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

預防糖尿病發生 從打擊肥胖開始!

預防糖尿病發生 從打擊肥胖開始!#肥胖

肥胖是糖尿病的危險因子,依據國民健康局98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顯示,18歲以上民眾過重及肥胖比率為42.0%(男性:50.9%,女性:32.8%);而18歲以上之糖尿病患者,將近7成有過重及肥胖情形,男性糖尿病患者有54.2%有過重及肥胖情形,較女性糖尿病患者(45.8%)高。另對於已經患有糖尿病且為過重及肥胖者之個案,是否會因此而進行體重控制呢?前項調查結果顯示,有過重及肥胖情形之糖尿病民眾,採取減輕體重者不到3成,仍有進步的空間。國民健康局邱淑媞局長呼籲,為從源頭幫助國人預防糖尿病發生,應從打擊肥胖開始,健康局今年推動之「健康100 臺灣動起來」健康體重管理計畫,截至10月21日已成功號召全國66萬人參與,累積減重公斤數達938噸,遠遠超過原訂600噸目標。未來健康局將持續與22縣市及各部會合作,共同打擊肥胖,訂定健康的公共政策,推動「健康城市」、「健康促進醫院、職場、學校、社區」,改善致胖環境,營造健康的支持性環境,強化社區行動力,民眾透過學習「聰明吃、快樂動、天天量體重」健康體重管理技巧,達到遠離糖尿病,全民健康的目標。依據國民健康局94年及98年進行的「國民健康訪問調查」發現,自述經醫師診斷有糖尿病之民眾,在98年已有9成以上表示自己有透過飲食控制來控制血糖;但94及98年皆有近一半的糖尿病患者過去兩週沒有運動,顯示患者在養成規律運動習慣上仍需加強。另外糖尿病者在自我驗血糖及注意自己足部保養等自我疾病照護行為上,雖然已分別從94年的22.4%、39.0%增加到98年的37.9%、46.1%,但仍不夠積極。●步態不穩、尿失禁、失智 當心是「水腦症」http://www.uho.com.tw/sick.asp?aid=13398●幼兒過度內向家長應注意 早期發現「語言發展」問題http://www.uho.com.tw/sex.asp?aid=13400

台灣人肥胖問題嚴重 想瘦身卻不運動

台灣人肥胖問題嚴重 想瘦身卻不運動#肥胖

一間市場研究公司針對亞太地區1萬200位18到65歲人士進行一項關於健康生活指數的大規模調查,調查報告顯示,台灣有77%的受訪者,希望自己可以再瘦一點,甚至有94%的民眾擔心年輕人肥胖問題已在台灣發酵,勢必成為不可忽視的嚴重議題。不過雖然多數人都想瘦,但調查也指出,有近六成台灣民眾表示自己沒有規律的運動習慣;其中四成二受訪者回應每週運動不超過1小時。根據行政院衛生署玉里醫院衛教文章表示,減重的主要觀念是減少所攝取的能量並增加身體所消耗的能量,換句話說,減重應該適當的節制飲食及增加運動量,雙管齊下最有效果,許多人誤以為短而激烈的運動可以快速減重,事實上研究提出,短而激烈的運動,其能量的主要來源是醣類,而非脂肪,持續40分鐘以內的運動,僅消耗全部能量10%脂肪,另外像是靠機器在身上振動的運動(被動式的運動),所消耗的是電能而非體能,非常不適合減重者,所以肥胖者要消耗脂肪應該要選擇,低強度而長時間的運動(30到60分鐘)最合適,像是登山、慢跑、長泳、踩跑步機、騎腳踏車等。對於真正想要減肥者,衛教文章中也顯示,應該要保持天天運動的習慣,切勿一曝十寒,另外許多減重的民眾,會故意穿厚重衣物運動,使身體大量流汗,認為這樣就能夠消耗掉更多脂肪,根據文章表示,雖然大量流汗後可能會有馬上少一公斤的效果,不過只要多喝幾杯水,體重馬上就會恢復,且過度流汗,讓電解質大量流失,可能引發心律不整,最後衛教文章提醒,運動時先由輕度運動做起,待適應後再加強運動量及持續時間,謹記上述觀念,就能擁有更健康的運動生活。陶子激瘦中! 瘦身健康餐大公開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470不運動、看電視當懶骨頭 罹患憂鬱症風險會增加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460上班族的你多坐少動嗎? 當心肥胖引發多項疾病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458

20年後糖尿病患倍增 每10個成人有1人得病

20年後糖尿病患倍增 每10個成人有1人得病#肥胖

國際糖尿病聯盟(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今天公布一項報告,在報告中提到,在2030年的時候,每10個成人當中,會有一個人是糖尿病患者;全球的糖尿病患者將會高達5億2千多萬人,而且這些數據還是最保守的預測。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統計,目前全球糖尿病的並患有將近3億4千多萬人,所以該組織認為這個預測其實是保守的。WHO糖尿病單位的負責人羅格利克(Gojka Roglic)表示,姑且不論這樣的數字正不正確,但是這的確是有可能會發生的,而且未來糖尿病之所以會增加,並不完全是因為肥胖所引起,而是因為身體老化所導致的結果;羅格利克強調,如果沒有好好保養自己的身體,導致自己罹患糖尿病,那麼這些患者將會面臨身體上的病痛,並且影響到生活品質,但是只要採取正確的預防方式,其實糖尿病是可以預防的,不需要過度害怕。熟女狂抽菸導致口腔癌 女性患病比例逐年上升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453&HN_Yr=0&HN_Mon=0維護婦女、孩童身心健康 受暴姐妹站起來!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452&HN_Yr=0&HN_Mon=0腰肥肚子大不是「帶財」 是要小心代謝症候群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451&HN_Yr=0&HN_Mon=0

上班族的你多坐少動嗎? 當心肥胖引發多項疾病

上班族的你多坐少動嗎? 當心肥胖引發多項疾病#肥胖

您知不知道在您每天工作的職場裡,您和您身邊的同事大約每5人就有1人體重過重!依據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去(99)年針對全國6千多位有專職工作的民眾進行電話訪問調查發現,近5成(51%)的男性員工有過重或肥胖的情況!若是不分性別,也有22.7%的全體職場員工過重(24≦BMI<27)、11.8%的員工屬於肥胖(BMI≧27)的情形。衛生署之前公布2010年國內10大死因排行,除了癌症連續第29年排榜首,且創死亡人數新高達41046人之外,最引人注目的,是高血壓性疾病又重回排行名單當中。而加上高血壓性疾病重返10大死因,榜中已有多達6項致死因素與肥胖相關,意味著國人將必須更慎重看待肥胖的問題。因過度肥胖引起的死因,即包括惡性腫瘤、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性疾病,以及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代表著肥胖將成為未來國內主要關注的課題之一,且絕對不容忽視。內湖科技園區是內湖區的重要資產之一,而園區內的大多數員工整天面對電腦導致坐式工作時間長、晚上加班機率大、運動機會甚少,多坐少動的工作型態便成了危害健康的因子。加上午、晚餐外食族比例高,園區四周有咖啡簡餐、外送便當、臨時餐車、少數的公司行號設有員工餐廳,飲食品質及種類堪慮。又員工常常因為工作繁忙縮短用餐時間,不正確的飲食習慣及作息造成代謝症候群的年齡層逐漸下降。諸多緊湊的步調讓很多上班族因為工作繁忙而忽略了自己的健康,等到驚覺健康出了問題時往往已經為時已晚。有鑑於此,內湖區健康服務中心善用社區資源,推動職場健康促進減重活動,在職場內推動健康管理課程,消息經公布,不僅同仁報名踴躍,出席率也很高,而且減重成效卓著;活動讓更多的同仁可以透過適當的飲食與運動,使身體更健康、生活更愉快,甚至有一些不是為了減重而來參加此課程的同仁,同樣也能得到促進健康的效果。

影音/肥胖天生的? 兩成人與基因有關

影音/肥胖天生的? 兩成人與基因有關#肥胖

一到休息放鬆的時間,不少民眾拿起零食,打開飲料,嘴巴就停不了。國內一項研究發現,有近四十種肥胖基因能讓胃口大開、食慾大增,而且國內有2成的民眾帶有這類肥胖基因,特別愛吃!日後肥胖機率會增加三倍,其中又以FTO肥胖基因影響最大,日後肥胖機率,會比一般人多出60%。這些肥胖基因還有遺傳的可能,醫生表示,如果只有父親一個有肥胖基因,孩子的身體質量指數BMI會增加0.4%;父母如果都有肥胖基因,BMI將會增加0.8%。另外,調查也發現,若在32歲時腰圍就超過標準值,平均每4人就有1人日後會罹患代謝症候群。事實上導致肥胖的關鍵還是生活習慣與飲食習慣,而且體內有肥胖基因的民眾,本來就比較容易出現食慾好的情況,因此醫師就建議,平常除了要控制飲食、腰圍外,也要多做一些中強度的運動,如擦地板、快走等微喘的運動來提高身體代謝率,並養成規律的生活習慣,才能遠離肥胖。※新聞內容由公視晚間新聞提供辦桌二人組登台疾呼 呼籲共同關心罕病紅孩兒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465&HN_Yr=0&HN_Mon=020%國人帶有FTO肥胖基因 變成「胖子」的機率多三倍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447&HN_Yr=0&HN_Mon=0生活壓力大導致精神問題 4.1%香港人患「經常焦慮症」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449&HN_Yr=0&HN_Mon=0

感冒者冬令若隨便進補 恐有「閉門留寇」之餘

感冒者冬令若隨便進補 恐有「閉門留寇」之餘#肥胖

天氣漸漸轉涼,冬季將至,11月8日就是立冬,代表天氣會越來越冷。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中醫科主任葉裕祥表示,「冬令進補」是許多人在冬天不可或缺的習慣,民眾常在寒冷冬天吃些溫補藥膳,的確有溫暖身體抵禦寒冬的功效。儘管民眾知道在冬天進補,有助於抵抗嚴寒,卻多不知中藥進補在中醫是有其理論基礎及專業性。葉裕祥醫師指出,進補是中醫一大特色,乃補其不足,是針對虛弱體質的調理方式,遇有虛弱寒性體質的人,非得從進補著手不可。如何補的正確、補的健康,則是進補先決條件,如果忽略中醫進補原則,甚至錯誤食用,可能導致身體出現不適。葉裕祥醫師提醒,唯有充分了解進補原則及個人體質,才是正確進補,也才能在沒有副作用下,有效發揮功能。葉裕祥強調,進補時除了要注意藥材寒熱屬性和個人體質因素外,還有些情況不宜食用,例如腸胃功能不佳、急性呼吸道發炎或其他急性炎症時。急性呼吸道感染如感冒造成喉嚨痛、咳嗽時也不宜進補,應先治癒再食用,否則可能會有「閉門留寇」之餘,出現感冒程度加重或感冒延遲康復,若不諳此原則而冒然進補,可能產生口乾舌燥、胸悶不適、痰粘難咳、咽痛不已等現象。此外,有痛風、高脂血症、糖尿病者,進補時應避免食用動物內臟。有高血壓者,食鹽的量要加以控制,不可喝太鹹藥湯,另外高血壓多半是陰虛火旺,不可吃太溫補中藥,以免血壓更是升高有中風之虞。

慢性病用藥拖垮健保 健保局呼籲民眾「減肥」

慢性病用藥拖垮健保 健保局呼籲民眾「減肥」#肥胖

國衛院教授蘇益仁投書媒體,擔憂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等「三高」慢性病患,恐成為拖垮健保的負擔。根據健保局統計,光是這三種慢性病的用藥在近三年來,每年都花掉健保費300億元,佔健保費的四分之一。一般認為高血壓、高血脂、與高血糖的成因,跟肥胖有很大的關係,因為飲食過度精緻與攝取過多高脂肪、高膽固醇與高糖份的食物,會讓身體產生代謝困難,慢慢地引起血液當中的糖份、脂肪與膽固醇上升,最後變成「三高」症狀。根據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肥胖防治網站表示,造成肥胖的主要原因為長期攝取高熱量的食品所造成。肥胖除了會造成體能衰退,還可導致糖尿病、代謝症候群、血脂異常、高血壓、痛風、骨性關節炎、冠心病、乳癌、子宮內膜癌、大腸癌等疾病。健保局醫審及藥材組專門委員施如亮表示,三高用藥確實造成健保的負擔,國人若是藉由運動、飲食來改善,並及時預防,不僅能節省龐大的藥費開銷,也能減少用藥對身體造成的負擔。出國停健保取消 人在國外須繳保費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849影音/詐領健保 新北聯合醫院2醫師收押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772健保愛心專戶捐款助弱勢民眾 溫馨滿人間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1781

控制體重、注意「FAST」 防治腦中風

控制體重、注意「FAST」 防治腦中風#肥胖

依據衛生署國民健康局2009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發現,20歲以上民眾自述經醫師診斷有中風之比率為1.39%,推估全國約25萬人。其中男性(1.56%)比女性(1.22%)高,且呈現隨著年齡增加而遞增之趨勢;尤其是65歲以上老人,每15人就有1人罹患中風。國民健康局於2007年委託進行的「台灣地區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追蹤調查研究」發現,體重過重及肥胖(身體質量指數BMI≧24)造成中風發生的可歸因危險達4成,即表示15歲以上體重過重及肥胖的國人發生中風的原因有4成是因過重及肥胖所造成的。BMI≧24的男性發生中風的可歸因危險達46.1%,較BMI≧24之女性發生中風的可歸因危險(32.9%)高。另15歲以上民眾因BMI≧24導致中風之風險是體重正常者(BMI 18.5~23.9)者的1.69倍,而腹部肥胖者(腰圍男性≧90公分;女性≧80公分)導致中風之風險亦為一般人的1.47倍。肥胖是中風的危險因子,依據上述2009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20歲以上成人過重及肥胖比率為42.7%(男性51.8%,女性33.5%);其中20~64歲過重及肥胖者中,只有將近3成(27.9%)執行減重,近半數(44.5%)沒有做任何體重控制,尤以男性較為明顯。進一步分析該調查發現,20歲以上中風患者,近5成有過重及肥胖情形,男性中風患者有52.9%有過重及肥胖情形,較女性中風患者(41.9%)高。另對於已經患有中風,且為過重及肥胖者的個案,是否會因此而進行體重控制呢?前項調查結果顯示,20~64歲有過重及肥胖情形之中風民眾,採取控制體重者僅有4成多,仍有進步的空間。衛生署署長邱文達呼籲為了自己的健康,鼓勵大家一起實踐「聰明吃、快樂動,天天量體重」的健康技巧,落實飲食健康化、運動生活化的健康生活習慣。中風為國人10大死因的第3位,2010年因中風死亡的人數達1萬134人。國內民眾的中風類型以缺血性中風為最多,佔7成左右。由於急性缺血性中風患者若能於發生後3小時內給予血栓溶解劑靜脈注射治療,將可有效減少中風導致的殘障健康。然而,分析中風患者的到院時間發現,卻僅有28.7%的缺血性中風病患於發作後能在2小時內到院。國民健康局局長邱淑媞呼籲民眾,牢記FAST辨別中風四步驟:一、「F」就是FACE,請患者微笑或是觀察患者面部表情,兩邊的臉是否對稱;二、「A」就是ARM,請患者將雙手抬高平舉,觀察其中一隻手是否會無力而垂下來;三、「S」就是SPEECH,請患者讀一句話、觀察是否清晰且完整;當三者症狀出現其中一種時,就要趕快送醫。四、「T」就是TIME,要明確記下發作時間,立刻送醫,爭取治療的時間,把握「急性中風搶救黃金3小時」。國民健康局與台灣腦中風學會配合「世界中風日」宣導,訂於10月29日(星期六)上午9點在台中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辦理「黃金救援123 搶救中風動起來」中風防治園遊會,宣導「搶救腦中風 牢記FAST黃金口訣」,並呼籲國人重視中風預防的重要性,教導社會大眾認識中風危險因子,以及透過維持健康體重,聰明吃、快樂動、戒菸等健康生活模式,降低中風發生風險。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