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

乳酸高麗菜 改善腸道、舒緩血管壓力

乳酸高麗菜 改善腸道、舒緩血管壓力#高血壓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一般人以為乳酸菌只存在於發酵食品中,事實上乳酸菌存在於人體、空氣、土壤等各處。當乳酸菌混入食物中,使食物發酵,就可以做出味噌、優格、泡菜等發酵食品。把附著在高麗菜上的乳酸菌,與高麗菜一同混入瓶罐中,提供一個利於發酵的環境,就能使高麗菜變成乳酸發酵高麗菜。植物性乳酸菌 在腸道存活率更高乳酸菌可分為動物性乳酸菌和植物性乳酸菌。促使動物性食品發酵的乳酸菌,例如優格和起司中的乳酸菌,稱為動物性乳酸菌。來自植物性發酵食物的乳酸菌,例如泡菜和紅酒中的乳酸菌,則統稱為植物性乳酸菌。從整體上來看,植物性乳酸菌在腸道中的存活率比動物性乳酸菌高。大部分的動物性乳酸菌耐不住胃酸和消化液,植物性乳酸菌抵達腸道的機率則高上許多。動物性乳酸菌需要存活於營養豐富的環境,相對來說,植物性乳酸菌能存活於缺乏營養、鹽分高、酸度高且溫度高的環境,所以才會被用來製做泡菜、酸菜等發酵食品。植物性乳酸菌有益好菌人體腸道內有好菌、壞菌與中性菌(伺機菌)。順暢排便不可或缺的好菌,和導致便秘等問題的壞菌各佔一成,其餘八成是平時不好也不壞的中性菌。當壓力使腸內好菌減少,導致壞菌的佔比增加時,中性菌就會向佔上風的一方靠攏,變成壞菌。當植物性乳酸菌順利抵達腸道,就能使好菌增加、壞菌減少,改善腸道環境。改善腸道環境、預防高血壓據說日本每四個成人就有一人罹患高血壓,或是可能罹患高血壓的危險族群。高血壓的恐怖之處在於可能導致腦中風、心臟病等危及生命的重大疾病。當血液中的老廢物質集中於血管內側,使血液循環變差,就是形成高血壓的一大因素。近年來有人主張乳酸菌可以預防高血壓。植物性乳酸菌改善腸道環境,加上高麗菜的清血功效,就能有效預防高血壓。由此可證,乳酸發酵高麗菜是預防高血壓的優質食材。(本文摘自/輕漬高麗菜的排毒奇蹟/三采文化)

當「心」嚴重乾癬!心肌梗塞率高3倍

當「心」嚴重乾癬!心肌梗塞率高3倍#高血壓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20歲的王同學是體重偏重的大學生,高中起全身開始出現大片紅斑伴隨嚴重脫屑,因旁人異樣眼光,讓王同學夏天不敢穿短袖出門,頭一動便頭皮屑紛飛,讓他不敢靠近朋友。乾癬除了皮膚不適,更讓王同學無法擁有正常的社交生活。後來甚至發現自己血壓偏高。經乾癬口服藥搭配照光治療及外用藥膏,改變飲食生活習慣,規則治療3個月後,皮膚狀況改善很多。臺灣10萬乾癬病患 多在20至30歲發病乾癬是皮膚常見的慢性反覆發作病症,影響全球約2%人口。台灣罹患乾癬的人口估計約10萬名,大多數病人在20至30歲間發病。乾癬是一種免疫調節異常的疾病,會引發發炎反應並加速皮膚細胞生長,在皮膚上產生脫屑的斑塊,每個人的遺傳背景、免疫和環境因素不同,都有可能影響乾癬的嚴重程度。奇美醫學中心皮膚科主治醫師鄭百珊表示,乾癬確切成因不明,但與免疫反應失調引起自體發炎徵狀有關。細菌或病毒感染、壓力、外傷、鋰鹽及干擾素藥物、荷爾蒙、菸、酒、肥胖等都是乾癬的誘發及惡化因子,避免這些因素也是治療乾癬的重要課題。嚴重乾癬 心肌梗塞風險高3倍對許多人來說,乾癬可能是終生疾病,不只影響外觀,近幾年研究顯示,乾癬病人罹患肥胖、高血壓、心臟衰竭、糖尿病的機率是正常人的2倍,因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較高。若是嚴重乾癬,心肌梗塞風險更高出正常人3倍,不可輕忽疾病背後隱藏的危機。除了藥膏、口服藥 還可採光照、生物製劑治療目前治療方式包含外用藥膏有類固醇、維生素A酸或維生素D等,口服藥物有滅殺除癌錠、A酸或環孢黴素等。搭配照光治療效果更好,照光治療優點為長期使用不容易有系統性副作用,只會引起皮膚色素沉澱,但病人需往返醫院接受治療,較花時間。除了傳統治療方式,近幾年生物製劑如抗腫瘤壞死因子或抗介白素的發展,提供更多治療選擇、更好的效果。鄭百珊醫師表示,雖然乾癬是會好但不會斷根的疾病,醫學上沒有發展出能治癒乾癬的方式,但如果好好配合醫囑,從生活、飲食及藥物三方面著手,就能逆轉「癬」境。良好控制皮膚症狀,也能讓病人注意心血管及新陳代謝疾病風險,預防嚴重併發症發生,

泡湯祛寒 大餐後需間隔1.5小時

泡湯祛寒 大餐後需間隔1.5小時#高血壓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除了冷氣團報到外,每年農曆年前後,就是台灣櫻花綻放的日子。出外賞櫻時,可以幫家裡的長輩多帶一件防風衣物,戴上圍巾、口罩、手套等,並隨身攜帶一杯熱開水,務必做好禦寒防護措施。飲酒、大餐後 間隔1個半小時再泡湯不少民眾也會把握周末假期泡溫泉驅走寒意。一名60歲中年男子與太太一起去泡湯,剛泡溫泉沒多久突然覺得頭暈、冒汗,伴隨噁心胸悶,太太嚇得趕緊陪同就醫。國民健康署提醒,心血管疾病與年長者,泡湯時勿超過15分鐘、泡湯後勿太快起身、勿單獨泡個人池、溫度勿超過40℃、避免冷熱水交替,泡湯前後都應喝足水份、以及飲酒或吃大餐後隔1.5小時以上再泡。胸口悶痛、呼吸困難 恐是心臟病急性發作徵兆寒流期間,也要避免因天冷而大吃大喝,或是情緒起伏太大等情形,如果出現胸悶、胸痛、手臂疼痛、呼吸困難、噁心、極度疲倦、頭暈等徵兆,很有可能就是心臟病急性發作,應該儘速就醫。有心臟病史的民眾,在任何時間都要攜帶隨身病歷卡與緊急用藥以備不時之需。三高患者及心血管疾病患者及長者,除規律服藥、定期回診和飲食控制外,最重要的是要定期量血壓,並做好血壓監測。

講座/高血壓防治-認識得舒飲食

講座/高血壓防治-認識得舒飲食#高血壓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般認為控制高血壓需藉由藥物,並配合飲食調整,可將血壓控制得更好!得舒飲食是一種防治高血壓的飲食,內容包括多攝取水果、蔬菜、低脂乳製品,並降低飽和脂肪、總脂肪、紅肉及甜食的攝取,再配合維持理想體重、選擇新鮮食材自行製備、少吃加工醃漬及烘培食品、善用營養標示、按計畫使用調味料等。有鑑於此,亞東醫院將於1月25日星期(四)舉辦講座,由營養師林郁珊主講「高血壓防治-認識得舒飲食」,介紹可防治高血壓的得舒飲食,歡迎高血壓病友或關心飲食健康的民眾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時間、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高血壓防治-認識得舒飲食時間:107年1月25日(四)15:00-15:30地點:亞東醫院北棟一樓思源一廳(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洽詢:02-8966-7000轉1305或2046

避免血壓變化大 這2時段應減外出

避免血壓變化大 這2時段應減外出#高血壓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近來天氣多變化,如果突然出現胸悶、胸痛、呼吸困難、臉部表情不對稱、單手無力下垂、口齒不清等症狀,應該要儘速就醫接受治療。心血管疾病患者定期檢查血壓,控制脂肪及鹽分的攝取量、戒菸、少喝酒、控制體重及適量運動等,並注意腰圍變化,男生不超過32吋(90公分)、女生不超過31吋(80公分)。清晨5至6時、晚上8到9時血壓易變化長者及心血管疾病患者應注意添加衣服,尤其是清晨5到6時以及晚上8到9時,這2個時間氣溫低,容易導致血管收縮,使血壓變化,心血管疾病患者、年長的長輩及肥胖等族群,要注意保暖措施,以免造成血壓升高,誘發心臟病及中風急性發作。提醒民眾天氣已入冬,溫度下降,要關心家中長輩,罹患慢性病民眾更要加強保暖。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執行長林俊立表示,應注意室內外冷熱溫差,加強保暖,以及保持規律運動習慣。避免於寒流時於戶外運動,也別忘了運動前先暖身,運動時若胸口悶痛、冒冷汗,極可能是心血管問題,應儘速就醫。掌握中風徵兆 「臨微不亂」4口訣速送醫冬季吃鍋物時,少吃高鹽的醬料。如想要小酌暖身,應注意每日酒精建議攝取量,男性30 克以下,女性 20 克以下。提醒三高與心血管疾病患者,應遵照醫囑按時服藥,定時測量血壓,避免熬夜,保持6小時以上充足睡眠。若出現下列心臟病及中風徵兆,請立即就醫:1)心臟病徵兆/胸悶、胸痛、手臂疼痛、呼吸困難、噁心、極度疲倦、頭暈,很可能是心臟病急性發作,應立即就醫治療。有冠狀動脈疾病史者,送醫前可先使用醫師開立的舌下含片緊急救護。2)中風徵兆/「臨、微、不、亂」4大口訣,「臨」時手腳軟、「微」笑也困難、講話「不」清楚、別「亂」快送醫,協助民眾及時評估腦中風徵兆、掌握黃金治療時間,遠離腦中風失能及死亡風險。

天冷迎來泡湯季 遵守「5不」防中風

天冷迎來泡湯季 遵守「5不」防中風#高血壓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入冬寒流來襲,民眾取暖方式多元,泡湯、三溫暖烤箱、吃火鍋樣樣來。心血管疾病患者取暖招式需多注意,否則冬天取暖不慎恐致命。心血管疾病患者日常照顧更重要,高風險族群如老年人、吸菸族群或糖尿病、高血壓患者等,即使在室內不覺得冷,外出時仍需確保頭部、頸部與四肢末端的保暖,必要時戴上口罩。泡湯「5不」原則 減心血管疾病發生風險老人家、心血管疾病患者如果要在半夜上廁所時,也一定要先動一動、暖暖身,讓四肢手腳溫暖一點再起床,避免突然起床導致血壓變化太大,造成心臟無法負荷,甚至導致腦部血液循環不足、也容易發生中風。冬天泡湯暖身,心血管疾病患者、三高族群要特別注意,羅東博愛醫院心臟血管內科蕭如豐醫師提醒,掌握「五不」原則,安全泡湯:1)不要泡太高溫、40度以下2)不要泡太久、約10分鐘左右3)不要單獨前往泡湯4)不要冷熱湯交換泡5)不要使用烤箱不要使用烤箱的原因是因為烤箱內空氣不流通、氧氣供給量不足外,當烤箱溫度升高、促使血管擴張時,血液會往四肢流動就容易導致腦部與心臟血液循環變差,烤箱使用不慎恐出現頭暈、無力、突然昏倒等危險狀況。吃火鍋減少使用調味料 控制鈉攝取吃火鍋也是民眾必備取暖招式,只是高血壓控制與鈉離子的攝取量息息相關,火鍋久煮湯頭越來越濃,以及用沙茶醬、醬油等沾醬調味,都會使鈉離子增加。蕭如豐醫師建議,使用天然的調味食材,例如蒜、薑、醋等進行調味,減少鈉離子攝取,盡量控制血壓。民眾、病友需格外注意身體變化,即使平日有固定服藥的高血壓病人,也要定時規律量血壓,避免受到溫差大、冬天天氣太冷等因素導致血壓出現劇烈起伏。如果發現藥物控制狀況不佳,務必回診請醫師評估藥物是否需要調整,才能避免受氣候更迭所產生的健康威脅。

女性注意!更年期後動脈硬化風險增

女性注意!更年期後動脈硬化風險增#高血壓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56歲的陳女士因視力模糊就醫,眼底檢查發現高血壓視網膜病變。經動脈硬化檢查發現,血管年齡在90歲以上,腦部磁振造影檢查也發現多處腦梗塞。陳女士已知有高血壓多年,但因沒有症狀而不以為意。天氣冷會造成血管收縮,血管內皮下斑塊出現裂縫,血小板聚集而造成血栓,需特別注意!動脈硬化易造成心臟病、腦中風家醫科醫師康宏銘表示,動脈硬化是心臟病、腦中風等心血管疾病的主因。除正常老化外,有家族史者發生機率較高。高血壓、糖尿病、高膽固醇、抽菸、高同半胱胺酸等都會加速動脈硬化。動脈硬化進展是無聲無息的累積,很多人往往會輕忽三高等風險因子。動脈硬化程度可經測量脈波傳導速度及頸動脈超音波檢查。脈波傳導速度可反映動脈硬化程度,硬度越高,傳導速度越快。脈波傳導速度的預測價值,在越年輕的族群越明顯,40、50歲左右檢查最好。頸動脈超音波則是測量頸動脈的內中膜厚度做為動脈硬化的指標,內中膜厚度每增加0.1mm,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15%。女性更年期後 動脈硬化風險增康宏銘醫師表示,不健康的血管縫隙大,容易卡進氧化物,變成血管內皮下的斑塊,是血管硬化的徵兆。然而女性冠狀動脈疾病不一定會形成明顯局部斑塊,而是廣泛硬化狹窄,造成血流不足。近半數女性患者沒有典型的心絞痛,而容易累、喘、虛弱、甚至晚上睡不好等,都可能是女性的冠狀動脈疾病所造成,難以早期發現。女性血管在更年期前受到雌激素保護,內膜調節功能較佳,不容易形成動脈硬化斑塊。但若肥胖、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或是自體免疫疾病,仍有動脈硬化風險,停經後更會加速發生。上述危險族群進補類需忌口,也應善用檢查,儘早篩檢,預防心血管疾病發生。

講座/高血壓防治

講座/高血壓防治#高血壓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高血壓病患平時並不一定有明顯症狀感受,亦有「健康隱形殺手」之稱,長期下來可能衍生心臟衰竭、心臟肥厚、冠狀動脈心臟病、腦中風、主動脈瘤、腎血管等疾病,甚至造成死亡。有鑑於此,雙和醫院於每週一、四舉辦生活保健系列講座,於1/15(一)由護理師蘇韻如主講「看不見的隱形殺手-高血壓防治」,講座內容豐富,歡迎關心高血壓議題的民眾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日期、時間、相關辦法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參加本活動前請先上網查看最新消息或洽詢主辦單位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看不見的隱形殺手-高血壓防治時間:107年1月15日 星期(一)10:00-10:30地點:雙和醫院第一醫療大樓 一樓大廳洽詢:02-2249-0088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