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

不要邊看電視邊吃飯 媽媽罵得有道理!

不要邊看電視邊吃飯 媽媽罵得有道理!#肥胖

喜歡在吃飯時玩電腦或看電視的人要當心了!英國一項最新研究指出,吃飯時最好遠離螢幕,因為這樣會分散注意力,導致在稍後的時間內吃下更多食物,增加肥胖風險。英國布里斯托大學的研究人員進行一項試驗,他們把受試者分為兩組,為他們提供完全相同的午餐,其中一組邊玩電腦邊吃飯,而另一組則專心吃飯,飯後半小時再提供餅乾點心時,發現前一組人(邊玩電腦邊吃飯)吃餅乾的量,幾乎是後一組人的兩倍。研究人員認為,這可能與玩電腦分散注意力,使人忘記吃了多少東西有關;而在飯後進行的列出午餐都吃了哪些食物的測試中,邊玩電腦邊吃飯的人和專心吃飯的人相比,更不容易記住自己吃了甚麼。醫學指出,經常待在電腦和電視螢幕前,會因久坐而增加肥胖風險。布里斯托大學的研究又顯示,電腦和電視還會影響進食量而增加肥胖風險,想減肥的人應該在吃飯時少待在螢幕前。

你的腰勒? 代謝不良腰圍超標當心罹癌

你的腰勒? 代謝不良腰圍超標當心罹癌#肥胖

俯首瞧瞧水桶腰,是不是又多一圈贅肉?署立雙和醫院社區醫學部主任祝年豐表示,腰圍與健康確實息息相關,醫學界歷經一、二十年研究證實,過高的體脂肪率是造成各種慢性疾病的因素,還可能增加罹癌風險,因此將腰圍、腰臀比視為健康新指標。現代人運動量少,加上飲食不均,喜歡高油、高糖、高鹽食物,光從體重無法反應肥胖情形,祝年豐指出,體內囤積過多脂肪是影響代謝的主要因素,男性正常腰圍應小於90公分(36腰),女性則是80公分(31腰),要改善腰圍過粗問題,均衡飲食、規律運動是保有健康的不二法門,每人每天需要做30分鐘的中強度運動,每周至少5天。「內科醫學檔案」(Archives of Internal Medicine)的研究報告指出,不論體重是否正常,腰圍愈廣,死亡機率愈高。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為響應國家健康100,廣邀大腹翁、小腹婆一起健康「腰動動」,知名連鎖超商與藥妝店實踐代謝症候群預防理念,結合各縣市衛生局舉辦社區健康小站健檢活動活動。社區健康小站自舉辦以來,兩屆累計近兩萬民眾參與,發現四成國人有代謝不良腰圍超標問題,今年第三屆擴大規模,參與小站門市數、護理人員暨志工人數皆增加至少2倍,舉辦時間從6月11日起為期3週末,還有20個縣市衛生局積極響應!除測量腰圍,小站門市另加入體質量指數(BMI)、體脂肪等項目的加值檢測,時時為自己的健康把關。為呼籲全民重視健康,千禧基金會與好鄰居基金會更投入資源,包括BMI檢測轉盤和代謝症候群指標貼紙。同時,ibon便利生活站也將陸續增設民眾自我檢測量表查詢及結果下載的創新服務,如代謝症候群簡易問答評量、輸入身體指數判斷代謝症候群發生率、運動消耗熱量計算、健康減重熱量攝取計算、飲食與健康狀態評估等,提供民眾便利又貼心的「社區健康小站」服務。

工時過長! 營建、電子、製造業最多脂肪肝

工時過長! 營建、電子、製造業最多脂肪肝#肥胖

近年來由於國人營養熱量攝取過多,因此因肥胖症所引起脂肪肝的比例相當高,而且年齡越來越低的趨勢;根據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提供資料顯示,台灣罹患脂肪肝比率最高的前三名行業,為營建土木、電子資訊、以及製造業。脂肪肝常見的原因包括肥胖、血脂肪過多、酗酒及不明原因,其中以體重過重為最常見的原因。根據研究,因經濟發達,國人營養熱量攝取過多,導致台灣有脂肪肝的人口越來越多,成人約三分之一有脂肪肝,連青少年朋友也有脂肪肝的病例。脂肪肝是指肝細胞內含有油脂,也就是「肝比較油」;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表示,肥胖、酗酒、高血脂、病毒性肝炎等,都是脂肪肝的高危險群,且已有間接證據發現,脂肪肝可能演變為脂肪肝炎,進而產生肝硬化,甚至導致肝癌。而營建土木、電子資訊以及製造業的工作者因工時長、沒時間運動,且吃得不健康,因此罹患脂肪肝比率高。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提醒,若有脂肪肝,要改變生活型態,積極減重。醫學研究指出,要改善脂肪肝,禁酒、飲食控制、適度運動是必要的,飲食上要避免高糖、高油與高熱量,並要多吃蔬果。

減肥手術救命? 美:死亡率其實也不低

減肥手術救命? 美:死亡率其實也不低#肥胖

受到飲食習慣的影響,全球肥胖的人口逐漸增加,而過度肥胖帶來的高血壓、糖尿病與心血管等疾病更是多不可數!隨著近年來醫療技術的進步,許多肥胖者即盼藉由減肥手術減重,以換回健康。不過根據《美聯社》報導,美國研究專家表示動過減肥手術不完全能降低死亡率。依照今年年初的統計數據顯示,全球肥胖人數已狂飆近5億人,而肥胖原因大多與飲食習慣、遺傳等脫不了關係;為求健康,不少人在近幾年漸漸藉由減肥手術讓體重下降至理想範圍。但美國研究專家今天指出,先前針對中年肥胖族群做的研究顯示,動過減肥手術的平均壽命短於不曾動刀的人口。美國專家的研究報告中提及,在2001年至06年間做減肥手術者的平均壽命在49.5歲,以及BMI值為47.4(BMI超過40為極嚴重過胖);相較於未動手術者,平均壽命達到54.7歲且BMI值也僅有42。根據去年的統計資料指出,全球前三大高肥胖率的國家,分別為墨西哥69.5%、美國68%、紐西蘭62.6%;至於台灣,09年統計出肥胖人口以男性最為嚴重,18歲以上BMI值超過24的人口達半數。而目前常用的減肥手術有三種,分別為胃間隔手術、胃繞道手術與胃束帶手術;其中以胃繞道手術最為困難,但也是最有效的手術。

研究/2歲兒若還用奶瓶 5歲時肥胖機率較高

研究/2歲兒若還用奶瓶 5歲時肥胖機率較高#肥胖

根據一項針對美國近7000名孩童進行的研究報告發現,2歲時仍在喝奶瓶的嬰幼兒,在5歲時出現肥胖的機率,比其他孩童高出1/3,等於小孩越早停止使用奶瓶,可能有助於預防體重過度增加。美國譚普大學(TempleUniversity)公共衛生博士候選人古茲(Rachel Gooze)將這份研究報告發表於「小兒科期刊」(Journal of Pediatrics)上,研究人員表示,他們不確定長期使用奶瓶是否為直接導致肥胖的原因,不過他們的發現顯示,嬰幼兒在年滿1歲前後斷奶,可能有助於對抗體重增加。古茲指出,他們的研究發現可能可增加1項讓小孩停止使用奶瓶的誘因,而且可能有必要這麼做,因為許多2歲大的嬰幼兒似乎仍在使用奶瓶,而在古茲和同儕研究的6750名孩童中,每5人就有1人在24個月大時仍在使用奶瓶,包括在夜間或全天使用。在長期使用奶瓶的小孩中,每5個就有1人在5歲時出現肥胖。小兒科醫師早也建議父母,在孩子12到14個月大或甚至更早時,就讓小孩停止使用奶瓶,改用方便嬰幼兒使用的杯子,主要是因為使用奶瓶的時間延長,尤其是徹夜使用,被認為是導致蛀牙風險提高的因素,也可能造成鐵質缺乏。

健康357! 預防肥胖上身有秘招

健康357! 預防肥胖上身有秘招#肥胖

愛孩子,就從健康357開始!國民健康局表示,由於兒童飲食西化、精緻化,含糖飲料及油炸食物攝取多,不知不覺中吃下過多熱量,加上看電視、上網等靜態生活,身體活動量不足,我國每4個兒童及有1名屬於過重或肥胖,肥胖兒童有2分之1的機率會變成肥胖成人,肥胖青少年的機率變成肥胖成人的機率更高,約3分之2。健康局表示,正常攝取3餐、天天5份蔬果、每週運動7天(每天30分鐘)從小培養孩子聰明吃、快樂動,培養健康生活型態,預防肥胖上身。國民健康局依2009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國小學童完訪樣本數2179人)及2008年「國中生健康行為調查」結果(國中學生完訪樣本數4856人),發現國小學童及國中生日常飲食中喝含糖飲料及吃油炸食品的情形嚴重,7成4的國小學童在調查日前1天喝了含糖飲料,約9成3的國中生在過去30天內,一週內至少有1天喝含糖飲料;約有5成6的國小學童每天的食物中有一半以上為油煎或油炸,國中生在過去30天內,一週內有1天以上吃油炸食品的情形約為8成5;國小學童平日看電視及打電腦的時間平均約2小時,假日面對螢幕超過4小時。健康局說,若兒童能減少含糖飲料及油炸食物的攝取,增加身體活動量,可有效防治肥胖,保障孩子的健康,家長除了可以讓孩子養成健康357的良好生活習慣外,同時也提供10項健康生活小秘訣,讓親子間共同擁有親密關係與健康身心:1. 家長與孩子「一」起走路上學,聯絡感情共享早晨時光。2. 看電視、打電腦、玩電動每天不超過「2」小時。3. 每天吃「三」餐,天然食物營養均衡滿分。4. 「四」不一沒有:不喝含糖飲料、不吃油炸食物、不吃太鹹的食物、不吃宵夜,遠離肥胖沒煩惱。5. 天天「五」蔬果,水果蔬菜我最愛。6. 「六」類食物均衡吃,健康長大不煩惱。7. 每週「七」天要運動,放假全家去郊遊,戶外活動好體力。8. 每天睡滿「8」小時,頭腦清醒身體好。9. 飯後散步不「久」坐,天天談心讓親子更貼心。10. 健康生活「時時」多喝水,少喝含糖飲料,體內環保最健康。

減重就是不吃東西?營養師籲:錯誤觀念!

減重就是不吃東西?營養師籲:錯誤觀念!#肥胖

隨著經濟發展,生活形態改變,物質條件提昇,民眾愈吃愈好,體重也跟著直線上昇。體重向來是健康的隱形殺手,過胖的體重不止讓身體負擔過重,同時容易成為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的高風險族群。根據國民健康局數據顯示,BMI值大於24即算是過重,而我國成人過重或肥胖比率達44.1%,其中男性比率更高達50.8%,可見得體重過重及肥胖問題已成為國人不可輕忽的隱形健康殺手。北醫附設醫院李飛鵬院長指出,過重及肥胖雖不似一般急重症有立即的病癥,但卻是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等高風險因子,是影響健康的隱形殺手。因此,北醫附設醫院要扮演好社區民眾健康守護者的角色,從預防醫學的角度,來呼籲民眾維持適當體重、保持健康,除了全院員工並結合社區民眾宣誓減掉5公噸體重。北醫附設醫院營養室蘇秀悅主任表示,一般人肥胖的成因,不外就是運動量不足及飲食不正常或不正確,因此減重關鍵就是聰明吃、健康動。蘇秀悅主任認為,很多民眾以為減重就是不吃東西,其實是不正確的觀念,減重不是不吃,而是要懂得正確的飲食並配合運動,才能減掉體重而不是減掉健康。有鑑於此,營養室推出「健康350減重餐」要教民眾聰明且正確的飲食,「健康350減重餐」共有6種選擇包括:鄉村餐、水果餐、蔬食養生粥、綠豆薏仁粥、生菜總匯沙拉及雞腿雜糧飯,每份平均熱量約350大卡,相較市售便當750~850大卡熱量而言,午餐選擇「健康350減重餐」,二週就能輕鬆減掉1公斤,若再配合適度運動效果會更顯著。蘇秀悅主任指出,一個成年人一天所需熱量為每公斤30大卡,以65公斤重的男性為例,一天約需1,950大卡,而市售便當熱量約850大卡,就幾乎佔了一天所需熱量的一半,若再加上喝飲料、零食等,以及缺乏運動,長久下來不胖也難。以五榖根莖、蔬菜及適量蛋白質食物為主的「健康350減重餐」,熱量降低,但營養素不減反增。營養師說,此餐設計比一個排骨便當的熱量少了400~500大卡的熱量。市售便當份量多且油膩,有些民眾常因吃不完丟棄造成浪費,以節能減碳的觀念,北醫附醫提供適量的減重餐可讓民眾健康、減少浪費。延伸閱讀「健康350減重餐」:http://www.uho.com.tw/health.asp?aid=10406

熱量標示上路  健康飲食的指標

熱量標示上路 健康飲食的指標#肥胖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自去(99)年起,為了臺北市市民朋友的健康權益著想,邀請速食連鎖業者在點餐卡或其他民眾看得到的地方標示產品的熱量,方便市民朋友選購前就得知產品熱量資訊,以便做出健康選擇。今年配合全國肥胖防治政策,將更全面性的輔導各類食品業者進行熱量標示,協助市民輕鬆落實健康飲食生活。該局目前正逐步輔導各類食品業進行熱量標示。以大賣場業者為例,除了原先已經有營養標示的包裝食品之外,在衛生局的輔導下,已有業者優先響應,即日起開始對於現場新鮮製作販售的烘焙產品及熟食食品標示熱量,該局也將持續輔導各大賣場業者,於4月底前完成烘焙及熟食食品之熱量標示。另大賣場內附設之美食街,也是衛生局未來逐步輔導實施熱量標示的對象。而其中有部分餐飲業者非常重視市民選購餐點時的營養與健康訴求,均已於旗下的各餐飲品牌的菜單上標示熱量供民眾參考與選購。隨著民眾對健康議題的重視,健康飲食已是不可或缺的一環,食品業者提供充足的營養資訊、市民朋友關心自己選購餐點的熱量與營養、衛生局除輔導業者亦教育消費者,期打造一個全民的健康消費環境。市民如有相關問題可撥打市民當家熱線1999(外縣市民眾請撥02-27208889)轉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