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敏

善用「藥物過敏卡」 就醫安全有保障

善用「藥物過敏卡」 就醫安全有保障#過敏

藥物過敏,顧名思義,即是吃了、抹了或打了藥物之後所引起的「過份敏感」現象,藥物會引起過敏,是由於體內的免疫系統將藥品視為外來物質而產生一種免疫球蛋白 E (簡稱IgE)的抗體,這種抗體與體內的某些細胞結合後,促使一些會引起過敏症狀的物質釋出。澄清醫院平等院區藥劑部 - 張君婉指出,藥物過敏在皮膚方面的症狀,如發疹、發紅、發癢;呼吸器官方面的症狀如鼻炎、氣喘、呼吸困難;其他如發燒、關節痛、休克、暈眩、心跳異常、心律不整等。 藥物過敏的種類可分(一)立即型:在服藥後一小時內例如全身型過敏反應、支氣管痙攣、蕁麻疹、或血管性水腫。(二)加速型:發生在服藥一小時以後,三日內例如蕁麻疹、哮喘。(三)延遲型:發生於第一次接觸藥物的三日以後,如黏膜與皮膚的症候群:皮疹,剝落性皮膚炎、貧血、血小板數目減少、白血球數目減少。理論上,任何藥物都有可能引起過敏,藥物過敏是和個人體質有關,任何藥物都可能有人對它過敏,只是發生機會的大小而已,發生時的嚴重程度也因人而異。張君婉說,當您懷疑藥物過敏時,可以先停藥,若症狀嚴重時就應儘速就醫;如果是輕微症狀,也可先打電話詢問醫師或藥師處理方式。《藥物過敏卡保障自己》當確定藥物過敏的藥品時,請記得向醫師或藥師拿取藥物過敏反應紀錄卡,記載發生過敏的藥物名稱及藥物過敏發生的症狀等。張君婉建議,將藥物過敏卡與健保IC卡一起放置,並於就診時出示給醫師看,方便讓醫師知道您曾對何種藥物過敏,以避免再次處方相同的藥物。這將是對自己用藥安全最大的保障。

食物過敏造成嬰幼兒蘋果臉

食物過敏造成嬰幼兒蘋果臉#過敏

最近兒科門診中也出現不少父母親帶著皮膚抓到破皮流血小朋友來就診。異位性皮膚炎,這個每到冬季病人數就會激增的過敏性疾病,其盛行率在各個國家也正逐年增加中。以往大家常以如嬰兒般吹彈可破、白裡透紅肌膚來稱讚別人好膚質,但近年來卻有越來越多焦急父母親心疼地帶著出生沒幾個月大、卻兩頰紅咚咚嬰兒前來詢問,為何小寶貝出生沒多久,皮膚就變又紅又粗,甚至還破皮結痂,這到底是生了什麼病?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小兒科醫師張凱琳表示,異位性皮膚炎是嬰幼兒時期最常見慢性過敏性皮膚疾病,在臺灣孩童盛行率越來越高。異位性皮膚炎通常於出生後六個月內開始發病,接著就一直時好時壞反覆發作,不過幸運是,大多數患童會隨著年紀增加而逐漸改善,多於兩三歲大之後不再發作。張凱琳說,異位性皮膚炎好發於四肢關節處、臉頰、耳朵後面、頭頸部、眼睛及嘴巴四周等處皮膚,依不同年紀而好發部位亦不同。最大特色就是患處會很癢,使病童不自覺去抓,但越抓會越癢而造成惡性循環,同時亦會造成皮膚紅腫或粗糙增厚等變化,甚至可能因抓破皮而導致繼發性細菌感染。異位性皮膚炎不僅會造成身體不適,患童還會因癢感影響睡眠品質,不但白天精神活動力降低,也會造成性情不穩定、脾氣暴燥,長期下來更會妨礙孩童生長發育,對身心健康可謂影響甚鉅。張凱琳還說,異位性皮膚炎為異位性體質在皮膚上的一種表現,其致病原因相當複雜,目前認為和遺傳過敏體質、天生皮膚屏障功能缺陷、加上環境因子如過敏原、溫度變化、情緒壓力等刺激所共同作用造成。此種異位性體質,也使得患者本身或家族成員常同時患有其他過敏疾病,如氣喘或過敏性鼻炎。張凱琳提醒,幼兒期異位性皮膚炎主要是由食物過敏原所引起,因此應儘量哺育母奶至少六個月以上,若無法餵食母奶,則建議使用低過敏奶粉。此外,副食品延後至嬰兒六個月大時再添加,並且在一歲之前避免餵食高過敏性食物,如牛奶、蛋白、大豆、花生、有殼海鮮等。年紀較大的小孩,除非每次吃了某種食物就會發癢,則應盡量避免該食物,否則不必刻意限制飲食。另外日常生活中常見過敏原如塵蹣、黴菌、貓、狗皮屑等,也常會加重異位性皮膚炎症狀,因此保持居家環境整齊清潔,譬如床單等寢具包覆物每週定期以60℃熱水清洗,或使用防床單、被套、枕套。使用除濕機或空氣濾淨裝置,避免使用厚重窗簾布或地毯,室內不要養狗、貓等寵物,消滅蟑螂等,也是預防異位性皮膚炎惡化重要工作之一。還有平時心情要盡量保持輕鬆,父母須注意小孩是否有壓力來源並應加以開導解決,避免情緒壓力使異位性皮膚炎惡化。她建議,異位性皮膚炎患者皮膚保養方面,洗澡時水溫不宜過熱,時間不可過久,並用非皂鹼類、低刺激性清潔用品來清潔皮膚。另外,保濕工作也很重要,尤其冬天洗完澡擦乾身體後,要立刻擦上保濕性強中性低敏感乳霜以避免皮膚乾燥。夏天則避免流汗,室內保持通風涼爽、衣著選用透氣棉質衣料。在小兒過敏專科醫師指示下,適當藥物治療亦不能輕忽。異位性皮膚炎藥物治療,主要包括外用以及口服止癢和抗發炎藥物。這些小孩皮膚亦容易有繼發性感染,當有細菌感染時,應合併給予抗生素治療。張凱琳表示,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需要耐心去照料的慢性疾病,患童父母及其本身都要有長期抗戰體認,除了注意居家生活照顧外,適當藥物治療亦不能疏忽。部份患者就因為害怕藥物副作用而不敢接受治療,反而導致異位性皮膚炎持續惡化,影響小孩情緒及社交發展。只要對此疾病有正確認識,從保養與藥物治療雙管齊下,仍然有機會將皮膚狀況改善到相當理想狀態。

比保養品更有效?!天然手工皂正夯

比保養品更有效?!天然手工皂正夯#過敏

自從「慢活」這個名詞出現開始,漸漸有許多手工、天然的產品應運而生,以不添加太多人工材料為訴求,用大自然的原始素材做為原料,這樣的產品不僅對健康有幫助,也更加環保,手工皂便是在這樣的需求下,越來越多人使用。用過的人都知道,小小一顆手工皂,可以讓滿臉青春痘的人變得白泡泡、幼綿綿,連異位性皮膚炎的患者,都可在長期使用後大幅改善,手工皂到底有什麼神奇的地方,竟然比保養品更有效?秘訣就在於它的天然性!手工皂用天然的材料、純手工製作,在製造的過程中,所皂化出的「甘油」對皮膚有相當大的保濕效果,也因此,它不僅沒有像一般香皂會造成皮膚乾澀,相反的,還能具有療效,更可以依據每個人不同的膚質,添加各式各樣的原料,例如:加入薰衣草可以消炎、舒壓、促進傷口癒合;天竺葵有抗皺、治痘、抑油的功能;甘菊則對異位性皮膚炎、乾癢的皮膚具良效……因為純手工,所以更方便依個人需求量身訂做。除此之外,手工皂可以依自己的創意做出各式各樣的造型,因此,常常有人拿來送禮,依照收禮者的不同,製作專屬於他的造型皂,更別有一番心意。親身體驗一下做皂的樂趣,你會更了解手工皂吸引人之處,現在只要加入【uho優活健康網】會員,並在《生活新鮮事》推薦相關文章,就有機會得到兩位做皂達人「思廷」與「阿康」的手工香皂,在他們新書【幸福手工皂大對決】中,不但將作皂技巧大公開,有最詳細的教學步驟,還有搭配隨書附的豐富材料包,立即動手做做看,就能體會其中奧妙,若你對手工皂感到興趣,一定不能錯過!活動詳細網址:http://www.uho.com.tw/Forum/View.asp?id=1969

「牛」轉健康福袋-健康六招過好年

「牛」轉健康福袋-健康六招過好年#過敏

農曆春節將至,各式美味年菜紛紛出爐,容易讓人攝取過多食物熱量,加上天氣冷運動少,容易使心血管疾病復發,臺北市政府衛生局提醒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民眾,在春節期間,注意「二多三少」的飲食原則,即以多蔬果、多高纖、低油脂、少調味品、少加工食品為原則。多從事戶外運動,若在團圓飯後來個摸八圈、撿紅點,也要常起來走動,避免造成過年跑急診的窘境。糖尿病防治沒有假期,要天天預防復發,過年服藥別懈怠-過年期間大多數醫療院所休診,臨時生病要找醫生並不容易,有些患者芥蒂過年吃藥不吉利,而自行停藥,但是一不注意飲食或病情控制不佳,很容易就發生血壓升高、血脂異常、血糖偏高等情形。其實要預防心血管疾病爆發,首重藥物治療,高血脂患者要定時服用降血脂藥,以防突發性心肌梗塞;高血壓、糖尿病患者,每天要定期監測血壓、血糖,除了留意是否保持在醫師建議的數值之內,更要遵從醫囑按時服藥避免數值高高低低,至於是否可以減藥或者停藥,都須與專科醫師討論,切忌自行停藥或用藥減量,且無論何時有症狀時,也不要諱疾忌醫。傳統過年,除了吃年菜,有些人會來個摸八圈、撿紅點,有些人太過於專注,常常一坐就是好幾小時,忘記起身動動,所以每到年後,就傳出許多麻將症候群,有的痛到手臂舉不起來,過完年趕忙到醫院就診,但酸痛還是小事,可怕的是引起血栓,打麻將打到喪命,這絕不是玩笑話而已,臺北市政府衛生局提醒大家,為了您的健康,定時起來走動一下,且應盡量避免盤腿而坐,每打完一圈或一輪後,就起身做些腰部及頸部的伸展操,讓肌肉得到適當的舒緩,以免長期專注牌局,低頭前傾、久坐的姿勢,造成肩頸、腰酸背痛。過年期間,不管是天候變化、家中清潔工作、假期出遊,都可能誘發氣喘復發,過敏兒的影響是多樣性的,不是像一般人認為的只要多帶件衣服保暖即可避免。衛生局提醒該注意下列事項:1.家中要適當除濕,控制相對濕度在50-60%之間,以減少黴菌和塵蹣的孳生。2.氣溫驟降時,應避免戶外活動,出門時盡量穿戴口罩及足夠衣服。3.食物用完要密封,門窗破洞應修補,適度、正確使用滅蟑餌劑,可減少家中的蟑螂。4.對花粉過敏的人,應避免在草叢花海中奔跑嬉戲。由於春節過年期間氣溫較低,加上因酗酒、抽菸,以及加上容易暴飲暴食、生活作息紊亂,是中風的高風險期,因此提醒相關慢性病患者要備妥用藥、正常飲食以及保持心情平靜,天冷還要注意洗澡熱水溫度,才是預防中風根本之道;衛生局更提醒三高患者及一般民眾注意,一旦出現中風跡象,如:身體單側突然麻木或軟弱無力,視力突然模糊或減弱、突然無法正常說話或聽不懂別人說的話、突然感到暈眩或無法正常走路、突然嚴重頭痛並伴隨嘔吐等症狀,應立即送醫。照顧身體健康沒有假期,休假不忘運動,經常活動一下筋骨,衛生局提供健康六招,讓您牛年運氣、福氣、健康,通通發!發!發!★「牛」轉健康福袋-健康六招 ★第一招:健康飲食每日蔬果五七九(兒童5份、成年女性7份、成年男性9份),少油、少鹽、少糖、高纖、定時定量五原則;避免攝取過多的熱量與膽固醇,控制體重,輕盈一生。 第二招:健康運動每日健走一萬步,可促進血液循環,增加肌肉與血管彈性,減少血管阻塞機會。配合生活作息,選擇適合自己體能的運動種類及運動量,最好(1)在飯後1小時,每週至少3次,(2)每次至少30分鐘,覺得有點喘、累、出汗(或心跳約130下);(3)規律及持續運動,效果較佳。  第三招:健康生活菸、酒是許多慢性病症的危險因子,減少飲酒,拒絕抽菸及吸二手菸,身體零負擔,健康沒煩惱。 第四招:健康體位「腰圍上限八九十,遠離代謝症候群」,知道自己的腰圍數值,定期測量血壓,掌握自己的健康狀況,中老年慢性病不上身。 第五招:健康分享親友聯誼,架起友誼支持網絡,彼此分享與扶持;培養休閒娛樂生活,及幽默風趣的生活態度;情緒穩定,是提升身體免疫力的良藥。 第六招:健康久久健康長壽之道,貴在先關心自己的健康,不是等到生病的時候才開始注意。平時多吸收健康知識,養成良好的健康生活,以段練「百病不侵」的健康身體,請上衛生局網站(網址:http://www.health.gov.tw)提供正確健康資訊。

輪班工作疲累不堪 ”聰明”改善睡眠品質

輪班工作疲累不堪 ”聰明”改善睡眠品質#過敏

猝睡症、睡眠呼吸中止與輪班工作睡眠障礙(SWSD)等現象,皆可造成工作時的過度嗜睡;猝睡症肇因至今仍舊不明,罹患人口大約每2000至4000人中有一人,某些患者一但發生猝睡症狀,將隨即進入睡眠狀態,嚴重干擾日常生活,使得患者難以進入工作職場中正常生活。至於睡眠呼吸中止症,則是患者在睡眠時,呼吸道遭到阻塞,使得空氣無法進入肺部,造成呼吸不順暢,影響體內氧氣濃度,在睡眠狀況不佳下,影響白天工作時精神,增加工安危險,罹患人口在30歲以上的成人,男性約4%,女性約2%,為了改善其生活品質,目前雖有減肥,側睡,牙套,手術治療與陽壓面罩治療等方法,仍有許多病患遺有日間嗜睡之症狀。三軍總醫院睡眠中心主任彭萬誠指出,工業發展下,工廠為了增加產能採取輪班制度,所誕生的輪班工作睡眠障礙(SWSD),也算一種新興文明病。根據外國醫界統計,在工業化國家中,工作人口中有輪班狀態者,約佔15~20%,其中有此障礙者,約有5~10%。這群從業人員因應工作所需,改變生理時鐘,不過「在需要清醒時仍昏昏欲睡,需要睡眠時卻輾轉反側」仍是普遍現象,甚至會影響工作狀態,如果三個月以上,都有睡眠不足、憂鬱、身心靈狀況失調現象,就得小心是否有此困擾,採取更積極的作法。目前醫界面對睡眠不足的藥物治療,有醒覺促進劑,俗稱聰明藥的「Modafinil」,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核准的適應症為:改善因猝睡症引起的日間過度睡眠症狀、睡眠呼吸中止症經陽壓面罩治療仍遺有日間嗜睡之症狀與輪班工作睡眠障礙;不過,國內衛生署只批准健保給付疾病為猝睡症,不屬於此疾病者,需得自費才行。一顆藥效幫助清醒約可維持12-15小時。另外該藥對常人用於矯正時差,智力競賽,前線軍隊作戰能持續保持清醒,都是可能的效用。彭萬誠醫師提醒,用藥方面,患者需注意,雖然藥品沒有成癮性、副作用低,安全性等級高,不過一天只能一顆,少數患者會有過敏、皮膚疹等徵狀,如果服用此藥後產生精神飽滿,下班後反而有不易入睡現象,建議與醫師多方溝通。另外,公司在設置夜班人員工作環境時,如果想要員工發揮如上白天班的衝勁,彭萬誠醫師建議從業環境要明亮,以光線刺激員工工作動力;排班時可採取順時鐘排班法,即以「大夜、白班、小夜」的三班輪流交替型態,讓員工可以獲得充足的轉換時間,將生理時鐘調整到最佳狀態。延申閱讀:http://www.uho.com.tw/focus_sleep.asp

預防”治病”變致命 提昇銀髮族用藥安全

預防”治病”變致命 提昇銀髮族用藥安全#過敏

隨著人們年齡的增長及器官功能的逐漸衰退,身體的毛病也隨之增加,因此老年人看病的科別與用藥種類便也相對複雜。據統計,超過65歲的老年人中,有2/3每天使用一種或多種藥物,而其中有1/4每天服用3種以上的藥物。由於服用藥物種類多,再加上老年人身體狀況及認知功能退化等因素,銀髮族群的用藥安全就更教人擔憂。瞭解老年人生理機能的老化現象,將有助於我們防範藥物不良反應的發生,我們可以從藥物在體內的吸收、分佈、代謝、排除說起:◆ 吸收:老人因內臟血流的減少,腸胃蠕動減慢,相對的,藥物的吸收速率也會減緩,但對藥物的總吸收量並不會有太大的影響。◆ 分佈:老人體內脂肪會變厚,使得脂溶性藥物在體內之分佈體積變大了,造成脂溶性藥物的血中濃度下降,在臨床上的反應是病人可能覺得藥物「沒有效」。相對的,水溶性藥物的分佈體積變小,因而血中濃度變高了,嚴重的話可能造成藥物毒性反應;或者因為營養不良促使藥物與血液中的白蛋白結合率下降,間接提高藥物在血液中濃度,造成藥物副作用或不良反應更為敏感。◆ 代謝:由於老年人代謝藥物的肝臟酵素減少之故,使得其代謝藥物的速率僅為年青人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二左右,因此易造成藥物堆積,產生中毒的機率也因此大幅提升。◆ 排除:腎臟是排除藥物的主要器官,老年人的腎臟功能會隨著年齡下降40~50%,如此一來造成藥物從腎臟排除不易而堆積,因此醫師在劑量的選擇上就要特別小心。奇美醫院藥劑部 - 王慧瑜總藥師表示,由於老年人對藥物的吸收、分佈、代謝、排除不同於一般成年人,加上老人家視力、記性的衰退,一不小心「治病」的藥物就可能成了「致命」的藥物。此外,隨著服用藥物種類的增加,可能造成老年患者未能遵醫囑服藥,甚至發生藥品的交互作用及不良反應等意外,因此銀髮族群用藥是具有高危險性而須加以防範的。提昇老年人的用藥更安全,王慧瑜總藥師建議民眾能注意以下幾點:一、使用藥品分裝盒:協助老人家將種類多或服藥時間複雜的藥物依服用時間分裝在藥品分裝盒,以確保服藥的正確性。二、清楚閱讀藥袋上的各項說明:領藥時確認姓名、藥品、數量、途徑、用法,若有疑問,應當場詢問藥師或醫護人員。三、藥袋不要提前丟棄:在藥物使用完畢之前,千萬不要將藥袋丟棄。藥袋上常印有藥品相關訊息,例如藥名、用法、領用日期甚至藥品外觀說明,如果藥品尚未用完即將藥袋丟棄,很可能因此忘了藥品的服法而錯服藥物。四、主動告知用藥狀況:例如是否遵從醫囑服藥、服藥後身體有無變化、是否到過其他科領用藥物、用藥期間是否服用中藥等,這些訊息有利於醫師開立藥物時的考量。五、主動告知過敏史:如此可以避免醫師開出類似的藥物,防止嚴重的過敏反應發生。六、不可在同一時間服用兩次劑量的藥物:曾遇過病人知道服藥順從性是重要的,但不知道忘服藥物的處理方式,因而在想起忘記服藥的時候,就「順便」補吃忘記的量,這是很容易造成藥物中毒的危險舉動。七、固定醫院或醫師看診:如此可避免因跨多科醫師導致重複開藥或發生藥物交互作用之不良反應等。當老年病患或家屬(照護者)領取藥品時,應向醫師或藥師確定以下問題是否已經完全瞭解:★ 那些藥物可以一起服用或分開服用?★ 服藥時間與吃飯(食物)時間應相隔多久?★ 忘記服藥時該怎麼辦?★ 藥物可能引起之「嚴重」副作用為何?有那些症狀時應告知醫師?★ 何時應再回醫院做藥物之反應或不良反應之監測?確定以上答案後,服藥期間若有任何問題,應隨時請教醫師或藥師。總之,銀髮族群的用藥安全並不僅是醫療人員的責任,個人乃至於照護者若能在領藥、用藥時多一分的注意,也就能減少一分藥物引起的意外了。

異位性皮膚炎 要避免過度清潔沐浴

異位性皮膚炎 要避免過度清潔沐浴#過敏

異位性皮膚炎有些醫師稱之為幼兒性溼疹是一種易發生在嬰幼兒、兒童及青少年時期的慢性且易復發的搔癢性皮膚病變,大約有3%到5%的孩童六個月大到十歲患有異位性皮膚炎,且60%在一歲發病,其中病情的輕重程度差異很大,為恭紀念醫院皮膚科 - 賴義傑醫師表示,依患者年齡及病灶分部,常將異位性皮膚炎的病程分為三期:● 嬰幼兒期二歲到十二歲:病發部位除了尿布包裹的範圍外,幾乎全身都會波及,尤其臉部、頸部及四肢的伸側及屈側部位。● 兒童期二歲到十二歲:大部分發生在手肘前凹窩、膝蓋後方及頸部,比較嚴重的甚至可到全身。● 青少年十二歲到成人:常見四肢彎曲部位,甚至於手掌及腳掌。 照顧異位性皮膚炎的小孩該注意那些事情?賴義傑醫師提出以下幾點說明。1. 環境中過敏原:灰塵和塵螨是常見的過敏原,因此家中不要鋪地毯盡量減少家中灰塵,起居室內溼度不要太高,減少絨毛玩具,不要養貓養狗及不要讓小孩吸二手菸。2. 貼身衣物選擇:儘量穿著純棉衣物,床單、枕頭套、毛巾亦要常常清洗,晾曬在陽光下。3. 細菌:急性反覆發作的溼疹,尤其合併有抓痕或慢性控制不佳的皮膚炎,應考慮是否有皮膚感染的可能性而給予抗生素治療。 4. 冷熱溫度:有些孩童在較熱時,易出汗而特別癢,而有些在寒冷時,因乾燥而覺得癢,因乾燥而覺得癢,因此溫度保持適中,避免環境溫差過大。 5. 食物:少吃牛奶、蛋、海鮮、醃、燻、罐頭等加工食物,但部分報告顯示,食物對異位性皮膚炎的病情影響有限,所以,建議在各種治療方式都無法減輕病情,才考慮限止某些食物。 6. 情緒和壓力:情緒和壓力也會影響孩子搔抓的習慣,需隨時留意紓解患者的壓力和情緒。 賴義傑醫師指出,皮膚保濕,為各時期異位性皮膚炎的最佳根本治療。像是每天用微溫的水沐浴,洗澡水溫不要過熱,房間溫度不要調過高。要避免過度清潔沐浴,可使用無皂基肥皂或沐浴乳來清洗,以避免洗掉皮膚天然皮之保護層;洗澡後要立刻擦上保濕性及修復性強的乳液或乳霜,一般嬰兒乳液、嬰兒油對改善病情沒有用。綿羊油或綿羊乳液則要避免,因為羊毛脂本身可能引起過敏。此外,清潔沐浴用品及所有保養乳液、乳霜,不要含有香料和酒精成分,甚至防腐劑、乳化劑也應避免。 異位性皮膚炎雖是一種複雜有麻煩惱人疾病但只要家長、病人、醫生能充分溝通,加強保濕,避免皮膚過度乾燥,並配合適當的藥物控制與常常保持居家環境清潔乾淨。治療異位性皮膚炎,會有令人滿意的結果。

拯救冬天皮膚乾燥脫屑 六招就搞定

拯救冬天皮膚乾燥脫屑 六招就搞定#過敏

冬季最常見的皮膚問題是皮膚乾燥,皮膚乾燥常帶來許多惱人的皮膚疾病如冬季濕疹的發生、手部濕疹、富貴手等的增加或惡化;異位性皮膚炎、魚鱗癬、乾癬等疾病的惡化。冬天皮膚為什麼會乾燥?奇美醫院皮膚科 - 賴豐傑主任表示,皮膚最外層角質層的功能是保護肌膚抵抗外界的侵害,防止水分流失及保持濕潤;但因環境的濕度、溫度,與不當的清潔等都會破壞角質層的基本功能。肌膚的角質層不健康,凝水力就會變差,即使補充了大量的水分還是會流失,當角質層受損後本身的角質細胞就可以產生一連串發炎反應,當然,外界各種過敏原及化學物質更容易穿透皮膚,而使皮膚產生過敏或發炎反應。皮膚角質層的脂質含量或含水量會受年齡、性別、營養狀況及季節等因素的影響,年齡越大則角質層中的脂質生成減少,而冬季的脂質含量亦較夏季顯著減少;由於完整的角質層是皮膚光滑細膩、保濕而又有彈性的關鍵。冬季皮膚之所以會呈現乾燥沒有光澤、脫屑甚至龜裂,其實是與角質層中脂質、含水量與自然保濕因子成分的減少有密切關係,就像稻田缺水時地表呈現龜裂現象一樣。■ 冬季最常見的皮膚疾病賴豐傑主任指出,冬季最常見的皮膚疾病首推冬季濕疹。冬季濕疹又稱為缺脂性濕疹,是因為皮膚表面脂質的減少,所引起的濕疹。任何人都可能得到冬季濕疹,特別是濕度急速下降時,人體皮膚的調適來不及,便會產生典型的冬季濕疹。但是對於原本皮脂腺活性較低且皮膚較乾者,如老年人、惡病質、營養不良者因為皮膚保持油脂及水份的能力下降,則將會更加容易發生冬季濕疹與惡化。所以冬季濕疹常發生於中老年人外,乾性皮膚者、乾皮症或魚鱗癬患者或者因某些疾病或營養不良而導致皮膚乾燥者亦是常見,因此冬季濕疹又稱為乾性濕疹或老年性濕疹。■ 乾燥肌膚如何保養與照顧乾燥肌膚如何保養與照顧乾燥肌膚的保養與照顧首重滋潤與保濕,一般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油性保養品、另一類是保濕保養品。第一類--油性保養品:通常含有凡士林、綿羊油等油性成分,其作用主要使表皮欲蒸散之水分減少,一般說來較便宜,適合老人家全身使用;其中,凡士林更是便宜又好用,值得推薦給大家,只是有些人覺得太油膩。第二類--保濕保養品:多含有自然保濕因子的某些成分、或甘油、己六醇等,以增進角質層的含水性達到保濕效果,一般說來較貴一些。提到預防之道,賴豐傑主任說,就是設法使皮膚恢復其正常的含水性,其方法如下:一、居住的室內溫度不宜過低;若有使用暖氣,宜注意屋內相對濕度維持。二、乾燥的季節,洗澡次數宜儘量減少,且以淋浴為主,若要浸浴,應加入沐浴油浸泡;肥皂儘量少用,且宜用去污力較溫和者;特別是上述好發冬季濕疹的部位,更應少用肥皂的使用,因為肥皂會除去油脂,將使這些地方的皮膚更為乾燥。三、不要用太熱的水,持續沖洗容易乾燥的部位;很多人都有經驗洗熱水澡會暫時止癢很舒服,但太熱的水反而會使皮膚更為乾燥,不要為一時的快樂而造成更久遠的痛苦。四、早晚擦適量的凡士林或乳液來補充皮膚的油脂;普通乾燥的皮膚,用乳液應已足夠,但嚴重的乾燥或龜裂的肌膚則須凡士林較適當。五、避免直接穿著毛料的衣褲;裡面最好先穿一件純棉的衣物,避免毛質衣物,減少對皮膚刺激。腰帶也不要繫得太緊,以減少摩擦。六、最重要的一點是:不可用指甲搔抓,越抓越想抓,好像不抓不會止癢一樣,甚至有人認為皮膚癢就是長蟲,所以洗澡時,鹽巴、明礬通通用上了,大力的搓、擦、洗,造成皮膚的二度傷害。若有癢感可塗抹止癢藥劑,口服止癢藥劑或用手輕拍,因搔抓極易使病灶產生濕疹樣變化。若已產生破裂、潮紅或落屑,則須至皮膚科門診請教醫師,給予適當的藥物治療,以免病情惡化。治療首重預防,適當的預防就可以過個不癢的冬天。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