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腎

疝氣拖10年 陰囊腫成18公分大

疝氣拖10年 陰囊腫成18公分大#洗腎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疝氣拖10年,陰囊竟腫成哈密瓜大小!83歲陳老先生擔心疝氣需要切除陰囊,十餘年的時間都不敢就醫,聽信電臺偏方,不但花了50萬購買排毒藥方,每個月更花費上萬元到中藥行抓藥,沒想到疝氣沒有治癒卻引發紅疹上身。另外,患者術前抽血報告也發現腎臟功能問題因為來路不明的藥物,已經進展為慢性腎衰竭,現在一周固定洗腎3次。7天未解便 大腸、小腸擠進左邊陰囊臺中慈濟醫院一般外科醫師高國堯指出,陳老先生諱疾忌醫十多年,掉進陰囊的腸子愈多、愈深,便秘問題愈嚴重,5月中旬陳先生站不起來也吃不下,抱怨7天未解便,檢查後確認是疝氣,並發現大腸、小腸加起來快100公分,全擠進左邊陰囊,並腫成18公分大的哈密瓜形狀。「手術是治癒疝氣的唯一方法」,高國堯醫師指出,大部份病人都適用「傷口小且恢復較快」的腹腔鏡手術,陳老先生因長期服用偏方造成腎臟及心臟功能受損,不適合全身麻醉,只能用傳統從腹股溝切開的手術方式,術中將腸子復位後,再用人工網膜做無張力修補。疝氣不處理 壓力越高越有可能導致腸壞死高國堯醫師表示,疝氣通稱「墜腸」,不論幼兒、廿或卅歲年輕人、老年人都可能發生。年輕人病因可能是腹腔通道先天性閉鎖不全,隨年紀愈大還是沒關好,腸子就可能從裂縫跑出來;年長者屬功能退化,腹壁變薄,咳嗽、大便,甚至拉單槓出力,有時也會導致通道裂開,造成腹股溝疝氣。高國堯醫師表示,男女罹患疝氣比例為10比1,通常症狀不會太痛苦,也沒有立即危險,但如果一直不處理,等腸子推不回去,掉在裡面愈來愈腫,一旦壓力愈高,血液循環出現問題,就有可能造成腸壞死的急症手術,為避免缺血、破裂演變成有致命危機的腹膜炎,還是及早就醫為宜。

當心!這7症狀恐是早期腎病徵兆

當心!這7症狀恐是早期腎病徵兆#洗腎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年近60歲的郭大哥,從事勞力型工作,在一次的健檢發現罹患慢性腎臟病第五期,應需住院做進一步的檢查,卻始終不聽勸戒。一陣子後,郭大哥開始出現泡沫尿且疲倦感日益加重,才至門診就醫,醫師考量郭大哥的身體狀況,建議立即開始透析治療(俗稱洗腎);然而,郭大哥肩負著一家之計,洗腎需花費時間往返醫院,還要照護身上的透析管路,恐會嚴重影響工作,因此不願接受治療。口服藥物搭配低蛋白飲食 延緩洗腎收治個案的恩主公醫院內科病房張嘉峰主任指出,傳統慢性腎臟病末期病患可藉由透析治療來維持生命,方式則有「血液透析」與「腹膜透析」兩種;現今由於醫療科技進步,也可使用「腸道淨化療法」,利用口服藥物在腸道吸收尿毒素之前,將其吸附後隨糞便排出,搭配低蛋白飲食,能夠延緩洗腎,甚至改善腎功能。在張嘉峰主任的建議下,郭大哥願意遵從腸道淨化療法的醫囑,按時服藥且定期回診,三餐堅守『低蛋白、低鉀、低磷』的飲食原則。六年過去了,郭大哥成功免於洗腎之苦,不但正常工作,也能維持生活品質。腎臟病7症狀 及早篩檢避惡化慢性腎臟病早期症狀為「泡、水、高、貧、倦、夜、痠」,即小便起泡、臉部身體四肢水腫、血壓升高、貧血蒼白、疲倦感加重、夜尿次數變多及腰痠等,張嘉峰主任呼籲,若有以上症狀者,建議進一步篩檢腎臟功能,及早診治以免惡化,若等到晚期出現嘔吐、噁心、胸悶、喘促、皮膚搔癢等症狀,必須考慮開始透析治療,嚴重時甚至會心律不整而猝死,來不及挽救。根據統計,104年慢性腎臟衰竭患者共花費健保近470億元,洗腎人數也突破8萬大關。腸道淨化療法搭配低蛋白飲食,可望成為國內腎衰竭患者延緩洗腎的新對策。張嘉峰主任也提醒民眾,平時應維持健康的生活,遵守「三控三避」,包括:控制血壓、控制血糖、控制蛋白尿,以及避免感冒、避免過勞、避免傷害腎臟的藥物與顯影劑檢查,並搭配適度運動,逆轉腎功能早衰。(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享受「腎」利人生 多注意蛋白質攝取!

享受「腎」利人生 多注意蛋白質攝取!#洗腎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不少醫學研究指出,心血管疾病、慢性腎病、糖尿病等心腎糖族群若多注意飲食、蛋白質攝取,有助保護腎臟,避免提早洗腎。台灣腎臟醫學會理事長盧國城在「心腎糖(CKD)醫學營養論壇」中指出,對於一般糖尿病而腎功能正常的病友,會建議蛋白質攝取量控制在每日總熱量16%-18%,一旦攝取過多蛋白質,便容易增加腎臟負擔,讓洗腎風險大增。心腎糖病友注意蛋白質攝取 避免腎臟負擔過大盧國城醫師指出,目前台灣約7萬8千2百多人接受透析治療,其中約45%為糖尿病腎病變造成,另有約15%為心血管疾病患者,由於高血壓沒控制好,導致腎臟負擔加重,洗腎風險自然也跟著攀升。糖友腎功能變差、但未洗腎 更要控制蛋白質攝取總計算來,接受透析的患者,約6成為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患者,不管是慢性腎臟病、糖尿病,還是心血管疾病患者,照護、飲食目標都是希望可以避免病友病情惡化、走到洗腎階段。因此若糖友腎功能開始走下坡,但還沒到洗腎階段,就會建議病友嚴格控制蛋白質攝取量,最好將蛋白質攝取量降到每日總攝取量10%,減輕腎臟工作量。進入洗腎階段 蛋白質攝取量就要往上提升但糖尿病病友腎功能若惡化至洗腎階段,此時蛋白質攝取量反而要增加。盧國城醫師解釋,在這階段,腎臟已失去作用,如果又過度限制蛋白質攝取,蛋白質、熱量攝取不足,病友很容易營養不良,整體健康可能如雪上加霜,更為惡化,因此建議上述族群要增加蛋白質攝取量,最好在每日總熱量攝取量的18%,才能供應身體所需。全方位評估營養攝取 讓病友享受「腎」利人生心腎糖病友在飲食照護方面,不只要注意蛋白質攝取,各種營養素、碳水化合物攝取量、總熱量多寡,以及脂肪攝取量等,也都要納入考量。因此醫師要與營養師、病友、病友家屬組成團隊,並肩作戰,積極評估、控制各營養素攝取,才有機會幫助病友控制病情,享受「腎」利人生。(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

「心腎糖」病友慢性共病預防關鍵

「心腎糖」病友慢性共病預防關鍵#洗腎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台灣洗腎病患佔總人口比率與每年新增加洗腎病患比率居世界雙料冠軍!62歲楊先生為高血壓、糖尿病洗腎患者,食慾不佳更不願插鼻胃管進食,在醫師介紹下,開始接觸具有不同口味選擇的營養補充品,營養狀態變好,大大減輕了家人照護上的煩惱。營養師王雅玲指出,適當營養品介入,有助於患者蛋白質與熱量管理控制。血糖過高容易導致微血管與大血管病變總計全台目前約有4萬名糖尿病腎病變患者,台灣腎臟病醫學會理事長盧國城醫師表示,糖尿病患者因血糖過高,容易導致微血管與大血管病變,影響腎臟的血流量,進而讓腎功能下降,是慢性腎臟病的高危險群。而糖尿病腎病變是糖尿病的重要併發症之一,嚴重將導致病人死亡!盧國城理事長指出,根據調查顯示,台灣有8成糖尿病腎病變患者飲食控制並未達標。過去許多研究也指出,限制蛋白質飲食可以改善許多尿毒症狀及相關的代謝性併發症,甚至於減緩慢性腎衰竭的進展,是慢性腎臟病治療上相當重要的部份。「心腎糖」病友 針對營養要有不同治療策略臨床上許多患者經常是共病纏身,這群患者就是所謂的「心腎糖」病友,除了需要看多科門診外,心腎糖病友在照顧上可能須要花費更多的心力!王雅玲營養師指出:「心腎糖病友在飲食方面,營養、熱量都要經過專業的評估與設計。隨著病程中不同的階段需要有不同的治療策略,才能兼顧心血管、血糖及腎臟功能保護的多效成果。」由於洗腎過程中蛋白質會流失,則需要將蛋白質攝取量增加到18%熱量比,才能避免因營養不良造成感染及住院機率增加。因此隨著疾病變化,蛋白質管理是關鍵;既不能營養不足,也不能造成營養負擔。王雅玲營養師表示,病人有時需要適當的營養評估及營養品介入,能明顯改善熱量、蛋白質之攝取狀況,進而提升營養攝取,以及改善蛋白質熱量營養耗損問題。

荔枝腰子湯治洗腎?醫:偏方別亂吃

荔枝腰子湯治洗腎?醫:偏方別亂吃#洗腎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洗腎患者長期受飲食限制的困擾,近日在網路流傳短訊轉載的「避免洗腎的祕方」引起熱議,宣稱將荔枝與豬腰子用洗米水蒸煮後喝下便能成為極佳的保腎秘方,長期洗腎的患者服用荔枝腰子湯一週後腎功能恢復,也完全不用再受洗腎之苦。然而,專業腎臟科醫師表示,民眾千萬別嘗試當自己的醫師,聽信秘方而延誤就醫,反而加重了病情,得不償失。荔枝含高鉀 容易引起心律不整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內科主任莊宗芳指出,荔枝是高鉀食物,血鉀過高會引起心律不整,腎功能衰竭的患者會減少鉀離子代謝的能力。而此案例中的豬腰子則為高蛋白的動物內臟類食物,會造成腎臟病患者的負擔。長期食用偏方除了無法代謝尿毒,反而讓腎功能更加惡化。腎功能不全、慢性腎衰竭要使用低蛋白飲食莊宗芳主任指出,腎臟發生病變時無法將含氮廢物排出,以致造成過多的含氮廢物堆積在血液中,引起中毒現象(如:尿毒症),同時也會造成體內電解質(鈉、鉀或磷離子)的不平衡。為了避免這些現象造成傷害,建議腎功能不全、慢性腎衰竭及尿毒症的患者須使用低蛋白飲食,並配合足夠的熱量,依病人的狀況限制鈉、磷、鉀,供生理代謝需要,減少代謝廢物的產生,減輕腎臟的負擔。通訊軟體短訊物全信近年民眾們經常使用社群網路、通訊軟體等平台來傳遞、轉載醫療、食安等資訊,內容甚至會標註強烈字眼讓民眾信以為真,但許多內容的可信度令人存疑,建議民眾當看到謠言與自己身體狀況、疾病相關之處,可先至醫院就醫尋求正規醫療協助,並且應遵守醫囑,避免誤信偏方而延誤了治療時機,專業醫療團隊比起通訊軟件短訊,更能為民眾健康把關。  

得C肝只壞肝?病毒未除恐需洗腎

得C肝只壞肝?病毒未除恐需洗腎#洗腎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30多歲方先生17歲時被確診為「紅斑性狼瘡」,不到5年就被醫師宣判「洗腎」。接受腎臟移植手術後遠離洗腎人生,沒想到術後不到10年,腎功能越來越差,最後不得不重新洗腎。醫師表示,由於方先生是C肝感染者,手術後未徹底清除C肝病毒才引發慢性排斥。醫師提醒,這類患者務必「先清、再換」,先清除C肝病毒,再接受腎臟移植手術,才能有效降低日後腎疾復發的機率。除C肝病毒可降近9成洗腎風險、改善血糖控制義大醫院腸胃肝膽科主治醫師許耀峻表示,方先生患有自體免疫疾病,又感染C型肝炎,罹患慢性腎臟疾病的機率遠高於一般人。C型肝炎屬於系統性疾病,不但對肝臟造成影響,亦會破壞肝臟以外的器官。C型肝炎患者容易合併糖尿病、腎臟發炎、心血管疾病、動脈硬化、自體免疫以及淋巴增生等疾病,更可能導致腎衰竭。清除C肝病毒不但有助於避免肝硬化或肝癌,也可以減少慢性腎衰竭,心血管以及糖尿病的風險。 許耀峻醫師指出,C肝患者如果腎功能惡化到慢性腎衰竭,這時將面臨雙重折磨,除了洗腎的不便與痛苦,在治療C型肝炎時,難度更為困難,以傳統干擾素針劑治療為例,治療成功率僅達5成,且會出現頭暈、想吐、無力等副作用,以致許多患者中途停藥。「先清、再換」降低腎疾復發率C肝病毒未清,患者即使換了新的腎臟,幾年後仍可能重返洗腎噩夢。二合一C肝口服新藥已在日本、南韓上市多年,研究證實,及早治療能大幅降低失償性肝硬化、肝癌等風險,進而降低腎疾惡化的速度,如果在腎臟移植手術之後,治癒C型肝炎,更能大幅減少日後腎疾復發、重新洗腎的惡夢。許耀峻醫師呼籲,大部分C肝腎疾患者未到需洗腎的程度,此時積極治療,除了減少日後肝硬化、肝癌的機率,還可改善血糖調控,延緩腎臟功能受損速度。在治療C肝前透過病毒突變檢測(RAS)可幫助精準用藥,提高治癒率。接受C肝口服新藥治療時,務必遵從醫囑,定期回診,觀察是否產生藥物交互作用,才能降低用藥風險。

十穀養生法 這4族群要當心

十穀養生法 這4族群要當心#洗腎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任何的情況都可以吃十穀嗎?許多網友不免有此疑惑。列舉4種特別需要注意的情況,加以說明。1) 孕婦可否吃薏仁?大部分的中醫師說孕婦不可以吃薏仁,以免流產,但報上曾經有一位中醫師獨排眾議,認為此說是無稽之談。為了安全起見,我建議懷孕中不吃薏仁,待產後,再於十穀米中添以加薏仁。2) 胃不好的人能喝十穀米漿嗎?胃不好可以分為消化不良、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等。消化不良的人,可以多喝十榖米漿;胃潰瘍及十二指腸潰瘍也可以喝十穀米湯,但是必須配合食用鹼性食物,例如菠菜、海帶和蒟蒻。3) 洗腎及糖尿病患者可以食用十穀米食嗎?洗腎病患絕對不可以吃十穀米食,糖尿病患可以吃十穀米食,但應酌量(例如半碗)不應過量。4) 大腸手術或胃部有部分切除的病患,是否可吃十穀米食?大腸手術完後兩週,應讓縫合傷口復原後再喝十穀米漿,胃部分切除病患,也應休息至少一個月,待復原後才可以喝十穀米漿。慢性腎臟衰竭及尿毒症洗腎的病人,並不宜吃十榖,因為全穀類含有高磷及高鉀會降低鈣的吸收及全身皮膚搔癢,惡化腎性骨病變;高鉀會影響洗腎的效果,甚至造成心律不整。預防現代文明病 十榖雜糧養生最方便全穀類食物含有大量纖維素,有助於腸胃蠕動及預防大腸癌,但是過量的纖維在腸道中會吸收水分,體積會膨脹,對於腸道手術後或腸胃功能不佳的患者,會有脹氣的現象。此外,過量的纖維素會干擾鈣、鐵離子的吸收,所以貧血、骨質疏鬆,或正在服用鐵劑、鈣片的人,不宜攝取過量的十榖雜糧。凡事有一利必有一弊,十榖雜糧對一般人來說,利遠大於弊不必因噎廢食,可以放心大膽的吃。十榖是飲食療法,也是最簡單最自然的自癒療法,只需要耐心與毅力,是預防現代文明病最方便的養生療法!注意事項:‧ 以漸進的方式,將精食、速食、重食(重口味)的飯食習慣漸漸改為粗食、慢食、輕食(重原味)。‧ 對於慢性腎臟衰竭及尿毒症洗腎的病人,不宜吃十榖。‧ 三歲以上的小朋友可以全面實施十穀療法,如十穀米漿。‧ 凡事貴在有恆的信念,切勿因為覺得麻煩就中斷十穀養生法。(本文摘自/十穀養生健康法【修訂版】/晨星出版)

延4年洗腎 低蛋白飲食立大功

延4年洗腎 低蛋白飲食立大功#洗腎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低蛋白飲食與酮酸胺基酸能減緩患者進入洗腎的時程,將胺基酸代謝出來的廢棄氮帶走,還能重新組合成必需胺基酸,送至身體需要的地方使用。不僅可延緩腎功能惡化,還能降低9成洗腎風險。83歲的郭阿嬤患有高血壓病史,5年前發現有腎萎縮狀況,腎臟功能只剩下正常人的7%,因患者抗拒洗腎治療,營養師建議她先採行限制蛋白飲食,搭配酮酸胺基酸,沒想到竟成功延緩洗腎4年!第三期 每天每公斤體重攝取蛋白質不能逾0.6克台灣腎臟醫學會理事長盧國城表示,近年國人對於慢性腎臟病已經相對警覺,但臨床還是會碰到一些民眾因為隱忍或忽略症狀,就醫時已是晚期慢性腎臟病,腎功能受損,尿毒排泄不出去,全身器官都會受影響。台北慈濟醫院腎臟透析中心主任郭克林表示,第一、二期的慢性腎臟病患者除了找出是否有糖尿病、高血壓等潛在疾病,飲食需注意低鹽、少油與適當的熱量。但若進入第三期,每天每公斤體重攝取的蛋白質量不能超過零點0.6公克。早餐食用稀飯配青菜 午晚餐才吃米飯配豆腐對於晚期的慢性腎臟病患者,不只對飲食中的蛋白質斤斤計較、且務求吃進去的蛋白質可以「用在刀口上」。患者郭媽媽實行低蛋白飲食重點,早餐僅食用稀飯,搭配川燙的青菜,午晚餐才吃米飯配豆腐,有時胃口好,會喝上一杯豆漿。每餐服用2顆酮酸胺基酸營養劑,幫助腎臟排毒,改善營養。盧國城理事長表示,認真遵守醫囑,不僅能降低蛋白尿,對血壓與骨質都有幫助,也能減緩患者進入洗腎的時程!即使到第四期慢性腎臟病,以限制蛋白飲食配合酮酸胺基酸,也有非常顯著的效果。一方面幫身體減廢、降低腎臟負擔:一方面又讓限制蛋白質飲食的患者,可以將蛋白質中的營養使用的更徹底,減少營養不良。尿液出現泡泡、顏色變化 要記得定期檢查醫師呼籲,民眾可以留心自己是否尿液出現泡泡、顏色變化等,或是莫名下肢水腫、貧血,以及難以恢復的疲勞、疲倦,或是控制不下來的高血壓,一旦檢查有腎功能異常就要找專科醫師「找出病因」。針對潛在疾病治療,同時飲食少鹽、避免蛋白過量。另一方面,若已知道自己有高血壓等潛在疾病,則屬於慢性腎臟病高危險群,建議定期檢查腎臟功能。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