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

悲傷化為力量 乳癌病友歡慶生

悲傷化為力量 乳癌病友歡慶生#癌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謝劭廷/綜合報導)為給乳癌病友更多支持力量,大林慈濟醫院腫瘤中心與台中巿開懷協會、秀傳蘭心聯誼會成立的寬心俱樂部,19日於腫瘤中心愛關懷小站舉辦活動,藉由復健運動、自製餐點歡慶成立一年,現場乳癌患者彼此經驗分享生活中的自我照護,同時鼓勵新加入的成員勇敢面對、走出陰霾,把這份悲傷化為愛的力量傳遍世界各地。大林慈濟醫院腫瘤中心主任蘇裕傑表示,透過病友團體的支持,讓乳癌病友相互勉勵與打氣,也藉著姊妹情誼的關係,給癌友一起度過抗癌的路程,期盼所有的病患能夠在走出罹病之後,把經驗及心得分享給新加入的病患,更相信自己有這樣的能力走出去,將悲傷化為愛的力量。大林慈濟醫院提醒,由於乳癌病患在切除乳房後,容易會有胸肌萎縮、胸部塌陷問題,想要維持肩關節、手臂的正常活動範圍及日常生活,同時促進手臂淋巴側肢回流,減輕手臂腫脹及酸麻問題,可藉由手指、腕關節等運動,手術後隔日可執行日常生活活動,如進食、梳頭、洗臉,但注意肩關節不能外展,以免妨礙皮瓣附著癒合。(照片提供/大林慈濟醫院)

為陪伴母親抗癌 3兒理光頭

為陪伴母親抗癌 3兒理光頭#癌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四癌在這幾年仍排名在全國主要癌症死亡名單內,符合篩檢的民眾應該定期到各醫療院所進行篩檢,才能為自己的健康多做一條防線。今日上午,臺中市衛生局舉行「防癌保健康 月月抽好康」抽獎活動,即日起至10月31日止,民眾只要到各醫療院所參與四癌症篩檢活動,就有機會抽中約一錢的黃金元寶。為了鼓勵民眾踴躍參加活動,現年57歲的抗癌媽媽方月香還特別出席記者會場,她表示:7年前,自己的左腋下一直覺得怪怪,像似有東西卡著,但到婦產科檢查並沒發現異樣,就這樣忙了2年的蓋廠房工作,忽略了定期到院追蹤細節。不料,等到自己工作終於告一段落,再次檢查時,自己已經罹患了乳癌第3期,當時雖然難已接受,卻堅強的告訴自己:「現在科技這麼發達,只要相信醫生,一定可以治好自己的病」。篩檢還可抽大獎 為健康把關半年內的化療及電療,更沒想到先生只對孩子說一句:「媽媽在治療期間會掉頭髮」,老么竟然偷偷跑去理光頭,兩個在國外的兒子回國後,看見弟弟這麼做,也跟著理光頭,三顆光頭同時出現在她眼前,用行動一起鼓勵她,讓她感動到偷偷的躲在角落哭泣。衛生局局長黃美娜表示,即日起符合癌篩條件的民眾,只要在10月30日前到各醫療院所做篩檢,癌篩系統就會自動在每月抽出6名黃金得主,每接受1項癌症篩檢可參加1次抽獎,最多累計4項,希望民眾把握篩檢抽大獎機會,也為自己健康把關。

生活習慣改變 台灣平均每天38人罹大腸癌

生活習慣改變 台灣平均每天38人罹大腸癌#癌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謝劭廷/綜合報導)屏風表演班創辦人李國修日前大腸癌病逝,名人效應提醒大腸癌防治的重要性,大腸癌已連續四年為癌症發生率第一名,據衛生署國民健康局日前發布最新的九十九年度大腸癌發生人數已達1萬4040人,平均每天38人罹患大腸癌,相較九十年度的7366人,十年間成長率快速增加近一倍。生活習慣差 易導致細胞癌變台南市政府衛生局指出,近年來國人的生活習慣改變,好吃肉類、燒烤食物、動物性蛋白質、加工肉品,以及吸菸、喝酒、肥胖、有大腸癌家族史的人都比較容易罹患大腸直腸癌,動物性蛋白質除了肉類,還包括蛋、奶類,因為透過這些食物攝取到環境致癌物質導致細胞癌變。大腸癌早期幾乎沒症狀 甚至便血都不一定有衛生局表示,大多數民眾認為身體沒病痛就不需要檢查,總是當健康檢查的逃兵,然而大腸直腸癌早期幾乎沒有症狀,症狀也依腫瘤生長位置、期別而有不同,若腫瘤長在比較高的位置,就比較不會有便血等症狀,腫瘤若長在左側大腸,因為糞便受到阻塞,患者可能出現便秘、大便變細、隨時想解大便的感覺,這是罹患典型左側大腸癌的前驅症狀,當體重明顯下降時,檢查發現幾乎都已到大腸癌末期。定期糞便潛血篩檢 早發現早治療衛生局指出,決戰大腸癌,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是最高原則,據癌症登記資料顯示,0期到1期大腸癌治療5年存活率高達8成以上,到了第3期大腸癌5年存活率則降至不到6成。呼籲民眾至少每2年1次糞便潛血篩檢,保障自己的健康安全。

癌末病人居家照護 護理人員會提供那些支援?

癌末病人居家照護 護理人員會提供那些支援?#癌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國人罹癌的人數,一天比一天增加,且風險似乎也不斷在攀高,而許多癌症末期的病人,或是其家屬,可能會希望回到家中,選擇不待在醫院裡頭持續治療,進行居家照護,而居家照護該注意些什麼?護理人員會提供那些幫助,都是選擇癌末病人居家照護該關切的事情。居家照護會提供那些服務?郭綜合醫院護理部林玉玲居家護理師指出,安寧居家護理會提供癌末病人及家屬以下照護。「訪視、一般診療與處置」,包括,身體評估,營養維持與衛教。更換身上管路及造口之護理。傷口換藥。灌腸、膀胱灌洗及訓練。口服藥之正確使用與定期追蹤。提供電話諮詢服務。「末期症狀之控制」解決癌症引起之疼痛、呼吸困難、腹脹、意識混亂等。「心理、社會及靈性問題之照護」,安寧療護專業小組包括有醫師、護理師、社工師、心理師等資源之轉介與諮商。協助面對臨終的心理準備。林玉玲指出,癌末病患及其家屬,最怕的無非是病人受苦、最後一句話沒講、沒見最後一面、不孝、沒盡力、被放棄等,因此她呼籲民眾,應善用醫療各項服務資源,將病患及家庭緊緊包覆,增加病患返家後的生活品質,也減輕家屬照顧上的壓力,讓生命有尊嚴、臨終有品質、身心靈平安。

國人平均壽命增加 癌症卻仍橫行?

國人平均壽命增加 癌症卻仍橫行?#癌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謝劭廷/綜合報導)101年國人平均壽命男性為76.2歲,女性為83.0歲,分別較100年增加0.2歲及0.4歲,而男女性的預期壽命差異也擴大到6.8歲,可是隨著經濟與醫藥衛生的進步,國人壽命延長,癌症對民眾的威脅卻未減少。衛生署在102年6月6日公告101年國人十大死因,癌症已連續31年高居死因首位,平均每12分2秒就有1人死於癌症,同時在最新癌症發生率統計,每年癌症新發生人數男性就比女性多1萬1135人。數據顯示癌症已嚴重威脅到國人健康安全,儘管台灣民眾平均壽命不斷增加,但為了健康著想,呼籲民眾仍應定期做健康檢查,讓壽命不但是活得長,也要活得有品質。此外,彰化縣衛生局分析,在傳統社會裡男性是家庭經濟重要的支柱,男性在為家庭、為生活辛苦付出的同時,卻往往忽略自身健康,且男性又有較多吸菸、喝酒、嚼檳榔等行為,造成與女性的預期壽命差距逐漸擴大。提醒若要活得健康,還是盡量避免菸酒等行為。

爆肝爆很大! 台灣十大死因肝病名列前矛

爆肝爆很大! 台灣十大死因肝病名列前矛#癌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謝劭廷/綜合報導)肝苦誰人知!根據衛生署十大死因統計,慢性肝病、肝硬化及肝癌死亡人數往往名列前矛,其中約有90%肝硬化及肝癌患者是由於慢性肝炎未適當治療而引起。全台三分之二B肝帶原者 不知自己帶原阮綜合醫院疾病管理衛教室保肝衛教師李莉雅指出,目前全台至少有300萬名B肝帶原者,而高達三分之二的民眾並不知道自己就是B型肝炎帶原者,而忽略了定期追蹤及治療的重要性。李莉雅表示,因為肝臟是沉默的器官,肝臟發炎時並無明顯的症狀,所以容易被忽略,當肝臟反覆發炎發生纖維化,若不給予治療,可能造成嚴重肝臟疾病,進一步形成肝硬化、肝癌,俗稱「肝病變化三部曲」。輸血、性行為、穿耳洞 都可能造成B肝傳染李莉雅指出,B肝的傳染分為垂直感染及水平感染,垂直感染為帶原母親經由胎盤或分娩時傳染給新生兒,水平感染則是經由接觸到帶有B型肝炎病毒的血液及體內分泌物而傳染,例如輸血、性行為、手術、帶有 B型肝炎病毒的針頭、血液透析、針灸、穿耳洞、刺青、紋眉、共用牙刷、共用刮鬍刀等,但並不會經由飛沫、共享食物及器皿傳染。養成規律生活 患者應避免食入黃趜毒素食物李莉雅提醒,慢性肝炎病人應養成正常規律的生活,注意飲食均衡,不喝酒、不熬夜、不抽菸,避免食入含黃趜毒素的食物,如花生製品、臭豆腐、豆腐乳、豆瓣醬等;不用別人的牙刷、毛巾、指甲剪及刮鬍刀;避免不必要的輸血、打針、紋身、針灸及穿耳洞;女性懷孕時需要驗血,以便確定是否為B型肝炎帶原者;帶原者絕對要避免捐血給別人;切勿隨便服用偏方及非處方藥物,以免使肝病加重,並定期追蹤檢查,無肝硬化者建議每3~6個月定期檢驗。李莉雅呼籲,嬰兒及未感染B型肝炎者,要儘速注射B型肝炎疫苗,並保持良好生活習慣,以維護自身健康安全。

沒症狀就沒事? 台灣每年超四千人因大腸癌死亡

沒症狀就沒事? 台灣每年超四千人因大腸癌死亡#癌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謝劭廷/綜合報導)台灣劇場大師李國修因罹患大腸癌第三期,7月2日凌晨病逝。在最近國健局公佈癌症排名與發生人數,令人感嘆的是竟然平均每六分零二秒就有一人被檢查出有癌症,近年來不但沒有下降,發生癌症的人數反而增加,其中大腸癌與乳癌增加最快。一名基隆市市民楊小姐表示,於今年5月份參加衛生所辦理的四大癌症篩檢,發現篩檢報告為陽性,經衛生所轉介至醫院,當初心想身體無異狀,而拒絕衛生所的轉介,經過衛生所鍥而不捨,才勉強答應回診,經醫師評估建議施行大腸鏡檢查,發現腸道中有3、4顆瘜肉醫師給予切除,並續追蹤,還好有做篩檢才發現,醫生說瘜肉沒處理會轉為不好的細胞。基隆市衛生局指出,大腸癌為國人發生人數最多的癌症,且有每年快速增加的趨勢,每年約有1萬多人得到大腸癌,並有超過4千人因大腸癌死亡。定期糞便潛血檢查 早期發現早期治療衛生局表示,大腸癌是可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且治癒率很高的癌症,根據統計,早期的大腸癌如果妥善治療,存活率高達90%以上,依據歐美國家經驗,每一至二年進行1次糞便潛血篩檢約可下降18%至33%的大腸癌死亡率。衛生局指出,大腸癌的早期並無症狀,最可靠的方法就是定期接受大腸癌篩檢,而定量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是目前最安全且方便的篩檢工具。衛生局表示,糞便潛血檢查是檢查糞便表面是否有肉眼看不出來的血液,由於大腸癌的腫瘤或息肉會受到糞便摩擦而流血,血液因而附著在糞便表面排出,所以透過糞便潛血檢查能早期發現大腸癌或息肉個案,並經由大腸鏡檢查作進一步診斷,及早接受治療,進而阻斷癌症的發生與進展,才能減少大腸癌的傷害。呼籲民眾若有血便等異狀,應儘速就醫檢查。

女子乳房腫塊以為瘀青 推拿推到癌細胞擴散

女子乳房腫塊以為瘀青 推拿推到癌細胞擴散#癌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謝劭廷/綜合報導)推拿會造成乳癌擴大?日前一名女子不慎跌倒,發現乳房左側出現腫塊,以為是撞傷導致瘀青,跑去按摩想藉由推拿揉散「瘀塊」,不料卻發現腫塊愈按愈大,半年內竟然變成兩倍大。家人覺得可能有其他原因,帶到醫療院所檢查,發現該名婦人竟罹患乳癌,且腫瘤已大到直徑六公分,無法手術切除,必須先做化療。推拿恐助長癌細胞 有腫塊最好先診斷這消息傳出,讓很多有按摩或接受推拿習慣的女性很慌張,擔心自己會不會是下一個?阮綜合醫院乳房中心湯雅涵醫師表示,事實上推拿、洗三溫暖、泡湯等,雖不是導致乳癌發生主因,但卻可能助長癌細胞擴散或轉移。湯雅涵指出,因為瘀塊一般兩週就會化掉,從顏色及消腫程度,都可辨別是否有問題,但若是錯把腫瘤當瘀血,以為只要推拿就能消除硬塊是不正確性,乳房具有豐富的淋巴管和血管,推拿的手勁可能增進乳房血液循環,讓癌細胞的生存環境更好,也更容易擴散。湯雅涵提醒,如果身上有不明的疼痛或腫塊,最好先確定診斷,再決定如何處理,以免延誤治療良機。定期篩檢 早發現早治療湯雅涵表示,乳癌本身較少有疼痛感,若女性在做乳房自我檢查時,發現腫塊、皮膚凹陷、發紅、浮腫潰瘍、疼痛,或乳頭有異常分泌、凹陷等變化,及腋下淋巴腺腫等症狀,一定要就醫檢查,乳癌治療第一步就是要定期篩檢,才能早期發現。湯雅涵呼籲,要遠離乳癌,四十五歲以上的婦女,每兩年應做一次乳癌篩檢,篩檢的目的是為了找出無症狀的乳癌,因無症狀的乳癌多為早期癌,若發現乳房腫塊,更需要盡早檢查確認原因。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