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痛

嚇壞粉絲!潘瑋柏自爆壓力大要看心理醫師

嚇壞粉絲!潘瑋柏自爆壓力大要看心理醫師#頭痛

潘瑋柏奪金鐘戲王引發演藝圈的各方質疑,讓他飽受壓力,甚至不敢拿獎座,根據媒體報導,指稱最近需要看心理醫生,嚇壞粉絲。根據行政院南投草屯療養院的文章表示,壓力大可能會出現一些生理狀況,像是胸悶、頭痛、腹瀉等問題,表示心理壓力所引發的身心症,需要就醫治療,不要因為面子問題,或是傳統的觀念導致更嚴重的精神疾病。潘瑋柏以「愛∞無限」奪下本屆金鐘獎最佳男主角,擊敗戲劇界的沙場老將,雖然金鐘獎的頒獎典禮已經結束了,但是潘瑋柏仍處於驚嚇的狀態,甚至有報紙指出,他在影片中自爆需要看心理醫師,讓很多粉絲為他捏一把冷汗。草屯療養院的文章指出,很多民眾心中仍對「精神科」懷有懼怕的心理,常常延遲至精神科就醫而加重病情。該文章表示,隨著人們生活的步調愈來愈快,壓力隨著也愈來愈大,如果伴隨頭暈、胸悶、腹痛、腹瀉等症況,就有可能是罹患心身症!草屯療養院林倪綺醫師指出,如有長期出現明顯生理不適現象,就診卻找不出病因,有可能是因為情緒因素所引發,就是心理適應不良所影響的生理疾病。民眾如常有生理病痛,找內外科醫師會診、服藥但症狀改善有限時!請注意那就有可能是罹患了「心身症」,必須同時搭配精神科的治療,才能根本治癒身心上的不適。乳房問題應看「外科」! 兩成婦女誤看婦產科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108舌懸吊術幫大忙 退休女老師終於可好好睡覺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096甲狀腺結節多為良性 也可能是惡性腫瘤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093

女子長血管瘤頭痛又嘔吐 開刀救治免於腦溢血

女子長血管瘤頭痛又嘔吐 開刀救治免於腦溢血#頭痛

10月28日「台灣抗痛日」在臺北慈濟醫院揭開序幕,現代人生活壓力大,常發生不明就裡的頭痛,甚至有些慢性頭痛的病人會因為無法忍受頭痛的折磨,而出現輕生的念頭。頭痛會以許多不同的型態出現,像是緊張性疼痛(發生率80%),偏頭痛(發生率18%)、以及原發性刺戳性頭痛(發生率35%)等,其中女性發生頭痛的機率比男性高出2到3倍,成人發生頭痛的機率也比兒童要高。頭痛的病人當中,有高達九成會長期頭痛,其中更有大約3%之病人每個月會嚴重頭痛超過15天。人一頭痛就無法工作也無法正常生活,頭痛造成的失業與產能下降所損耗的社會成本,在美國有10億美金,在歐盟更高達250億歐元。彭小姐三年前開始出現頭痛現象,開始並未予以理會,自行服用成藥緩解,沒想到頭痛發作的時間越來越頻繁,頭痛的時候腦袋好像要炸開來,同時伴隨脖子僵硬,喉嚨有如異物哽塞,有強烈的嘔吐感,後來經由介紹,轉介到臺北慈濟醫院由神經外科李定洲醫師和醫療團隊仔細檢查,才發現腦部有一個血管瘤,如果不及早開刀救治,很有可能血管破裂,造成腦溢血。經由開刀,她現在頭痛的問題全都好了,她說:「早知道就應該早點開刀,李定洲醫師真是我的救命恩人。開刀不用害怕,要相信醫師,因為雖然會暫時少了頭髮,但是可以少掉頭痛的折磨,這比甚麼都重要。」(圖:手術前後血管瘤照片,左為手術前照片,紅框內為血管瘤。右為手術後照片)臺北慈濟醫院疼痛科表示,疼痛是一種自我提醒的警訊,代表身體已經出現異常狀態。由於疼痛的原因很多,可能是身體病變,可能是微生物入侵,也可能是壓力過大,所以民眾如果發生疼痛,都請主動尋求疼痛專科醫師的協助,找到真正的原因,並且對症下藥,而不要逃避或忽視它,避免讓小病變大病,徒增無謂的痛苦。病人及社會大眾對頭痛的知識不足,並不只在台灣,而是全世界的普遍問題。國際疼痛學會(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Pain, IASP)從2004 年起,每年都會選定一種特定的疼痛議題,作為全球共同努力的目標,並且在當年度藉由各類活動,來提昇病人及社會大眾對疼痛的健康知識,也讓醫療專業人員經由參與各類學術活動來提升疼痛的治療成效,這個活動被命名為「全球抗痛」-Global Against Pain,而起跑的這一天,則被稱為「全球抗痛日」。

別輕忽青光眼 恐導致失明

別輕忽青光眼 恐導致失明#頭痛

20多歲的張小姐是一名朝九晚五的上班族,因工作關係必須長時間坐在桌前使用電腦工作,下班後也會再上網與朋友聊天。年初時張小姐開始覺得眼睛很容易痠痛,掉眼淚,至眼科就診時醫師告訴她眼睛要多休息,當時檢查的眼壓為20mmHg。經過半年,張小姐覺得眼睛痠痛的情形愈來愈嚴重,甚至還有頭痛情形,她以為是太累或偏頭痛,自行服用止痛藥狀況並未改善。張小姐到神經內科求診,醫師建議她再到眼科做檢查,於是張小姐至台中醫院眼科朱雲華主任門診求診。朱主任幫她做完詳細的檢查後告訴她:「妳罹患了青光眼,而且現在的眼壓已經高到40mmHg,妳如果再沒有接受適當的治療及讓眼睛好好的休息,久了你可能,會有失明的危險」。現在張小姐除非工作必要,盡量不再使用電腦,並遵守醫師交代每隔一段時間就讓眼睛休息一下,也配合醫師的藥物治療。 朱雲華主任建議患有青光眼的患者於日常生活應注意以下幾點:●減少彎腰動作,改用蹲式。 ●避免拿重物,重打噴涕、咳嗽、憋氣及瑜珈倒立,解便時也切勿太用力。 ●避免用眼過度,使眼睛疲勞。 ●避免情緒起伏過大。●避免飲食過於刺激,例如:茶、咖啡、酒類,也不要一次大量飲水。何謂青光眼?青光眼是一系列令視神經受到永久性破壞的眼疾統稱,情況嚴重者可導致失明。它是全球成年人的主要致盲眼疾。青光眼引起的視力受損一般是從視野兩旁開始,視力會逐漸收窄,大部份青光眼在病發初期是無痛及不易發覺,因此,很多病人往往沒有察覺他們已患上此病,直至他們的視野範圍只剩餘低於兩成。

勇警腦瘤術後記憶力退 大腦病變後遺症多

勇警腦瘤術後記憶力退 大腦病變後遺症多#頭痛

失蹤老人協尋中心歡慶十周年,獲表揚的是高雄市苓雅分局巡佐黃聖賀,他曾在8年內成功尋人約300件。但黃聖賀坦言,三年前被診斷腦瘤並接受治療後,也有很多事想不起來,講話、思路會有些遲緩,記憶力不比從前。新店慈濟醫院神經外科醫師李定洲表示,腦瘤手術會因為手術部位或病因不同而產生不同的影響。李定洲醫師表示,腦瘤的成因有很多,可以依據病變的程度分成良性或惡性腫瘤,如果腦瘤的位置是在腦膜內部或腦本身,那麼危險性會比較大,也容易影響術後各項生活能力。記憶力、思考力等能力下降,是常發生的手術後遺症。通常患者在腦部手術後,主要會受到影響的部位是大腦頂葉或是顳葉,因為該區域掌控的是空間感、情緒感情、記憶力的部分,所以受到的影響較大。李定洲醫師表示,腦瘤產生的原因,有可能是遺傳的影響,但多數的研究指出,游離性輻射對腦部病變的影響最大,例如照射X光攝影等,對細胞病變影響比較大。李定洲醫生建議,有許多人會輕忽頭痛症狀,事實上頭痛症狀不容忽視,因為這可能是腦部發生病變,如果真是腦部病變,會引發腦壓過高造成嘔吐,或夜間會突發性劇烈頭痛、嘔吐、視力模糊、半身麻痺等,如果有這種症狀應儘速就醫治療。多吃生薑可防癌? 美初步研究證實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984吃魚油不會變得更聰明 但能降低前列腺癌風險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996奉獻獎得主罹鼻咽癌 耳鳴、鼻出血為早期症狀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997

百年頭痛良藥「阿斯匹靈」 如今不治頭治心臟

百年頭痛良藥「阿斯匹靈」 如今不治頭治心臟#頭痛

阿斯匹靈可用來治療頭痛,對於退燒、止痛、消炎也都有效果,且曾刊登在美國內科醫學雜誌的研究指出,發現服用低劑量的阿斯匹靈,可提高篩檢糞便潛血檢測大腸直腸癌的敏感度,可見阿斯匹靈的用途相當廣泛。現在網路流傳一篇文章,說心臟病發作時,服用阿斯匹靈竟能救命,到底是真是假?優活記者進行深入調查,為大家解答真相。優活大解密:(http://www.uho.com.tw/rorw.asp?year=2011&mon=10&id=456)

國中男動靜脈血管畸形 頭痛近一年

國中男動靜脈血管畸形 頭痛近一年#頭痛

台北市一名十三歲就讀國中的黃姓小弟,近一年有反覆頭痛、頭暈的病史,曾經多次至診所就醫,使用一些消炎止痛藥後症狀有緩解而不以為意。黃小弟於就診當日早上運動完後,發現有頭痛、暈眩、想吐的症狀,於是由家屬送至三總小兒神經科門診就診。臨床醫師於病史詢問中,發現這樣類似的症狀已經困擾黃小弟有長達一年的時間,雖然頭痛的嚴重程度並不影響他的作息、課業表現以及人際關係,但是反覆且不定時發生,還是造成黃小弟及家人的擔心。經臨床評估後安排腦電波檢查評估是否有偏頭痛或是有不正常癲癇波,而腦波判讀發現在右側腦部小區域有不特定的慢波與放電波。臨床醫師仍覺有異常而近一步安排腦部核磁共振檢查,意外發現在腦部靠右邊枕葉及顳葉位置發現有一個1.3公分大小的動靜脈畸形,且未有血管破裂或是出血狀況,算是相當早期的發現,也同時解開了黃小弟一年來常頭暈頭痛的疑惑。之後會診神經外科醫師,建議黃小弟接受電腦刀治療,成效相當良好,目前追蹤也未有再發生頭痛或是頭暈的症狀。延伸閱讀「動靜脈血管畸形」:http://www.uho.com.tw/sick.asp?aid=12425

福建省傳近200童染腦炎 當局稱已有效控制病情

福建省傳近200童染腦炎 當局稱已有效控制病情#頭痛

編輯中心報導從5月初至今,大陸福建省廈門市等地陸續傳出12歲以下的兒童感染病毒性腦炎,截至2日為止已有近200名孩童確定染病,其中已有87人出院返家休養,廈門官方表示,目前已受到有效控制,不過民眾近期如果有要前往上述地區,仍然要提高警覺。近月來福建省多地紛紛傳出孩童感染病毒性腦炎,一度令外界擔心會嚴重蔓延,但福建省安溪縣衛生局局長吳爭新回應,經過近期積極檢測與調查後,情況已逐漸受到控制。安溪縣衛生局表示,目前確定有117名兒童感染病毒性腦炎,其中87名已返家休養,其餘雖然仍住院治療但狀況穩定。吳爭新說,這次染病的孩童全在12歲以下,其中3至7歲占有近80%,呼籲家長隨時注意孩童的衛生習慣。據悉,本次福建省的腦炎屬於ECHO30型腸道病毒,患者普遍會出現發燒、頭痛、抽搐與嘔吐等等症狀;由於初期症狀與感冒相當類似難辨認,若未及時就醫隨著病情發展,會有嗜睡、抽搐等狀況,嚴重會導致昏迷甚至致命。

長時間使用行動電話 會不會增加罹患腦瘤的風險?

長時間使用行動電話 會不會增加罹患腦瘤的風險?#頭痛

目前已發表的研究多屬調查與統計分析的性質。手機的電磁波是屬於非游離輻射,現今對於非游離輻射長期使用對生物體造成的影響所知極有限,相較對游離輻射(例如:X-射線)的了解要少得多。新店耕莘醫院放腫科謝忠志主任表示,腦瘤的症狀視其大小及位置而定。腦瘤症狀之產生,主要因為腦受頭顱骨的限制,為一空間受限的器官,當腫瘤在頭顱內生長時,會因壓迫腦組織或浸潤腦組織而產生症狀。也可能因為腫瘤周圍水腫腫脹而造成顱內壓力昇高,導致噁心嘔吐等症狀。若腫瘤影響到腦脊髓液的流通,使得腦室的水分滯積,則造成水腦導致症狀發生。但假如腦瘤長得很慢,初期往往沒有症狀。謝忠志舉例,常見的症狀包括:頭痛,且可能在凌晨時分會特別痛。步態不穩、協調或平衡力變差。抽慉,或視覺障礙。頭暈、噁心、嘔吐。記憶力衰退、語言障礙、或性格改變。手、腳無力或感覺神經受損。上述這些症狀,並不具特異性,其他器官系統的病變,或是中樞神經的非腫瘤病變也可能導致這些症狀。謝忠志強調,這些症狀對身體猶如警訊,提示應儘速就醫,以查明病因。腦瘤的治療方式,包括:手術切除、放射治療、及全身性藥物治療。有時必須採取數種治療方式搭配使用的「多專科團隊醫療」。謝忠志說,腫瘤之治療取決於許多因素,包括腫瘤之細胞型態、位置、大小、病人年紀、身體狀況。病人可與醫師討論,參與治療的決定,以下是幾個可供討論的方向:若有不同的治療方式可選擇,各方式的優缺點?治療的預期效果與病情預後如何?治療的可能的副作用?副作用產生時如何治療?接著簡介這幾種治療方式。外科手術:外科手術切除是腦瘤的主要治療方式。通常外科醫師會儘量切除腦瘤,但若腫瘤與重要腦組織相連或靠近時,外科醫師只能盡其力拿掉一部份腫瘤。部份切除可減少腫瘤體積而降低腦壓,並能減少後續的放射治療或化學治療的程度。無法切除的腫瘤,可能會進行切片採樣,以便做詳細的細胞型態分析,以助於後續治療方式之選擇。有時切片是以穿刺採樣方式進行,醫師以特殊頭架配合電腦斷層或磁振造影確定腫瘤位置,然後在頭骨上穿出一小洞引導細針進入腫瘤,以此技術進行之切片術或治療稱之為「立體定位」。放射治療:放射治療乃是以高能輻射線造成癌細胞損傷使其死亡之治療法。經常用於摧毀手術無法切除之腫瘤或殺死術後殘餘之癌細胞,也用於不可能接受手術治療之病人。放射治療最常用的是以體外放射治療的設備,一天給予一次照射、每週五次,至於總劑量應給多少,則視不同病理型態、部位、年齡而異。針對某些範圍較小的特定腫瘤,可以採用單次或數次的「立體定位放射手術」,這種治療根據治療機器的型式廠牌不同,俗稱「加馬刀」、「電腦刀」等,其定位原理類似上述「立體定位」,但治療的工具是以放射線取代手術刀。全身性藥物治療:部分的原發惡性腦瘤,可能須要加上化學治療,如分化差的星狀細胞瘤、膠質母細胞瘤、髓母細胞瘤、生殖細胞瘤等,但效益尚待評估。另外,臨床上最常見的腦部腫瘤,反而是由其他器官或組織轉移而至腦部的續發性腦瘤,此類腦瘤的治療除了腦部之外,也常合併其他器官的腫瘤,可能必須加上全身性的藥物治療。這些全身性的治療,針對腫瘤類型,有化學治療、標靶治療或免疫治療等。謝忠志提醒民眾,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腦瘤的治療亦有長足的進步。但無論如何進步與能提供多樣化的選擇,優質的醫療必須要考慮病人的個別性。因此藉由醫病雙向的溝通互動,「量身訂製」一套最妥切的治療方式,再使用先進的設備與技術,則可得到最佳的療效。延伸閱讀「腫瘤來源可分成」:http://www.uho.com.tw/sick.asp?aid=10008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