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

驚!近7成民眾不知肝炎恐致癌

驚!近7成民眾不知肝炎恐致癌#高血壓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全球每年約有89萬人因感染B型肝炎病毒而死亡,40萬人死於C型肝炎,臺灣104年肝病死亡人數多達1.3萬人,約占所有死亡人數8%,甚至高過糖尿病(6%)或高血壓(3%)。國民健康署署長王英偉指出,感染B、C型肝炎病毒後,可能會導致慢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癌,世界衛生組織訂定7月28日為「世界肝炎日(World Hepatitis Day)」,提醒各國應關注病毒性肝炎及其相關疾病的預防、檢查和控制。民眾對B、C型肝炎防治認知差財團法人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楊培銘教授指出,國內的研究顯示肝癌患者中約有60-70%是由B型肝炎引起,20%為C型肝炎。國民健康署對超過3千位25至64歲民眾電話進行訪問調查發現,23.9%民眾從未抽血檢查B、C型肝炎,僅69%民眾了解B、C型肝炎是引起國人肝硬化及肝癌發生主因,可見民眾對肝癌及肝硬化發生原因認知低落。「肝」緊治療 接受成人預防保健服務為了讓民眾知道自己是否有肝炎情形,國民健康署持續提供民國55年或以後出生且滿45歲民眾,於接受成人預防保健服務時搭配B、C型病毒肝炎篩檢服務。未符合上開病毒肝炎篩檢條件者,也可利用成人預防保健服務的肝功能檢查(GOT、GPT)等項目,如有發現異常者,可依醫師建議接受健保給付必要的病毒性肝炎檢查。國民健康署呼籲民眾「守護心肝,肝緊檢查,肝緊治療」,以遠離肝病及肝癌的威脅。 

高血壓不吃藥 胸痛3個月險致死

高血壓不吃藥 胸痛3個月險致死#高血壓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一位50歲男性某天睡覺睡到一半,突然覺得喘不過氣,伴侶發現他雙眼上吊失去意識,急忙打119求救,家人為其進行心肺復甦術。患者送醫後,醫師診斷為急性心肌梗塞,做了緊急心導管手術打通了阻塞的心臟血管後,生命徵象慢慢穩定。菸齡長達30年、有高血壓 沒有規律服藥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心臟內科醫師柯宗佑表示,這名患者菸齡長達30年,加上有高血壓症狀,又因為沒有規則服藥,在最近3個月來,走路活動時常常感到胸口悶痛,原本不以為意,直到此次失去意識才提高警覺。心臟血管疾病早已經是國人最流行的疾病之一,長期佔據十大死因前十名。其中最嚴重並且變化最迅速的就是急性心肌梗塞,病人可能在發病前都安好無異狀,突然劇烈胸口疼痛,嚴重的病人可能引發休克或是致命性心律不整,最嚴重的情況是引發猝死,甚至連傳統心肺復甦術都無效。有胸痛、冒冷汗、心悸又喘一定要就醫柯宗佑醫師提醒民眾,心肌梗塞的病情變化都很突然,往往前一刻還在跟家屬講話,下一秒鐘就失去意識。因此,建議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要戒菸、多加注意飲食管控及適度運動,定期檢查及追蹤,一旦有胸悶、胸痛、冒冷汗、心悸、頭暈、喘等症狀時一定要立即就醫。柯宗佑醫師指出,在過去沒有心導管手術的技術跟葉克膜支持的時代,心肌梗塞的病人一定是沒有搶救的機會,但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與普及,這些以往猝死的病人,在醫師全力積極搶救的情況下,甚至有機會可以成功。

講座/高血壓用藥指導

講座/高血壓用藥指導#高血壓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某些有高血壓慢性病的病人,常以為血壓數值正常就可以不用吃藥,而自行調整甚至停用藥品,這樣做正確嗎?課程中藥師會教大家如何正確量血壓,介紹各類降血壓藥物與生活保健之道。對此,亞東醫院特邀林玉屏藥師主講「高血壓用藥指導」,課程中藥師會教大家如何正確量血壓,並介紹使用各類降壓藥物時應注意的小細節,與生活保健之道,歡迎大家踴躍參加。名稱:高血壓用藥指導時間:106年7月12日(三)13:00~14:00地點:亞東醫院新院區1樓思源一廳(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洽詢:02-8966-7000轉2123

慎防「失能海嘯」 揭密高血壓照護關鍵!

慎防「失能海嘯」 揭密高血壓照護關鍵!#高血壓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老人常見疾病中,高血壓如同老年生活品質崩毀的「警戒線」,一旦血壓不穩,腦中風、心臟病等威脅伺伏。根據勞動部今年4月統計資料指出,來台從事社會福利照顧的外籍勞工人口以印尼籍人數最多,印尼籍看護可說是現今台灣高齡社會最倚重的長期照護人力。如何幫助印尼籍新住民與移工更快速掌握三高衛教觀念,已成為所有三高門診醫師的一大難題。外籍看護比例高 監測基本有障礙開業診所院長游能俊醫師指出,近年來外籍看護陪同就診的年長患者比例越來越高,在溝通三高疾病的照護,尤其是用藥、監測及飲食的衛教上,往往因為語言障礙倍顯困難。游能俊醫師認為,隨著生活型態的轉變,家庭成員的定義也有所不同,與長輩朝夕相處的移工,雖非親故,卻已成為長照家庭裡扮演重要角色的「新家人」。控制好血壓就扭轉失能風險台灣高血壓學會理事長暨台大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王宗道表示,國人血壓達標率若長期踩線、血壓控制不當,便可能面臨腦中風、冠狀動脈心臟病、心臟衰竭、腎臟衰竭等後果,甚至導致殘障或死亡。控制高血壓這條警戒線,就是扭轉「失能海嘯」命運的關鍵。在各種常見慢性疾病中,高血壓的嚴重性往往容易被輕忽,甚至存在血壓偏高只是體質因素,無須嚴加控制的錯誤觀念。根據 2016 年一份城市居家老人功能健康報告顯示,居家老人因疾病後遺症所導致的失能比例高達 70% 以上,其中高血壓更是所有可能增加老人失能風險的疾病中佔比最重的。印尼文三高衛教本可提升移工的健康管理王宗道醫師呼籲患者首重規律服藥,並應按時監測血壓、改善生活習慣,才可有效控制,降低高血壓帶來的風險。台灣藥廠推出的三高健康印尼文衛教本搭配圖文說明,詳實介紹三高健康,並點出疾病預防的重要性。除了讓移工與新住民更瞭解三高慢性病,更可提升對患者、家庭成員、甚至下一代新台灣之子的健康管理。

預防中風、高血壓 吃麵少喝半碗湯

預防中風、高血壓 吃麵少喝半碗湯#高血壓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愛吃麵的人常說:「生而為人,就是要吃麵。」我自己也很喜歡吃麵,尤其是烏龍麵。不過,很多人都知道,「麵食」是造成高血壓與血管疾病的元凶之一,必須特別留意。每喝一碗湯就會多攝取5~6公克的食鹽「拉麵」是血管保健的眼中釘,如果連湯也喝完,每吃一碗,就會攝取5~6公克以上的食鹽,等同於高血壓病患一日標準攝取量的上限。實際上,常吃拉麵、又習慣把湯都喝光,多半會罹患高血壓。如果不改變飲食習慣,任憑症狀惡化,甚至會引發中風。重鹹的食物改為每10天吃1次喜歡吃拉麵等麵食類並不是壞事,但是,為了開心享用美食,也為了維持身體健康,以保未來的口福,必須在「吃的方法」上多下點功夫。明知攝取過量將會有害健康,卻一直猛吃自己偏好的食物,日後就可能因為嚴重的血管疾病而倒下。因此,不妨將喜歡的食物視為「奢侈品」,改成每10天吃1次;是否改變人生的方向,全看你自己的決定。以拉麵為例,看起來似乎是小事,但是實際上並非如此。每週吃4~5次拉麵,和10天吃1次相比,10年、20年過後,罹患血管疾病的風險,將會截然不同。吃一碗麵記得留下半碗湯血管保健和減肥、戒煙一樣,有些人認為「順從渴望,過著短暫而爽快的人生」最好。但是實際上,當這些人身患重病倒下時,還是會深刻感受到「健康長壽才是最好的」。請各位一定要在生病前改變壞習慣,活出健康的人生。為了達成目標,最好把高鹽、高脂肪的食品或料理視為奢侈品,僅止於偶爾享受一下。拉麵等麵食類的湯頭,最好留下一半以上;如果遇到難以忍耐的頂級湯頭,偶爾可以抱著享受的心情一飲而盡,但是,之後記得要攝取富含「鉀」的食物(如蘋果等),促使身體排出「鈉」。當「積極減鹽法」稍微鬆懈時,就用「穩健減鹽法」來補足。不要過度追求完美,讓「積極」和「穩健」雙管齊下,才是成功減鹽的秘訣。(本文摘自/血管老化,當然會中風/采實文化出版)

隱形殺手高血壓 2成5年輕人別忽視!

隱形殺手高血壓 2成5年輕人別忽視!#高血壓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高血壓病患平時並不一定有明顯症狀感受,亦有「健康隱形殺手」之稱,長期下來可能衍生心臟衰竭、心臟肥厚、冠狀動脈心臟病、腦中風、主動脈瘤、腎血管等疾病,甚至會造成死亡,因此民眾一定要每日關心自己的血壓數值,建立定期量測習慣。 每4至5人即有1人為高血壓患者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健康管理處處長林夢蕙表示,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2013年至2015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資料顯示,國內18歲以上民眾高血壓盛行率為24.1%,推估每4至5人即有1人為高血壓患者。另國民健康署「2013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指出,18歲以上一般民眾過去一年內沒有量測血壓比率達20.2%年輕民眾常忽略血壓問題過去民眾常認為高血壓是中老人常見的慢性疾病,但根據前項調查指出國內18歲至39歲的高血壓盛行率為4.7%,且自知率僅為34.2%,控制率僅23.2%,顯示年輕民眾常會忽略血壓問題,顯示民眾自主監測血壓數值仍需再加強。而衛生局在「105年度臺北市民眾代謝症候群認知調查報告」中,民眾對「一般人理想血壓值應維持多少」之認知度僅達53.5%,可見臺北市18歲以上民眾對血壓警戒值認知程度(正常值收縮壓應低於 120mmHg,舒張壓則應低於80mmHg)仍顯不足。6要點下手 預防高血壓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局長黃世傑提醒,民眾可從6要點下手預防高血壓,包含飲食減鹽、定期量血壓及控制、減重、戒菸、規律運動及節制飲酒等建立健康生活型態,幫助國人遠離高血壓的威脅。而定期量血壓是及早發現及控制高血壓的首要步驟,呼籲民眾要隨時關心自己的血壓數值。 

除了「3多1少」 它也是糖尿病警訊

除了「3多1少」 它也是糖尿病警訊#高血壓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除了典型的「3少1多」症狀外,還有哪些原因也可能是糖尿病警訊?51歲的楊先生有高血壓病史、家族中有糖尿病及高血脂問題,近日右腳傷口潰瘍一個多月毫無好轉,求診後醫師初步診斷為蜂窩性組織炎。因楊先生本身有高血壓病史,家族內亦有糖尿病及高血脂問題,且病人自述平日喜歡吃麵包及糕點、且無運動習慣,右腳的傷口也好一陣子都沒有癒合。服用正確藥物 治療效果良好無併發症經檢驗發現,病人糖化血色素竟已高達11%,空腹血糖值快接近300,經過3個月持續的糖尿病藥物治療加上正確飲食生活習慣,楊先生的血糖值也漸漸好轉至正常值,右腳傷口也因服用正確藥物以及即時治療,治療效果良好且未產生任何嚴重併發症。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家庭醫學科醫師陳芳雯表示,一般民眾較為熟悉的糖尿病症狀為三多一少:喝多、尿多、吃多及體重減少,其實傷口不易癒合也是糖尿病的症狀之一。糖尿病患者傷口不易癒合可能與傷口富含糖分,細菌比較容易滋生、高血糖造成血管增厚甚至狹窄,造成血液循環不良,進而導致白血球以及氧氣難以到達傷口處,傷口自然難癒合有關。高血糖影響免疫功能 傷口也比較會受感染另外,神經感覺缺失也是高血糖會造成的併發症之一,如果病人神經感覺遲鈍,傷口部分的感染就有可能會比較晚或比較嚴重時才會被發現,治療效果也會大打折扣,高血糖影響到免疫細胞的功能,傷口也會比較容易被感染。而除了藥物控制之外,飲食控制及運動控制對於糖尿病病人也非常重要。應避免進食含糖的飲料、加工食品及糕點;不食用過多的精緻糖分如白飯、麵及白麵包,以高纖維的澱粉如糙米來代替;也可多以清蒸水煮或烤的降低油脂。運動及飲食照顧好,患者間就沒煩惱。運動原則如下:1) 採取『3-3-3原則』一個禮拜至少3次,每次至少30分鐘,心跳每分鐘130下(會微喘及流汗的程度)。2) 避免空腹或餐前運動。3) 記得多補充水分。4)  穿著適當的鞋和襪子,勿赤腳運動,以免受傷。5)  曾有中風、心臟病或肝腎功能不良者,先由醫師評估後再決定運動種類。小傷口恐致全身性疾病除了典型症狀外,傷口難癒合也是較少患者會察覺到的地方,小心免疫力的影響恐導致全身性的病症。陳芳雯醫師強調,糖尿病是一個慢性疾病,若開始出現某些症狀如長期傷口不好,一定要盡快就醫。

藥別亂吃 高血壓可能是這4種原因

藥別亂吃 高血壓可能是這4種原因#高血壓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年紀輕輕就高血壓要當心!29歲的王小偉,今年博士班畢業後,進行踏入職場前的員工體檢,發現他有高血壓的情形,收縮壓高達160mHg,回家量測甚至偶爾會超過180mmHg。沒想到吃了一陣子血壓藥後,血壓仍然居高不下。經過一系列檢查,發現他的腎上腺分泌醛固酮(aldosterone)過高,也發現左側腎上腺有一顆1.2公分的腺瘤。這4種原因可能是續發型高血壓安南醫院新陳代謝科醫師陳擇強調,雖然90%以上是屬於「原發性高血壓」,即多重因素造成,包含遺傳、體重過重、鹽分攝取、壓力、酒精、缺乏運動引起,這時主要治療還是以降壓藥為主。但若是高血壓的情形比較特殊,就要特別注意,是否是其他因素造成的「續發型高血壓」。譬如 :1)  年紀低於30歲即被診斷。2) 使用三種以上藥物仍難以控制。3) 原本血壓正常突然在短期內升高。4)  惡性高血壓(極高血壓引起器官受損)等。壓力大、不健康、不運動等一直是現代人大問題陳擇穎醫師表示,上述患者的腫瘤暫時不需手術切除,而是服用針對內分泌的藥物治療。目前不須使用高血壓藥物,血壓也已經回到正常值。陳擇穎醫師提到,工作壓力大、外食不夠健康、缺乏時間運動等一直是現代人3大問題,三高問題也因此越來越年輕化,若年輕族群對自己身體的照顧觀念卻往往比中老年人不好,反而會延誤治療。正確的預防觀念必須從日常生活中養成,發現問題一定要趕快配合醫師治療,才能確保健康的身體。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