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

抗癌勇士 單車環島樂運動

抗癌勇士 單車環島樂運動#癌症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李玟瑾/綜合報導)一群來自台灣各地不倒騎士們再次凝聚力量挑戰環台,家人、朋友的全程陪騎與關懷,是他們不倒的精神泉源,不畏艱難勇闖台灣,10天以自行車完成挑戰環台1,100公里的壯舉,一起以行動證明,罹癌也可以藉由運動找回失去的健康。本活動為第三屆『有愛無癌 互動關懷』自行車環台挑戰活動,自去年第二屆36位抗癌勇士環台活動挑戰艱難的任務後,都養成運動習慣,至今無人重回醫院。這次由中華民國慢跑協會的理事長也是抗癌環島運動發起人吳興傳先生,再度號召13位癌友們繼續挑戰環台,一路上有家屬的鼓勵與陪伴,不斷超越自己並引領其他癌友,走出癌症的陰影,為生命增添一筆色彩。適度運動永不放棄從小熱愛運動、潛水、打球及騎自行車的騎士黃偉文先生提早發現癌症,接受醫生的建議開刀治療,目前病情穩定和生活一般人沒兩樣,並告訴大家不害怕不退縮,用樂觀的態度勇敢面對,就會有正面的能量渡過難關。

癌症已非絕症 病友需導正錯誤觀念

癌症已非絕症 病友需導正錯誤觀念#癌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採訪報導)癌症治療出現警訊,即便癌登顯示治療率高達9成,但仍有不少患者因病急亂投醫、誤信偏方或所謂他人經驗,往往拖到不得已才就醫,延誤治療的黃金時機。其實台灣和美國的癌症治療方式並無太大差異,但死亡率卻比美國高,關鍵出在病友身上。為了幫助病友建立正確的抗癌觀念,今(7)日財團法人癌症希望基金會、中華民國癌症醫學會、台灣腫瘤護理學會與台灣禮來攜手打造「4GOOD抗癌關鍵」,為病友統整確診癌症後接下來將面臨的治療過程指引,學習「認識它、正視它、瞭解它」,進而「打敗它」,透過4大關鍵協助病友及家屬充分瞭解病情、對症下藥、並勇於接受治療。中華民國癌症醫學會曹朝榮醫師表示,病人被告知罹患癌症時,心理的衝擊比生理不適還要嚴重,彷彿落入人生的低點,聽到罹患癌症的「震撼」比癌症本身來得恐怖;其實病友本身對癌症的偏差印象,如害怕面對、不知如何面對和不適當方式面對,常延誤治療的黃金時機。曹朝榮醫師鼓勵病友,知識就是力量、建立正確的癌症教育,不讓自己對疾病、治療過程不瞭解,而成為治療阻力;可透過4大關鍵、並和醫師共同努力找出個人化的治療模式,讓癌症也能如同慢性病一樣,有被控制或治癒的可能。四大關鍵 癌症病友也能打贏這場勝仗GOOD1:認識它-認識癌症期別與細胞型態:治療癌症的武器越來越多,即使是同一種癌症,每個人的癌症期別、癌細胞型態、基因型態皆不同,先瞭解自己的癌症身分證,才能進一步對症下藥。GOOD2:正視它-尋求正確醫療資訊:現今醫療資訊發達,病友獲取資訊的管道很多元,可到「台灣癌症資源網」尋找有癌症診療品質認證的醫院或病友支持團體,就醫時也可尋求不同醫師的「第二意見」。GOOD3:瞭解它-瞭解專屬治療方式:以前癌症臨床治療,常把歷年來累積的用藥經驗當成治療公式,但並非每位病友皆有效,目前已走向個人化治療,可依據腫瘤大小、位置、期別、需求,找到最適合的治療方式。GOOD4:打敗它-堅持治療不要中斷:除了醫療團隊的協助,病友本身的自我調適也非常重要,除了控制飲食、適當運動與充足睡眠,也要保持正向、積極的心態,不輕易放棄治療。

每6分1人罹癌 正規治療給一線生機

每6分1人罹癌 正規治療給一線生機#癌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採訪報導)台灣平均每不到6分鐘(5分48秒)就有1人罹患癌症,但其實癌症並不可怕,醫療的進步已可讓病友的存活期間延長且治療的副作用少。但台灣腫瘤護理學會監事蔡麗雲卻從多年來接觸病患中發現,被診斷為癌症的那一刻開始,身邊會出現許多熱心的親友,提供病友及家屬許多偏方或他人經驗,而初次罹癌者常因認知不足,誤信了這些似是而非的錯誤觀念、延誤病情。蔡麗雲指出,臨床照護上病友最常見五大錯誤觀念為「一聽到中晚期就覺得沒救了」、「用輔助方式或偏方取代正規治療」、「認為別人有效的治療方式也對自己有效」、「擔心不是死於癌症,而是死於化療」、「被副作用嚇到,或遇到復發就中斷治療」。錯誤觀念延誤就醫 積極治療有痊癒可能醫療日新月異、抗癌治療選擇多元,已經讓許多即使是中晚期的病患,仍能透過正規治療、讓癌症慢性病化;癌症是一種持續且逐漸惡化的疾病,若用輔助方法或偏方取代正規治療並不適宜;同一種癌症,也會因病人、病情、基因的差異化,對治療的反應不同,應採取個人化的專業治療。此外,治療過程的副作用,如藥物、化療等,都可透過醫師評估、做適當的方針調整,癌症治療已經可以針對每位病友的特質,量身訂做效果最大、傷害最小的治療。很多病友誤以為癌症一定沒救,或是治療過程會很痛苦,在猶豫不決的同時,就已經錯過治療的黃金期間,癌症並不可怕,可怕的是負面心態加上錯誤觀念導致病情惡化。知名主持人林青蓉也化身關懷大使,並以病友家屬現身說法,表示深刻體會到疾病不可怕,鼓勵病友可多利用資源、學著與醫療團隊討論病情、親友則從旁協助,幫他們逐漸調整生病前後的落差,與疾病共處。

熱療法 可有效控制多種癌症

熱療法 可有效控制多種癌症#癌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近年來熱療已經成為癌症的主要治療之一,且國內外臨床經驗也顯示,其治療效果相當卓越,高溫加熱使癌細胞死亡、降低轉移復發的機率,若是將熱療法配合化學治療或放射治療時,有相加及相乘的效果。日本大阪岸和田德州會病院癌症治療中心主任米村豐教授表示,腹膜轉移病人若開刀切除大範圍腫瘤後,立即合併腹腔溫熱化學療法,可以有效控制再發;他進一步說明,若於腹腔內用熱水循流約90-120分鐘,溫度維持42-43度,使用的化學治療依腫瘤而異,都被證明與熱療有加乘作用。大部份這些藥物有30%會進入全身循環,70%最後會隨著溫水移除,副作用大幅減少;隨機取樣的臨床試驗也己證明在大腸癌,胃癌、盲腸癌及惡性間皮瘤,有使用腹腔內溫熱化學療法者,其存活期都延長,且卵巢癌5年存活率也由17%上升至58%,熱療在日本已成為推薦的標準治療。對於癌幹細胞的抗熱性 或許未來有藥物可以控制萬芳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及癌症中心副主任賴基銘也表示,在各種乳癌細胞株的體外實驗中,加熱到39度達2小時,對癌細胞的殺傷力最強,進一步在分離癌幹細胞時,熱療對乳癌亞型(luminal A 及lumina B)的幹細胞可減少達50-60%。但對三陰性乳癌幹細胞,反而擴增2倍以上,顯示後者的熱抗性。此外,賴基銘主任意外發現一項特別的藥物,可以降低熱療及化療所擴增的癌幹細胞,這在未來癌症熱療應用上將有重要的影響。

樂閱讀/亞硝胺是加工肉品中最該注意的致癌物

樂閱讀/亞硝胺是加工肉品中最該注意的致癌物#癌症

加工肉類被認為會增加胃癌、大腸直腸癌、胰臟癌、肺癌、乳癌和攝護腺癌的風險。研究指出,每天進食一條香腸或兩片燻肉,胰臟癌的風險會增加19%。早在17世紀時,人們發現加工肉品易有肉毒桿菌的污染,只要有百萬分之一公克的肉毒桿菌毒素即可致人於死,因此在香腸、臘肉裡添加亞硝酸鹽以抑制病菌,也可增艷肉品的顏色與風味。硝酸鹽類對人類是無毒的,但亞硝酸被轉化成亞硝基化合物後,在體內會造成肝臟出血或壞死,長期則會增加癌症風險。當人體吃進加工肉品時,內含的亞硝酸鹽會在強酸(胃酸)或油炸高溫下,與人體或高蛋白食物(蛋、肉、魚、蚵及蝦貝類)中的二級胺或三級胺,反應成會致癌的亞硝基化合物(N-nitroso compounds)或亞硝胺(nitrosamines)。另外,從蔬菜吸收的肥料硝酸鹽,經過胃酸作用後會被轉化為亞硝酸,再與肉類蛋白質反應,也會變成亞硝基化合物。根據動物實驗,已有超過270 種亞硝基化合物被證明可能致癌,而且至少在39 種動物身上被發現有致癌性。從流行病學的研究,也證實亞硝酸鹽或亞硝胺與各種癌症(包括胃癌、大腸直腸癌、肺癌)密切相關。因此,目前各國政府對亞硝酸鹽添加量都訂出明確限制;依我國現行食品衛生標準,香腸、臘肉、火腿等所含之亞硝酸鹽殘留量應在70 ppm 以下。目前「可能會」添加硝酸鹽或亞硝酸鹽的加工肉品,包括:某些紅肉香腸、熱狗、火腿、培根(燻肉)、臘味、板鴨、燻腸(baloney)、家禽類的香腸與低脂肪熱狗、蒜味鹹臘腸(salami)、魚漿、紅白肉冷盤(cold cuts)。另外,醬油、味噌及醃製醬菜等也可能添加亞硝酸鹽。這些被亞硝酸鹽污染的食品原料也會擴散到其它再製食品,例如火腿常出現在麵包、披薩、炒飯、炒菜、便當或西式早餐店中。那麼有何策略可以降低亞硝胺的產生與致癌風險嗎?其實不吃才是王道!如果非吃不可,則可以採行下列措施:1)選擇於加工肉品製造過程中,添加抗氧化劑維生素C或E的產品,因為抗氧化作用可以抑制硝酸鹽的還原,或將亞硝基化合物還原成無毒的一氧化氮(NO)。2)用餐時多攝取檸檬、柑桔、番石榴、糙米等富含維生素C或E的食物,減少亞硝胺產生;或搭配大蒜、人蔘,也能抑制亞硝胺形成。3)儘量不要與優酪乳或乳酸菌飲料一起食用,因為這些可能添加硝酸鹽以防止過度發酵;然而乳酸菌含有硝酸鹽還原酵素(nitrate reductase),能把硝酸鹽還原成亞硝酸。也要避免與富含胺類的食品(例如:發芽中之麥芽、魷魚、魚乾、青魚)同時進食,以免產生亞硝胺。(本文作者/顏榮郎)(摘自/抗癌就像減肥/天下雜誌出版)

樂閱讀/不健康的飲食及生活 害大人罹癌小孩變笨

樂閱讀/不健康的飲食及生活 害大人罹癌小孩變笨#癌症

科學家根據全球184國的癌症數據,推測不健康的西式飲食與生活方式(吃大量速食、過度肥胖與抽菸)將會導致全球癌症病例大增。2008年全球癌症確診病例只有1,270萬人,其中40%來自已開發國家(這些地區人口只佔全球的15%);但是預估到了2030 年,癌症確診例將增至2,200萬人(增加73%),其中在南非、中國和印度等開發中國家,人民逐漸沉溺於西式速食與生活方式後,將增加78%,而某些最貧窮的國家將增加90%以上。其中的變化關鍵是,與感染有關的癌症(子宮頸癌、胃癌)發病率逐漸降低,但這個努力成果似乎被乳癌、攝護腺癌和大腸直腸癌的大增所抵消。後面這些癌症通常肇因於西式飲食(漢堡、熱狗、炸雞、薯條、披薩與三明治)中所包含的高熱量、高油脂的紅肉與加工肉品,以及缺乏全穀類的精製醣類。這類飲食最容易造成慢性發炎、肥胖、癌症與其它慢性病。新加坡國立大學的研究發現,中老年華裔若是吃過多西式速食,會大量增加糖尿病與死於心肌梗塞的風險。相較於不吃西式速食的人,一週吃2次速食的人患糖尿病的風險增加27%,死於心肌梗塞的風險則增加56%。可怕的是,一週吃4次或更多的人,死於心肌梗塞的風險會飆升近80%。 如果新加坡的科學家分析西式速食與癌症,可能也會發現兩者的關連吧。可怕的是,速食文化對腦部發育中的兒童衝擊更大。不論美國、澳洲或英國倫敦大學的研究,都顯示學齡前常吃速食(漢堡、披薩、薯條、餅乾)的兒童,智力會比吃鮮食或現煮食物的小朋友低2~5%;這種不良影響可能是不可逆的,若腦部發育受阻,以後即便恢復正常飲食也難以矯正。因此,現在普遍認為,癌症主要還是一種生活病,先天基因異常對癌症發生的影響只有5~15%,其餘大約30~35%是由不當飲食引起,25~30%是吸菸,15~20%是感染。因此,預防癌症的基本功包括:• 不抽菸與嚼檳榔。• 限制酒精與熱量攝取。• 盡量少吃紅肉與加工肉品。• 增加蔬果與全穀類食物攝取。• 多做有氧運動。• 避免直接暴露在陽光或紫外線下。• 使用疫苗以預防感染。如果人們平常多注意這些原則,即使帶有異常基因,也能透過啟動健康基因,降低癌症發生率。(本文作者/顏榮郎)(摘自/抗癌就像減肥/天下雜誌出版)

樂閱讀/恐怖果醬吃下肚 癌症不孕來敲門

樂閱讀/恐怖果醬吃下肚 癌症不孕來敲門#癌症

吐司、蛋糕、刨冰,不可否認,在日常生活中,處處可以看到果醬的身影。在古代,果醬是貴族獨有的享受,是一種天然、健康、營養豐富的食品;然而,現代食品科技發達,你真的能確定,兩千年後的今天,果醬仍然是天然的健康食品嗎?大家都知道,新鮮水果容易腐壞,保存不易;吃之前還要洗滌、剝皮或切塊,相較之下,罐裝果醬不僅易於保存,而且取用容易。以一罐草莓醬來說,為了能從購物架上的眾多產品中脫穎而出,必須具備以下特質:色澤鮮紅欲滴、醬體飽滿濃稠,最好容量大、價格低,嚐起來香甜綿密,能長久維持口感。為了達成上述目標,製造廠商會添加各種合成物;色素能幫外表暗沉的果醬增色,讓你食指大動。但幾乎所有合成色素都只有美觀效果,有些甚至會危害我們的健康,包括引發過敏反應、過動症,甚至癌症。除了用色素增加賣相,起雲劑能為果醬營造濃密口感。起雲劑,是一種乳化香精,成分為阿拉伯膠、乳化劑、食用棕櫚油,它能促進果醬中的各種成分混合均勻,並增加黏稠感,讓賣相更漂亮。理論上,起雲劑是一種合法的食品添加物,但某些不肖廠商會因為成本與穩定度問題,以塑化劑取代起雲劑中的食用棕櫚油。舉個例子來說,如果開封了幾個月的果醬,沒有發生任何變質現象,標示成分卻又沒有防腐劑,果醬就極有可能含有塑化劑。長期食用塑化劑,除了容易罹患肝癌,也會影響生育能力,還會讓女童性早熟。如果不想將恐怖果醬吃下肚,卻又是果醬的忠實愛好者,不妨試試以下的選購方式。• 天然果醬的最大特徵是必須冷藏保鮮,保存期限也只有兩週左右。• 盡可能選擇外觀色澤較不討好的果醬:各種食品都有它的自然原色或組織,越天然的東西外表越平實。• 加了起雲劑的果醬很容易壞,存放一段時間後甚至會產生臭味;添加塑化劑的果醬保存期限則大幅拉長,價格更是差了近五倍;換句話說,如果一罐果醬保存期限長、價格又便宜,那你就要三思了。若是對市售的果醬徹底絕望,還有自製果醬這個選擇。1)將新鮮水果打成泥。2)把打好的果泥放進鍋中,開小火慢慢熬煮。3)加入糖、檸檬汁等等佐料,依個人口味調整。4)熬煮過程中記得不斷攪拌,避免黏鍋。5)等到水分收乾,就是一鍋美味的果醬了。(本文作者/人本自然編輯部)(摘自/外食族:這樣吃就能百毒不侵!/人本自然出版)

醫訊/遠離癌症愛心園遊會

醫訊/遠離癌症愛心園遊會#癌症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救一位癌症病人等於就一個家庭!透過愛心園遊會,讓全家可以出遊解放身心,又可以進行公益活動。為此,正德癌症醫療基金會、正德社福慈善基金會、高雄市議員林武忠議員服務處以及高雄市三民區精華里里長辦公室等單位聯合舉辦「愛心園遊會」,活動內容有「美食饗宴」、「遊藝生活」、「百貨天地」、「跳蚤市場」、「節目表演」等等。該單位歡迎全家前來共襄盛會。詳情請見網址http://www.chengte.org.tw/03/MessageContent.aspx?id=1a9370c9bc。活動內容日期時間地點以主辦單位最新公告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當天請自備喝水容器、餐具。名稱:遠離癌症愛心園遊會時間:102年10月13日(日)上午09:00~16:00地點:高雄三民公園(高雄三民區十全一路)洽詢:07-370 3456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