書和大家分享這個好消息,這則貼文也吸引了600多人按讚,「臉書」不折不扣是卡莉絲的心靈導師,給了她堅強的力量和勇氣而成功抗癌。

樂閱讀/肥胖與癌症的關聯

樂閱讀/肥胖與癌症的關聯#癌症

美國研究報告指出:90萬超重的人口身上,發現某些癌症的發生率有增加的傾向,例如:子宮內膜癌、乳癌以及大腸癌,也就是肥胖的男性因罹患大腸癌,而死亡的比率約有35%,肥胖的女性因子宮內膜癌的死亡率佔60%。當飲食日漸西化以後,造成許多學齡童的「胖娃娃現象」,同時國人罹患乳癌及攝護腺癌的機率更是增加10倍以上。自小就攝取過多的垃圾食物,像是速食漢堡、碳酸飲料、炸雞,及富含反式脂肪的薯片和零食等,這些高熱量飲食對身體健康都有很大的危害。對於飲食習慣的改變,除了出現肥胖年輕化徵狀,再來就是大腸癌和攝護腺癌、心血管疾病的患病人口增加。由各處飲食與衛生單位資料顯示,國人罹患的乳癌及攝護腺癌,比起西方還是相對較低的,不過若是飲食繼續西化,將來乳癌及攝護腺癌則會有上升的趨勢。此外,肥胖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心室肥厚症都有相當大的關係,在過度肥胖的人身上,脂肪細胞會產生一種叫「瘦體素(leptin)」的物質,「瘦體素」能夠增加血管內皮一氧化氮的表現,同時抑制精氨酸,此時就會產生過氧亞硝酸,造成一連串的發炎機轉。「瘦體素」會刺激自由基的形成,促成動脈硬化的病變,同時瘦體素還會誘導發炎因子NF-KB(Nuclear Factor-Kappa B,簡稱NF-KB,是造成身體發炎的主要調節物質)增生,產生身體的發炎機轉,連帶影響內分泌的免疫機轉。在感染及發炎的人身上,可以明顯看到「瘦體素」指數的升高,瘦體素跟高血壓、大腸疾病有很大的關係,此外乳癌病人身上,也能發現「瘦體素」的過度表現,尤其是肥胖的乳癌病人會更加明顯。【抗癌小辭典】瘦體素是蛋白質激素,調節能量攝入和支出,包括食欲和飢餓,代謝和行為。它是一個重要脂肪的來源激素,含有167個氨基酸的蛋白質。瘦體素的指數,作為一種身體發炎症的標誌物。雖然瘦體素與身體脂肪量有關,有趣的是,運動並不會使它的指數降低,可見瘦體素是脂肪的炎症反應,只要能夠控制發炎症狀,才能降低瘦體素。(本文作者/鄭煒達)(摘自/拒絕癌症/博思智庫出版)

樂閱讀/愛吃焦香燒烤 小心癌症找上門

樂閱讀/愛吃焦香燒烤 小心癌症找上門#癌症

台灣人愛烤肉,除了各種節慶以外,朋友同事聚餐也常吃烤肉,就連平日嘴饞也會在夜市買串烤肉。烤肉的香味讓人難以抵擋,但是你知道吃錯烤肉,不但可能自己致癌,還會毒害後世子孫嗎?其實吃烤肉不會致癌,之所以致癌,是因為錯誤的烤肉過程,引發了一系列的致癌反應。比如說烤肉的時候,我們通常習慣把木炭燒得通紅,接著把醃好的五花肉放上烤肉架,油脂滴在木炭上滋滋作響,再反覆刷上幾次烤肉醬,把食材烤得入味,如果一個不留神,食材就會烤焦,這一整個流程下來,就已經在無形中,吃進大量的致癌物了。首先,油脂滴在燒紅的木炭上,會使木炭溫度更高並產生大量的油煙,當我們把油煙吸入肺臟,其中的微粒會累積在肺部造成阻塞;更可怕的是油煙中的多環芳香烴化合物,它不但會導致皮膚癌、胃癌、肝癌、肺癌,且還會遺傳給後世好幾代的子孫,是非常恐怖的致癌物。再來,反覆塗上烤肉醬,不但讓我們攝取了過多的鹽分,還會加速致癌物的形成,烤肉醬還會加速食材的燒焦速度,而食物只要一燒焦就會產生多環芳香烴化合物,然後被我們一併吃下肚。烤肉必備的烤肉網,也是問題之一,這些鍍了鎳錫鉻的烤肉網在高溫加熱下,會揮發重金屬的毒性。這樣看來,燒烤根本就是不能吃的東西?其實也沒這麼嚴重,燒烤可以健康吃,只要把握「油脂不可滴落」、「食材不可燒焦」兩大原則,就可以避免很多問題。首先,盡量使用電烤爐取代木炭,如果非得使用木炭不可,木炭與烤肉架至少要有15公分的距離,以不鏽鋼烤盤來取代烤肉鐵網,或是以鋁箔紙包裹食材,避免油脂滴落引發油煙;另外,電烤爐也能使食材均勻受熱,減少高溫燒烤的時間,避免因燒焦而產生的過多的致癌物。以鋁箔紙包覆食材,記得要用亮面包裹食物,以霧面受熱,這是因為霧面受熱溫度較高,加速食物熟成,如果鋁箔有烤焦,也要立刻更換。還有,肉類不要事先醃過,烤肉過程中也不要反覆塗烤肉醬,除了避免攝取過多的鹽分之外,也可避免醬料裡的化學物質產生太多化學作用,最好等到食材八分熟時再刷上醬料。當然,烤肉食材的選擇也很重要,錯誤的食材會在燒烤過程產生恐怖的致癌物質,以下整理烤肉常用的食材以及防範方式,讓大家烤得快樂,烤得健康!• 玉米、麵包等澱粉類/以鋁箔紙包裹後再燒烤,避免燒焦。• 香腸、熱狗/用水煮熟之後再烤,並與新鮮蔬果搭配食用。• 魚、貝等蛋白質/乾魷魚等加工食材高溫下更易產生致癌物,盡量以生鮮魚產或有殼貝類取代。• 肉類、油脂類/多吃瘦肉少吃肥肉,肉類切的越小塊越好,以易熟不易焦為原則。(本文作者/人本自然編輯部)(摘自/外食族:這樣吃就能百毒不侵!/人本自然出版)

中秋烤肉免不了!燒烤少吃遠離癌症

中秋烤肉免不了!燒烤少吃遠離癌症#癌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中秋烤肉已是全民運動,但醫師擔憂其高脂、燒烤、醃醬等食物、再加上暴飲暴食,不只影響腸胃功能,也是誘發癌症的因子,因此呼籲要拒絕癌症,高脂和燒烤等食物還是少吃為妙。紅肉、高脂、燒烤食物 增大腸癌風險彰化秀傳紀念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林安仁表示,中秋佳節總是瀰漫著烤肉香和月餅甜,必須提醒民眾過胖、抽菸、過度攝取紅肉、酒精、動物性油脂及糖類,恐使罹癌風險上升,因此雖時逢佳節、免不了大啖烤肉和月餅,建議還是淺嚐為宜,多吃新鮮蔬果,賞月多散步幫助消化,才是良好飲食習慣。全球癌症研究報告顯示,適度運動、攝取高纖飲食、非澱粉類蔬菜等,均有助於降低罹癌風險,醫師提醒,除了定期健康檢查外,養成良好生活方式更顯重要,並維持理想體重、每日保持大便通暢的習慣,都是基本的養生之道。良好生活方式+定期篩檢 降低罹癌威脅大腸癌發生率已逐年上升和年輕化的趨勢,民眾需要保持警覺,大腸癌已居全國發生率首位,且統計資料顯示,每年約有1萬2千人被診斷出罹患大腸癌,且死亡率高居癌症致死因第三名;大腸癌雖惡名昭彰,但可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重要的是,預防勝於治療,國民健康署目前補助50-74歲的民眾,每2年接受1次免費糞便潛血檢查;大腸內若有腫瘤或瘜肉,受到糞便摩擦流血後排出,即有可能導致糞便潛血檢查結果呈陽性。若出現相關症狀,民眾應及早至專科門診諮詢並檢查,最好能接受全大腸鏡檢,以確保健康。 

樂閱讀/癌症的危險因子

樂閱讀/癌症的危險因子#癌症

癌症的危險因子,最重要的是抽菸及不良的飲食習慣所致;第二個是遺傳因子;第三個是感染;第四個工作環境的污染;第五個是缺乏運動及肥胖;第六個酒精;第七個輻射線;其他還包含空氣汙染、藥物等,從這裡可以得知遺傳不是最重要的影響,主要還是肇因於生活飲食習慣和環境汙染的接觸。如果你處在高汙染地區,這時候毒害就會明顯的增加,在這兩年,中國大陸產生近百個癌症村,因為這些村莊的河水被汙染,導致水的顏色可能變黃、染綠,湖水缺乏氧氣,藻類就會繁衍滋長,同時魚群又受到化學和重金屬的毒害,我們吃下魚之後就會造成身體危害,同時有機藻受到環境及水源的污染,也無疑是種毒害,如果不加以控制改善,大陸高度工業開發區,重汙染地區越多,癌症村的比例還會跟著增加。台北醫學大學李輝教授,曾做過「癌症生物學與藥物研發」的毒理學研究,根據李輝教授研究顯示,在一個肺癌患者的切片當中,跟非肺癌的患者切片比較發現,肺癌患者的鉻和鎳的重金屬含量,較非肺癌的患者為高,同時這兩個重金屬含量跟抽菸量無關,所以經由研究顯示,罹患肺癌的主要成因是來自環境汙染。這樣的研究成果令人感到不可思議!另外分析180個肺癌患者的肺組織中,鎳含量與P53基因突變的相關性,也發現P53突變患者的鎳含量,高於P53正常的患者,結果顯示身體有較高的鎳含量,易於發生P53突變基因,尤其在不抽菸的女性患者更為明顯。雖然知道鎳會抑制DNA修補的活性及免疫反應,但也可能增加基因突變及病毒肝的機會。這些重金屬會直接影響到免疫系統,當抗氧化系統、免疫失調後,會導致病毒感染的機會倍增。在未來治療上,可以做一些局部器官的修補,增加抗氧化力,不光是口服,也可考慮靜脈輸入。重金屬到病毒感染再到癌症這個過程,是一個很重要的研究方向。首先我們要提到中國大陸因為環境的污染創造了很多癌症村,而且數量一直持續在增加當中,這是中國大陸邁入開發中國家的隱憂。(本文作者/鄭煒達)(摘自/拒絕癌症/博思智庫出版)

醫訊/淋巴癌學習營

醫訊/淋巴癌學習營#癌症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淋巴癌係指由淋巴組織所產生出的惡性腫癌,淋巴癌通常在末期之前較難被發現,容易被人誤會為輕微的疾病,如感冒等,因而錯過及早治療。當前淋巴癌病人數量有逐年增加的趨勢,因此,及早認清淋巴癌的發病預兆,對自己及家人是一大保健訊息。為了防治淋巴癌,台大醫院癌症資源中心特辦理「淋巴癌學習營」講座,邀請台大醫院血液科柯博升醫師與台大醫院營養室姜智礬營養師主講,歡迎癌症病友及家屬、社會大眾共襄盛舉。該活動需事先報名,名額有限,請及早報名,活動內容、日期、時間、人員、設備、項目、規則、流程、名額、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當場請自備喝水容器。名稱:淋巴癌學習營時間:102年9月10日(二)下午 13:30~16:30地點:台大醫院(台北中正區中山南路8號;近捷運紅線台大醫院站出口3或台北車站出口M8) 兒醫大樓 B1 視聽講堂洽詢:02-2356 2098 癌症資源中心(西址2東1F)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