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

肥胖、大腦退化!長期久坐10大危害

肥胖、大腦退化!長期久坐10大危害#肥胖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久坐會帶來許多危害,世界衛生組織指出,久坐為十大致死致疾殺手之一,全球每年有200萬人因久坐而死亡。預計到2020年,全球將有七成疾病是由坐太久引起的。而且坐著時,一種負責燃燒脂肪的酶就會停止分泌,造成腰腹橫向發展的蘋果形身材。久坐的危害1)傷害運動器官,使其畸形化發展。2)導致身材粗短、肥胖。3)頸肩腰背持續保持固定姿勢,導致僵硬、酸脹、疼痛。4)使心肌得不到良好的鍛鍊而收縮無力,影響心臟健康。5)影響血液循環系統的正常運行,易患動脈硬化等疾病。6)增加患靜脈血栓、猝死的風險。7)使肺部得不到充分鍛鍊,易患各種呼吸道疾病。8)使腸胃蠕動減慢,影響消化系統的健康。9)久坐的女性更容易患痛經、內分泌失調等婦科疾病。10)使人變得更加懈怠、懶散,大腦退化。因此,為了避免久坐的生活習慣,建議上下班多搭乘大眾交通工具,無形中就能增加很多走路機會。另外,我們每天有很多等待的時間,例如等著開會,等交通工具,等客戶。大部分時間都會找個地方坐著等,我建議,與其坐著等,不如走著等。舉兩個我自己的例子,每次演講為了預防塞車遲到,我都會提早半小時到一個小時。到達會場後,只要主辦單位沒有其他安排,我都會用等待的時間來走路。另外,我經常出國出差,通常出關後還會有約一個小時的時間。我從來不坐著,而是拎著行李在機場走一個小時,大概可以走完六、七千步,每天萬步的任務就完成大半。(本文摘自/神奇健走力/時報出版)

想減肥快換地方住!研究:高海拔可預防肥胖

想減肥快換地方住!研究:高海拔可預防肥胖#肥胖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編譯)隨著肥胖人口日益增加,現在有越來越疾病皆與肥胖有關,包括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等,因此,世界衛生組織在近年來已將「肥胖」一詞正式納入慢性疾病中,然而,面對這如洪水般接踵而來的肥胖問題,減重也開始成為當今社會重要的課程之一。但多數人想到的減重方法,不外乎是少吃、多運動,不過,日前有項最新研究發現,居住在高海拔地區,可預防肥胖問題找上門。住在1496英尺以上者 肥胖機率降低了13%根據《每日郵報》指出,該研究主要由西班牙納瓦拉大學,針對9300多名非過重、肥胖狀態的受測者進行分析研究,以他們家庭所在地的海拔高度分為為低海拔地區(低於407英尺)、中等海拔地區(407~1496英尺)以及高海拔地區(1496英尺以上)三組來觀察,結果發現,約有2100名的受測者,在這段期間內變的超重、肥胖。因此,在去除一些其它因素後,研究人員表示,高海拔地區的受測整變胖的機率,比起一般低海拔者降低了13%,而這可能與空氣中的氧氣濃度低有關,因為氧氣濃度低時會抑制住飢餓,雖然尚未不清楚是否搬家至高海拔區能否有相同效果,但至少證實了1496英尺以上的海拔高度存在著這種效應,而目前此研究發表於今年以肥胖主題為主的歐洲國會上。

肥胖問題多 大腸癌、乳癌風險增2倍

肥胖問題多 大腸癌、乳癌風險增2倍#肥胖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整理)根據衛福部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調查指出,45歲以上成人,逾二成有肥胖的風險,超過一半以上同時有體重過重及肥胖的危機,且世界衛生組織也曾指出,肥胖相較健康體重者罹患糖尿病、代謝症候群及血脂異常之相對危險性高達3倍以上,而癌症(如大腸癌、乳癌、子宮內膜癌)、高血壓也有2倍的風險。不健康飲食、缺乏運動 是造成肥胖的主因在國人十大死因中,台南市衛生局表示,惡性腫瘤、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下呼吸道疾病、高血壓、慢性肝病及肝硬化、慢性腎臟病等8項死因,也與肥胖有關,由此可見,肥胖所造成問題不容小覷!然而,不健康飲食與缺乏運動是造成肥胖的主要原因,因此,為有效預防肥胖造成的危害,國民健康署自2002年起推動健走,希望民眾能把走路融入日常生活,每天只要15分鐘,即可改善各項身體機能,運動時腦部產生的腦內啡,還能夠使人心情愉快、舒解壓力。至於在飲食上,過去《優活》也曾指出,台灣肥胖盛行率之高,手搖飲料文化就是禍首之一,所以,建議民眾除了少吃高油、高熱量的食物外,飲料最好也要盡量避免,如此一來,才能朝向健康邁進。

肥胖恐罹糖尿病!腿細腹胖更是危險加倍

肥胖恐罹糖尿病!腿細腹胖更是危險加倍#肥胖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人體是從胰臟分泌出胰島素,在分泌過程中,若不能進行正常的作用(胰島素反抗性),導致血液中的糖不斷堆積而引起的疾病,稱之為「糖尿病」,診斷糖尿病是以測定血糖為主。罹患原因有老化、遺傳、錯誤的生活習慣、飲食習慣、肥胖、高血壓等。有可能是其中一個原因引起,也有可能綜合各種原因所致。需正確了解原因,治療效果才會好。肥胖是糖尿病的主因,尤其腿纖細,只有腹部脂肪肥胖(腹部脂肪肥胖的標準是女性腰圍為80公分以上、男性為90公分以上)時,罹患糖尿病的可能性就更高。就飲食習慣而言,各個年齡層的致病原因不同。40歲以上大多因攝取白米飯、年糕、麵包等碳水化合物,少攝取肉類,因而缺乏脂肪和蛋白質;20~30歲的人則大多攝取速食等脂肪多的食物,有以上習慣者較易有高血糖問題。此外,曾產過4.0公斤以上巨嬰的人,或懷孕時未攝取足夠的營養素(尤其蛋白質),而產過2.5公斤以下的早產兒,罹患糖尿病的機率也較高。血糖異常過高時,糖會從小便排出,並且伴隨水分一起排出去,因此糖尿病患者的小便量變多。大量的小便排出時,造成體內的水分會不足,乾渴的症狀變得嚴重。因為葡萄糖從小便排出,無法製造能量,所以會覺得身體無力,易感到飢餓,結果就是攝取更多食物的惡性循環。如何診斷?一般以血液做為基本的診斷方法。禁食8個小時以後,測量的血糖126 mg/dL以上;葡萄糖耐受力檢測(Glucose Tolerance Test)2個小時後,血糖在200mg/dL以上,就斷定為糖尿病。為了找出病患罹患疾病的主因,給予最適合的治療,需進行胰島素分泌量、抵抗性、肥胖、高血壓、心血管疾病、膽固醇指數等綜合性檢查。(本文摘自/14位抗癌權威醫師的食癒餐桌/台灣廣廈出版)

最「瘦」用的母親節禮物 4招擊退腰內肉

最「瘦」用的母親節禮物 4招擊退腰內肉#肥胖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媽媽平日辛苦照顧家庭,但隨著年齡增長,中年後往往腰圍變粗、身材變形,成為發福的「甜甜圈媽媽」。事實上,寵愛媽媽要從關心媽媽的健康開始,因此母親節不必送大禮,只要送給媽媽3項健康好禮:體重計、腰圍尺以及健康體重管理。阮綜合醫院家醫科潘咸廷醫師說,腰圍變粗、身材變形,幾乎是所有媽媽共同的煩惱,猶如「甜甜圈」的腹部肥胖,不僅是外型的考量,更透露出健康危機。研究調查顯示,女性進入更年期後,腹部肥胖比率遠超過男性,堆積在腹部的脂肪,不僅影響身體代謝功能,還會升高三酸甘油脂和血糖值,提高罹患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風險。荷爾蒙減少  更年期讓女性更易發胖台灣女性更年期大多發生在48至52歲間,重要的是更年期也是女性發胖的階段之一。更年期肥胖的主要原因在於女性荷爾蒙減少、身體活動力不足和基礎代謝率下降。但很多媽媽不了解為何食量沒增加,體重卻直線上升,反覆不適當的減肥反而造成身體機能受損,形成惡性循環。享「瘦」又健康  控制體重4要訣 因此潘咸廷醫師也提到,媽媽要健康甩油,控制體重不讓身材隨著年紀增長而走樣,可把握以下原則:1)飲食少油多蔬果/多吃蔬果、增加纖維質攝取量,少吃油炸類食物,避免過多飽和脂肪酸的攝取,可減少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2)補充鈣質及維生素/更年期婦女因體內雌性激素分泌量減少,骨質流失速度變快,建議適量補充鈣質,如脫脂牛奶、維生素B群、維生素D3,幫助鈣質吸收。此外,五穀雜糧、豆類製品,芹菜、青色花椰菜、甘藷、牛蒡、山藥等蔬菜,都含有植物性荷爾蒙,能補充雌性激素。3)運動/減重沒有速成,建議以每星期瘦身1至2公斤的速度進行,規律且適量運動。至於項目,可選擇較低衝擊力的太極拳、瑜珈、健走、慢跑、游泳等。4)定期健檢/女性進入更年期之後,生理機能快速退化,建議應定期做健康檢查,瞭解身體的變化,且多參與社交活動,提升整體生活品質,身心靈都健康。

小心更容易變胖、感冒!早餐不吃7大罪

小心更容易變胖、感冒!早餐不吃7大罪#肥胖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現在許多女孩,不喜歡吃早餐,或早晨空腹吃冷食,或只吃1個蘋果減肥,這些都是不科學的飲食。不吃早餐的人,容易在剩餘的時間裡吃得更多,且更喜歡吃高熱量食物,因此這些人往往容易感覺疲勞、精神不集中、易怒。以下是不吃早餐的「7大罪狀」:1)注意力不集中,工作效率降低/從入睡到起床,是一天當中停止進食最長的一段時間,如無早餐供應血糖,腦部血糖低,即會感到疲勞,造成反應遲鈍、注意力不集中和精神委靡的症狀。2)易患消化道疾病/早餐不吃,中晚餐大吃,飢一頓,飽一頓,打亂了消化系統的生理活動規律,易誘發腸炎等腸胃道疾病。3)膽固醇增加/不吃早餐者,血液中的膽固醇含量比每日吃早餐者高出33%;而高膽固醇患者,血管中有脂肪紋,它是粥狀動脈硬化的早期徵兆。4)易患膽結石/人在空腹時,體內膽汁中的膽固醇濃度特別高,在正常吃早餐的情況下,膽囊收縮,膽固醇會隨著膽汁排出;反之,膽囊不收縮,長此以往,就容易罹患膽結石的毛病。5)易導致肥胖/人在空腹時,身體內儲存能量的保護機制增強,攝取的食物很容易被吸收,即使吸收的是糖,也容易囤積成皮下脂肪,造成身體肥胖。6)皮膚乾皺和貧血/不吃早餐,人體只能動用體內儲存的肝醣和蛋白質,久而久之,會導致皮膚乾燥、長皺紋和貧血,加速衰老。7)易患感冒、心血管疾病/營養不良導致人體抵抗力下降,因此易罹患感冒和心血管方面的各種疾病。(本文摘自/吃對三餐吃出健康/康鑑文化出版)

肥也有好處?英研究:肥胖者失智症風險低3成

肥也有好處?英研究:肥胖者失智症風險低3成#肥胖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編譯)大家都知道身體肥胖不僅會帶來許多生活不便,更重要的是肥胖還會影響身體健康,增加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但出人意料的是,根據英國最新的一項研究指出,過重的中年人罹患失智症的風險低了約3成,反觀,體重過輕的人罹患風險最高。體重過輕  居然會增加失智症風險?英國的研究人員透過調查發現,體重過重竟能夠減少得失智症的風險,而這是迄今關於此課題規模最大的研究。分析了約200萬年齡為55歲的英國人,進行了長達20年的追蹤後,顯示體重較輕的人罹患失智症的風險更高。這項結果讓許多人大為震驚,因為在大多數人的觀念裡,肥胖對人體健康是有許多威脅的,怎麼可能肥胖還會降低失智症的風險?專家指出,分析顯示體重較輕者患失智症的機率比體重正常者高出39%。而那些體重超重者的機率比體重正常者低18%,而肥胖者的罹患失智症機率低24%。當心!大多數疾病仍與肥胖相關而專家們推測會出現這樣的結果,可能是因為失智症的主因是缺乏維生素D和E,而那些肥胖的人吃得多,自然也會補充更多的維生素。但是他們強調,此研究結果並不能當成過重或肥胖的藉口,因為大多數的疾病都還是與肥胖息息相關,如心臟病、中風、糖尿病和癌症。且根據統計的數據顯示,到2050年,全球失智症的患者恐會增加3倍,飆破1.3億人,但失智症至今仍無藥可醫。專家也只能建議透過戒煙、多運動、飲食均衡等方式來減輕失智症的速度。

不想發胖、罹癌?十大成分清單請迴避

不想發胖、罹癌?十大成分清單請迴避#肥胖

1)反式脂肪,也稱氫化油。反式脂肪主要是用來延長食品的保存期,是你可能吃到的最危險物質之一。油炸速食和某些以人造奶油或半氫化植物油製造的加工食品裡,通常都有反式脂肪。許多研究顯示,反式脂肪會增加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壞的膽固醇),減少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好的膽固醇),增加心臟病發作、心臟疾病、中風的風險,導致發炎、糖尿病和其他健康問題。• 蹤跡/任何氫化的植物油(氫化大豆油、氫化紅花油等等)、人造奶油、洋芋片、餅乾、烘焙食品、多數速食。2)高果糖玉米糖漿或玉米糖。高果糖玉米糖漿是高度精製的甜味劑,很多人認為它已經變成美國第一大熱量來源,幾乎所有的加工食品裡都有。根據目前的研究,高果糖玉米糖漿讓人發胖的速度比任何成分還快,也會增加壞膽固醇的濃度,導致肥胖、糖尿病、組織受損。• 蹤跡/汽水、多數加工食品、麵包、糖果、調味優格、沙拉醬、罐頭蔬菜、穀物麥片。3)人工甜味劑(蔗糖素、阿斯巴甜、糖精)。那些藍色、黃色或粉紅色小包裝的甜味劑幾乎都是。這些化學物質已知是神經毒素和致癌物質,一般認為它們比其他各種食品添加物合起來還毒。研究證實,這些化學物質會讓人對糖分更加渴望,也會讓身體逐漸無法辨識真正的糖分擁有多少熱量,進而導致肥胖。阿斯巴甜的兩大成分是苯丙胺酸和天門冬胺酸,兩者都會刺激胰島素的釋放,胰島素是指示身體儲存脂肪的荷爾蒙。大量的苯丙胺酸會降低血清素的濃度,血清素是神經傳導物質,它會通知你飽足感;血清素濃度低會增加你進食的欲望,導致體重增加。這些人工甜味劑也有害智力,影響短期記憶,導致多種疾病,包括腦瘤、淋巴瘤、糖尿病、多發性硬化症、帕金森氏症、阿茲海默症、纖維肌痛、慢性疲勞、憂鬱症和焦慮症之類的情緒失調、頭暈、頭痛、噁心、精神錯亂、偏頭痛、中風。• 蹤跡/多數的減肥食品或無糖食品裡都有,包括汽水、甜點、無糖口香糖、調味飲料、焙烤食品、甜味劑、穀物麥片、口氣清新薄荷糖,甚至可咀嚼的維他命和牙膏裡面都有。4)人工色素(紅色四十號、黃色六號、藍色一號和二號)。如今已知食用色素和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染色體受損、甲狀腺癌有關。甲狀腺對代謝功能而言很重要,對甲狀腺有害的任何東西,都會對你的腰圍及整體健康相當不利。為食物增添色澤有許多天然的方法,例如紅色可用甜菜,黃色可用薑黃,橘色可用胡蘿蔔,綠色可用菠菜,藍色和紫色可用紫高麗菜。• 蹤跡/糖果、飲料、穀物麥片、起司、烘焙食物、冰淇淋。5)亞硝酸鈉和硝酸鹽。這兩種食品添加物很相近,唯一的差別是硝酸鹽比亞硝酸鹽多了一個氧原子。兩者都用於培根、火腿、熱狗、罐頭豬肉、醃牛肉、燻魚和其他加工肉品中,做為防腐劑和香料。亞硝酸鹽也用來幫食物上色。這兩種成分進入人體的消化系統後,都有很強的致癌效果;在消化系統中形成亞硝胺化合物,進入血液中,破壞內臟──尤其是肝臟和胰臟。為什麼你應該特別關心胰臟?因為胰臟負責生產胰島素,那是體重管理的關鍵荷爾蒙。正當你以為我只擔心你的健康時,其實我也同時擔心你的腰圍──一般普遍認為亞硝酸鈉是有毒成分,美國農業部(USDA)其實早在一九七○年代就想要禁用,但是食品製造商大舉反彈,聲稱他們沒有保存加工肉品的其他方法。業者為何仍使用這種化學物質?很簡單,它可以讓肉類變成鮮紅色,是增色劑,讓老肉看起來特別鮮嫩。• 蹤跡/熱狗、培根、火腿、罐頭豬肉、臘肉、醃牛肉、燻魚和其他的加工肉品。6)生長激素(rBST、rBGH)。人工激素是給傳統飼養的乳牛和家畜用的,添加在牠們的飼料裡,目的是為了增加牠們分泌的乳汁或加速長肉,以便迅速宰殺。研究顯示,人類攝取這些生長激素也會變胖,提早發育。• 蹤跡/非有機的奶製品和肉類。7)麩胺酸鈉(味精)。味精是一種胺基酸,常用來增添湯品、沙拉醬、洋芋片、冷凍食品、許多餐廳菜色的口味,是已知的刺激性毒素,會過度刺激下視丘的腦細胞,甚至導致腦細胞受創或壞死。下視丘位於腦幹正上方,負責某些代謝過程及自主神經系統的活動。為什麼這很重要?因為下視丘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就是透過腦下垂體連接內分泌系統。下視丘控制很多功能,包括飢餓感,你曾經不解為什麼吃到含味精的食物時嘴巴會停不下來嗎?這可能就是原因了。研究顯示,味精會影響大腦的神經通路,停止通知「我飽了」的功能,讓人愈來愈餓,對食物的欲望愈來愈強。此外,經常食用味精可能造成許多副作用,包括憂鬱、迷失方向感、視力減損、疲勞、頭痛、肥胖。食品成分中沒列味精並不表示裡頭就沒有,它常常以酪蛋白鈉(sodium caseinate)、水解酵母(hydrolyzed yeast)、水解植物蛋白(hydrolyzed vegetableprotein)、自解酵母萃取物(autolyzed yeast)等身分偽裝。• 蹤跡/外帶的中國餐和中菜館的食物(你可以請店家別放味精)、許多零食、洋芋片、餅乾、調味料、湯品、罐頭食品、冷凍食品、罐頭豬肉。8)丁基羥基甲氧苯(BHA)和二丁基羥基甲苯(BHT)。BHA和BHT是多數非有機穀物麥片、口香糖、洋芋片、植物油內常見的防腐劑,是避免食物變色、變味或變質的氧化劑。它們主要會影響大腦的神經系統,導致行為的改變;也會擾亂內分泌系統(荷爾蒙),在你體內形成致癌的活性化合物,因此可能讓人罹癌。很少包裝食品不含BHA或BHT,不過你還是找得到,雖然需要仔細閱讀標籤,但絕對值得你花時間那麼做。• 蹤跡/洋芋片、口香糖、穀類麥片、冷凍香腸、強化米、豬油、酥油、糖果、果凍。9)抗生素。牧場飼養的動物通常會注射抗生素,以避免不人道的飼養場環境導致感染,也讓動物長得比正常還大、還快。如果你是半素食主義者(戒食紅肉、禽鳥類肉食,但仍吃海鮮,並以魚為主),可能會以為自己不受影響,但是漁場養殖的魚類也會基於同樣的理由施加抗生素(連同殺海蝨的殺蟲劑一起施加)。如果你還不明白我在講什麼,抗生素不只會影響用藥的動物而已,也會連帶影響吃那些動物的人類,有一些研究顯示,濫用抗生素可能是導致我們過胖的原因,讓人跟動物一樣迅速地囤積脂肪。一般懷疑,有多種原因導致這種情況的發生:持續施加低劑量的抗生素,會導致跟分解醣類及調節膽固醇(血脂)濃度有關的基因出現「不尋常」的活動;抗生素也會殺死腸道內幫我們吸收維生素和礦物質的「好菌」。如果我們無法吸收這些微量營養素,就無法有效地合成荷爾蒙。令人擔心的問題幾乎說也說不完。關於抗生素的細節及它對體重的壞處,請讀第三章的「破壞你瘦身大計的藥物」單元。除了導致肥胖以外,濫用抗生素也會創造出有抗藥性的「超級害蟲」,為人類帶來極大威脅—如抗藥性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濫用抗生素也跟酵母菌感染、腸漏症、念珠菌等疾病有關。請盡可能挑選有機肉品,吃野生捕撈的魚,以避免無意間攝取到抗生素。• 蹤跡/傳統養殖的牲畜(包括家禽)和養殖場的魚類。10)殺蟲劑。梅瑟大學醫學院探索殺蟲劑是否導致全球的兒童肥胖,研究人員追蹤六千八百位六到十九歲的參試者,透過尿液檢測來判斷每個人接觸的環境用藥,以辨識殺蟲劑殘留的濃度;他們發現尿液裡「2.5-二氯酚」殺蟲劑濃度高的參試者普遍比較胖。為什麼你需要注意這種聽起來很詭異的東西?答案很簡單,2.5-二氯酚是地球上最廣泛使用的殺蟲劑之一。上述研究是把焦點放在孩子身上,但很多其他的研究也發現那對成人有類似的影響殺蟲劑會擾亂內分泌系統,進而導致代謝機能失調,你知道那會有什麼結果直接影響你的下盤或肚腩。• 蹤跡/大多數非有機的蔬果。(本文摘自/7天狠甩9公斤!全美第一健身女王教你打造最高效率的燃脂環境/柿子文化出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