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

遺傳性肥胖 胃繞道手術成功甩肉

遺傳性肥胖 胃繞道手術成功甩肉#肥胖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台中市一名24歲的許小姐,身高156公分,結婚時體重重達70公斤,家族都是胖子,因遺傳性肥胖,生完孩子後更是差點飆破100公斤,試盡許多減肥方法都沒用,嚴重的高血脂,更是讓醫師警告再胖下去恐怕會肝硬化,脂肪過度囤積,除了健康問題堪慮外,也讓她對自己的身形產生自卑感,直到接受胃繞道手術,配合飲食控制、運動,四個月下來,已減掉41公斤,不僅健康、美觀,也讓她拾回信心。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減重外科主任李旻憲表示,利用減重手術達到減重目標,是不得已的手段,減肥最好還是能靠健康飲食控制來減重,但是對於身體質量指數BMI大於35,且合併代謝性疾病,或BMI大於40,通常只有動刀縮胃才有望挽回健康,另外李旻憲主任也提醒,進行胃縮小或胃繞道手術是有限制條件的,BMI不足35、心臟病、內分泌系統疾病、精神患者或無法全身麻醉、年紀超過70歲老人等都不能進行這類減重手術。李旻憲說,目前腹腔鏡微創減重手術有4種,胃繞道、胃袖狀切除、胃摺疊、胃束帶,胃繞道與胃袖狀切除,是將胃縮小、切除,食量變小、食慾減低,因此減重效果最好,通常術後前四個月到半年期間,是減重的黃金期,體重下降速度最快,另外胃摺疊和胃束帶則是胃部可回復性,不過復胖率較高,不過李旻憲醫師也表示,不管使用哪一種手術來幫助減重,都應該要維持5年不復胖,才能擺脫慢性病的困擾。

多吃就胖! 基因惹的禍

多吃就胖! 基因惹的禍#肥胖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廷君/編譯)過去對於肥胖使否會遺傳,外界大多採半信半疑的態度,雖然連美國先前也曾發現孕婦若肥胖會傳給下一代,但始終沒有直接的證明。而日本研究團隊日前宣布找到所謂的「肥胖基因」,研究結果發現只要帶有「肥胖基因」者一旦飲食稍微過量,抑或是常吃高脂食物,身材比一般人更容易走樣。雖然說「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形容肥胖者不控制飲食的後果,但或許有部分的胖子是受到體內「肥胖基因」擾亂的影響,導致不小心吃得太多就馬上長肉。四本京都大學辻本豪教授的研究團隊表示,一種稱為「GPR120」的蛋白基因能控制發胖、身體代謝與食慾,且能降低脂肪肝、糖尿病等的風險,一旦發生突變即會讓增胖的機會提高。辻本豪教授表示,研究也針對常吃高脂肪、高熱量食物者做研究調查,發現擁有「GPR120」突變基因者的增胖機率高達一般人約有6成之多,證明「GPR120」蛋白基因與肥胖之間的直接關係。而發現「GPR120」蛋白基因未來對有肥胖、代謝等問題者有很大幫助,辻本豪教授表示可望能開發治療的相關藥物。

什麼是脂肪肝?怎麼形成?

什麼是脂肪肝?怎麼形成?#肥胖

肝病基金會曾經對九千個上班族做超音波檢查,竟然發現罹患脂肪肝的比例高達43%,男性上班族更達49%。另有研究指出,台灣成人脂肪肝盛行率超過三成,換句話說,每三至四個成人就有一人有脂肪肝,遠高於過去被視為「國病」的B型肝炎和C型肝炎。是的,別意外,脂肪肝已經成為台灣人最普遍的肝病。阮綜合醫院消化系內科曾建森醫師表示,造成脂肪肝最常見的原因就是肥胖,台灣民眾由於生活富裕,運動機會又少,加上很多人不但酒席多、應酬更頻繁,這種吃得好又喝得兇的生活方式,導致脂肪肝的發生率普遍提高。除此外,高血脂、三酸甘油酯過高,以及糖尿病控制不良、C型肝炎、酗酒、藥物等都是造成脂肪肝的成因。但到底什麼是脂肪肝?曾建森醫師說,正常的肝細胞多含有少量脂肪,約佔肝重量 2至  5%。當脂肪囤積超過肝重量的 5%時,即是「脂肪肝」。八成患者沒有症狀出現,僅少數出現上腹部飽脹、食慾不振或全身倦怠等現象,以致很多人都是在健康檢查時,才赫然發現自己有脂肪肝。曾建森醫師指出,因為脂肪肝炎並非病毒造成,無法像B型肝炎和C型肝炎一樣,施予抗病毒藥物,截至目前為止,仍沒有理想藥物和方法可以治療;輕度的脂肪肝患者,並不需特別積極治療,只要針對致病因,進行減肥、運動、控制血糖、戒酒或停止亂服不必要的成藥,即可恢復。

肥胖問題威脅國人健康 一同來減重!

肥胖問題威脅國人健康 一同來減重!#肥胖

根據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調查,一般過年期間,國人平均每人增胖約1.7公斤。農曆春節已結束,花蓮縣衛生局特別推出減重計畫,邀請民眾大家一起「聰明吃、快樂動,天天量體重」。花蓮縣衛生局徐祥明局長表示,我國成人體重過重及肥胖比率高達44.1%,肥胖問題已明顯威脅國人健康。徐局長引述醫學研究報告指出,肥胖問題與許多疾病密切相關,包括糖尿病、高血壓、膽囊疾病、血脂異常、呼吸困難及睡眠呼吸停頓、高尿酸血症、代謝症候群、痛風、骨性關節炎、癌症、不孕症、下背痛等諸多慢性疾病,民眾不可忽視肥胖所造成的健康威脅。花蓮縣衛生局為了幫民眾甩除過年期間累積的贅肉,特別從二月一日開始,推出一系列減重服務計畫,歡迎各職場、單位、組織及民眾一起來「小額捐油,揪團減重」。健康減重報名可以至全縣120處體重測量站報名,或到花蓮縣全縣13鄉鎮衛生所及衛生局報名。此外,民眾也可以直接上花蓮衛生局網站報名http://www.hlshb.gov.tw。花蓮縣衛生局為了鼓勵團體相約減重,凡是人數達15人以上的團體,花蓮縣衛生局(所)即可到府或相約指定地點,進行體重測量服務,方便民眾參加減重計畫。徐祥明局長表示,凡前來報名101年健康減重者,即可獲得「健康生活動起來」減重秘笈一本及減重願望「魔豆」一顆,及參加獎品非常豐盛的系列摸彩活動,歡迎大家踴躍參加101年健康減重活動,相關活動辦法及訊息,請詳參本局網站http://www.hlshb.gov.tw。花蓮縣衛生局為了協助縣民及觀光客們輕鬆減重,特別輔導花蓮餐飲業者推出健康美食認證,提供民眾既健康又美味的餐飲,揮別傳統苦情的饑餓減重方法。花蓮縣衛生局為鼓勵本縣餐飲業者自我提升品質及提供健康飲食,特與「花蓮縣健康美食協會」共同推動「健康美食認證」機制。去年(100年)計有8家業者取得健康美食認證。通過健康美食認證的餐飲業者,不但具備衛生優良的飲食製作環境之外,更提供安全、健康及在地食材的健康美食,讓民眾吃出品味更吃出健康。由於花蓮縣衛生局積極推動健康減重計畫,受到花蓮各界熱烈支持,去年花蓮縣獲得行政院衛生署頒發健康減重全國達標最速獎、達標獎等八大類獎項是獲獎最多縣市殊榮,對花蓮縣民的健康產生極大的幫助。徐祥明局長表示,花蓮縣今年將推出更大規模的集體減重計畫,呼籲全縣各機關學校民間企業及社團等,都能與花蓮縣衛生局及十三鄉鎮市衛生所合作,幫助自己與親友們一起相偕減重,凡是身體質量指數BMI超過二十四,男性腰圍超過九十公分,女性腰圍超過八十公分的民眾,都應該主動參與減重計畫。徐祥明局長表示,減重成功的因素不僅需靠個人自我實現的毅力,更需要友善的健康減重環境進行支持。為營造健康減重的環境,花蓮縣衛生局除了與醫療院所合作推動減重門診之外,更與本縣餐飲業者共同營造健康飲食的用餐環境,提供消費者符合健康、低卡的健康美食。許多去年參與花蓮縣衛生局減重計畫的民眾都發現,減重後血壓、血糖、血脂確實可以獲得良好控制。徐祥明局長建議大家正確的減重並非餓肚子,而是要「聰明吃、快樂動,天天量體重」,透過審慎選擇飲食方式,採用低熱量、低鈉、高纖維的飲食,每日至少攝取五類蔬果,以循序漸進方式維持均衡飲食,如此才能成功的達到健康減重目標。

慢性腎病難纏 高危險群是哪些人?

慢性腎病難纏 高危險群是哪些人?#肥胖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藥劑科藥師趙瑩解釋,腎臟病早期症狀容易被忽略,包括多尿、頻尿、水腫、疲倦及下背痛等。許多慢性腎臟病患原先都不在腎臟科追蹤,而在其他臨床科別,原因是這些病患常伴隨其他疾病如:心血管疾病、骨病變、糖尿病等,但不認為有腎功能問題。若醫師未考慮腎功能變化使用腎毒性藥物,對病患而言可能加速其病程進展。趙瑩表示,腎功能主要依腎絲球過濾率(GFR,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判定,GFR分為五階段,當達到第三階段標準時,也就是GFR小於60ml/min/1.73m2,超過三個月以上;或腎臟損傷超過三個月以上,而同時發現病理異常、腎功能標記異常(如出現蛋白尿、微蛋白尿),即可定義為慢性腎臟病。衛生署國民健康局近年積極推廣定期驗血、驗尿、量血壓來防治慢性腎病。趙瑩說,40歲前至少每三年一次,40歲後建議每年一次,而高危險群則應每三個月一次,包含:(1) 65歲以上老年人 (2)三高疾病: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 (3)長期服用藥物或用藥不當 (4)代謝症候群(肥胖、三高) (5)有腎臟病家族史 (6)蛋白尿 (7)痛風 (8)抽菸者 (9) C型肝炎等。高危險群中,三高、肥胖、吸菸、不當用藥等危險因子,其實可以透過自我控制加以避免。高血壓患者應控制血壓在130/80mmHg以下,糖尿病患者應控制糖化血色素小於7%,餐前血糖在90~130mg/dL。血脂方面,總膽固醇應≦200 mg/dL,三酸甘油脂應≦160 mg/dL。肥胖者應可透過適度運動、飲食控制,飲食原則包含少鹽、少油、少糖,多蔬果、纖維,將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 BMI)維持在18.5~24,男性腰圍應小於90cm(35吋),女性則應小於80cm(31吋)。若診斷為慢性腎臟性疾病,也不需過度擔憂,應定時回診腎臟科,配合醫師進行相關檢驗及各項治療。血壓、血糖、血脂等應控制在如上述標準,阻緩腎功能惡化以及對併發症(如:電解質不平衡、骨病變、貧血)加以控制是最重要的治療目標。趙瑩說,其實一般民眾只要把握正確飲食、運動習慣,慢性腎臟病友則要確實遵守醫師所訂治療計畫,配合鹽分、水分、蛋白質控制及藥物治療,同時注意定期篩檢,便能有效預防及控制慢性腎臟病。她最後強調,以積極態度防治,掌握治療先機,必能改善國人目前慢性腎臟病現況。

愛抽菸、飲食西化 心絞痛年齡層降

愛抽菸、飲食西化 心絞痛年齡層降#肥胖

剛滿四十歲的小林,平時沒有別嗜好,就喜愛抽菸,具有高血壓宿疾。某日在公司加班開會時,突然感覺胸部中央位置非常悶痛,連頸部、下巴與手臂都覺得疼痛,不僅呼吸困難而且還冒冷汗、臉色蒼白,同事們看見小林痛苦的樣子,立即將他送到醫院就醫。經過詳細診察後,醫師發現他是得了俗稱「心絞痛」疾病。近幾年來,台灣人的生活方式、飲食習慣逐漸西化,再加上資訊的發達,使得愈來愈多的民眾意識到心臟病的威脅,因胸痛而求診的病人也居高不下。然而並非所有的胸痛都是因心臟引起,因心臟引起的不適也非全都是源自於心絞痛。那麼到底什麼才是典型的心絞痛呢?阮綜合醫院心臟內科江俊賢主任表示,典型心絞痛泛指因心臟缺血而造成的胸部不適,不一定會疼痛,大部分的病人會覺得心窩處悶悶的、有壓迫感、呼吸不順,通常在活動的時候﹙如爬樓梯﹚易發作,休息可以緩解,持續時間約五至十分鐘,有些病人同時合併冒冷汗、左臂或左面頰不適、暈眩等症狀。江俊賢主任說,其機轉是因供應心臟血流的冠狀動脈狹窄,導致心臟氧氣的供應不足,無法應付心臟肌肉的需求。造成冠狀動脈疾病危險因子包括,抽菸、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症、肥胖、男性、年紀大等。另外須注意的是有些冠狀動脈疾病的病人是以非典型症狀,如呼吸困難、全身無力來表現。江俊賢主任指出,心絞痛約有80%發生在四、五十歲的中年男子,但因國人飲食習慣改變以及抽煙人口的增加與年輕化,使得罹患心絞痛疾病的年齡層,有逐漸下降的趨勢,甚至有二十歲左右就得心臟病的病歷報告。發生心絞痛時,若病患完全清醒,身邊也有攜帶藥物,可幫助他服藥,若絞痛的情形持續十分鐘以上,或是連續服用三顆硝化甘油後,症狀未改善,就應立即送醫。病患平常除需隨身攜帶藥物外,尤須遵照醫師醫囑按時服藥,並重視規律生活作息,以穩定控制病情。

寵物瘋過年/年菜零食多 肥胖狗狗如何減肥?

寵物瘋過年/年菜零食多 肥胖狗狗如何減肥?#肥胖

過年到,許多主人亦會幫家中寵物狗兒加菜,年假在家看電視,邊看邊吃蜜餞、開心果等高熱量零食,寵物也跟著亂吃,於是年節過了,許多狗兒肥胖問題也跟著產生,根據「狗狗的天然飲食書」一書提到,首先務必要禁止不當餵食狗兒的行為,同時改正狗兒乞討的習慣,第二,增加狗兒運動量,最後是,限制狗兒一天的飲食熱量。其實狗兒跟人類一樣,如果快速減重,同樣也會對身體造成傷害,因此書中提到,狗兒減重應控制在每周1%~2%左右為佳,飼主不宜心急或快速讓狗兒瘦身,另外在控制狗兒飲食熱量上,則控制在原本熱量攝取的60%為佳(貓咪則是90%),在減重同時可以增加蛋白質在所有熱量中的比例,因為如此一來能確保狗兒在控制熱量的身體同時有足夠的胺基酸,讓瘦肉組織的流失降到最低,因為若是瘦肉組織大量減少,會使寵物產生過度的飢餓感,也會危害寵物健康,在貓咪的減重過程中,蛋白質尤其重要,因為貓咪對蛋白質的需求較高,如果在減重過程中,蛋白質的補充大量流失,會造成貓咪產生肝臟脂肪代謝障礙,飼主必須特別留意。最後一定要再配合運動量,跟人類一樣,光是節食、控制熱量,都是不健康的減肥方式,因此充足的運動量對寵物們來說,在減肥過程也是非常重要的,此外根據不同狗兒的肥胖原因也有不同的減重方式,因此適當的與獸醫師溝通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環。

流感又奪三命!已31人死

流感又奪三命!已31人死#肥胖

衛生署疾病管制局公布新增3例流感併發症死亡病例!分別為居住高雄市34歲男性、屏東縣77歲男性及新北市82歲女性,3例個案分別具有肥胖、肝硬化、大腸癌、糖尿病及乳癌等慢性疾病史,除77歲男性外,其餘兩人都未接種流感疫苗,感染病毒型別2例為B型,1例為AH3 (34歲男性),發病後分別因敗血性休克、肺炎併呼吸衰竭及吸入性肺炎、敗血性休克併多重器官衰竭等因素死亡。衛生署指出,流感疫情可能在農曆春節前後達到最高峰,春節返鄉及旅遊人潮眾多,衛生署籲請大眾運輸業者協助政府宣導,提醒旅客注意個人衛生,並定時清潔及消毒運輸工具與候車地點的公用物品,準備口罩,提供有呼吸道症狀者使用,以保障旅客健康,平安過新年。此外,春節天氣濕冷,民眾至人潮眾多處應注意呼吸道衛生及咳嗽禮節,如有呼吸道症狀者,請務必戴上口罩。家中若有發生流感併發症的高危險族群,如嬰幼兒、年長者及具慢性疾病患者,於感染流感後應多加留意,儘速就醫治療,避免併發嚴重併發症,並須特別注意是否出現流感危險徵兆(如呼吸短促、呼吸困難、發紺、血痰或濃痰、胸痛、意識改變、低血壓或高燒持續72 小時等),如有上述症狀應即刻前往醫院就醫,掌握黃金治療時間。疾管局已擴充公費流感抗病毒藥劑合約配置點達2757家,並協調急救責任醫院,於春節期間開診持續提供公費藥劑予民眾使用,民眾可洽所在地衛生局,或撥打24小時免費防疫諮詢專線「1922」詢問。此次流感季(自100年7月1日起)迄今,累計共663例流感併發症確定病例,其中31例死亡。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