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

講座/顏面神經麻痺之中醫防治

講座/顏面神經麻痺之中醫防治#中醫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顏面神經麻痺會伴隨突如其來的眼歪嘴斜、流口水,許多民眾會誤認為是中風,然而與中風不同的是,顏面神經麻痺只表現在臉上,中風則是全身性的,要如何預防顏面神經麻痺?本月照護講座邀請醫務長葉裕祥分享「顏面神經麻痺之中醫防治」以及深入介紹顏面神經麻痺症狀及療法,講座將會以深入淺出的方式與大家分享,內容豐富,歡迎踴躍參加!名稱:顏面神經麻痺之中醫防治時間:106年3月22日(三)上午8:30-9:00地點:聯醫林森中醫昆明院區(中醫中心)1樓寬心堂(台北市中山區林森北路530號)洽詢:02 2591-6681

講座/中醫藥用藥安全

講座/中醫藥用藥安全#中醫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春天氣溫時而溫暖時而寒冷,某些民眾會利用藥膳湯進補暖身,但要記住,中藥也是「藥」,雖然可以順便調和身體,但吃多也可能造成身體負擔,要怎麼樣才能吃得健康又安心呢?本次講座邀請張崇訓藥師分享「中醫藥用藥安全」以及深入介紹中藥療法,說明日常飲食的注意事項。講座將會以深入淺出的方式與大家分享,內容豐富,歡迎踴躍參加!名稱:中醫藥用藥安全時間:106年3月23日(四)上午8:10-8:30地點:聯醫林森中醫昆明院區(中醫中心)1樓寬心堂(台北市中山區林森北路530號)洽詢:02 2591-6681

防痛風發作 乖乖遵守4件事

防痛風發作 乖乖遵守4件事#中醫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忽必烈所處的時代,正是中國空前大統一的元代。前朝唐、宋,古代中國的科學文化技術(包括醫學在內)已到達了顛峰;到了元代,中醫學、中藥學、方劑學、養生學、食療學,以及中成藥製作工藝等,均已漸趨於完善,這是忽必烈和他的子民們身體健康長壽的物質基礎之一。補養調護、飲食百味防痛風歷代帝王大多注重養生,忽必烈更不例外,有鑑於中年開始常受痛風之苦,他格外重視身體保養,儘管他對自身關節疼痛的機理一竅不通,元代飲膳太醫忽思慧說他「食飲必稽於本草,動靜必準乎法度,是以身躋上壽」。他設置執掌飲膳的太醫四人,負責宮廷的「補養調護之術、飲食百味之宜」,且令將每日「所職何人,所用何物標注於歷,以驗後效」,建立了嚴明的規章制度,對總結食療經驗是十分有利的。可見忽必烈除了在預防痛風方面的觀念較落後之外,其他方面做得還算科學、合理,否則很難解釋為何這位好酒好肉的大胖漢竟然活到了當時難得的79歲。長壽要件包含個人的綜合條件值得一提的是,決定一個人長壽與否的,並非只有養生的物質基礎和方法習慣,還得看這個人的綜合條件,包括人生態度、思想修養、性格志向乃至心理素質等,而這些離不開長期的艱苦歷練。忽必烈獲得天年,但兒子早逝,最後也得「白髮人送黑髮人」。中國歷史上披荊斬棘的開國皇帝往往較為長壽,而他們過著鐘鳴鼎食日子的後代卻經常早殤,你能悟出其中的道理嗎?如何預防痛風發作?舊時皇家富貴病,飛入尋常百姓家。隨著人們物質愈來愈豐盛,痛風也變得愈來愈常見。從現代醫學角度看,預防痛風的發作應注意以下幾點?1) 節制飲食,防止過胖,避免攝食過多容易引起尿酸升高的食物,如豬、羊、牛肉、動物的肝腎等內臟、沙丁魚、鴿肉、貝類等各種海鮮以及各種肉湯、港式煲湯等。2) 應攝取充足的鹼性食品,因尿酸在鹼性液體中益瑜溶解並排出體外。鹼性食品包括白菜、芹菜、花菜、黃瓜、西瓜、茄子、蘿蔔、胡蘿蔔、番茄、馬鈴薯、香蕉、梨、杏、桃、蘋果等。3) 戒酒,避免過度勞累、緊張、受寒和關節損傷。4) 多飲水,每日應飲水2公升以上。飲水的時間不局限於白天,可在睡前或半夜飲水,以防止夜尿濃縮。(本文摘自/病榻上的龍/時報文化出版)

黑糖治經痛 醫:不適用每個人

黑糖治經痛 醫:不適用每個人#中醫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醫師,我每次生理期前下腹都會悶脹好幾天,生理期來才會緩解,喝了黑糖薑茶反而肚子更悶,怎麼會這樣?」一名張小姐因為每次生理期都會不舒服,利用黑糖飲來緩解,沒想到下腹悶脹的情形卻更嚴重,到門診諮詢才發現,因為患者體內氣行不暢,攝取黑糖薑茶不但不能緩解經痛,還可能加重體內濕氣。下腹悶脹、乳房脹痛、白帶多生理期不適,許多女性都會利用桂圓、黑糖、紅豆湯補血,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主治醫師廖芳儀表示,患者月經週期還算穩定,除了生理期前的下腹悶脹以外,還有乳房脹痛的困擾,平常白帶也較多。但在炎熱的夏天,更是愛喝冰冰涼涼的飲料,就中醫的診療來看,患者的舌苔偏厚膩,脈象也是少見的有力脈象。並非每種體質的女性都適合同樣的飲品,廖芳儀醫師表示,依照患者目前的體質狀況和生活習慣判斷,患者屬於氣滯夾濕的證候,黑糖薑茶對她來說偏甜膩,不足夠有效改善體內氣行不暢的情況,甚至有可能加重體內濕氣。改善氣行不暢 玫瑰茶飲也有效生理期前後的不舒服症狀,主要是由於女性荷爾蒙變化引起,對中醫來說,氣血不暢或是一些因為長期生活飲食習慣的影響導致體內濕氣或是瘀滯的產生更會加重這些現象,想要緩解不適症狀,可以配合三陰交、太衝穴按摩,適當地在生理期前後喝些玫瑰花茶、玉米鬚茶。醫師先以藥方柴胡疏肝散配合八味帶下方幫張小姐做日常調理,也教張小姐適合按摩的穴位,她建議患者,生理期前後可以針對體質狀態適當地飲用一些玫瑰花茶飲,除了改善張小姐氣行不暢的狀況,也可以幫助養顏美容喔。廖芳儀醫師提醒,女性生理期喝養生保健的飲品,需諮詢專業中醫師後選用適合個人的體質,才有利於身體的調養。 

冬天冷颼颼 排寒養氣好時機

冬天冷颼颼 排寒養氣好時機#中醫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天氣變冷了,手冷腳冷全身冷,中醫師卻說,越寒越是排寒的最好時機。只要說到中醫養生心法,大家一定都對排寒一詞不陌生,走進中醫診所,十個人大概有八個半都會被說體質濕寒,台灣明明夏季又長又熱,到底哪來這麼多寒氣?夏天吃冰 把寒氣積累在體內中醫師陳峙嘉說,正是因為夏天熱,大家都會喝冷飲吃冰品,以為這樣可以消暑,卻把寒氣積累在體內,加上一熱大家就會往冷氣房裡鑽,滿身熱汗時吹到涼涼冷氣好舒服,卻讓體質變得更加濕寒。陳峙嘉指出,濕跟寒,在中醫理論中是指外來的邪氣,也就是有害健康的東西。邪氣有六種,指的是自然界中的:「風」、「寒」、「濕」、「燥」、「熱」、「暑」,中醫將其統稱為「六邪」。而依照台灣的天候與多數人的飲食與生活狀態,最容易有的寒跟濕,就占了其中兩種邪。排寒補氣 提升免疫力的效果會更好進入秋冬,第一穿著會注重保暖,第二也不會再吃冰冷的東西,正是潤燥趨寒最好的養生時機,趁這幾個月把氣補足,推廣湯療的陳峙嘉解釋:「用現代的話來說,氣是指免疫力,為什麼中醫常說要要趨濕跟寒,就像你家裡門戶不緊,有壞人跑進來,光是修理門窗,壞人還是關在家裡,一定是先把壞人趕走,再鎖緊門窗,所以排走了濕寒之後,接著補氣,提升免疫力的效果會更好。」每天用餐時,搭配一些簡單中藥養生湯,驅趕體內寒雨濕,加上補氣固氣,是非常適合現代人生活的簡單養生小技巧。夏天吹冷氣喝冷飲時,也會有點本可以消耗,不過還是建議避免冰冷的飲食與穿得少少吹冷風。教你做補氣行氣湯十全菜頭湯能溫補身體的氣血陰陽;麻油爆薑可增加溫補效果;再配上白蘿蔔的涼性,同時補氣又行氣,溫補而不燥熱。食材2人分雞腳2隻、白蘿蔔200公克紅蘿蔔50公克玉米2條黃豆芽50公克老薑20公克麻油100cc藥材十全藥材1 帖烹煮時間30 分鐘製作方法1 十全藥材放入中藥包;薑切片;白蘿蔔、紅蘿蔔切塊;玉米切段,備用。2 鍋中倒入麻油,油熱後放入薑爆出味道。3 在鍋中加水,將1 的所有材料及黃豆芽、雞腳放入鍋中。4 大火煮滾後,關小火繼續煮至食材變軟熟透為止。5 可以隨喜好加鹽巴調味。    喝法一週喝二至三次,白天喝。注意事項常口乾舌燥、嘴破、火氣大的人少喝。湯療秘方十全藥材:共含十種藥材,包括人蔘、肉桂、川芎、地黃、茯苓、白朮、甘草、黃耆、當歸、白芍藥,能補氣、補血,還可溫暖身體。茯苓有行水作用,可以排濕。(本文摘自/魅麗雜誌 112/113期/1+2月號)

想早睡早起 睡前喝小酒有幫助

想早睡早起 睡前喝小酒有幫助#中醫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俗話說「早睡早起身體好」,這句話非常有道理。諺語蘊含著前人傳承至今的生活智慧,總會讓人覺得:「原來如此。」想要活得健康,讓人體在晚上10點前休息是最好的方法。這個概念是根據中醫的想法發展而來。早睡早起真的比較有助於健康在中國的自然哲學觀念裡,常用陰、陽兩種相反的要素來思考自然界的事物,認為陰、陽互補取得平衡。向日光為「陽」,背日光為「陰」。所以白晝為「陽」,夜晚為「陰」。中醫是應用中國自然哲學的想法發展而成,如果將陰陽的觀念置換成1天的話,晚上10點到凌晨2點是「陰」的高峰期。根據中醫的經驗法則,這段時間內的睡眠可以調養生理,修復受創的身體。根據這個原則,生病的人要在晚上10點前,健康的人則是在凌晨12點前就寢比較好。這個理論不只是中醫,也符合解剖生理學的看法。褪黑激素具有人體抗氧化功能在睡眠的期間,酵素會幫忙修復體內運作的組織。從晚上10點左右起,酵素會開始進行體內修復,凌晨2點左右褪黑激素的分泌最為旺盛。褪黑激素是一種抗氧化物質,可以中和造成人體疾病的活性氧,具有所謂的人體抗氧化功能。所以說相同的睡眠時間,例如,從晚上10點到凌晨2點之間的4個小時和凌晨3點到清晨7點的4個小時相比,前者的睡眠時間比較有益於身體健康。睡前適量飲酒的話 早上能早起喝酒會讓睡眠階段中,快速動眼期這段淺眠時間變長,所以相對來說,進入深層睡眠的時間會變少,造成多喝酒反而會變得更想睡。反過來思考,因為睡眠變淺的緣故,所以如果睡前適量飲酒的話,早上就可以很快爬起來。早起最大的好處就是腦袋很清楚,工作進展順利。相反的,缺點就是會有時間限制。因為醫生從年輕的時候就開始輪值夜班,經過這樣的訓練後,有很多人能夠晚上熬夜不睡,可是如果永無止境持續下去的話,對健康不好,有一天身體一定會出現問題。(本文摘自/身體就是最好的醫生/原水文化出版)

看西醫好較快?重點在對症下藥

看西醫好較快?重點在對症下藥#中醫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很多人對於中醫會有這樣的誤解,但其實這是一個錯誤的觀念,中、西醫其實是各有特長的,這就是為什麼會有人提出中西醫結合的治療方式,中醫是否都會調養很久,其實要看病人的病症是什麼,如果用藥用對了,對症下藥的話,病就會好得快。西醫透過藥物壓制 副作用是頭昏腦脹以最簡單的例子「感冒」來說:比如「流鼻水」這個症狀,西醫開的藥就是抗組織胺,咳嗽就是會開止咳藥,那其實都是治標不治本的,西醫的治療會透過藥物將病症壓制住,往往帶來的副作用都會是頭昏腦脹、昏昏欲睡,吃了藥也許鼻水不流了,可是鼻子卻脹得很不舒服。中藥在運用上不會有這樣的副作用,而且醫生的判斷如果正確、病情不是拖延到十分嚴重,通常治療的效果都會非常迅速,感冒很快就可以好起來,依經驗來看,多半是吃個2、3次藥就能夠痊癒。注射或服用荷爾蒙 恐會有致癌的疑慮中醫在婦科、內科等項目是比較有特長一些的,而內科中還包括了生殖泌尿系統、消化系統、自律神經等等,而自律神經失調的具體病狀就如躁鬱、抑鬱、失眠、或者內分泌失調等等。像是女性到了更年期,比較容易發生荷爾蒙失調的問題,現代醫學的處置通常就是注射或服用荷爾蒙,這樣的方式也可能會有致癌的疑慮,至於中醫大概會針對不同的症狀判斷「這是屬於哪一種更年期的情形」再依體質給予不同的藥方。運用各自特長 為醫療提高最佳品質至於外科的部分,中醫確實是比較不擅長,但也不見得就是弱勢,在大陸有很多中西醫的合作,例如腸胃道組織急性壞死的「急腹症」,大部分處理是以開刀直接拿掉壞死的部位,但術後的恢復,中醫就可以發揮很大的效果,如果單一的項目不能到達100分的效果,結合兩者確實能夠發揮更好功效,那就應該運用各自的特長,為醫療提高最佳品質。中醫藥也不見得就是「慢」的,我們就以婦科的「不孕」來看:西醫大多是做試管嬰兒、吃排卵藥或是荷爾蒙進行調經,但有些人再怎麼吃就是無法懷孕,而中醫對此的施診,不乏有人吃中藥3或6個月就成功懷孕的例子。(本文摘自/國民中醫藥保健全書/大寫出版) 

換季防感冒 強身祛寒靠桑葚

換季防感冒 強身祛寒靠桑葚#中醫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秋冬換季時,感冒病毒最活躍,很多人都因此而出現感冒病況,更別說是流行性感冒所帶來的嚴重後果,西醫針對流感有疫苗可以預防,而傳統中醫也有方法可以預防,中醫師指出,藉由中藥來滋補強身,增加抵抗力,就能達到預防效果。 防感冒 針對呼吸道與消化道調養莊雅惠中醫師指出,感冒病毒入侵主要是肺和脾胃,所以,在這季節要預防感冒,就要補肺健脾胃,必須針對呼吸道與消化道來調養,使之產生抗體就不易有症狀,而且對於有感冒與沒有感冒所服用的中藥,會有所不同,要特別注意。 預防感冒要用滋補的藥膳莊雅惠醫師指出,要預防感冒則是要吃滋補的藥膳,以刺五加5錢、桑椹5錢、防風1.5錢、菊花1.5錢,先以1000CC水將刺五加、桑椹、防風泡水半小時,大火煮滾後以小火煮,再煮30分鐘息火,之後再放入菊花,悶熱5分鐘,即可飲用,是很好的預防感冒藥膳茶飲。 桑葚可補血、抗眼睛過敏莊雅惠醫師強調,刺五加是五臟具補,心肝脾肺腎都可補到,呼吸道與消化道,甚至筋骨與眼睛都可以吃刺五加來補,另外則是桑椹,用乾燥品,桑椹是涼補藥材,血液中白血球是對外的抵抗力,桑椹可補血,進而能補到白血球,而且桑椹可以補眼睛,現代人眼睛很容易過敏、用眼過度,吃桑椹都有幫助,至於防風可防風邪入侵,菊花可預防病毒入侵。(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