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

夏季易鬧腸胃炎 中藥飲食養生助改善

夏季易鬧腸胃炎 中藥飲食養生助改善#中醫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台灣每到夏天,濕度與熱度同步升高,也是細菌、病毒滋生的季節,食物的保存稍不留意,就可能變質,飲食起居一不小心感染腸胃炎的機會大增。加上天氣熱,民眾喜食冰涼飲品或生鮮蔬果,南投醫院中醫科顏素美醫師表示,以中醫觀點來說,飽食寒涼之物易引發腹痛腹瀉。腸胃炎也分寒熱   對症下藥以免延誤病情顏素美醫師表示,夏季好發的腸胃炎有寒有熱,通常以上吐下瀉表現,如果噁心,嘔吐,腹痛,肛門處很熱,像抹上辣椒的感覺,糞便很黏,是屬大腸有熱,用葛根芩連湯治最好,由葛根、黃芩、黃連、甘草4味藥物組成,葛根有昇陽止瀉的作用,黃芩、黃連是具消炎效果的中藥,能夠有效清除腸內炎性物質而不損害腸胃。如果噁心,嘔吐,腹痛,大便鬆散不成形狀,氣味不臭,多屬寒證,常因夏天嗜食涼性瓜果或冰飲品所引起,對於這類患者,可給予散寒解表、化濁止嘔藥物,如藿香正氣散,桂枝人參湯、理中湯等治療。倘若是因暴飲暴食引起,通常噁心,嘔吐伴有腹痛、腹脹悶,拉完肚子反而較舒服,多屬食滯不化,可以消食導滯藥物,如平胃散加木香、砂仁等治療。腸胃炎易致脫水  老人小孩尤要當心顏醫師也表示,腸胃炎症狀輕微的人可能上吐下瀉一至二天後自行恢復,此時除了補充足夠的水分,避免脫水,預防電解質不平衡,可在水中添加少量食鹽,才不會全身無力。嚴重者,尤其老人及小孩,則應儘速就醫,最好別自行服藥,以免延誤病情。而夏天氣候炎熱,民眾在食物上可選擇屬性清涼者,如冬瓜、綠豆、薏仁、苦瓜等;中藥養生飲品可選用金銀花、甘草、菊花、麥冬、紫蘇、荷葉等。如有消化不良情形,可搭配四神湯健脾助消化。

中醫師教你!從臉色、痘痘位置判斷身體異常

中醫師教你!從臉色、痘痘位置判斷身體異常#中醫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外觀診斷的重點,就是顯現在臉上的身體異常。主要藉由臉色或血色、痤瘡等狀態進行判斷。診察臉色紅潤/發燒或上火。有暗紅色的痤瘡/嚴重瘀血。蒼白/血虛。偏黃/黃疸或血虛。臉上出現的異常和診斷內容1)額頭暗黑、胎毛濃密/呼吸系統、皮膚等肺系統衰弱。2)頭髮或肌膚沒有光澤/血虛。3)額頭的痤瘡/瘀血、婦科疾病、荷爾蒙失調。4)眼周浮腫/水分代謝不良。5)眼皮的痤瘡/食用過多油膩或較澀的食物、瘀血。6)眼睛充血/瘀血引起的上火或氣旺盛。7)眼睛下方的黑眼圈/下半身虛冷、婦科疾病、腎或膀胱系統的虛冷。8)鼻子的痤瘡/食用過多油膩或較澀的食物、瘀血。9)臉頰的痤瘡/肝的代謝功能下降。10)嘴巴周圍的痤瘡/腸胃疲勞。11)臉部輪廓的痤瘡/執拗的瘀血。12)下巴的痤瘡/瘀血、婦科疾病、荷爾蒙失調。(本文摘自/看中醫,我該怎麼問問題?/大是文化出版)

中醫師教你從臉色、痘痘位置判斷健康狀況?

中醫師教你從臉色、痘痘位置判斷健康狀況?#中醫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外觀診斷的重點,就是顯現在臉上的身體異常。主要藉由臉色或血色、痤瘡等狀態進行判斷。診察臉色紅潤/發燒或上火。有暗紅色的痤瘡/嚴重瘀血。蒼白/血虛。偏黃/黃疸或血虛。臉上出現的異常和診斷內容1)額頭暗黑、胎毛濃密/呼吸系統、皮膚等肺系統衰弱。2)頭髮或肌膚沒有光澤/血虛。3)額頭的痤瘡/瘀血、婦科疾病、荷爾蒙失調。4)眼周浮腫/水分代謝不良。5)眼皮的痤瘡/食用過多油膩或較澀的食物、瘀血。6)眼睛充血/瘀血引起的上火或氣旺盛。7)眼睛下方的黑眼圈/下半身虛冷、婦科疾病、腎或膀胱系統的虛冷。8)鼻子的痤瘡/食用過多油膩或較澀的食物、瘀血。9)臉頰的痤瘡/肝的代謝功能下降。10)嘴巴周圍的痤瘡/腸胃疲勞。11)臉部輪廓的痤瘡/執拗的瘀血。12)下巴的痤瘡/瘀血、婦科疾病、荷爾蒙失調。(本文摘自/看中醫,我該怎麼問問題?/大是文化出版)

【免費講座】失眠之中醫保健

【免費講座】失眠之中醫保健#中醫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睡眠是人類最基本的生理需求,隨著社會不斷進步,生活步調越來越快,現代人普遍精神壓力大,間接影響了睡眠,導致失眠者越來越多,更可能影響隔天精神,長期下來恐造成惡性循環。為使失眠患者對於中醫治療有更深入的認識與瞭解,桃園長庚特舉辦本座談會,邀請中醫內科高定一醫師主講「失眠之中醫保健」、馬美麗護理師主講「失眠之居家照護」,並提供醫療諮詢服務,歡迎民眾踴躍參加。名稱:失眠之中醫保健時間:5月27日(三)上午9:20~11:00地點:桃園長庚醫院1樓中央大廳洽詢:桃園長庚社會服務組 林琬瑜小姐(03)3196200轉3419

壓力大!顏面神經麻痺 快喝銀花清熱茶飲

壓力大!顏面神經麻痺 快喝銀花清熱茶飲#中醫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現代人生活 壓力大,作息常不規律,容易使免疫力下降而帶來疾病,如「顏面神經麻痺」。患者通常於一覺醒來時察覺到臉部單側感覺麻木、動作僵硬與表情怪異,同時也發現抬頭紋與法令紋消失,且出現眼睛閉合不全、口齒不清與嘴角下垂等情形。衛福部臺南醫院中醫科鄧佳明醫師表示,顏面神經麻痺好發於青壯年,臨床上大多數為病毒感染引起末梢型顏面麻痺,與個人免疫力有關。而顏面神經麻痺在中醫稱為「面癱」或「卒口僻」,就中醫看法,大都由於患者正氣不足、脈絡空虛與風邪入侵,也就是過度勞累、體力與免疫力都不足,因而導致面部經絡的氣血瘀滯及經脈失養,使得面部肌肉弛緩不收,造成臉部兩側肌肉張力不對稱。中醫針藥並治  有效改善面癱根據中醫的辨證論治,對於面癱的治療,通常針對風邪入絡、氣血虧虛以及氣血痹阻等問題來進行處理;並以祛除風邪為首要目標,使用方藥例如葛根湯與銀翹散等,再以中藥調理,可選用牽正散、黃耆五物湯與八珍湯等來加減,可收益氣、祛風與補氣血;針灸治療則選用合谷、頰車、翳風、地倉與陽白等穴位組合。中醫科鄧佳明醫師強調針灸不僅施針於患側,在健側也要同步選幾個重要穴位來施針,若再搭配頭皮針,更能有效活絡整體顏面部氣血,幫助失去營養的神經重新獲得養份,有效改善臉部肌肉的協調性與對稱性。而他也以下提供銀花清熱茶飲,在罹病初期時時飲之有助減輕病情:●銀花清熱茶/金銀花15克,加入少量蜂蜜,再加2至300cc沸水沖泡5分鐘即可飲用;金銀花可清熱解毒,對於罹病初期神經發炎能收到疏散風熱與清利頭目之功效。 

【免費講座】頸椎病之中醫治療

【免費講座】頸椎病之中醫治療#中醫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雖著科技越來越發達,隨處都有wifi,走在街上幾乎人手一台手機滑滑滑,空檔時間總是低頭使用電腦或手機,長期下來造成頸椎的壓力與不適,成為當今最常見的文明病之一。為了讓這種現代文明病有良好的中醫治療,台北長庚特舉辦本座談會,邀請中醫針傷科黃新家醫師主講「頸椎病之中醫治療」,歡迎民眾踴躍參加。名稱:頸椎病之中醫治療時間:5月 13 日(三)下午3:30~4:30地點:台北長庚醫院前棟1樓大廳洽詢:台北長庚社會服務組 范幼鈴小姐(02)27135211轉3620

【免費講座】中醫觀點論痠痛

【免費講座】中醫觀點論痠痛#中醫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長期姿勢不良或是運動傷害,都有可能造成肌肉筋骨痠痛,中醫把筋骨痠痛歸於「痺症」,是因為氣滯血瘀、閉阻不通等所產生的症狀,如何暢通筋絡氣血,才是避免筋骨痠痛的不二法門。有鑑於此,高雄長庚特別舉辦「中醫觀點論痠痛」,邀請中醫部高照為醫師主講,增進長輩認知,使其關懷自身健康,培養健康生活習慣,歡迎有興趣的民眾踴躍參加。名稱:中醫觀點論痠痛時間:5月13 日(三)上午9:30~10:30地點:高雄市大社區保社社區發展協會(高雄市大社區保社里中正路367-1號)洽詢:高雄長庚社會服務課 龔千琇小姐(07)7317123轉2023

治乾癬不依賴類固醇!青黛膏+中醫藥方也有解

治乾癬不依賴類固醇!青黛膏+中醫藥方也有解#中醫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乾癬不僅是種會侵犯關節,造成永久性破壞的一種皮膚病外,更會反覆發作、嚴重脫屑,進而影響患者社交、工作及求學,根據統計指出,我國乾癬的盛行率約為千分之2.35,且男性好發於女性。雖然目前在治療上有許多方式,例如:類固醇、照光、生物製劑等,但仍有患者在接受這些治療後仍無改善,像是一名患有乾癬10多年的古先生,因長期塗抹類固醇,產生耐受性,所以,逐漸失去療效,所幸後來在接受中醫治療下,才將症狀控制住。乾癬也分四大型 辨別後才可對症下藥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中醫部許春宏醫師,乾癬在中醫上俗稱為銀屑病,其特點為膚生紅斑、上覆多層白色鱗屑,但因消退緩慢、易反覆發作、病因複雜,所以,難以根除,不過大部分的患者經過適當治療後,可獲得控制。在中醫治療上,需先經過辨證分型確定診斷後,才能擬訂治療計畫,除了內服方藥外,也需外塗藥膏,如青黛膏:1)血熱證/皮疹多、顏色鮮紅、鱗屑厚、癢甚搔抓流血水等,因此,在治療上多以青黛膏加清營湯藥方。2)血瘀證/皮膚顏色暗紅、經久不退,在治療上多以青黛膏加血府逐瘀湯藥方。3)血燥證/皮膚紅斑色淡乾燥、鱗屑較多或有龜裂,在治療上多以青黛膏加當歸飲子藥方。4)火毒證/全身皮膚紅腫灼熱、大量脫皮或有密集小膿皰、伴發熱,在治療上多以青黛膏加清瘟敗毒飲藥方。避免食用海鮮、牛肉 有助於治療乾癬乾癬的治療需要長時間的耐心治療,維持療效必須內外兼顧,在內,需保持心情愉悅、適當紓解壓力、良好的睡眠、規則的運動,飲食上以簡單清淡為原則,不一定要素食,但避免牛、羊肉、有殼的海鮮,不吃燒烤炸辣食物,可多食用蔬菜水果。在外,除了塗抹藥膏外,勤塗乳液維持良好的保濕可以減少脫皮及癢感,另外要減少皮膚的受傷,因為皮膚一旦有外傷,就容易引起乾癬。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