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

「通血路」不能等!腦中風治療新趨勢

「通血路」不能等!腦中風治療新趨勢#高血壓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拯救缺血意識,腦中風治療新趨勢有效降低死亡率!71歲的吳先生有糖尿病、高血壓病史,今年2月被家人發現嘴歪眼斜、口齒不清、右側肢體無力,緊急送醫後檢查發現患者左側大腦動脈梗塞,及時接受動脈取栓術,40分鐘內完成動脈血栓清除。病人術後6天康復出院,無明顯的後遺症。動脈取栓比單純使用靜脈注射有更好的治療效果成大醫院放射線診斷部醫師施裕翔表示,根據2015年初發表的5大跨國多中心大型臨床試驗結果顯示,針對適當的病人,動脈取栓比單純使用靜脈注射血栓溶解劑,有更好的治療效果與預後,直接動脈取栓打通顱內大動脈梗塞的機率,可達60-90%的成功率,且不會增加額外出血風險,死亡率明顯下降。腦中風是造成殘疾失能的重要原因之一施裕翔醫師表示,健保針對符合適應症的缺血性腦中風病人給付取栓器械費用,經影像檢查診斷為顱內大動脈阻塞且為中度嚴重度者,由臨床醫師評估符合適應症者,即有機會及時接受動脈取栓術,拯救缺血的腦部組織。腦中風是造成殘疾失能的重要原因之一,根據衛生福利部2016年統計指出,近1.2萬人因腦血管疾病死亡,絕大部分為動脈血栓阻塞血管導致的缺血性腦中風,以往大血管梗塞治療多以藥物及靜脈注射血栓溶解劑為主,現增加動脈取栓術的新治療方向。牢記「F.A.S.T.」口訣 把握黃金治療期把握使用腦中風的黃金治療時間,施裕翔醫師提醒,民眾應牢記「F.A.S.T.(快速)」的口訣,除了要注意病人是否出現「Face:臉部嘴歪眼斜」、「Arm:單側肢體無力」與「Speech:說話口齒不清」的症狀外,並要掌握「Time:盡速就醫,確保治療黃金時期」。

講座/您的體重過重嗎?談健康減肥

講座/您的體重過重嗎?談健康減肥#高血壓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台灣肥胖人口比例逐年增加,而肥胖者亦容易罹患許多慢性疾病如:癌症、腦血管疾病、心臟疾病、糖尿病、高血壓性疾病等。為了落實國人的健康減肥以及調整飲食的觀念,在本次團體衛教將由吳詠如營養師介紹肥胖的判定標準介紹,進而分析台灣常見各減重方式的優缺點,讓民眾能健康減肥。名稱:您的體重過重嗎?談健康減肥時間:106年8月25日 星期(五) 10:00-10:30地點:亞東醫院北棟一樓思源一廳(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洽詢:02-8966-7000轉1305或2046

新型人工水晶體 散光逾百度不適用

新型人工水晶體 散光逾百度不適用#高血壓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向堅強樂觀、喜歡戶外活動的老爸,最近突然很少外出,臉上總是掛著憂愁的呆坐在家裡,原來他竟然是因眼睛看不清楚;家人帶其就醫,醫師告知他有白內障,需要進行人工水晶體置換。聽到開刀二個字,讓這位老爸裹足不前,原來他本身罹患糖尿病、高血壓,害怕手術是否能夠成功。3大原因白內障病患不願手術新光醫院視網膜中心主任鄭成國指出,國內大部分的白內障患者年齡超過60歲,而患有高度近視、糖尿病者可能提早發生。臨床觀察發現,白內障患者不願意接受手術有3大原因,包括擔心手術失敗、人工水晶體費用昂貴,以及認為病情沒有急迫性;事實上,目前人工水晶體置換術安全性、成功率大幅提升,健保也有給付基本型人工水晶體,而白內障拖太久,可能併發青光眼而失明,不可不留意。40歲後水晶體老化 出現視力模糊、畏光40歲後,水晶體開始彈性變差、變硬,從清澈的透明色變成混濁的白色、黃色。鄭成國主任表示,白內障可分為3大類型,包括核性白內障、皮質性白內障,以及囊膜下白內障,患者主訴的症狀通常是視力模糊、畏光、光線越亮越看不清楚,或是看物感覺色彩鮮豔度變差。新型人工水晶體 夜間開車不成問題隨著多功能性人工水晶體的發明,使得白內障病患受惠良多。鄭成國主任舉例,一名老年男性,兩眼都有老花、白內障,嚴重視力模糊,經評估接受人工水晶體置換術治療,並建議選擇新型區域折射多焦點人工水晶體;術後完全不需要戴老花眼鏡,無論是看遠、看近都非常清晰,就連夜間開車也都不成問題。散光超過100度不適合使用鄭成國主任強調,新型區域折射多焦點人工水晶體為上下設計,如同將多焦點眼鏡植入眼睛內,改善傳統多焦點人工水晶體環狀繞射設計的缺點,術後患者比較不會發生眩光、複視,以及減損光線的問題,且接受度較高;若病患兩眼都使用新型多焦點人工水晶體,視覺改善效果更佳。不過,他提醒,若有水晶體異位或脫位,或散光超過100度的白內障患者,就比較不適合使用多焦點人工水晶體。(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紅光滿面不礙事?高血壓恐悄悄找上門

紅光滿面不礙事?高血壓恐悄悄找上門#高血壓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紅光滿面才是好福氣?別高興太早,反而有可能是高血壓前兆。不少人都把喝酒、運動後滿臉通紅誤認為是血液循環良好,在吵架時,也常會有臉紅脖子粗的現象,甚至在泡湯後也臉色紅潤,但許多人都不當回事。這些狀況都有可能是血壓飆升的徵兆,只要一不注意就有可能發生憾事,不得不慎!血液堵塞不通 紅光滿面恐為高血壓中醫師李深浦表示,許多紅光滿面的人,其實是血液壅塞不暢通,微細血管不充沛,致使動靜脈血管轉換率降低,回流心臟的血液在血管尾巴末梢不通暢,進而會造成血管阻塞,就會形成高血壓,而且高血壓就是體質性改變,但是卻看起來像是紅光滿面。活在身體氣化才輕鬆 出現液化人生就會僵化所以,以傳統中醫而言,血氣壅塞是會造成血管疾病。李深浦醫師指出,身體是氣化時,就會覺得身體輕鬆,就好像氣球般可以跳得高與遠,每滴水份與血球是充滿氧氣與熱量;而若是出現液化身體,就會慢慢變成僵化,許多年輕人紅光滿面、胖嘟嘟,就像水球一樣,這就是液化人生,以致容易血管硬化、肝硬化、肺纖維化,內臟機能與肌肉和筋硬化,骨骼卻軟化和疏鬆,這都是人體結構發生問題。避免血壓飆高 先從飲食與運動開始李深浦醫師解釋,體能是元氣,體內營養會氣化,微循環才會好,血壓高不是血液太多,而是血管末梢不好,以致身體出現液化與僵化,元氣會衰退,進而導致臉紅;所以,想要避免血壓飆高,可先從飲食與運動開始,運動是最好的方法,飲食上則是不要吃太鹹,也不要太油,而且不可暴怒,否則很可能出現中風,甚至會死亡。心靜體經絡肌肉放鬆,中年後能清心寡慾高尚生活。服用西藥出現副作用 配合中藥治療較完整李深浦醫師進一步指出,降血壓有很多西藥可治療,但若是服用西藥出現體能不好、精神不夠、血壓降不下來,或是有副作用,則是可配合中藥來補氣活血,能夠活血化瘀的中藥,再加上適量喝水調節體氣,可使血液濃度降低,並能使體力恢復正常,進而能去運動,應是較完整的治療。(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吃藥混搭 九旬翁竟急性腦中風!

吃藥混搭 九旬翁竟急性腦中風!#高血壓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一位92歲退休廠長過去有高血壓、失眠及攝護腺肥大症狀,平常身體硬朗活動自如,今年六月突然變得迷迷糊糊、四肢乏力且無法講話,到附近醫學中心就診,但是抽血及頭部電腦斷層沒有異樣,就被轉診到神經內科門診。吃完感冒藥有吃攝護腺用藥才致急症經家人仔細尋找病人近日吃的所有藥物,結果發現,病人近日有感冒,所以吃了一些自行在藥房購買的成藥,吃完感冒藥後,變成解尿困難,又自己增加攝護腺用藥,所以造成頭暈及步態不穏及急性失語症。北市聯醫林森中醫昆明院區神經內科主任林志遠表示,病人可能因為有感冒,吃了一些抗組織胺類的用藥,造成膀胱排尿無力,合併原本的攝護腺肥大,造成急性尿滯留,進而自行增加讓平滑肌放鬆的攝護腺肥大用藥。因為感冒胃口不好和急降血壓,造成血壓過低,最後不僅造成頭暈,也導致皮質末端循環不良的失語性腦中風。暫停藥物攝取 增加飲水量經檢查後,病人確實有大腦血管狹窄,又因上述串連性不適當用藥,造成大腦皮質末端灌流不足,最後造成腦中風及急性失語症。經病情分析,囑咐家屬暫停感冒藥、減少高血壓及攝護腺肥大用藥,讓血壓稍為升高,並依體重計算及增加飲水。治療後3天,病人就恢復原本說話及行動能力,自行到診間回診。林志遠醫師建議,民眾應多與醫師討論及了解自己的用藥,以增進自己及家人的用藥安全。 

驚!近7成民眾不知肝炎恐致癌

驚!近7成民眾不知肝炎恐致癌#高血壓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全球每年約有89萬人因感染B型肝炎病毒而死亡,40萬人死於C型肝炎,臺灣104年肝病死亡人數多達1.3萬人,約占所有死亡人數8%,甚至高過糖尿病(6%)或高血壓(3%)。國民健康署署長王英偉指出,感染B、C型肝炎病毒後,可能會導致慢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癌,世界衛生組織訂定7月28日為「世界肝炎日(World Hepatitis Day)」,提醒各國應關注病毒性肝炎及其相關疾病的預防、檢查和控制。民眾對B、C型肝炎防治認知差財團法人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楊培銘教授指出,國內的研究顯示肝癌患者中約有60-70%是由B型肝炎引起,20%為C型肝炎。國民健康署對超過3千位25至64歲民眾電話進行訪問調查發現,23.9%民眾從未抽血檢查B、C型肝炎,僅69%民眾了解B、C型肝炎是引起國人肝硬化及肝癌發生主因,可見民眾對肝癌及肝硬化發生原因認知低落。「肝」緊治療 接受成人預防保健服務為了讓民眾知道自己是否有肝炎情形,國民健康署持續提供民國55年或以後出生且滿45歲民眾,於接受成人預防保健服務時搭配B、C型病毒肝炎篩檢服務。未符合上開病毒肝炎篩檢條件者,也可利用成人預防保健服務的肝功能檢查(GOT、GPT)等項目,如有發現異常者,可依醫師建議接受健保給付必要的病毒性肝炎檢查。國民健康署呼籲民眾「守護心肝,肝緊檢查,肝緊治療」,以遠離肝病及肝癌的威脅。 

高血壓不吃藥 胸痛3個月險致死

高血壓不吃藥 胸痛3個月險致死#高血壓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一位50歲男性某天睡覺睡到一半,突然覺得喘不過氣,伴侶發現他雙眼上吊失去意識,急忙打119求救,家人為其進行心肺復甦術。患者送醫後,醫師診斷為急性心肌梗塞,做了緊急心導管手術打通了阻塞的心臟血管後,生命徵象慢慢穩定。菸齡長達30年、有高血壓 沒有規律服藥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心臟內科醫師柯宗佑表示,這名患者菸齡長達30年,加上有高血壓症狀,又因為沒有規則服藥,在最近3個月來,走路活動時常常感到胸口悶痛,原本不以為意,直到此次失去意識才提高警覺。心臟血管疾病早已經是國人最流行的疾病之一,長期佔據十大死因前十名。其中最嚴重並且變化最迅速的就是急性心肌梗塞,病人可能在發病前都安好無異狀,突然劇烈胸口疼痛,嚴重的病人可能引發休克或是致命性心律不整,最嚴重的情況是引發猝死,甚至連傳統心肺復甦術都無效。有胸痛、冒冷汗、心悸又喘一定要就醫柯宗佑醫師提醒民眾,心肌梗塞的病情變化都很突然,往往前一刻還在跟家屬講話,下一秒鐘就失去意識。因此,建議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要戒菸、多加注意飲食管控及適度運動,定期檢查及追蹤,一旦有胸悶、胸痛、冒冷汗、心悸、頭暈、喘等症狀時一定要立即就醫。柯宗佑醫師指出,在過去沒有心導管手術的技術跟葉克膜支持的時代,心肌梗塞的病人一定是沒有搶救的機會,但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與普及,這些以往猝死的病人,在醫師全力積極搶救的情況下,甚至有機會可以成功。

講座/高血壓用藥指導

講座/高血壓用藥指導#高血壓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某些有高血壓慢性病的病人,常以為血壓數值正常就可以不用吃藥,而自行調整甚至停用藥品,這樣做正確嗎?課程中藥師會教大家如何正確量血壓,介紹各類降血壓藥物與生活保健之道。對此,亞東醫院特邀林玉屏藥師主講「高血壓用藥指導」,課程中藥師會教大家如何正確量血壓,並介紹使用各類降壓藥物時應注意的小細節,與生活保健之道,歡迎大家踴躍參加。名稱:高血壓用藥指導時間:106年7月12日(三)13:00~14:00地點:亞東醫院新院區1樓思源一廳(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洽詢:02-8966-7000轉2123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