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腎

宅男教師不甩三高 下肢水腫要洗腎

宅男教師不甩三高 下肢水腫要洗腎#洗腎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34歲王姓大學助理教授,3年前檢查出患有糖尿病、高血壓,卻未定期追蹤,直到近日發現下肢水腫、倦怠、食欲下降等症狀,甚至下課後開車停紅燈也能「秒睡」,赴醫檢查才發現是慢性腎衰竭合併代謝症候群及睡眠呼吸中止症,雖配合醫囑積極治療,但腎功能已受損,如今只能懊悔忽視身體警訊。自認年紀輕應無大礙 懊悔忽視身體警訊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血液透析室主任林崇智表示,患者身材矮胖,平時沒有運動習慣,每天開車到學校通勤,卻常常在等紅燈時睡著,有時在家裡只要不講話,也會在沙發上秒睡,他起初以為是工作忙碌,加上開車太累造成,直到伴隨下肢水腫,才驚覺事不單純,立刻赴醫檢查。 經詢問病史發現,患者約3年前就發現罹患糖尿病和高血壓,同時體重過重,無適當控制,且仗勢年紀輕,認為應無大礙,沒有定期回診追蹤拿藥,直到腎臟失去功能,造成嚴重水腫、食欲不振、全身倦怠等症狀,確診為慢性腎衰竭,必須立即進入透析治療,才能繼續正常生活。 但因患者合併嚴重睡眠呼吸中止症,有呼吸道阻塞的症狀,若經由傳統透過全身麻醉置放管路恐有風險,在手術麻醉過後無法脫離呼吸器,因此給予在腹部局部麻醉,病患於清醒狀態下置放管路,並配合其生活型態,採腹膜透析治療,讓他維持既有的課程不致中斷。 另外,開始透析後,患者水腫、尿毒症改善,再轉診至耳鼻喉科,安排接受手術及正壓呼吸器治療睡眠呼吸中止症後,才大幅改善睡眠品質。 林崇智指出,根據統計,一般罹患糖尿病及高血壓的病程,在疾病發生造成腎臟的病變,通常約5至8年才會進入末期腎臟病而需要透析,而患者為宅男,平時生活型態僅教學,無不良習慣亦無抽菸,但除了未規則控制血糖血壓問題外,同時因合併肥胖、睡眠呼吸中止症,加速腎功能惡化,才會年紀輕輕造成腎功能受損,並於短時間內進入透析治療,延續生命及維持生活品質。 三高未控制會傷腎 又與睡眠呼吸中止症互為因果林崇智提醒,高血糖、高血壓若長期未妥善控制,會對腎臟造成極大傷害,加速進入透析治療階段,此外,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與許多疾病互為因果關係,如心血管疾病、肥胖等代謝性疾病,除了致使腎臟病惡化、影響患者健康,更可能威脅公共安全。另外,腎臟疾病並非老年人的專利,若年輕的家人有上述高血糖、高血壓、肥胖、宅在家等狀況,應時常關心他們的健康。

低蛋白加酮酸胺基酸 洗腎再緩緩

低蛋白加酮酸胺基酸 洗腎再緩緩#洗腎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台灣洗腎人口多,一直居世界高位,除了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俗稱三高)是造成洗腎的主要原因之一,老年與慢性病人口的增加,以及不當用藥等也是影響因素。   醫師建議超前部署調整飲食方針  聽到罹患慢性腎臟病(CKD),一般患者與家屬最擔心的就是即將面臨洗腎問題。台南市立安南醫院腎臟內科林軒名主任提及,在罹患慢性腎臟病之後,可以透過超前部署做法來延緩洗腎或者是避免血管、神經的併發症出現,這當中最重要的觀念就是正確醫療(包括疫苗運用)、用藥,以及正確飲食。 現代人高油、高鹽、高蛋白的飲食習慣對腎臟負擔相當大,更何況是慢性腎臟病患者,因此對於病人來說,低蛋白、低鹽飲食非常重要,再來搭配控制體重、生活作息,才能有延緩腎病惡化的機會。 酮酸胺基酸補充必需胺基酸 減輕腎臟負擔 低蛋白飲食對腎臟病患是一個很重要的飲食方針,究竟何時開始進行較為恰當?林軒名主任說明,如果病患已經有蛋白尿,或者是CKD第三期就可以開始進行,讓肉類蛋白慢慢減少,如果到第四期時就要降低更多蛋白含量,此時就可搭配酮酸胺基酸一起使用。   酮酸胺基酸作用為何?病患因為腎功能受損,無法代謝體內多餘的含氮廢物,酮酸胺基酸在體內可以經由轉氨作用結合蛋白質代謝後的產物 (含氮廢物),轉化成相當的必需胺基酸,不僅可提供人體必需胺基酸,也能有效降低體內含氮廢物的產生,減輕腎臟的負擔。 林軒名主任強調,很多研究都已證實,低蛋白飲食與酮酸胺基酸的搭配對尿毒素的降低有一定效果,不僅降低洗腎與死亡率,甚至可有效延緩病患洗腎達5年。 門診案例已延緩惡化一倍時間 林軒名主任門診上就有一位60歲的伯伯,本來在其他醫療機構跟他說大概三年就要洗腎了,但透過提早以低蛋白飲食搭配酮酸胺基酸的飲食方式,同時搭配足夠劑量的酮酸胺基酸,腎功能惡化已延緩了一倍時間。以台南市立安南醫院來說,更有病患執行這樣的飲食方針控制搭配正確醫囑,已延緩七、八年洗腎時間。 林軒名主任特別提醒慢性腎臟病患者與家屬,因為病患治療的過程漫長加上免疫力較為脆弱,他建議除了飲食方針調整,也要搭配流感、肺炎疫苗施打,並時時注意整體熱量攝取狀況,如果要搭配保健食品,一定要與醫師討論,避免誤食造成腎臟負擔。 目前健保給付酮酸胺基酸的是針對第五期慢性腎臟病人(eGFR ≦15mL/min /1.73 m2)搭配低蛋白飲食治療,醫師建議,慢性腎臟病人若能提早部署自費服用,除了正確補充必需胺基酸外,在延緩洗腎的治療過程中,相信也能兼顧生活品質。 看更多 腎臟病衛教專欄

橫紋肌溶解會致命 如何預防與復健?

橫紋肌溶解會致命 如何預防與復健?#洗腎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近日疑似因暑期高溫環境下長時間操練,造成兩名宜蘭運動校隊學生發生橫紋肌溶解症(rhabdomyolysis)。其中一名學生肌肉發炎指數-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 CK)數值暴增至3萬(正常值200),另名學生則是數值超過10萬,需緊急洗腎並留院觀察。筆者認為,這次的事件值得所有運動愛好者、體適能專家共同警惕,以期減少類似案件發生。橫紋肌溶解症為骨骼肌(橫紋肌)產生急速劇烈損傷,以致肌肉細胞壞死及細胞膜破壞,造成肌肉蛋白質及肌球蛋白(myoglobin)滲出,進而進入血中並出現於尿中。運動勿貿然提高強度 適時休息及補水造成橫紋肌溶解症的原因有很多,在運動場上常見的原因則可能為高溫環境下、長時間進行劇烈、超出身體負荷能力之訓練而造成。其他原因如自體免疫失調、病毒感染、酒精性肌肉病變等。醫適能MedEx特殊族群訓練機構創辦人蔡奇儒認為,身為專業體適能從業人員,需留意運動計畫設計是否得宜。例如,訓練是否安排足夠恢復與休息時間,根據個人體能與表現狀況客製化訓練目標、訓練強度、訓練量,切忌長時間未訓練而突然加入高強度、長時間的訓練。再者,需留意訓練環境是否在適當的溫度與濕度下進行。例如,當訓練需進行於戶外高溫下進行時,應強調休息及水分、電解質補充。運動前、中、後補充適量水分對於身體有許多益處,包括協助調節心跳、調節身體核心溫度、維持身體血液量與改善心輸出量等。一般來說,運動中的水分補充可依照美國運動醫學會(ACSM)指引,以人體每0.45公斤體重,補充600毫升的液體(運動飲料尤佳)。水分補充與流失狀況,可透過體重減輕、尿液顏色變深來觀察。最後,需隨時觀察被訓練者的生理狀況,例如,是否產生不正常的肌肉疼痛、肌肉僵硬、肌肉疲勞等徵兆,適時降低、限制運動量,適當休息,並且適時轉介醫療人員進行評估檢查。如此一來,將可降低嚴重橫紋肌溶解症發生的機會。運動前後不飲酒 降低腎功能損傷機率除預防之外,發生橫紋肌溶解症復健也相當重要。台灣運動醫學學會副秘書長、台北內湖適康復健科診所復健科主治醫師林杏青表示,當發生橫紋肌溶解症經過治療後,可參考下列4大階段進行復健。第一階段目標為維持既有的關節活動度,過程中因為維持關節活動而產生輕微痛是可以允許的。這個階段應有充足休息並且補充充足水分。對於輕度橫紋肌溶解的運動員可以就參考下列指引:1.休息72小時,並補充充足的水分。2.每晚連續睡8小時。3.如果伴有熱傷害,應該要處於氣溫控制良好的環境中。4.在72小時內重複肌酸酐與尿液分析。5.當CK值小於實驗室正常範圍上限的5倍,並且尿液分析已恢復正常時,可開始第二階段復健。在關節活動度完全恢復之前,即可視情況進入第二階段,以非常低的強度(無負重)的活動,進行每次5-15分鐘遠端肢體活動,若接下來24小時沒有進一步不適,則可進入第三階段復健。第三階段應逐步採用等張運動,例如循序漸進進行訓練。過程中不應出現明顯的肌肉無力、腫脹、疼痛或痠痛。若以臥推訓練動作為例,可以用身體前傾開始練習,以雙手接觸牆壁訓練,慢慢向下觸摸地板等方式漸進,增加關節的活動性和運動強度。最後的第四階段,可開始逐步加入正常運動計劃。林杏青醫師亦提到,臨床上預防橫紋肌溶解症的策略亦包含:若被診斷為罹患傳染性疾病,例如感冒、或是有嘔吐、腹瀉症狀,則不建議在此時進行激烈運動。另外,根據相關研究表示,健身和運動族群,亦需注意是否過量補充肌酸(creatine)、避免於運動前後大量飲酒,以降低腎功能損傷與肌肉損傷機率。作者 林杏青台灣運動醫學學會副秘書長前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復健部主治醫師新北市立土城醫院復健科兼任主治醫師中華民國衛生福利部定復健科專科醫師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專科醫師中華民國綜合格鬥協會合作醫師台灣運動醫學會副秘書長台灣柔術總會合作醫師台灣臨床神經生理學會會員國立台灣大學醫學系醫學士美國運動醫學會認證私人教練(ACSM-CPT)EIM Taiwan 運動即良藥認證醫師蔡奇儒中華民國醫學體適能產業發展協會 理事長醫適能MedEx特殊族群訓練培訓機構 創辦人前美國運動委員會 大中華區官方培訓認證教官美國肌力體能訓練協會 認證肌力體能訓練專家 (NSCA-CSCS)國立台灣大學醫學檢驗學系學士(高考醫檢師合格)

低蛋白飲食加酮酸胺基酸 可延緩洗腎

低蛋白飲食加酮酸胺基酸 可延緩洗腎#洗腎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慢性腎臟病是身體沈默的殺手。根據健保署最新公布資料顯示,民國108年健保費用支出最多的單一疾病為「慢性腎臟病」,腎臟疾病漸漸成為新一代國病,因此民眾在日常生活中更需要審慎面對。其中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的三高患者,更需要留意及控制飲食,透過飲食搭配定期治療才能延緩洗腎的狀況發生,在後疫情時代增強自身免疫力。   慢性腎臟病(CKD)按腎絲球過濾率可分為五期,於第五期末時病患才需開始進入腎臟透析階段,患者於平時就應注意保健,並且於第一期、第二期就應積極展開治療。 研究顯示 低蛋白飲食+酮酸胺基酸 可延緩洗腎 台灣腎臟醫學會慢性腎臟病防治整合委員會主任委員,高醫腎臟科邱怡文主任表示,慢性腎臟病患者因腎絲球過濾功能較一般人差,攝取過多蛋白質容易造成腎臟額外的負荷,故於慢性腎臟病第四期時經過醫師評估後,可立即開始進行低蛋白飲食並搭配酮酸胺基酸,以延緩腎臟惡化的速度,但邱主任提醒,飲食介入的狀況會根據每個人狀況不同,延緩洗腎的時間也可能會有所差異。由於低蛋白飲食與平常飲食習慣差異極大,進行此類飲食療法,一定要在醫師與營養師監督協助下,才能達事半功倍之效。 邱怡文主任指出,近期國際研究報告指出,第四期慢性腎臟病患者,搭配極低蛋白飲食及使用酮酸胺基酸,在五年追蹤下,進入透析,即洗腎階段的比例,相較低蛋白飲食者,少了近5成,死亡率也較低。一旦進入透析,對個人與家庭皆是沉重負擔。國內也有研究報告指出,低蛋白飲食搭配酮酸胺基酸對延緩透析也有療效。甚至有位高齡90歲的阿公,透過低蛋白飲食及酮酸胺基酸介入下,腎功能惡化狀況也趨於平緩。不過實行低蛋白飲食治療須持之以恆,才能看出成效。 疫情發生仍需定期回診追蹤,避免延誤治療 在後疫情時代裡,邱怡文醫師也呼籲大眾,由於腎臟病惡化常常沒有臨床症狀,令人容易疏忽;因此腎臟病的治療更需要定期至醫院抽血,驗尿檢查,以了解疾病的變化。目前疫情處於穩定狀態,且社區感染情況較低,慢性腎臟病患者須定期至醫院進行追蹤檢查,切勿因擔心受感染而不回診,若未及時發現受損的功能,將對腎臟造成更大的傷害,只要勤洗手、戴口罩,就可安心至醫院接受腎臟病的追蹤治療。 看更多 腎臟病衛教專欄

在家睡覺就能洗腎 OL免奔波醫院

在家睡覺就能洗腎 OL免奔波醫院#洗腎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28歲的上班族陳小姐,4年前因為腎病變開始洗腎,她本身怕痛、怕打針、平日又要上班,為解決她的困擾,醫師建議她選擇全自動腹膜透析,晚上睡覺前將腹部導管接上機器,睡醒後就洗完腎,讓她可以維持正常生活。另一名80歲王奶奶10年前因腎臟癌切除左腎,但因高血壓併發尿毒症而需要洗腎,由於奶奶獨居,雖然生活可以自理,但要常跑醫院很麻煩,因此也選擇全自動腹膜透析,每個月只要回診一次,目前狀況很穩定。台灣洗腎盛行率、發生率全球居冠台灣洗腎盛行率和發生率都是全球第一,隨著洗腎方式日新月異,現行發展出全自動腹膜透析,讓病患在家睡覺時就能完成洗腎,不須奔波醫院,也能維持正常生活,省去許多麻煩。大千綜合醫院腎臟內科主任李明彰表示,一般洗腎方式分為血液透析及腹膜透析,醫師會依患者需求和方便性給予治療建議,讓患者做選擇。新型的全自動腹膜透析在家睡覺就能洗腎,使用方便不需頻繁更換腹膜透析液,同時減少奔波醫院的時間,生活品質更加完善。使用全自動腹膜透析 食物水分攝取限制較少腹膜透析是利用自己的腹膜來交換毒素,所以會洗出比較多中大分子的毒素和電解質,如磷、鉀,同時腎功能可以維持比較久,因此在食物和水分的攝取限制較少。由於腹膜透析是每天穩定慢慢治療,對於血壓和水分的變動較小,長期下來對心肺功能的影響也較小。李明彰主任表示,全自動腹膜透析可健保給付,因此除非患者曾接受過腹腔重大手術,腹膜透析幾乎適用每位腎友,也更加方便。

怕腰子壞掉 糖尿病5年沒吃藥險洗腎

怕腰子壞掉 糖尿病5年沒吃藥險洗腎#洗腎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深怕吃西藥「腰子會壞掉」,一名55歲的男性糖尿病患,長達5年也沒看過醫師、也沒吃藥,平常只靠飲食和運動控制血糖,近來連續兩周食欲不振,還出現雙腳浮腫的現象,這才到醫院求診,檢查血糖雖然正常,但肌酸酐高達8毫克/毫升(正常值約1),同時合併嚴重貧血、酸血症、營養不良和高血鉀,還好經過藥物控制後,尚不需要洗腎。血糖控制好 可減緩慢性腎臟病進展根據健保署公布最新資料,2019年健保費用支出最多的單一疾病正是「慢性腎臟病」,耗用約533億元;而台灣目前有約9.2萬人接受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洗腎費用估計就超過460億元。但民眾對於腎臟病的誤解,有時反而加重疾病進展速度。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腎臟內科醫師吳岳霖表示,統計發現,近幾年新的洗腎患者中,超過一半為糖尿病所引起,實證醫學已經清楚指出,良好的血糖控制可以大幅減少慢性腎臟病進展,進而減少洗腎機會。隨著時代進步,糖尿病藥物越來越多樣,副作用也少,千萬不要因為擔心藥物副作用造成腎臟傷害,而忌諱就醫,否則可能讓腎臟病進展到一發不可收拾的地步。「泡、水、高、貧、倦」自我評估5字訣怎麼知道自己有腎臟病呢?吳岳霖醫師指出,最簡單辦法就是抽血和驗尿,也有簡單5字訣「泡、水、高、貧、倦」可以在家裡自我評估:「泡」有泡泡尿,尤其是這些泡沫持續不消失;「水」腳有水腫,用手壓下去之後會凹陷,不會馬上回彈;「高」血壓變高;「貧」貧血,臉色蒼白或是容易頭暈;「倦」體力差,特別容易感覺累。當有這些現象出現時,不要驚慌而不敢就醫,早期發現、早期介入,配合醫護團隊和謹守飲食藥物原則,病情都能得到良好控制。

骨頭壞死手不舉 換關節重拾梳頭樂趣

骨頭壞死手不舉 換關節重拾梳頭樂趣#洗腎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60歲的黃女士是洗腎患者,兩年前開始出現左、右邊肩關節疼痛的情形,甚至嚴重到雙手無法舉起,連簡單的梳頭髮動作都變成困難的事情。經醫師診斷發現,由於黃女士長期洗腎,造成肩關節股骨頭壞死,所幸由醫師為她進行新型的人工關節置換手術,術後手部可自由活動,黃女士也開心地說:「終於可以好好梳頭髮了!」腎衰竭導致血磷上升 造成骨頭病變大千綜合醫院骨科醫師容志雄表示,骨頭壞死是洗腎患者常見的併發症,主要是因為腎臟衰竭,導致血磷上升及血鈣下降,因此造成骨頭病變。除了洗腎患者外,長期酗酒、有免疫疾病或骨折患者也容易發生同樣情形。置換新型人工關節 可恢復生活功能過去舊型的人工關節,可以減緩患者疼痛感,但無法讓手部恢復活動超過90度,因此許多動作都沒辦法進行;新型的人工關節不僅可解決疼痛問題,術後緩者經過復健訓練,即可恢復正常活動及生活功能,因此對於年輕且骨折較嚴重的患者,建議可選擇新型人工關節,確保日後生活機能不受影響。

臺大健康創意競賽 學生跨界創意多

臺大健康創意競賽 學生跨界創意多#洗腎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為了鼓勵大專青年學子勇於積極創新,由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發起,協同三顧股份有限公司創新教學鏈結產業,舉辦第五屆『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大健康創業創意競賽』,今年由台大醫院北護分院腎造科主治醫師陳世宜與衛生福利部醫事司科長李中月、佳斯昂有限公司吳東夏,三人聯手發想出「腎友動靜脈廔管智慧監測貼片」獲得金獎,以及三萬元獎金,未來若能商品化,將是減少洗腎併發症、減少健保支出的一大利器。偵測洗腎廔管阻塞獲金獎 商品化可減少健保支出陳世宜指出,2019年慢性腎臟病患血液透析人數高達8萬4千多人,患者需要在手臂上做「動靜脈廔管」以利血流通過,但在透析中心,每個月都會發現有5%到18%的腎友發生廔管阻塞的併發症,當場就無法洗腎,需要先請心血管外科醫師用氣球擴張術或取栓切除術,將廔管修復暢通,才能繼續洗腎,若未能即時處理,恐會有生命危險。為了及早偵測廔管阻塞的問題,陳世宜與李中月、吳東夏以科技和數據偵測並推估血管阻塞狀況後,再傳送到病人和醫師的手機提出示警,就能夠及早處理、預防洗腎受阻的危險、減少下次阻塞的機會。大健康參賽者爆增153% 跨界公衛與疫情有關『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大健康創業創意競賽』,是由臺灣大學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張睿詒教授發想,期望為臺灣健康產業注入新動能,今年第五屆競賽,初賽就有來自全國29所大專院校、65個系所組成53支參賽隊伍,共計157位同學參加競賽,光參賽人數就比去年的62人,爆增153%,規模之大為歷年未見,除了同校、同系所組隊,亦不乏有跨校、跨系所的同學合組參賽,可見活動受到許多學校、同學的關注,將參與本競賽列入其創業發展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張睿詒表示,今年受到COVID-19疫情影響,所以參賽隊伍有不少企劃發想與疫情改變民眾行為模式有關,例如,「健身習慣暨體能分析」,以AI影像自動分析,取代健身教練,就能打造完美身材;「無限動起來~雲端來相健」,利用居家聯網運動器材開發及線上運動指導,把家裡打造成健康房運動;而「健康單車悠活遊」則是結合AI和物聯網,即使一個人也能揪團騎單車,還能確認路況和路途中的空氣品質,以及路線裡的醫療、維修、人文資訊,騎車健身又能了解人文觀光資訊。在COVID-19疫情引發全球對健康及醫療的高度關注後,未來市場投資籌碼將更集中瞄準健康醫療相關產業之新藍海。張睿詒教授的前瞻思維,創立的『大健康創業創意競賽』羅馬戰場,將成為臺灣健康創新產業之新指標,期待在競賽中勝出的卓越團隊,成為臺灣未來新興獨角獸公司!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