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

多囊性卵巢症候群 少女長痘痘月經亂

多囊性卵巢症候群 少女長痘痘月經亂#肥胖

暑假期間,許多父母帶著他們小五、小六或是國中的女兒來婦產科就診。「醫師啊!我女兒的月經怎麼會愛來不來的?而且她的身體越來越胖,臉上又長滿了痘痘?」苗栗大千醫院婦產科主任周志恆醫師說,我們知道,初經來後,青春期的少女,月經週期並不規律,再加上生活作息不正常,或是有考試和壓力,月經可能好幾個月不來。如果少女的體型肥胖,滿臉長了青春痘,再加上紊亂的月經,我們必須考慮她是否為青少年型的多囊性卵巢症候群。周志恆醫師表示,醫學上診斷成年人的多囊性卵巢症候群必須符合下列三項中的兩項:(1)慢性無排卵 、(2)雄性荷爾蒙偏高(臨床表現或實驗室檢查)、(3)超音波出現多囊性的卵巢型態。但青少年時期是否適用這種診斷仍有爭議。因為青春期的少女,生理性的無排卵及無月經隨著年齡成長會有明顯改善,未必會造成日後的困擾,但某些少女在這個時期,體內荷爾蒙改變導致胰島素抗阻上升,產生代償性的高胰島素血症,身體變肥胖,血中雄性素增加,臉上長滿了痘痘,在門診超音波檢查顯示多囊型態的卵巢,我們將考慮是否為青少年型的多囊性卵巢症候群。周志恆醫師指出,青少年型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的治療主要以飲食控制、規律的運動、降低生活壓力為主。口服避孕藥可以使月經恢復正常,減少子宮內膜增生的機會,尤其是含有抑制雄性素的口服避孕藥(例如:Diane-35)更可以改善多毛、青春痘等症狀,對她們恢復自信心有很大的幫助。至於用在成人的其他促胰島素敏感藥物或是抑制雄性荷爾蒙的藥物,副作用較大,使用須謹慎。

救兩百公斤患者 消防隊員很「賣力」

救兩百公斤患者 消防隊員很「賣力」#肥胖

常常聽見外國大胖子送醫時,需要出動吊車來幫忙就醫;日前在新竹市也發生一件類似的事件,不過因為吊車進不去,只好出動六位消防隊員將患者緊急送醫治療。在新竹市有一名體重約200公斤的中年男子,被家人發現突然沒有呼吸心跳,於是緊急打119求救,兩位消防隊員趕到現場後發現,患者的噸位並不是他們能夠處理,於是消防局一度想出動吊車,卻因為巷弄太窄,導致吊車無法進入無法進入,於是消防局緊急調來四名壯漢,六人聯手才有辦法將昏迷不醒的患者搬到救護車上送醫,這才讓患者撿回一命。(圖片為Manuel Uribe曾經是世界最胖的人。)新竹市消防局勤務指揮中心表示,日前接獲民眾報案,說是有一名44歲的陳姓男子疑似肝病和氣喘發作,在床上陷入昏迷,已經沒有呼吸心跳;於是消防局立即派人前往搶救,沒想到兩名消防人員趕到現場時就傻眼了,因為陳姓病患約200公斤重,加上住家位於2樓,兩名消防隊員根本無法將患者搬到救護車上,只好向總部求救。消防局聽到回報之後,馬上就派出吊車準備將患者吊出送醫,但一到巷口就碰壁了,因為巷弄十分狹小,吊車根本開不進去,於是消防局馬上的增援四名壯漢,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將患者從狹窄的樓梯間,一路搬上救護車。根據署立玉里醫院的衛教文章表示,肥胖症約可粗分為二種,第一類是單純性肥胖,也可稱做生理性的肥胖;形成原因包括體質性肥胖(與體遺傳基因有關)、反應性肥胖(與人體情緒、不良飲食有關)。第二類是續發性肥胖,又稱為病態性的肥胖。這類肥胖和許多疾病有關,也就是說,這類肥胖是因為其他疾病所引起的,所以先治癒其他疾病,肥胖就自然消失了。該文章提醒民眾,肥胖症除了會造成致命的心肌硬塞,周邊血管病變以及腦中風之外,還會併發糖尿病、心臟衰竭、胰臟炎、高血壓、退化性關節炎、痛風、膽結石、子宮癌手術合併症及懷孕合併症等多種嚴重的併發症,所以民眾一定要正視肥胖的問題。※下面的影片是Manuel Uribe接受美國abc訪問時的片段優活聚焦:●不肖商賣管制品 粗估23萬劑大象針流入市面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4135●少見慢性萊姆病 高壓氧治療改善患者症狀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4134●孫運璿妻中風逝世 老人家天冷宜注意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4133

影音/拒當小胖子! 吃對食物最重要

影音/拒當小胖子! 吃對食物最重要#肥胖

早上一到學校,先做跳繩運動30分鐘,再把每天睡眠及飲食寫在健康日記上,幾個月下來,不少國小學童都覺得,自己精神變好,也長高不少。由於國內6到18歲兒童、青少年肥胖盛行率,已經達到26.8%,為預防兒童肥胖問題,有學者針對基隆市六所小學,總共1372位、四年級學童做實驗。結果發現,實驗組學童,每天吃早餐、每天運動30分鐘,天天吃五種蔬菜和水果,並少吃油炸食物和糕餅點心,八個月下來,比對照組、完全不受飲食控制的學童,過重肥胖比率,減少0.7%。學者說,從實驗發現,學童生活作息和飲食會影響肥胖,吃對食物、比少吃更重要,因此建議家長,每天至少讓孩子睡足8小時,不必刻意減肥,就能讓學童快樂長高變聰明,也可減少日後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優活聚焦:●更勝臍帶血!羊水幹細胞可治缺陷胎兒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4102&HN_Yr=0&HN_Mon=0●歲末「血」不夠 醫護人員捲袖捐愛心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4115&HN_Yr=0&HN_Mon=0●砰!微波生雞蛋變炸蛋 英文老師燙傷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4113&HN_Yr=0&HN_Mon=0

黃斑部病變!看字變扭曲、錢撿不起來

黃斑部病變!看字變扭曲、錢撿不起來#肥胖

「老婆錢掉在我眼前,怎麼撿也撿不起來阿?!」80歲山東籍已經退休的孫伯伯,是個樂在享受生活的長者,平時最喜歡在家裡唱歌,偶而還下廚做菜給家人享用,平常包餃子,剁菜、稈餃子皮都一手包辦,但在三、四年前,孫伯伯右眼突然發覺有異狀,剁菜粗細不一、稈餃子皮也都大小不均勻,最苦惱的是拿錢數鈔數不準,錢明明掉在他眼前,卻怎麼撿也撿不起來。過年寫春聯寫字的時候,原本熟悉的字體變得扭曲,字與字之間還會疊在一起,然而他萬萬沒想到自己有天會籠罩在眼睛瞎掉的恐懼中。不過當時一方面以為只是年紀大了視力減退;另一方面又覺得反正還有一隻左眼的視力是正常的,並沒有太過在意。等到發現右眼的視野越來越差,光用右眼看東西時中心一片黑暗,才驚覺事情的嚴重性而趕緊就醫。但當時就醫時,缺乏對症狀的瞭解而未能找到正確的視網膜專科醫師就診,後來才得知自己罹患「老年黃斑部病變」(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簡稱AMD),但也因延誤太久,導致右眼的視力因此迅速惡化到幾乎看不見。 (圖:經治療後,孫伯伯看字幕唱歌不必近看了)到了去年底,孫伯伯的左眼也開始出現扭曲、變形等徵兆,孫伯伯這時候開始害怕左眼會不會也就此看不見,兩眼失明的恐懼在他的心中漸漸蔓延,甚至曾在診間焦急大喊:「我不想等著瞎掉!」所幸,後來透過介紹,找到彰化基督教醫院的視網膜專科醫師陳珊霓主任,透過及早且積極的治療,才讓左眼起死回生,找回美好的生活。 「老年性黃斑部病變」,這個對於一般民眾有些陌生的名字,其實在視網膜專科醫師的眼中,是常見且需要早期並正確治療的疾病。陳珊霓醫師表示,過去對於老年性黃斑部病變的認識不足,病患常誤以為是老年退化或是其他疾病,而未能找到正確的治療方式而延誤治療時機。由於「老年性黃斑部病變」病患兩眼都罹病的機率相當高,因此也常發現前來就診的病患,有不少人都是已經出現一眼視力嚴重減退,另一眼又開始出現模糊、變形的症狀時,才趕快前來求助。然而,若是能夠早期發現且積極治療,「老年性黃斑部病變」並不是無法戰勝的疾病,且今年健保已開始給付最新的治療方式,只要配合專業的視網膜醫師進行診療,將能夠讓失明的威脅大大減低,並可有效的改善視力。 如何早日發現自己是否罹患「老年性黃斑部病變」?陳珊霓醫師建議,一般民眾可向視網膜專科醫師索取自我評估工具「阿姆斯勒量表(Amsler Grid)」,或是在家中有磁磚的牆面前,距離約30公分,用「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方式檢測,若發現有模糊、扭曲或變形,甚至中央有黑影或部份出現空缺,就應該儘速向視網膜專科醫師求診,以把握黃金治療期。

女性腰圍超過31吋 小心糖尿病風險

女性腰圍超過31吋 小心糖尿病風險#肥胖

2005-2008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結果,女性腰圍超過80公分者,由1993-1996年的20.2%上升至33.6%,女性過重及肥胖比率達36.9%,世界衛生組織(WHO)以身體質量指數(BMI)作為判斷肥胖的標準,除了BMI以外,腰圍能反應腹部肥胖的多寡,也是判斷代謝症候群、心血管疾病罹患機率的一種方法。成年女性腰圍超過「3」1吋或「8」0公分,則堆積在腹部的脂肪組織將會影響身體代謝,導致血液三酸甘油脂濃度、血糖升高,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風險。脂肪不是一天養成的,肥胖的形成與飲食習慣及運動行為有密切關連,高熱量低營養的飲食行為及缺乏運動的靜態生活,是造成肥胖的主要原因。衛生署國民健康局邱淑媞局長呼籲,成年女性腰圍不可超過「3」1吋或「8」0公分,建議每週減重不可超過1公斤,維持健康體重(18.5<=BMI<24),並提供健康體重管理小秘訣:每天實踐少糖少鹽少脂肪,多蔬多果多健康。每天規律運動至少30分鐘;或每次運動10分鐘,每日累積至少30分鐘以上,沒有機會固定運動者,平時留意增加身體活動量。可隨時提醒自己維持健康的體重。※更多精彩內容請看:http://www.uho.com.tw/plasty.asp?aid=13816

高血壓人口破10億?量測口訣很重要

高血壓人口破10億?量測口訣很重要#肥胖

根據世界心臟聯盟(World Heart Federation,WHF)預估,2025年全球罹患高血壓的人數將會攀高至15億人口,而日前世界衛生組織也公佈至2030年將會有2000萬的人口死於心血管疾病與中風,而高血壓即是其主要引發誘因。國健局統計,台灣每年高血壓的新增病例約為9.5萬人,即便有過六成民眾通過認知門檻,但真正有效要降低高血壓人口,則必須落實居家量測的觀念。2011年第八屆亞太高血壓學術會議近期舉辦,針對高血壓治療趨勢、基因研究及各類議題,進行全盤的簡報與論述。台灣高血壓學會推出「722」居家血壓量測口訣,連續量測「7」天,每天早、晚各「1」次,每次量2遍,以自我檢測保健。 高血壓學會表示,熟記居家量測722口訣有助高血壓早期防治。台灣高血壓學會秘書長王宗道說,高血壓控制很重要,與肥胖與代謝問題有關,孩童時期若肥胖,則容易在成年時期發生高血壓,約是一般孩童的7至8倍,青春期如果能瘦下來,成人時發生高血壓機率也會下降。

胖小孩討喜有福氣? 長大後恐糖尿病

胖小孩討喜有福氣? 長大後恐糖尿病#肥胖

白白胖胖的小孩看起來很討喜,長輩們也常常把「小時候胖不是胖」掛在嘴邊,不過現在根據美國研究指出,「小時候胖不是胖」的這種想法是錯誤的,根據網路媒體報導,美國波士頓兒童醫院研究人員指出,不應該忽略兒童肥胖,或認為長高後,肥胖就會消失,其實嬰兒的成長速度、體型與日後的肥胖風險高低有關。就是因為「小時候胖不是胖」的觀念深植在許多民眾的心中,且這些民眾認為長大後肥胖問題就會消失,而忽略嬰兒肥,認為嬰兒、幼兒肥胖沒什麼大不了,不過研究醫師現在已證實,愈來愈多兒童罹患第2型糖尿病,原因大都與肥胖有關,而且只要減少體重5~10%,糖尿病風險便能降低一半。根據台北榮總醫院衛教資料中表示,糖尿病人中,約有90以上的人是屬於第2型糖尿病(或稱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第2型糖尿病常見於成年人,有家族史、及之前所提及之代謝性症候群之病患,尤其常見於體型肥胖者,初期治療第2型糖尿病的方法包括體重減輕、運動及藥物治療等,根據美國研究指出,過重兒童得到糖尿病的機率是一般兒童的10倍,肥胖兒童得到糖尿病的機率則高出一般兒童近19倍,顯示出肥胖是影響兒童及青少年糖尿病相當重要的一項因素。糖尿病患者,80%是肥胖的人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4027糖尿病飲食概念http://www.uho.com.tw/sick.asp?aid=5694近7成糖尿病患體重過重 防治糖尿病先打擊肥胖!http://www.uho.com.tw/sick.asp?aid=13459

飆舞展健康 趕走肥胖、心血管疾病

飆舞展健康 趕走肥胖、心血管疾病#肥胖

現代人多吃少動,尤其天氣轉冷,許多人寧願窩在家中休息,也不願出門活絡筋骨,因而造成肥胖、心血管疾病各種問題。為了響應政府推行「健康100台灣動起來」,促進民眾身心健康,提倡良好的休閒活動,光田綜合醫院及沙鹿區公所於日前舉辦「2011沙鹿健康舞舞蹈大賽」共計有7組社區民眾及團體踴躍報名參加,現場熱鬧滾滾,加上每組表演的曲風曲目和舞蹈風格各有特色,難分軒輊,博得觀眾的滿堂采,甚至還有高齡80歲的阿嬤參賽獻舞,熱情感動了評審與所有觀眾。光田綜合醫院長久以來積極舉辦多元的健康促進活動,希望能夠營造健康社區,向民眾宣導疾病預防勝於治療的觀念。本次在沙鹿區公所的協助下,特別舉辦了這次「2011沙鹿健康舞舞蹈大賽」,還邀請到弘光科技大學專業的舞蹈老師蒞臨擔任評審委員,由參賽者表演的主題造型、隊形、藝術美感、團隊精神、舞蹈技巧等各方面加以評分,所有的舞蹈動作都是參賽者自行設計編舞。本次比賽包括沙鹿婦女才藝推廣協會、沙鹿社區發展協會、斗抵里、洛泉里、鹿寮、北勢、興安社區土風舞班等7組參賽者,每組參賽者都精心設計不同的表演造型,有西域回族風、原住民風、花仙子艷麗風等等,洛泉里的表演媽媽們甚至將大鼓敲打融入舞蹈中,同時還極盡巧思的把洛泉里特產-番薯及長年菜做了一番推廣,非常有創意。  而眾多參賽者中有一位特別受到矚目,那就是高齡已80歲的王陳樣阿嬤,她是興安社區媽媽土風舞班的成員之一,雖然年事已高,但皮膚白皙沒有一點黑斑,跳起舞來仍舊熱力十足。她表示自己已經跳了40年的舞,把身體鍛鍊得非常健康,沒病沒痛,而且80歲了還能夠彎腰雙手觸地,柔軟度比年輕人還好!王陳樣阿嬤鼓勵大家一起跳舞健身,這樣大家就都能健康、快樂又美麗。  光田綜合醫院黃明國副院長也到達場為參賽者加油打氣,他表示適當的跳舞能夠促進心肺功能、消耗熱量、鍛鍊肌力,不僅能運動健身,同時也能藉此認識朋友,聯繫社區里民之間的情誼,而透過音樂藝術的薰陶,亦能培養高雅風度與優美的姿態,可說是益處多多。未來醫院也會積極舉辦相關的活動,希望讓社區民眾舞出活力,舞出健康。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