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

肥胖及缺少運動 當心三高找上門

肥胖及缺少運動 當心三高找上門#肥胖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依據國民健康局「2007年台灣地區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之追蹤調查研究」顯示,20歲以上民眾,有四成患有三高之任一項疾病,以此估計全國20歲以上民眾目前約有715萬人罹患這些疾病。但並非所有民眾都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疾病!年輕族群的自知率都是最低的,提醒三高患者,肥胖、有吸菸習慣、缺少運動及有家族遺傳心血管疾病之高危險群,須特別注意心血管相關疾病的預防及保健。基隆市衛生局提醒民眾,如果您已經是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壓患者,或是有抽煙的習慣、缺乏運動、肥胖者,平常應每週三次、每次三十分鐘、每次心跳達到一百三十下的保持長期規律的運動,如年輕人可多做慢跑、游泳、競走運動;中壯年人可多從事爬山、健行、太極等培養耐力活動;至於老年人不妨鍛鍊氣功來養生。此外,每天花兩小時盯著電視、電腦螢幕的人,罹患心臟疾病致死率是平常人一倍。基隆市衛生局許明倫局長呼籲民眾要加強眼睛保健,建議在電視、電腦、電動玩具等高度用眼力的時間,在每隔30分鐘要休息10分鐘,並以不超過兩小時為原則,以免眼睛過度疲勞。勿緊盯電腦、電視螢幕,罹患心臟疾病的風險相對增加。預防方式除定期檢查控制已有的慢性病外,切勿長時間久坐,並適時活動四肢,避免過度疲勞和精神緊張。

肥胖兒童增 當心兒童糖尿病

肥胖兒童增 當心兒童糖尿病#肥胖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糖尿病」為慢性病,若病患長期血糖控制不良,會提早引發「多重的併發症」包括視網膜病變、自主神經失調、腎臟病變及心臟血管疾病,不僅對病患生理和心理健康影響深遠,更成為國人健康照顧的負擔。許多人都認為糖尿病只會發生在中、老年人身上,「兒童糖尿病」逐漸的威脅到我們下一代的健康。兒童肥胖的人口愈來愈多,主要的原因還是受到飲食西化及生活型態的改變,高熱量、高膽固醇、低纖維的食物,加上久坐在電視、電腦及電動玩具前,運動的時間太少,使得小胖子愈來愈多。「兒童糖尿病」解決之道,和成人一樣從飲食、運動及生活型態的調整,透過規律的運動可以控制血糖及體重,增加胰島素的敏感度,降低藥物劑量增加心肺功能及耐力,將正確健康的生活觀念傳達給兒童、青少年及其家人,才能達到糖尿病防治的效果。而第2型糖尿病患者發生的原因,多為高熱量,不均衡與不適量飲食及缺乏運動,造成肥胖等不良的生活形態所造成,所以要將糖尿病盛行率降低並排除十大死因外,最重要的就是要建立良好的生活型態,維持運動的好習慣,一週至少5次,每次30分以上。遵行3低1高飲食(低油、低鹽、低糖、高纖維)三餐要規律、定時、定量,維持理想體重,定期監測血糖、血壓、血脂。

積極對抗肥胖 嘉義市、台北市最努力

積極對抗肥胖 嘉義市、台北市最努力#肥胖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2011肥胖防治國際研討會」提出的台灣肥胖地圖,台東縣、屏東縣、嘉義縣的成人肥胖率為全國前三名,嘉義縣成人過重與肥胖率竟高達45%,因此嘉義基督教醫院,積極參與健康城市計畫,成為健康促進醫院,兩年內為100位病態性肥胖或體重過重的糖尿病患完成減重手術,也為病患重新找回自信與健康,此外在嘉義市居民的健康把關,以及醫院、學校與嘉義市衛生局的努力下,在2011年康健雜誌所公布的健康城市調查結果報告中,台北市、嘉義市成為打擊肥胖最努力縣市。嘉義基督教醫院一般外科主任宋天洲指出,減重手術和一般減肥方式不同,手術只適用於身體質量指數(BMI)超過32以上合併有糖尿病控制不良或BMI超過37以上的重度肥胖患者;並非人人適用,所以能夠完成100例的手術並非容易之事,目前在國內僅有少數醫院能夠達成這個目標。減重手術需要全方位的評估,依據每位病人的情況提供不同的減重手術,宋天洲主任舉例說明,像是曾胖到125公斤的60歲林秋香女士在家人的建議下接受胃束帶手術後,目前體重已減至69公斤,原本長期服藥的糖尿病及高血壓,也獲得改善與良好的控制;而江俊憲先生一家三人接受胃繞道減重手術後,不僅成功減少體重約120公斤,長期為重度糖尿病所苦的江太太,也已不需再施打胰島素,目前以藥物及飲食獲得了良好的控制。現年50歲的周明霞女士,罹患先天性心血管彎曲以及遺傳性心肌梗塞,39歲時動過心臟手術並換了4支心導管,然而長期因為一百多公斤的體重及糖尿病所苦,在醫師的評估下完成減重手術,不僅在八個月內減少了40公斤,目前也已不需再服用心臟病及控制血糖的藥物了。嘉義基督教醫院院長陳誠仁表示,在每一個成功的見證分享下,也同時給予醫護同仁更大的信心,未來醫院將整合內外科、中醫及營養師等部門,團隊合作來共同照護肥胖病友,為在地居民提供更安全有效的減重醫療,共同打擊肥胖。

醫訊/輕鬆燃脂 真享瘦

醫訊/輕鬆燃脂 真享瘦#肥胖

根據衛生署在民國八十二至八十五年的第三次國民營養調查1中指出,台灣地區成人肥胖的盛行率,男性為24.8%,女性為25.5%,也就是說,平均每四個人之中就有一個是肥胖。肥胖本身,應視為一種文明病。它和第二型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息息相關,更會增加罹患退化性關節炎、乳癌、大腸癌、及子宮內膜癌的機會。 所以要如何改善肥胖?輕鬆享瘦?只要吃對食物就能瘦身?讓TVBS「健康兩點靈」節目到聯合醫院中興院區來告訴你!講座時間:101/ 4/ 27(五)下午2~4點講座地點:聯合醫院中興院區1樓大廳(台北市鄭州路145號)主辦單位: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講座醫師與營養師:家庭醫學科主任─孫文榮醫師、營養科營養師─林詠霈小姐

把關肉品安全 北市衛生局持續檢驗肉品

把關肉品安全 北市衛生局持續檢驗肉品#肥胖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前日(13日)公布38件肉品(16件牛肉、15件豬肉、3件鴨肉、4件鵝肉)檢驗乙型受體素類動物用藥,結果均為未檢出,連同該局101年3月28日、4月3日及4月10日已公布之117件,共公布155肉品檢驗結果。衛生局表示,配合行政院衛生署擴大執行市售肉品乙型受體素監測計畫,前往本市傳統市場、餐廳、超市、量販店、進口商等,進行肉品抽驗並送交該局檢驗室檢驗7項乙型受體素(clenbuterol、salbutamol、terbutaline、ractopamine、zilpaterol、cimaterol及tulobuterol)。民眾如有食品安全衛生問題或消費疑義,可電洽臺北市民當家熱線:1999(外縣市民眾請撥02-27208889)轉7077。

袖狀胃切除手術 胖男甩肉55公斤

袖狀胃切除手術 胖男甩肉55公斤#肥胖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一年多前,31歲的林先生,身高173公分,但他的噸位高達132公斤,走路會喘、汗流浹背,且年紀輕輕膽固醇、尿酸、血糖等數值都不合格,醫師建議先經由飲食與運動改善,但卻未見效果,由於林先生的食量很大,醫師評估後,決定施予袖狀胃切除手術,以降低患者的食量與食慾。根據統計,肥胖者發生心臟猝死的機率是體重正常者的40倍;心血管疾病、骨關節炎、痛風等疾病的發生率也是體重正常者的2~3倍;對很多人來說,減重是個選項,但對有些人而言,減重卻是不得不的迫切課題!雙和醫院外科部主任黃銘德分析,接受減重手術者中,只有三成是基於外型的考量,高達七成都是因已出現肥胖相關疾病,例如代謝症候群、睡眠呼吸中止症等,而必須藉助手術,恢復健康。而林先生接受手術後,體重馬上減少十公斤之多,99年9年受術一年多來,目前體重穩定停留在77公斤左右,沒有復胖的困擾。林先生表示,成功瘦身後,的確感受到體力變好,走路不會那麼喘,也較不會滿頭大汗。一般臨床上常用的四種手術方式包括「腹腔鏡可調節性胃束帶手術」、「腹腔鏡胃腸繞道手術」、「腹腔鏡胃袖狀切除手術」、「內視鏡胃內水球置放」。雙和醫院一般外科主治醫師蘇彥豪表示,不同術式各有其優點與適應對象,醫師會視患者的個別需求,採取最適切的治療方式;外科手術是減重的方式之一,若BMI超過35,且飲食與運動控制三至六個月沒有效果,或是已經出現代謝症候群等肥胖相關問題時,則需評估接受手術的必要性。蘇彥豪醫師指出,外科手術是一個階段性的減重方式,協助無法藉由飲食與運動等方式的患者減重,手術後一至二年,體重才會趨於穩定,在這段期間內,若是配合飲食與運動,即可達到最佳的瘦身效果。

揪團對抗肥胖 健康減重動起來

揪團對抗肥胖 健康減重動起來#肥胖

肥胖一直是國人大眾的困惱,為打擊肥胖,擺脫慢性疾病帶來的威脅,國民健康局今年再度發布減重召集令,以「臺灣101 躍動躍健康」為主軸,號召全國動起來,共同健康減重600噸,並於今召集22縣市衛生局代表,舉行宣誓啟動儀式。22縣市衛生局宣誓減重目標破百噸者有桃園縣(133公噸)、新北市(112公噸)、臺中市(101公噸)。衛生署邱文達署長表示,中央與地方齊心,跨領域、跨部門合作,希望全國民眾響應,發揮消費者力量,帶動健康產業。營造飲食健康化、運動生活化,掀起產業健康化的新風潮,建置健康飲食系統,讓民眾聽得到、看得到、買得到、吃得到健康食物;營造處處能運動、時時可運動、人人都運動的環境,希望國人規律運動比率在十年之內能倍增到52%。國民健康局邱淑媞局長表示,根據國民健康局101年2月22日至2月25日對全國22縣市18歲以上民眾,進行「春節期間體重控制調查」電話調查,結果發現,過年期間體重增加者之比例達4成5,平均增加1.7公斤。邱淑媞局長鼓勵去年參加健康體重管理計畫的民眾,今年繼續揪團,讓自己不復胖,也呼籲尚未報名的民眾,響應參加減重活動,透過「聰明吃、快樂動、天天量體重」健康生活方式,小額捐油,為自己訂下目標,找機會、找伴、找提示,為自己健康動起來。

呼吸都會胖?二氧化碳使人肥胖

呼吸都會胖?二氧化碳使人肥胖#肥胖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編譯)有些人常覺得自己瘦不下來,甚至有人也曾誇張的說自己連喝水、呼吸都會發胖,不過日前,根據歐洲媒體指出,丹麥科學家大膽提出了一個假設指出,二氧化碳帶來肥胖!研究人員指出,由丹麥肥胖人口的增加中觀察到,肥胖人口的增加量,大致與二氧化碳的增加量符合,這項研究被刊登在「國際肥胖期刊」上。這項研究的負責人Lars-Georg Hersoug指出,從研究中觀察到,不管是胖子、瘦子,經過22年的體重觀察,連瘦子的體重都以相同的比率增加,於是開始尋找答案,總觀許多因素發現,空氣中二氧化碳的增加比率,和體重的增加比率大致符合,因此大膽做出此推論。他更進一步的解釋,人體中的食慾素可能會受到二氧化碳影響。食慾素是一種存在於腦內的荷爾蒙,會促進失眠及身體的能量消耗,這種荷爾蒙會調節睡眠及刺激食物攝取。且當人體吸入較多的二氧化碳時,血液變酸,如此一來便會促使大腦發出要我們多吃點的命令。Lars-Georg Hersoug也指出在 1986年到2010年期間,美國東岸居民肥胖增長最為迅速,而當地恰巧是二氧化碳濃度最高的地區,Lars-Georg Hersoug也做了一個實驗,指出讓6名男子待在特殊氣候室內,其中幾人暴露在二氧化碳濃度較高的環境中,發現接觸到較多二氧化碳的男子所吃下食物,比濃度受控制者多了6%,顯示吸入較多的二氧化碳,有助食慾。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