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

長庚醫院新冠肺炎研究又有新發現 患者的尿液中鎘濃度越高 臨床癒後越差

長庚醫院新冠肺炎研究又有新發現 患者的尿液中鎘濃度越高 臨床癒後越差#新冠肺炎

新冠肺炎研究又有新發現!林口長庚醫院呼吸胸腔科邱立忠副教授及臨床毒物中心顏宗海主任共同執行一個跨領域的研究計畫,研究團隊觀察到,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尿液中鎘濃度明顯高於輕症患者,且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的尿液中鎘濃度越高,其臨床癒後越差,相關研究成果已刊登在2024年3月的國際知名期刊「環境健康(Environmental Health)」。 林口長庚醫院毒物中心顏宗海主任表示,鎘是一種有毒金屬、環境汙染物,和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公告的第一級致癌物,為人類確定致癌物 鎘也是提煉鋅的附產品,經常用來作鎳鎘電池、染料、塗料色素及製造塑膠之穩定劑。相較其他重金屬,鎘更容易被農作物、蔬菜、稻米所吸收,因此飲食暴露是一個重要的污染源。 顏宗海主任指出,鎘汙染會增加肺部疾病、心血管疾病、動脈粥狀硬化症、冠狀動脈疾病、心肌梗塞、腦中風及死亡的風險。過量的鎘暴露會引發人體異常發炎和免疫反應,甚至會造成器官永久損傷。 林口長庚醫院呼吸胸腔科邱立忠副教授表示,經由呼吸道系統進入人體的鎘蒸氣,約50%會被吸收並影響肺臟的功能,患者可能出現肺氣腫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經由消化道系統進入人體的鎘,則約6%會被人體吸收,主要累積在腎臟組織,造成腎功能損傷,長期暴露下,病人也會出現軟骨症及自發性骨折,也就是俗稱的痛痛病。 顏宗海主任指出,鎘主要經由尿液代謝,生物半衰期極長,為一個蓄積性的毒物。血液中的鎘半衰期約為75至128天,腎臟中的鎘半衰期則可長達6至38年,因此,尿液中的鎘濃度可視為慢性鎘暴露的全身總負荷指標。 邱立忠副教授與顏宗海主任主持的這項臨床研究,總共納入574位新冠肺炎確診患者,252位為重症、322位為輕症,其中68位死亡,死亡率為11.8%。經由統計分析發現,相較於輕症患者,重症患者的尿液中鎘濃度較高(10.5比0.9 ug/g)、平均年齡較大(70.9比50.5歲)、血液中的發炎指標如C反應蛋白 (106比1.3mg/L),以及白血球介素6也較高 (31.2比2.3pg/mL)。 研究團隊也將重症患者依其尿液中的鎘濃度高低平均分為4組,結果發現尿液中鎘濃度較高的組別,因血氧濃度過低需使用呼吸器比例較高(尿液中鎘濃度由高至低組別:81.0%、60.3%、49.2%、46.0%),同時也會出現較高的死亡率(尿液中鎘濃度由高至低組別:41.3%、27.0%、19.0%、20.6%),證明了鎘的暴露與新冠肺炎的疾病嚴重度息息相關。 顏宗海主任強調,鎘污染是目前相當熱門的環境醫學課題,常見鎘汙染來源除了職業暴露及抽菸外,飲食暴露也是一個重要的污染源,為了減少鎘汙染的機會,呼籲一般民眾除了戒菸、避免空氣汙染暴露外,對於日常飲食、環境及職業中可能會接觸到過量鎘暴露的風險,都要加以注意及防範。

年長者新冠肺炎症狀通常非典型,發燒可能不明顯!醫提醒:嗜睡、意識不清都是警訊

年長者新冠肺炎症狀通常非典型,發燒可能不明顯!醫提醒:嗜睡、意識不清都是警訊#新冠肺炎

根據統計數據顯示,新冠肺炎的重症病患9成幾乎為年長者,隨著新冠病毒持續變異,馬上要進入秋天呼吸道疾病流行季節,醫師表示,這幾週其實就有發現呼吸道症狀病患有增加趨勢,今年10月1日同步開打流感與新冠疫苗,年長者為第一波疫苗接種對象,也呼籲及早接種疫苗,提升保護力。 台北仁濟院附設仁濟醫院李龍騰主治醫師表示,這2週上呼吸道症狀的病患都有增加趨勢,但由於目前民眾自主篩檢新冠肺炎的意願較低,因此很難辨識是否為新冠肺炎,以門診來看新冠肺炎的病患主要為中壯年,多為喉嚨不適的輕症。但李龍騰醫師提醒民眾千萬不可輕忽,因為仍舊有不少的年長者其實已經出現重症,甚至在住院治療。 新冠+流感更會提高續發性細菌感染機會 李龍騰醫師強調,年長者感染新冠後容易快速轉惡化,多因為發燒狀況不明顯,加上症狀表現往往都屬於非典型,因此常常被忽略,他特別提醒,如果家中長輩開始有喘,加上嗜睡、意識不清楚,說不上來哪裡不舒服的情形,一定要立刻就醫。 隨著秋冬季節到來,如果流感與新冠肺炎同時感染,不僅容易使症狀加劇更難辨識,兩種病毒夾擊也更會引起續發性細菌感染。李龍騰醫師提醒,如果老人家本身就有慢性疾病的話,更可能讓病情惡化;近幾個月呼吸道症狀的病患,不少都是這樣交叉感染,除了喉嚨不適又多了咳嗽、流鼻水、發燒等症狀。 慢性疾病患者要注意病情控制狀況 「施打疫苗是預防新冠肺炎重症的最主要方法」,李龍騰醫師表示,還是會遇到不少擔心打疫苗會出現副作用,或是覺得之前已經打過就不用再打的長輩,他建議家人一定要多與長輩溝通、鼓勵他們施打最新JN.1新冠疫苗。之後秋冬季節到來,病毒會更活躍,難以預料是否會再度有一波流行高峰,一定要提前做好預防,加上目前重症都是老人家為主,且死亡率並沒有降低,絕對不能輕忽。 李龍騰醫師提到,以這一波新冠肺炎病毒株的症狀表現來看,比較沒有流鼻水,但會伴隨喉嚨痛、有點喘及發燒。目前在醫院看到的重症個案通常是年長者或者是糖尿病、高血壓、心肺疾病、氣喘的病患,一開始都以為是感冒,後來突然病情惡化轉到加護病房。特別是許多長輩同時都有多個慢性疾病,一定要特別留意,若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狀,建議進行快篩,並儘早就醫。最重要的是,年長者與慢性病等高風險族群,要記得去接種流感與JN.1新冠疫苗,提升免疫力、降低重症風險。

兒童流感傳染力可達1個月!醫揭治療指引更新:新藥吃1次就有效

兒童流感傳染力可達1個月!醫揭治療指引更新:新藥吃1次就有效#新冠肺炎

秋冬正值流感流行季節,根據衛福部疾病管制署統計,截至今年9月28日為止,流感門急診突破7萬5千人次。受新冠疫後免疫負債影響,夏天流感疫情一直持續到秋冬,感染科醫師提醒,今年流行病毒株是H2N3,以65歲以上老人及兒童為高風險群,不過目前已有新型抗病毒藥物可使用,服藥順從性更高,比起傳統口服藥可降低40倍病毒量。

新冠感染打亂企業家退休計畫,躺半個月休養仍喘

新冠感染打亂企業家退休計畫,躺半個月休養仍喘#新冠肺炎

一名66歲企業家原計劃退休後環遊世界,雖已接種肺炎鏈球菌、流感和帶狀疱疹疫苗,卻僅完成3劑新冠疫苗便未再追加。不料出國後染疫,返台後病情加重,需急診治療並臥床休養近兩週。如今仍受呼吸困難、持續咳嗽等長新冠症狀困擾,被迫中斷旅行計畫。醫師提醒,新冠病毒持續變異,國外病毒種類更多,出國更不可掉以輕心。 成大醫院家庭醫學部主任吳至行醫師表示,自2019年新冠肺炎肆虐全球以來,由於對此新病毒認知有限,全球一直持續密切監測症狀表現,長新冠問題更是備受關注。 持續3個月不適、心肺耐力差、變沒精神都屬長新冠 吳至行醫師解釋,凡新冠感染後3個月以上仍持續不適,且無法確認為其他身體問題所致的症狀,如虛弱、心肺耐力下降、精神不濟等,皆可視為長新冠。此狀態下,患者更易感染其他病毒。目前研究顯示,長新冠可能提高日後帶狀疱疹感染[1]及慢性肺病[2]的風險。 吳至行醫師強調,相較於已研究百年的流感,醫學界對新冠肺炎的了解僅有4年。越來越多證據顯示,即便輕症也可能造成長期影響,絕不可輕視感染對身體的破壞力。因此,他建議高風險群體,如年長者、幼兒、免疫力較弱者、重大疾病患者、慢性病患(如三高、肺病患者)、器官移植接受者、洗腎患者,甚至體重過重者,都應接種新冠疫苗以加強防護。 吳至行醫師指出,接種疫苗的目的是降低感染後的傷害,避免重症,即使出現症狀也能借助現代醫療快速康復。最新mRNA疫苗技術不斷進步,不僅可與其他疫苗同時接種,對身體的免疫反應也大幅降低,意味著副作用減少。若接種疫苗後出現發燒或身體灼熱感,也僅表示免疫系統正在啟動,出現嚴重反應的機率已相當低,年長者無需過度擔心。 新變種病毒來襲 接種疫苗才能面對挑戰 未來半年,JN.1家族的變異株將成為新冠病毒的主要流行株,吳至行醫師強調,必須接種疫苗以應對。疾管署近期的數據也顯示,90-95%的重症患者都是未施打疫苗或未施打加強劑(XBB)疫苗所致。10月1日起開始施打的更新JN.1疫苗能有效對抗最新病毒株(JN.1, KP2, KP3等),提供超過100-200倍抗體的保護力,不僅能降低重症和死亡率,對預防輕症(降低感染率)也有顯著效果。且經過近年的大數據分析顯示新冠疫苗與流感疫苗同時接種並無問題,因此建議高風險群可同時接種新冠和流感疫苗。  

秋冬呼吸道病毒大爆發!醫曝下波新冠高峰「恐落在●●月」持續到春節

秋冬呼吸道病毒大爆發!醫曝下波新冠高峰「恐落在●●月」持續到春節#新冠肺炎

日前疾管署宣布,新冠疫苗與公費流感疫苗,將自今年10月1日起分兩階段開打。醫師提醒,免疫負債尚未結束,去年冬天新冠死亡人數是流感的9倍,新冠病毒仍持續變異,但在防疫鬆綁後,民眾對於新冠的防備心大幅降低。以下揭密新冠疫苗「3大迷思」,千萬得小心預防呼吸道病毒齊發。

颱風後類鼻疽大流行!疫情創19年同期新高,台大醫揭「2關鍵」影響

颱風後類鼻疽大流行!疫情創19年同期新高,台大醫揭「2關鍵」影響#新冠肺炎

颱風豪雨過境「類鼻疽」疫情又升溫!衛福部疾管署公布,單看上週就增加19例,其中3人死亡,統計凱米颱風災後已確診37例,台灣多分布於中南部地區,為近19年以來的疫情高點。為何今年類鼻疽疫情如此嚴重?對此,台大兒童醫院小兒科醫師黃立民推估,可能與新冠疫情後造成的「免疫竊盜」現象有關。

夏天照樣感冒發燒!台大醫警告「流感全年化」威脅成型:不再秋冬限定

夏天照樣感冒發燒!台大醫警告「流感全年化」威脅成型:不再秋冬限定#新冠肺炎

2024年是流感高峰年,根據衛福部疾管署統計,今年起截至8月初,流感重症人數已破千例,為近年最高,門急診人次更是去年的1.7倍,呼籲高齡長者應優先施打流感疫苗。但醫師示警,每年有超過半數老人未施打流感疫苗,面對全年化流感威脅,加上新冠免疫負債約還有1年才結束,施打長效型流感疫苗才能擁有完整保護力。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