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

用愛抗癌,永不放棄!

用愛抗癌,永不放棄!#癌症

「這場病,我看見每個生命的獨一無二。」參加台灣癌症基金會「第二屆抗癌鬥士選拔」的湯家安,在三十六歲的人生精華時期,卻被診斷罹患大腸癌第三期,經歷過兩次開膛破腹、十二次化療,讓她對生命有的態度完全改觀,與另一半的感情也更為堅定。湯家安在發現罹患大腸癌後,還來不及猶豫、悲傷,就讓醫生截去25公分的結腸與直腸。接踵而來的「化療」考驗,強烈的副作用讓她幾乎嘔出膽汁、掉光頭髮,血球的數值只有正常人的一半,不得已接受輸血,卻不幸感染C型肝炎,肝功能指數一度飆高到1250,讓她欲哭無淚。當湯家安插著呼吸器進入加護病房時,當下只有一個念頭:「我要活下去」,僅僅是認真而且用力的呼吸,為了存在而掙扎。癌症,讓她放棄做夢的能力,失去規劃未來的勇氣,因為不確定還有幾個明天?原本薪資優渥的工作停擺了,計劃中的婚禮也泡湯了,擁有的一切都消失不再。回想起這一年的抗癌,彷彿一個世紀這麼長,現在到台灣癌症基金會的「癌友關懷教育中心」練氣功與拖地板,是湯安家每天的兩大重要事情。經過生死的磨難,湯家安臉上洋溢著笑臉,說現在打算和另一半重新規劃婚禮,「勇敢抗癌讓我比從前快樂!我們更堅定要相互扶持下半生,雖然我們都不知道未來還有什麼考驗,但是我們有信心孤注一擲,欣然面對我們的人生。」如果你也是抗癌鬥士,請與我們一同迎向陽光,感動社會上其他癌友,用愛抗癌,永不放棄!這次由台灣癌症基金會、遠雄人壽、台灣諾華公司,共同推動的「第二屆抗癌鬥士選拔」活動,報名截止日期只到8月31日,參加者有機會獲得五萬元獎勵金。相關資訊請上台灣癌症基金會網站 http://www.canceraway.org.tw/fighter/

只要5C.C的血 為自己做好深度癌症健檢

只要5C.C的血 為自己做好深度癌症健檢#癌症

聽到癌症,你怎麼想呢?國人可說是聞癌色變,然而最好的治癌方法仍然是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因為醫學研究發現,癌症的形成與基因及環境因素息息相關,因此,新一代以基因來檢測體內癌細胞蹤跡,甚至可早期預測的「癌症基因分子標記」檢測技術愈來愈受到重視。光田醫院腫瘤內科郭集慶醫師表示,現在只須經由5c.c.的血液即可完成檢查,除了對於零期癌症的篩檢率更高外,其方便、省時的優點也符合現代人重視經濟效益的特性。自從基因被解碼之後,醫學便朝向基因與疾病之間的關連作研究,郭集慶醫師指出,目前已經知道將近四千多種的疾病是與「基因」有關,因此,若是能夠早期預測出自己是否是罹癌高危險群,是每位注重自己身體健康者所關心的。「癌症基因分子標記」檢測技術可偵測絕大部分的上皮細胞癌,包括國人最常罹患的如肝癌、肺癌、乳癌、胃癌、口腔癌、子宮頸癌、淋巴癌,均有相當比例可檢測到此基因之變異,因此能在第一時間發現並施以積極的治療,將可避免民眾長期處在罹癌恐懼的威脅下。郭集慶醫師強調,癌症早期診斷、早期治療的成效是最佳的,同時也是對抗癌症的不變法則,但是一些癌症篩檢工具其侵入性的檢查項目,卻常常讓民眾望之卻步,也大幅降低了接受度。而「癌症基因分子標記」檢測是利用分子生物學方法檢測血液中的基因,再搭配專科醫師詳細的病史分析或是理學及基本的影像學檢查,將可大幅提昇癌症預測準確性,比起傳統癌症篩檢標記如CEA、CA-125等,敏感度及準確性更高,臨床上亦可偵測微小轉移病灶或復發之可能,無疑是癌症篩檢的一大利器。

子宮頸上皮內腫瘤的診斷及治療

子宮頸上皮內腫瘤的診斷及治療#癌症

子宮頸防癌抹片檢查,可早期發現子宮頸上皮內腫瘤,避免子宮頸癌的發生。抹片乃是收集子宮頸剝落的的細胞加以檢驗,當抹片發現有不正常或可疑細胞時,需進一步接受"陰道鏡檢及切片檢查"。只有依據病理檢驗才能診斷子宮頸上皮內腫瘤。有時陰道鏡及切片檢查仍無法診斷時就需藉助"子宮頸圓錐切片檢查"才可進一步確定診斷。子宮頸上皮內腫瘤的治療很簡單且安全,幾乎可以百分之百治療。輕度子宮頸上皮內腫瘤:此類病灶有恢復正常的機會,不需進一步處理,而以抹片追蹤,每三個月至六個月做一次。中度子宮頸上皮內腫瘤及重度子宮頸上皮內腫瘤:可以做局部治療,包括"電刀線圈部分切除治療"和"子宮頸錐形切除"都是很好的方法既可達成組織診斷,也可完全治療。單純的子宮頸上皮內腫瘤,一般施行"治療性的子宮頸圓錐切除手術"即可,除非有其他的婦科疾病如子宮肌瘤或脫垂等,否則進一步的子宮切除對病人並無特別的幫助。

容易疲勞常腹痛?當心腸癌找上你!

容易疲勞常腹痛?當心腸癌找上你!#癌症

根據衛生署統計癌症居國人十大死因之榜首,其中大腸直腸癌高居第三位,每年新發現的腸癌病例數則約有六千多例,呈現逐年增加的趨勢;癌症的轉移則是造成大部分的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光田醫院大腸直腸外科陳壽星醫師表示,診斷時發現不少出現容易疲勞、經常腹痛的病患,都是罹患腸癌,其中三名腫瘤大小更超過了10公分,由於患者到院時已是癌症中晚期,癌細胞直接侵犯鄰近器官,手術的風險及困難度大大增加;三位病患後來分別在經過前後六至八小時不等的長時間手術治療後,目前均恢復良好,於門診追蹤中。陳壽星主任指出,通常視腫瘤出現的部位不同,腸癌症狀可能有經常莫名腹痛,血便以及容易疲勞、心跳加速等貧血症狀;由於腸癌初期症狀並不明顯,較易被疏忽,往往等到明顯症狀出現又為時已晚,而喪失治療先機。其實腫瘤只要侷限在腸道內,未擴散到鄰近淋巴腺及其他器官,治癒的機率高達八成,因此民眾應隨時對自己的身體狀況保持警戒。醫師呼籲民眾,除了注重平日飲食均衡及正常作息外,應定期到醫院由大腸直腸專科醫師依個人狀況來安排篩檢。例如糞便潛血反應檢查、乙狀結腸鏡檢、全大腸鏡檢等,讓具經驗的醫師來為病患作最適當的選擇。早期篩檢並發現,才能獲得最佳的治療及預後效果。

早期預防、定期檢查!杜絕肝癌良方

早期預防、定期檢查!杜絕肝癌良方#癌症

肝癌早期無明顯症狀,後來才會出現無力、容易疲倦、胃口變差、上腹部痛及體重減輕等症狀,但大多數的病人在發現時就有可能已經轉移,而錯失治療良機。光田綜合醫院一般外科蘇劍秋醫師表示,肝癌的診斷除了觸診外,常見的是透過「血液檢查」與「甲型胎兒蛋白檢查」。不過,蘇劍秋醫師指出,有10-15﹪肝功能指數正常患者,事後卻仍不幸發現罹患肝硬化或肝癌,因此僅靠血液檢查來判斷肝功能是否正常是不夠的,應再經由超音波、電腦斷層及核磁掃描、血管攝影等專業醫療儀器作進一步的檢查。肝癌大多數發生在患有B型肝炎、酒精性肝硬化、其他型肝硬化、C型肝炎、肝內膽管結石及各種慢性肝病等,所以要儘量避免這些疾病發生,蘇劍秋醫師建議,應該少喝酒、少食發黴的花生、食物等,並且應多吃新鮮食物,更重要的是在嬰兒早期需接種B型肝炎疫苗,若無B型肝炎抗體者,則應施打B型肝炎疫苗。其實規律的生活、少喝酒、多食新鮮食物、定期健康檢查及早期治療才是預防肝癌的最佳方法。

喉嚨痛!小心是頭頸部癌症的前兆

喉嚨痛!小心是頭頸部癌症的前兆#癌症

喉嚨痛是最平常不過的感冒症狀之一,民眾常自我安慰:「過幾天就好了」、「吃幾天藥就會改善」。而十之八九的喉嚨痛也的確是普通的咽喉感染發炎、口腔潰瘍或扁桃腺發炎所引起。但是當喉嚨痛持續了兩個星期甚至兩個月以上,到診所看醫師治療後還無法痊癒,或是出現嘴巴破、口腔白斑、流鼻血、鼻塞、耳鳴、聲音沙啞、咽喉有異物感、頸部有不正常腫塊等症狀時,都要小心是否為頭頸部癌的早期小徵兆,光田綜合醫院耳鼻喉科劉耿僚醫師建議最好到設備齊全的醫院找耳鼻喉專科醫師作進一步的診治。頭頸部癌包括口腔癌、咽喉癌,或鼻咽癌等。依據行政院衛生署在民國九十六年的統計,台灣男性死於頭頸部癌(包括口腔癌、鼻咽癌)的總人數甚至超過大腸直腸癌,僅次於肝癌與肺癌。劉耿僚醫師指出,頭頸癌與其他癌症如肝癌、肺癌、大腸癌等最大的不同點,在於只要對小症狀多一點警覺性,早期的頭頸癌,用肉眼就可以察覺到,「早期發現,儘早治療」永遠是癌症治療成功的不二法則。大多數的檢查都可以在一兩次門診內確認結果,通常只有一部分的患者需要更進一步的追蹤檢查與治療,也只有少數人真的是罹患了頭頸部癌,所以民眾不需太過緊張。

癮君子注意,吸菸加劇牙周病病情

癮君子注意,吸菸加劇牙周病病情#癌症

根據國家衛生研究院的統計,全台癮君子大約有四百五十萬人之多,而且根據該單位分析長期吸菸的負面效應,發現吸菸者罹患肺癌的機率是不吸菸者的3倍,罹患肝癌的機率是1.5倍,子宮頸癌是5.8倍,喉癌是6倍,腎臟病的2.2倍,心臟病、肝硬化與中風都是2倍。牙周病醫師黃怡豪指出,其實吸菸對於原本就有牙周病的患者,更有雪上加霜的傷害!黃醫師解釋說,包括尼古丁在內的許多吸菸副產物對於牙周組織都有相當的毒性。許多牙周組織細胞在接觸尼古丁之後,在蛋白質的合成上會產生許多的問題,再加上尼古丁也有血管收縮劑的效果,長期下來也使得牙周組織血液循環不佳,所以一旦牙周病細菌侵犯,並且發炎造成齒槽骨萎縮,此時在吸菸的牙周病患者身上,細胞修復能力就會非常低落,而且免疫細胞也較難遷移到患處以抵抗病菌。造成吸菸的牙周病患者比一般牙周病患者治療效果更差、恢復更慢,且疾病造成的破壞力更大。文獻上已經把吸菸列為牙周病的危險因子之一,所以黃怡豪醫師特別呼籲吸菸的牙周病患者最好配合戒菸,不但治療效果會更佳,另一方面也對全身健康有相當的助益。

徐華鳳化身抗癌鬥士:抗癌讓我比從前快樂

徐華鳳化身抗癌鬥士:抗癌讓我比從前快樂#癌症

台灣癌症基金會於2007年舉辦「第一屆十大抗癌鬥士選拔活動」,受到癌友們熱烈響應,而最後也在一連串的評審過程中,選拔出10位「抗癌鬥士」與10位「抗癌楷模」,他們感人的抗癌故事,不僅激勵了許多癌友和家屬,也告訴社會大眾,癌症不是絕症,癌症可以治療、更能痊癒,即使罹癌,人生依然可以活得精采,更重要的是藉此活動讓社會大眾對於癌症有正確的認知,消除對於癌症的恐懼。 台灣癌症基金會有感於此活動對癌友抗癌勇氣之激發以及對社會大眾有極正面之教育意義,決定每年固定舉辦「十大抗癌鬥士選拔」。今年,主辦單位台灣癌症基金會邀請到遠雄人壽和台灣諾華一同來舉辦「十大抗癌鬥士選拔活動」,在活動開展之際也邀約到罹患胃癌的知名藝人徐華鳳擔任代言人,並現身拍攝CF短片,她要用自己勇敢抗癌的歷程告訴所有人,罹患癌症並不可怕,可怕的是被自己恐懼的心境及逃避態度打倒。 徐華鳳說:勇敢抗癌讓我比從前快樂這一次,徐華鳳排除萬難,拍攝罹癌後的第一支公益廣告,她說:「勇敢抗癌,讓我比從前快樂」,這一句話激勵在場的所有朋友。過去徐華鳳已有胃痛十幾年的歷史,但是在最近一年較頻繁的胃痛才開始有警覺,所以她說:要以親身的經驗呼籲大家,不要輕忽身體給的警示,對身體好一點,定期檢查真的很重要。而年初的一次檢查,醫生宣佈徐華鳳罹患胃癌第三期,「哭」是大部分人的反應,而華鳳當下也是眼淚不止的流,但是堅強、樂觀的她,第二天隨即收起沮喪難過的心情,面對自己罹癌的事實,並且馬上接受醫生建議—開刀。徐華鳳說:很多親友提供各式建議與偏方,然而我毅然決然關閉所有的消息管道,只有一個目標就是相信醫生。永遠掛著樂觀自信的臉龐,徐華鳳回想當時進候診室面對醫生時的有趣畫面,她笑說:當時自己健康的氣色,一點都不像癌症病人,與弟弟一起進入診間,醫生還問是誰要開刀呢!看著徐華鳳有力並幽默的說著罹癌的過程,似乎在訴說著別人的故事般,可見罹癌的事實完全不影響徐華鳳開朗的性格。 徐華鳳邀請大家 加入抗癌鬥士行列其實,很多的癌友都是以這樣積極的態度、樂觀的精神與癌症搏鬥,今天知名藝人徐華鳳勇敢的述說她的抗癌歷程,目的只有一個,希望以最直接、最有力的方式,為社會、為癌友付出,所以她選擇站出來,並且將她最好的抗癌武器-「樂觀」、「堅強」、「開朗」分享給所有的癌友,她說:「罹患癌症並不可怕,可怕的是被自己恐懼的心境及逃避態度打倒」。所以她決定加入「第二屆抗癌鬥士選拔活動」的行列,幫助全國的癌友,也要破除國人對於癌症的迷思,給予國人時時關心身體之警示,更給予正在與癌症奮戰或者面臨生命低潮朋友們最佳的鼓舞。而台灣癌症基金會也表示,期待這一支CF可以激勵更多的抗癌勇士們,也鼓勵癌友勇敢站出來,報名抗癌鬥士選拔,加入抗癌鬥士的行列。 *第二屆抗癌鬥士選拔報名期程:即日起~8月31日*抗癌鬥士選拔活動網站: http://www.canceraway.org.tw/fighter/ 或上「台灣癌症基金會」網站查詢。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