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腎

罹糖尿病卻拒打胰島素!嚴重恐致洗腎

罹糖尿病卻拒打胰島素!嚴重恐致洗腎#洗腎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體重破百的老翁,罹患糖尿病已有20餘年,糖化血色素(HbA1c)高達近10%,過去一直誤以為胰島素與洗腎有關,始終抗拒施打,直到出現嚴重蛋白尿與下肢水腫等明顯腎病變症狀後,才一改對胰島素的成見,開始接受治療。不過,也由於血糖過高,即使加強胰島素劑量,僅改善飯前血糖值,在醫師評估下,改採胰島素配合腸泌素(GLP-1 RA),才進一步穩定飯後血糖。糖尿病易併發腎臟病 血糖長期控制不佳才是主因收治該名患者的童綜合醫院新陳代謝科曾耀賢主任表示,慢性腎臟疾病是常見的糖尿病併發症,根據2019年糖尿病年鑑報告指出,腎臟病變的比例逐年增加,全台約有近40萬名糖尿病患者併發慢性腎臟疾病,當中又以65歲以上的高齡糖尿病患者增加幅度最多。曾耀賢主任進一步說明,常有患者將胰島素與洗腎做連結,實際上,會進入到洗腎的患者就是因為血糖長期控制不佳,拖到腎臟病變才會如此。而胰島素治療對患者有其必要性,就像近視需要戴眼鏡才能獲得清晰視野,糖尿病患者則需要胰島素的幫助才能穩定控制血糖。飯前飯後血糖都重要 降低心血管等併發症若是糖化血色素無法控制到7%目標值,會以基礎胰島素搭配速效胰島素,針對飯後血糖不佳的患者會配合腸泌素(GLP-1 RA)治療,曾耀賢主任強調,能兼顧飯前與飯後血糖,低血糖風險就相對低,也有助於降低心血管疾病等併發症的發生。而現階段有結合胰島素與腸泌素的複方控糖筆,一天只需使用一次,增進用藥的方便性。併發症的預防是現今糖尿病治療的重點,曾耀賢主任呼籲,患者平時應落實自我血糖檢測,紀錄飯前與飯後血糖作為後續治療調整的依據。此外,糖尿病的治療也應更加全面,不僅要控制血糖,更須兼顧共病管理,建議患者可以定期安排腎功能與尿蛋白檢查,及早預防糖尿病併發症的發生。(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台洗腎率高 中醫逆轉慢性腎絲球腎炎

台洗腎率高 中醫逆轉慢性腎絲球腎炎#洗腎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台灣的洗腎率是世界有名的,根據統計,台灣的慢性腎臟病盛行率是12%,大約是每10個人當中就有超過1個人罹病,不過,因為第一、第二期幾乎沒有甚麼不舒服,即使到了第三期也都沒有明顯的不舒服症狀,自我察覺率也低於4%,第四期也只有部分人稍微感覺疲倦而已,自我察覺率大約只有10%,等到第五期出現明顯疲倦、噁心、嘔吐,才就醫檢查,恐已太遲了。公司體檢發現腎臟的指數肌酸酐1.8一位中年男性患者慢慢走進診間,有氣無力、邊說邊喘地說『醫生!我的腎臟不好,不知道還有沒有救啊!大概5-6年前,公司體檢發現腎臟的指數有點高,肌酸酐1.8,但也沒什麼特別的不舒服,就是有點疲倦感而已,後來持續在大醫院抽血驗尿追蹤,肌酸酐數字也每年慢慢往上升,今年年初指數跑到3.2時,我問腎臟科醫師該怎麼辦?他是說目前只能控制血壓、血脂、和持續追蹤做血液尿液檢查,確實沒辦法做什麼,到底該怎麼辦啊?!』腎絲球腎炎是台灣造成末期腎衰竭重要原因之一杏儒中醫診所蔡易昌醫師表示,在台灣,慢性腎臟病的原因扣除糖尿病、高血壓之外,其他最常見的就是和慢性腎絲球腎炎有關。慢性腎絲球腎炎可發生於不同年齡,且以男性居多,並多發病在青壯年期(20~39歲),常反覆發作,是台灣造成末期腎衰竭重要原因之一,約佔1/3,長期追蹤的結果,發現腎絲球腎炎的病人,有將近50﹪經過5~15年後轉變成末期腎臟病,但因為早期症狀不明顯,通常只有疲倦,其他如果出現血尿、蛋白尿、水腫、高血壓等腎臟疾病的警訊,才會引起人們的注意。慢性腎絲球腎炎 大部分的原因不明研究顯示可能是一種免疫反應引起的疾病,造成腎絲球玻璃樣變性、纖維化、硬化,大量腎小管萎縮以及間質增生,導致腎組織受損,時間一久就會導致腎衰竭。蔡易昌醫師表示,西醫對於腎絲球腎炎的治療,一般是以利尿劑、類固醇、免疫抑制劑、化學治療藥物…等,來依症狀治療水腫、發炎的情形,但因為致病因素不明,當然無法解決問題,所以可能會持續破壞腎臟。中醫依體質分類的調理 可以治標兼治本中醫認為腎絲球腎炎,疾病特點是本虛標實、虛實夾雜,所以治療上必須要注意標本兼顧,依照每個人體質不同及臨床症狀不同,加以不同調理,像是散風宣肺利水消腫,益氣固表補腎利水,健脾益氣滋腎利水,健脾溫腎利水消腫,滋腎清熱利水消腫,滋陰清熱固腎消腫,扶正固本化瘀瀉濁…等,臨床正行加上體質分類的調理,可以治標兼治本,減少腎臟的破壞,改善受損的腎機能。(文章授權提供/杏儒中醫診所)

新三合一脂肪乳劑 腎友營養新選擇

新三合一脂肪乳劑 腎友營養新選擇#洗腎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根據台灣腎病年報統計,2017年透析盛行率每百萬人口3,480人,推估洗腎人數接近9萬人,在透析過程中會造成蛋白質及胺基酸流失,長期的營養流失導致肌肉組織逐漸消耗、營養不良,嚴重可能會導致體重下降及惡病質,目前約有三分之一血液透析患者有營養不良情形。洗腎患者應注意 蛋白質能量消耗症(PEW)及維持血清白蛋白敏盛醫院透析事業部執行長 徐仁熙表示,洗腎患者常會認為已攝取許多蛋白質,但身體狀況卻沒有改善,主要是因爲熱量攝取不足,造成蛋白質能量消耗症(PEW),徐執行長進一步說明,蛋白質能量消耗症(PEW),是患者在能量攝取不足時,會將攝取的及身體中的蛋白質,轉換成身體熱量所需,造成蛋白質無法充分被利用,對身體造成不良影響。根據美國國家腎臟基金會對腎衰竭病人制定的臨床指引中建議,透析病人血清白蛋白應維持在4.0 gm/dl。研究指出病人血清白蛋白每減少0.1 gm/dl,則死亡率增加10%。血清白蛋白是評估腎友營養指標,提高血清白蛋白可增加存活率,目前在台灣血清白蛋白有維持在4.0 gm/dl患者約佔30%。新一代三合一脂肪乳劑 可改善腎友營養不良徐執行長說明,患者在洗腎時應攝取高蛋白食物,洗腎患者透析後常有味覺改變、腸胃不順、口味不佳的問題,當營養補充無法改善蛋白質能量消耗症(PEW),應及時以口服或靜脈營養補充介入,市面上已有許多管灌營養品,但可能會根據患者的狀況,像是胃口不好或消化不佳,導致飲食攝取量減少。此時,可使用透析靜脈營養補充,在洗腎期間靜脈輸注必需營養素,利用率相較口服營養品高。徐執行長表示,透析靜脈營養輸注時間約3.5-4小時,可於透析過程中完成,不會對洗腎患者造成水分負擔,且增強患者在透析過程中的穩定度,不管是在血清白蛋白的提升,或是發炎指數的下降,都能有所改善,順利達成營養指標。新一代三合一脂肪乳劑除可改善營養不良問題外,因添加魚油成分,對於慢性腎臟病(CKD)患者具有保護心臟、減緩發炎功能。66歲女性患者 使用透析靜脈營養輸注改善生活品質徐執行長分享,曾有一位66歲的女性患者,因有肺部纖維化,呼吸較不順暢,在透析過程中容易造成血壓下降,加上還有腸胃道出血的狀況,因此需要暫停或是減少進食,長期下來身體極度虛弱。患者在醫師的建議下,開始進行透析靜脈營養輸注,一週補充三次,經3週努力後,血清白蛋白從2.5 gm/dl回升到3.6 gm/dl,且能夠自主下床。徐執行長表示,若患者有任何問題,需要聽從專科醫師進行治療,以免延誤治療。

血糖與腎臟有關 糖尿病是洗腎主因!

血糖與腎臟有關 糖尿病是洗腎主因!#洗腎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什麼!罹患糖尿病會引起腎臟病變,甚至還要洗腎?」烏日林新醫院腎臟內科邱智弘醫師表示,在診間遇到不少民眾都不知道,其實血糖與腎臟健康是息息相關的,根據統計目前在接受洗腎的病人中,其中竟有25-45%是因為罹患糖尿病而走上洗腎之路,可見得糖尿病是國人最常見的洗腎主因!血糖與腎臟健康 息息相關一般民眾因老化而導致腎功能下降的速度,每年約為0.8 ml/min;但因糖尿病腎病變而導致腎功能下降的速度,每年竟約有12 ml/min,因此與非糖尿病患者的腎功能退化相比較,糖尿病患者提早洗腎的機率高上許多。因此糖尿病患者應定期檢查抽血、驗尿,來檢查腎功能與蛋白尿的程度。其中,腎絲球過濾率(eGFR)的數值可顯示出腎臟的功能,正常的腎絲球過濾率為120 ml/min,如果腎絲球過濾率小於15 ml/min為末期腎臟衰竭。慢性腎臟病分期飲食應採低鈉、避免蛋白質攝取過量邱智弘醫師提醒,良好的血壓及血糖控制尤其重要,一般糖尿病人血壓建議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以內;血糖方面建議空腹血糖值應維持在90-130 mg/dl,糖化血色素(HbA1c)在7%,此外也要注意血脂控制。不僅可以延緩糖尿病腎病變的進行,甚至可以恢復回正常蛋白尿;另外,飲食採用低鈉及避免大魚大肉攝取過量蛋白質。在用藥方面,避免腎毒性藥物、非類固醇抗炎藥等,皆可以有效的減緩腎功能的喪失。依據美國腎臟資料系統(USRDS)的年報中,台灣無論是洗腎的發生率或盛行率都是世界最高;而今年9月衛健保署公布的數據中,顯示台灣洗腎醫療費約為449億元,是「最燒錢疾病」第一名。糖尿病患者避免洗腎的不二法門,正是隨時把關腎臟健康,尤其是同時擁有蛋白尿和視網膜病變的病人更要注意,這樣的病人幾乎皆伴隨糖尿病腎病變,更容易加速腎臟的惡化,平常更要留意治療及預防糖尿病腎病變惡化的重要性。

腹膜透析帶著走 讓洗腎病患重拾人生

腹膜透析帶著走 讓洗腎病患重拾人生#洗腎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當腎臟的功能只剩下不到正常人得十分之一時,體內的代謝廢物和水份就無法被腎臟有效地排除,當這些廢物和水份累積到相當程度,患者就會出現噁心、嘔吐等所謂的尿毒症狀,此時即應求醫,考慮接受透析治療。透析治療可分為血液透析與腹膜透析兩種方式。我國洗腎人口逐年攀升!依據台灣腎臟醫學會統計顯示,自2000年起,我國每百萬人口,約有314名腎臟病患者須透析治療,到2015年達到每百萬人口476人,成為國人健康隱憂,除了血液透析治療之外(俗稱洗腎),還有另一種選擇—腹膜透析。血液透析俗稱『洗腎』或『洗腰子』,是應用體外循環的方式,讓血液流經管狀的人工腎臟,進行血液淨化後再流回病患體內。進行血液透析需先在病患肢體上建立可讓血液方便流出的血管通路,最常用的方法是用外科手術建造一條動靜脈廔管,術後4至6週廔管成熟後便可用於血液透析。透析時,在廔管處插入兩支針頭,血液由其中一支針頭流出體外,進入人工腎臟,淨化後的血液出人工腎臟再由另一支針頭流回體內。更方便的腹膜透析分2大類腹膜透析俗稱『洗肚子』,是利用人體內的天然半透膜──腹膜(為一層覆蓋在腹腔內壁及臟器上的薄膜)來代替腎臟排除身上產生的代謝廢物和水份。使用腹膜透析,需先藉由外科手術的方式,將『腹膜透析導管』經由腹壁植入腹腔之中,約經過一至二週後若手術傷口癒合良好,即可進行規則腹膜透析。相較於每週3次定點治療的血液透析方式,腹膜透析更方便,可在家使用並自行操作,目前我國核准的腹膜透析產品有2大類:(1) 連續可活動式腹膜透析(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 CAPD)預先在腹部植入導管組後,經過1~2週的訓練後,患者即可自行操作,每次須先將廢液流出再重新導入2000 c.c.透析液,過程所需時間約30~40分,新的透析液滯留腹腔約4~5小時,便需再次更換,一天約需更換3~5次不等,視體型、透析效果等狀況而定。(2) 全自動腹膜透析(Automatic Peritoneal Dialysis, APD)同連續可活動式腹膜透析,須先植入腹腔導管組,患者在透析時僅須連接腹膜透析機,後續交由機器自動執行換液程序,療程時間約8~10小時,視體型、透析效果等狀況而定,因此可選擇夜間休息期間治療,而白天時間正常活動,維持原本的生活作息。腹膜透析的優點,就是在人體不斷新陳代謝產生代謝廢物的同時,腹膜透析同步不斷進行血液淨化,透析進行和緩而持續,血液中成分變動速率較緩,較不會產生透析引起的不適症狀。可以自我掌控與安排。由於病患可自行操作、換液場所沒有嚴格限制、且每次換液時間短,可以配合各自工作、上學等需要而彈性調整換液時間。飲食限制較血液透析少。不需要扎針、貧血情形較不嚴重。對心血管系統的影響很小。雖然腹膜透析較方便,但也有腹腔感染的高風險,如果操作不當或不良的衛生習慣,可能在每次導管組插拔時,造成致病菌侵入導致腹膜炎,故有污染細菌的機會,所以操作時的雙手清潔非常重要。若有長者接受腹膜透析,請務必諮詢醫師,注意搭配的零件與耗材是否相容,並留意操作時的環境清潔,如有任何不適,請儘速就醫。

洗腎導致尿毒症 中醫內服外敷救搔癢

洗腎導致尿毒症 中醫內服外敷救搔癢#洗腎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近年逐漸增加慢性腎臟病的患者,當腎臟功能衰退,身體無法維持正常新陳代謝,體內廢物無法由尿液排出,積存體內,導致種種不適症狀就是「尿毒症」。已經洗腎10年的黃先生,5年前開始出現全身搔癢的極重度情形,甚至出現類似膿包的尿毒痘,經常癢到無法入睡且搔抓到全身是血,無論照光治療、擦止癢藥膏都沒有效果,嘗試各種西藥都無法改善。後來經過口服科學中藥包輔以止癢藥浴包與藥膏塗抹,兩個月的療程讓黃先生的搔癢程度大為改善,不僅皮膚恢復平滑,且即使不服用止癢藥物也能一覺到天亮。長期洗腎病患 出現尿毒症的搔癢情形多達9成研究資料指出,尚未接受透析治療的腎臟病患有1至3成的機率出現尿毒症的搔癢情形,而腎臟病末期接受透析治療又有搔癢困擾的患者多至9成。台北慈濟醫院呂秉勳中醫師指出,不適當的透析量、鈣磷失衡、鎂鋁偏高、過敏、皮膚乾燥都是導致尿毒搔癢發作的危險因子。「西醫在尿毒搔癢症的研究有『免疫假說』、『中樞鴉片受體失衡假說』兩種機轉,免疫假說是皮膚搔癢的慢性腎病腎友其體內的各式發炎因子(如TH1細胞、C-反應蛋白、介白素-6及2)較高,暗示體內有慢性發炎的情形。這些發炎因子會刺激在皮膚內負責傳遞搔癢癢感覺的C神經纖維,造成局部搔癢;中樞鴉片受體失衡假說則是因體內掌管鎮靜、止痛作用的鴉片受體失衡,而無法抑制搔癢感所導致。」以中醫內服外敷的方式 緩解尿毒搔癢症尿毒搔癢症病患的搔癢範圍涵蓋背部、腹部、頭部、手臂,經常在夜裡發作、影響睡眠,西醫方面會以保濕乳液使用、藥物控制、止癢藥膏、照光治療甚至腎臟移植來控制搔癢情況,但成效不一。呂秉勳醫師表示,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先讓患者內服清熱解毒的中藥,輔以針灸、耳豆來抑制腦部中樞,減少騷癢反應。同時,外敷藥膏、藥浴,經由皮膚吸收,抑制發炎物質的產生。以中藥止癢藥浴包浸泡擦拭 達到止癢與傷口修覆呂秉勳醫師說明:「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洗腎病患多為老年人,皮膚偏乾,搔癢如風,如遇濕熱,搔癢加劇,因此透過中藥材為病患驅風活血。」以可去濕的土茯苓;可驅風的荊芥、白芷;可驅熱清熱的地膚子、白鮮皮、黃柏;可活血、行血的川芎、當歸等中藥材研發成止癢藥浴包,給病患浸泡、擦拭。再依據實證醫學療效的西方精油結合中醫草藥調和成止癢精油供病患塗抹,不僅達到止癢效果,也助於傷口修覆。造成尿毒搔癢症的原因極其複雜,呂秉勳醫師提醒民眾,一般中醫治療兩個月病患會有改善,即可停藥,不須終生服藥。但仍須遵從西醫醫囑,注重飲食及鈣、磷攝取,避免使用民間偏方與來路不明的草藥,以免造成腎臟負擔。

身上有尿騷味不自知 已需洗腎控磷

身上有尿騷味不自知 已需洗腎控磷#洗腎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年近50的小張對房事性趣缺缺,且全身痠痛,以前的他是一尾活龍,現在的他卻被女友嫌硬不起來,且身上有股異味的臭蟲,因此至醫院求診。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泌尿科林威佑醫師表示,小張就醫時身上確實有明顯異味、尿騷味,自己久聞習慣所以沒有覺得味道很重,但旁人剛接觸時確實能明顯聞到異味,類似情況通常發生在腎臟病人身上。進一步檢查後發現小張是「末期腎臟」病人,需長期透析治療以維持身體其他功能正常。洗腎病人 必須控制血磷抽血檢查發現小張真的腎臟功能很差,尿毒嚴重,血磷飆升,馬上轉介腎臟科做緊急透析治療。小張接受洗腎後身體狀況果然大幅改善,但又開始大吃大喝,導致血磷持續飄高。腎臟科陳殷正主任提醒小張:洗腎病人容易有高血磷的問題,如果血磷控制不好持續偏高,會導致血中鈣磷沉積造成血管鈣化。血管鈣化可能發生在全身任何血管,如果發生在陰莖的血管,將導致因陰莖無法充血,小弟弟就不舉了;甚至如果陰莖血管完全阻塞造成壞死,必須切除小弟弟,就真的GG了。小張嚇出一身冷汗,馬上表示要積極配合醫療以控制血磷。腎友的磷攝取要小心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莊明月護理長分享,洗腎中心每月定期監測腎友血磷值,發現腎友有持續的血磷高情形,會立即採取電話關懷,詢問腎友最近飲食攝取及藥物服用狀況,並瞭解個案生活型態是否改變。控制好食物中的磷是第一步,避免高磷食物,並正確配合磷結合劑攝取,才是飲食控磷王道。洗腎患者 含磷食品勿攝取過量血液中磷離子濃度超過 5.5 mg/dl 稱 「高血磷」或 「高磷酸血症」,腎友一定要依照醫囑服藥,並減少攝取高磷食物,例如堅果、花生、蛋類、奶類、內臟類、部分氣泡飲料也含高磷,也得小心,每日可允許攝取之總磷量為1000-1200毫克。男性不舉的原因有很多,心血管疾病與慢性腎病變都是性功能障礙的危險因子之一,荷爾蒙與血管都會受影響,造成陰莖血流不足,甚至造成末稍神經病變,其他危險因素還包括荷爾蒙、某些用藥、骨盆創傷疾病、骨盆腔手術、電療…等相關,另外還有抽菸、肥胖、糖尿病、中風、高血壓等也是不舉的高危險族群,但民眾也不要過於憂慮,若有性功能障礙應求助醫療專業診治。

腎病友狂嗑西瓜 恐肺積水、呼吸衰竭

腎病友狂嗑西瓜 恐肺積水、呼吸衰竭#洗腎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67歲的李阿姨每週固定到診所洗腎,近幾日醫師發現她的手腳嚴重水腫、比平常胖了5公斤,詢問之下原來是因為天氣太熱,忍不住狂吃西瓜,導致體內水分無法順利排出,造成四肢嚴重水腫。竹南診所腎臟內科醫師陳孟財表示,夏日喝冰涼汽水、大口吃刨冰或大嗑西瓜的消暑解渴方式,對腎臟病友來說是非常危險的行為。腎臟病友每日飲水量應控制陳孟財醫師提醒,隨著腎臟功能變差,尿液量會慢慢減少,若因天氣熱而喝大量的水或吃含水量高的西瓜,會造成體內水分累積,出現水腫的情形,嚴重還會導致肺部積水、呼吸急促、血氧濃度下降、甚至呼吸衰竭等緊急狀況。因此,對腎臟病友而言,水分控制相當重要,每天的飲水量(包括:水、湯、茶、飲料等)應是整天尿量再加400-500ml,夏天則可增加到600-700ml。醫師提醒 腎臟病友勿食楊桃除了水分控制之外,由於腎臟病會影響體內電解質的調節,容易造成電解質異常,如:高血鉀、高血磷,加上腎臟病也會導致高血壓,因此低鉀、少磷、低鈉是腎臟病友飲食上需把握的重點。另外,陳孟財醫師提醒,由於楊桃有神經毒素,需透過腎臟排出,若腎功能不好會造成毒素累積在體內而引起中毒,因此腎臟病友千萬不能吃。腎臟排除體內的毒素,也排除體內過多的水份。當腎臟的功能惡化,造成體內毒素的累積、或是水份過度累積時,腎臟科醫師就會嚴肅的告訴您,毒素、水份的累積已經影響了身體的正常機能,若不立即排除,甚至會造成生命危險。腎臟是一個沉默的器官,通常一有症狀,都是到了不可挽回的地步。腎臟病的症狀通常有下列五項:泡 (泡沫尿) 、水 (腫) 、高 (血壓) 、貧 (血) 、倦(疲倦) 。炎熱的夏天的確會讓人忍不住多補充水分來消暑解渴,但建議腎臟病人在吃含水量高的食物前,應先向醫師諮詢,以決定食用的份量,才不致為滿足口腹之慾,而影響自身健康。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