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腎

建立正確用藥觀念 聰明保健又護身

建立正確用藥觀念 聰明保健又護身#洗腎

(優活健康網記者 張桂榕/綜合報導)腎臟每天24小時不停運作,是過濾血液的器官,排出人體的廢物,同時成為代謝藥物的重要機制。但民眾常自己當醫生,在沒有正規醫療與醫囑下,私自停藥、亂服成藥,反而造成身體負擔,甚至導致病情延誤。藥物交互作用 影響腎功能有名患有高血壓吳先生,就醫後長期規律服用ACEI藥品(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s,血管收縮素受體阻斷劑)來控制血壓;但過去從事工地工作的他,右手臂不時感到疼痛,而自行決定使用具解熱、消炎及止痛效果的非類固醇性消炎止痛藥,以減緩疼痛所造成的不適感。服用後陸續出現頭暈、疲倦的症狀,驗血後發現腎功能變差,所幸照護藥師於家訪時及時發現,適時予以衛教,才讓他避免進一步腎功能傷害的風險。NSAID與ACEI類的降血壓藥併用時,不僅可能會減弱降血壓藥品的療效,NSAID會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亦可能降低腎絲球過濾速率的自我調節機制,可能影響腎功能。藥害救濟基金會提醒民眾,因現有病史固定使用藥品期間,如果身體發生其他疼痛、不舒服…等不適症狀,千萬不要自己當醫生自行診斷、自行醫療,應該要立即諮詢醫藥專業人員,說明自己的病史與已在使用的藥品,以排除導致藥物交互作用的風險。控制三高 護腎保健康根據國民健康署及中央健保署統計資料指出,國內老年人口與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等慢性疾病人口日益增加,造成慢性腎臟病的風險也持續增加。三高慢性疾病本身就容易併發腎臟機能相關病變。老年人因年齡漸長、腎功能逐漸降低,若同時罹患慢性疾病需要長期服藥,須注意除了定期檢查肝、腎功能外,若有其他身體症狀或服用其他藥物,就醫的時候一定要主動告知醫生或醫藥專業人員,才能降低合併使用藥物對腎臟的傷害。「用藥五不」原則藥害救濟基金會提醒民眾,預防腎臟病的發生,謹守「護腎33-預防3高,3檢不漏」,也就是預防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三高;若已有三高疾病,應定期接受驗血、驗尿、量血壓檢查;謹記「用藥五不」原則,「不聽、不信、不買、不吃、不要」,確實配合醫囑,以確保療效,降低用藥造成的不良反應。

端午將至 6招控磷法寶貝腎友

端午將至 6招控磷法寶貝腎友#洗腎

(優活健康網記者 張桂榕/綜合報導)洗腎八年的75歲阿香,因為阿香的血磷控制不好,洗腎中的血壓常突然下降到50以下,出現翻白眼、意識不清、冒冷汗的情況,需要護理師即時趕血搶救,而這種情況一週要經歷3次,令老伴十分揪心不捨。自從阿香參加了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的控磷計畫,短短半年即達到有效控磷,每週即改為洗腎兩次。減少花生、蛋黃等高磷食物臺北醫院血液透析中心主任陳殷正表示,對洗腎病人來說,因為高血磷易使血管鈣化造成冠狀動脈阻塞及腦血管栓塞,就是所謂的冠心症及腦中風,高居國人十大死因前三名;同時冠狀動脈阻塞缺血也易引起透析中低血壓,造成危險,另外高血磷症還會造成關節炎、肌肉及骨頭變形、皮膚癢、轉移性軟體組織鈣化、貧血,以及身體代謝異常等重大疾病。因此腎友一定要依照醫囑服藥,並減少攝取高磷食物,例如花生、蛋黃、鮮乳製品…等加工食品,如需食用時也應依照醫囑搭配磷結合劑,減少高磷的吸收。腎友小幫手 提供低磷食譜血液中磷離子濃度超過 5.5 mg/dl 稱 「高血磷」或 「高磷酸血症」,因為很多腎友不知道該如何計算磷含量,為此,由醫護人員及營養師提供的「腎友小幫手-每日需求熱量計算器」,可以讓腎友找到自己喜歡且健康的低磷食譜,並協助計算用餐熱量與磷含量,期望在未來能幫助更多的腎友達到控磷成功的目的。如何降低人體的磷離子度?一、少食含磷高的食物,低磷飲食,每日可允許攝取之總磷量為1000-1200毫克。二、正確使用磷結合劑,磷結合劑如鈣片及鋁片(胃乳片)一定要剝成數小塊磨粉拌於飯中,使用量依醫囑視該餐磷的含量來調整,尤其吃點心時也要服用。三、充足的透析。四、可選用低磷食品如低磷牛奶來代替一般牛奶。五、可將肉製品燙過之後再烹調。六、內臟類及肉類乾製品、含骨頭的魚類(吻仔魚)含磷較高,勿過量食用。端午節將至,大部份粽子高油、高脂肪、高磷,不適合腎友們食用,建議民眾淺嚐兩口過過癮即可,避免造成腎臟負擔。

遠離洗腎人生!揪出早期腎病靠這2招

遠離洗腎人生!揪出早期腎病靠這2招#洗腎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每年3月的第二個星期四是世界腎臟日,今年世界腎臟日在3月14日,旨在呼籲民眾注意腎臟健康!烏日林新醫院腎臟內科醫師陳致中表示,台灣罹患慢性腎臟病的人口,根據統計約有200萬人,由於慢性腎臟病的嚴重程度會隨著腎臟功能漸漸衰退,很多人都忽略腎臟病是可以預防的。慢性腎臟病5大徵兆 泡泡尿早期即可能出現慢性腎臟病初期的症狀不明顯,大部分的人也不會出現疼痛感,建議透過定期抽血(血中肌酸酐和尿素氮)和驗尿(尿蛋白),才能幫助早期發現!如何提早發現自己有慢性腎臟病?陳致中醫師表示,慢性腎臟病會出現下列5大徵兆:1) 有蛋白泡沫尿或血尿。2) 下肢有水腫現象,且按壓後產生的凹陷無法馬上回復。3) 高血壓。4) 貧血、臉色蒼白。5) 倦怠。一般慢性腎臟病的5大徵兆,只有泡泡尿會在早期出現,如果出現其他症狀,代表腎臟功能受損較嚴重。由於腎臟功能惡化會產生不可逆的變化,如果未加以控制演變成尿毒症,恐怕會面臨洗腎、換腎的危機。65歲以上長者、糖尿病患者等高危險群 建議定期追蹤如果本身是慢性腎臟病的高危險族群,如:65歲以上長者、糖尿病、高血壓、痛風患者,或是有腎臟病家族史等民眾,除了就醫定期追蹤,想要提早發現慢性腎臟病,可先從觀察排尿型態來提早察覺,建議至「腎臟內科」門診,由醫師進行仔細的評估與建議!陳致中醫師表示,預防慢性腎臟病的方法,首先要多加留意自己血糖、血脂、血壓、尿酸和尿蛋白是否在正常值;平常也要避免過度勞累、不抽菸、不信偏方、不憋尿、避免服用腎毒性藥物(如來路不明的草藥或未遵從醫囑服用止痛藥或抗生素);日常飲食以少鹽、少油、少糖、多纖維、多蔬菜為主,更要遠離肥胖。建議民眾千萬不能不重視腎臟的健康,才能有效降低腎臟的傷害。

講座/「腎」利人生!談腎臟替代療法

講座/「腎」利人生!談腎臟替代療法#洗腎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慢性腎臟病的嚴重程度會隨著腎臟功能漸漸衰退,且會造成不可逆的永久損害,可依照年齡、性別、血清肌酸酐來計算出「腎絲球過濾率值(GRF)」,再依腎臟功能強弱可將慢性腎臟病分為5期,對於已確診為慢性腎臟病的患者,千萬不能忽略了定期追蹤與治療的重要性! 如果慢性腎臟病持續惡化至第五期末期腎臟病變,演變為尿毒症,這時必須面對腎臟替代療法的治療選擇,共分為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及腎臟移植3種方式。由於許多民眾對於腎臟替代療法存有許多疑惑與擔憂,邀請烏日林新醫院臟內科陳致中醫師將於3月13日(三)舉辦院內免費講座,針對腎臟病變的治療方式一一進行詳細說明,可以了解其優缺點、風險、費用等等,才能改善生活品質與延續生命,幫助病友展開新生活!(活動內容、時間、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打造「腎」利人生!認識腎臟替代療法時間:2019年3月13日(三)9:30開始地點:烏日林新醫院一樓大廳(台中市烏日區榮和路168號)洽詢:04-23388766分機1163(行銷企劃課莊小姐)

三高控制不良 小心腎病變致洗腎

三高控制不良 小心腎病變致洗腎#洗腎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慢性腎臟病的主要危險因子包括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痛風、止痛藥濫用等,以及其它腎絲球疾病及先天性腎病變。如果不能好好控制上述的危險因子,日後將有很有可能面臨洗腎問題。40歲以上慢性病健康檢查 揪出腎病危險因子臺南市立安南醫院腎臟科醫師王勝鴻表示,腎功能衰退在早期人體並無太大不適;不少個案就醫時已是晚期,甚至需接受緊急透析。病患早期發現腎病,進而能在醫療機構接受長期追蹤治療,一直是國家腎病的防治目標。目前腎病的篩檢主要為尿液分析及血液肌酸酐。國民健康局提供40歲以上國人每3年一次(65歲以上則為每年一次)的慢性病健康檢查。其中包含上述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肝腎功能的檢查,涵蓋大部分的腎病危險因子。民眾千萬不要忘了自己的權益,務必定期接受健康檢查。出現5種症狀 當心是否為腎臟病變王勝鴻醫師提醒,如果有下列症狀,(1)小便有泡泡或渾濁、(2)雙腳浮腫、(3)解尿疼痛或腰痠背痛、(4)血尿、(5)夜裡頻尿等,建議至腎臟科門診諮詢是否為腎臟病變。如果本身已有腎臟病相關的慢性病或危險因子,併肌酸酐的異常,都建議在腎臟科做長期追蹤及治療。如果已知腎功能不佳,且腎絲球過濾率小於45ml/min/m2,也建議務必要腎臟科就診。除了檢驗外,腎臟科醫師更可以根據腎臟狀況檢視與調整目前藥物組合,也可以給予適當的飲食與生活衛教。並根據病人嚴重程度給予專門的治療,如血球生成素、鹼化治療或者低蛋白酮酸治療。根據2017年台灣腎病年報,台灣地區新進入透析的人口,若以年齡做校正已連續三年呈現下滑的趨勢,呈現台灣腎病防治的成效。但隨著人類壽命延長,老年化社會的到來及醫療照護的持續進步,洗腎人口在台灣仍持續成長。王勝鴻醫師表示,希望在政府、醫界以及全民的攜手努力下,讓台灣腎病防治能有更多進步。

糖尿病用藥傷腎?控糖不佳反害洗腎

糖尿病用藥傷腎?控糖不佳反害洗腎#洗腎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根據衛福部106年國人死因統計,糖尿病高居10大死因第5位,每年死亡人數近萬人,每1小時就有1.12人死於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併發心血管疾病及腎臟病變,為糖友最常見的共病及主要死因。糖尿病控制不良 易併發洗腎中華民國心臟學會理事長黃瑞仁表示,國內近200萬糖友要小「心」,根據研究分析,同時併發糖尿病與心血管疾病將平均減少壽命12年 !但糖友對於服用糖尿病藥物常有迷思,高達56%民眾認為按時使用糖尿病用藥會「傷害腎臟」。國健署資料顯示,近5成糖友同時罹患慢性腎臟病;且104年台灣腎病年報亦指出,國人洗腎原發原因以糖尿病位居第一位(45%),可見控糖不佳才是洗腎元兇。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理事長許惠恒表示,美國糖尿病學會(ADA)及歐洲糖尿病學會(ESDA)共同發表2019年國際最新糖尿病治療指引,達到良好糖尿病控制外,也開始關注生活品質與其他併發症、共病發生甚至死亡的可能性,強調糖尿病照護首要目標即為共病管理,如心、腎併發症,以及降糖是否能夠安全達標,以降低未來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每2位糖尿病患就有1位死於心血管疾病中華民國心臟學會理事長黃瑞仁表示,台灣的第2型糖尿病病患併發心血管疾病的機率有1/3,而國外研究指出,每2位糖尿病患就有1位死於心血管疾病,特別是65歲以上,心血管相關併發症死亡率更高達2/3。長期控糖不佳像把心臟泡在糖水中,糖分一絲一縷醃漬浸透身體所有器官。有研究指出,糖尿病病患相較於一般人,會提早10到15年發生心血管疾病,一旦併發糖尿病與心血管疾病將減少平均壽命12年,糖友切莫輕忽。另外過去常有迷思歸咎於西藥濫用導致洗腎,事實上血糖過高才造成腎臟的負擔,呼籲糖友應遵從醫囑服藥控糖。糖友服藥順從性需配合 助控制病情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理事長許惠恒表示,臨床中遇糖友誤以為糖尿病治療藥物會傷害腎臟,而不按醫囑服藥,反而讓腎功能快速惡化。糖尿病藥物治療應考慮:(1)有效降糖、(2)保護心血管、(3)保護腎臟、(4)減少低血糖發生、(5)對體重的影響。建議糖友接受多種糖尿病藥物治療時,諮詢專業醫師意見,用藥治療上,考慮多種降糖機轉,與醫師充分討論治療選項,選擇最適合的藥物。許惠恒理事長補充,糖尿病治療成效,除了藥物本身效果,糖友服藥順從性也須配合。像是合併三高併發症時,每日服藥數量會相對增加,建議可與醫師討論是否適用複方型藥物,也就是2種藥物做成同一顆粒,可以減少服藥顆粒數。瞭解並注重共病管理的觀念,建議糖友加入糖尿病共同照護網,協助共病管理,糖尿病照護「過關展降」!

慢性腎病難發現 易喘、水腫恐是警訊

慢性腎病難發現 易喘、水腫恐是警訊#洗腎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慢性腎臟病早期症狀不明顯,民眾對此疾病知識有限,常見病患不知道患慢性腎臟疾病、聽到要洗腎就認為人生已毫無希望。然而只要好好配合治療,可以提升自我照護能力及生活品質。充足了解慢性腎臟病是對抗疾病的第一步!慢性腎臟病除規律用藥 也要良好生活習慣天主教聖馬爾定醫院腎臟內科醫師陳奎篤表示,慢性腎臟病的病況可依照腎臟功能分為5期。慢性腎臟病早期除了規律用藥治療,也要特別留意控制血糖、血壓,同時維持規律運動與作息。腎臟功能即將邁入第5期的患者們,應該將腎臟的「工作人員」顧好。腎臟功能逐漸惡化時,會有疲勞、易喘、水腫、皮膚搔癢,甚至引起高血壓、貧血等症狀。只要能維持健康飲食、運動習慣,洗腎的患者還是能擁有良好的生活品質,再加上「腎臟替代療法」,血液透析治療、腹膜透析治療、腎臟移植治療都可幫助病友們展開新生活。慢性腎衰竭 政府有福利補助管道天主教聖馬爾定醫院衛教師謝秋琴衛教師分享院內案例,曾有病友從腎臟功能第5期的狀態,在控制良好的狀況下,腎臟功能進步至第4期的狀態。患者身體發生警訊時應立即就醫與醫師配合控制,做好飲食控制,避免尿毒症狀提早發生,錯失及早治療的寶貴時機。天主教聖馬爾定醫院社工師劉佳羽表示,政府機構對腎友福利補助有很多管道,如慢性腎衰竭(尿毒症)必須接受定期透析治療者,可藉由申請重大傷病證明卡減免醫療部分費用負擔;患者至戶籍地公所申請身心障礙鑑定表單,藉由醫院醫師及專員鑑定、衛生局及社會局審核通過後即可享有社會福利服務資源。如有問題可撥打內政部免付費福利諮詢專線1957詢問。

對抗尿毒症 蛋白質補充別過量!

對抗尿毒症 蛋白質補充別過量!#洗腎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腎臟是人體重要的器官,如果長期、慢性腎臟功能損害,會形成慢性腎臟病。隨著慢性腎臟病病程進展,當腎功能下降到正常人的1/10時,會發生尿毒症。這時使用藥物治療或飲食控制,通常都無法有效治療,可能需要從腎臟移植、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等腎臟替代療法選擇。該如何選擇?什麼才是適合自己的治療方式?腎臟移植存活率高 然而器官來源有限南投醫院腎臟內科醫師葉哲廷表示,腎臟移植是以外科手術方式將健康腎臟植入患者腹部,來替代原有損壞腎臟的功能,這是處理尿毒症最理想的方式。目前國內接受腎臟移植的患者,五年存活率達90%以上。腎臟移植的優點為存活率高、併發症少及相對較滿意生活品質;缺點為須終身服用抗排斥藥物來防阻併發症發生,移植腎可能因排斥作用致腎衰竭。腎臟移植雖是最理想的腎臟替代療法,但因器官來源有限,可近性相當不足,大部分患者仍須藉由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治療尿毒症。避加工食物 補充蛋白質食物應適量葉哲廷醫師說明,血液透析俗稱洗血或洗腰子,需每週3次、每次4小時至醫院治療,藉由動靜脈廔管或洗腎導管將血液引出體外,經人工腎臟處理後再循環至體內。腹膜透析俗稱洗肚子,可在家中或其他適合換液場所,由患者自己或照顧者執行治療。接受腹膜透析者先會於腹部放置腹膜透析導管,作為接受透析液進入腹腔通道。2種透析方式存活率相當,選擇決定於患者個人喜好、家庭支持度,以及本身其他疾病。南投醫院蔡秀雯營養師表示,開始透析時由於腎毒素藉由人工腎臟排出,人可能感覺較舒服輕鬆,飲食的限制相對減少,可以攝取的營養就可以較自由。但仍要注意避免太鹹、加工食物,以及補充適量蛋豆魚肉等蛋白質食物,獲得適當營養。避免沒有控制大魚大肉,高磷食物如一般奶粉、鮮奶不適合長期每日飲用,磷太高有可能會造成皮膚搔癢,骨質疏鬆等問題,建議應與營養師討論。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