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

冬天冷颼颼 排寒養氣好時機

冬天冷颼颼 排寒養氣好時機#中醫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天氣變冷了,手冷腳冷全身冷,中醫師卻說,越寒越是排寒的最好時機。只要說到中醫養生心法,大家一定都對排寒一詞不陌生,走進中醫診所,十個人大概有八個半都會被說體質濕寒,台灣明明夏季又長又熱,到底哪來這麼多寒氣?夏天吃冰 把寒氣積累在體內中醫師陳峙嘉說,正是因為夏天熱,大家都會喝冷飲吃冰品,以為這樣可以消暑,卻把寒氣積累在體內,加上一熱大家就會往冷氣房裡鑽,滿身熱汗時吹到涼涼冷氣好舒服,卻讓體質變得更加濕寒。陳峙嘉指出,濕跟寒,在中醫理論中是指外來的邪氣,也就是有害健康的東西。邪氣有六種,指的是自然界中的:「風」、「寒」、「濕」、「燥」、「熱」、「暑」,中醫將其統稱為「六邪」。而依照台灣的天候與多數人的飲食與生活狀態,最容易有的寒跟濕,就占了其中兩種邪。排寒補氣 提升免疫力的效果會更好進入秋冬,第一穿著會注重保暖,第二也不會再吃冰冷的東西,正是潤燥趨寒最好的養生時機,趁這幾個月把氣補足,推廣湯療的陳峙嘉解釋:「用現代的話來說,氣是指免疫力,為什麼中醫常說要要趨濕跟寒,就像你家裡門戶不緊,有壞人跑進來,光是修理門窗,壞人還是關在家裡,一定是先把壞人趕走,再鎖緊門窗,所以排走了濕寒之後,接著補氣,提升免疫力的效果會更好。」每天用餐時,搭配一些簡單中藥養生湯,驅趕體內寒雨濕,加上補氣固氣,是非常適合現代人生活的簡單養生小技巧。夏天吹冷氣喝冷飲時,也會有點本可以消耗,不過還是建議避免冰冷的飲食與穿得少少吹冷風。教你做補氣行氣湯十全菜頭湯能溫補身體的氣血陰陽;麻油爆薑可增加溫補效果;再配上白蘿蔔的涼性,同時補氣又行氣,溫補而不燥熱。食材2人分雞腳2隻、白蘿蔔200公克紅蘿蔔50公克玉米2條黃豆芽50公克老薑20公克麻油100cc藥材十全藥材1 帖烹煮時間30 分鐘製作方法1 十全藥材放入中藥包;薑切片;白蘿蔔、紅蘿蔔切塊;玉米切段,備用。2 鍋中倒入麻油,油熱後放入薑爆出味道。3 在鍋中加水,將1 的所有材料及黃豆芽、雞腳放入鍋中。4 大火煮滾後,關小火繼續煮至食材變軟熟透為止。5 可以隨喜好加鹽巴調味。    喝法一週喝二至三次,白天喝。注意事項常口乾舌燥、嘴破、火氣大的人少喝。湯療秘方十全藥材:共含十種藥材,包括人蔘、肉桂、川芎、地黃、茯苓、白朮、甘草、黃耆、當歸、白芍藥,能補氣、補血,還可溫暖身體。茯苓有行水作用,可以排濕。(本文摘自/魅麗雜誌 112/113期/1+2月號)

想早睡早起 睡前喝小酒有幫助

想早睡早起 睡前喝小酒有幫助#中醫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俗話說「早睡早起身體好」,這句話非常有道理。諺語蘊含著前人傳承至今的生活智慧,總會讓人覺得:「原來如此。」想要活得健康,讓人體在晚上10點前休息是最好的方法。這個概念是根據中醫的想法發展而來。早睡早起真的比較有助於健康在中國的自然哲學觀念裡,常用陰、陽兩種相反的要素來思考自然界的事物,認為陰、陽互補取得平衡。向日光為「陽」,背日光為「陰」。所以白晝為「陽」,夜晚為「陰」。中醫是應用中國自然哲學的想法發展而成,如果將陰陽的觀念置換成1天的話,晚上10點到凌晨2點是「陰」的高峰期。根據中醫的經驗法則,這段時間內的睡眠可以調養生理,修復受創的身體。根據這個原則,生病的人要在晚上10點前,健康的人則是在凌晨12點前就寢比較好。這個理論不只是中醫,也符合解剖生理學的看法。褪黑激素具有人體抗氧化功能在睡眠的期間,酵素會幫忙修復體內運作的組織。從晚上10點左右起,酵素會開始進行體內修復,凌晨2點左右褪黑激素的分泌最為旺盛。褪黑激素是一種抗氧化物質,可以中和造成人體疾病的活性氧,具有所謂的人體抗氧化功能。所以說相同的睡眠時間,例如,從晚上10點到凌晨2點之間的4個小時和凌晨3點到清晨7點的4個小時相比,前者的睡眠時間比較有益於身體健康。睡前適量飲酒的話 早上能早起喝酒會讓睡眠階段中,快速動眼期這段淺眠時間變長,所以相對來說,進入深層睡眠的時間會變少,造成多喝酒反而會變得更想睡。反過來思考,因為睡眠變淺的緣故,所以如果睡前適量飲酒的話,早上就可以很快爬起來。早起最大的好處就是腦袋很清楚,工作進展順利。相反的,缺點就是會有時間限制。因為醫生從年輕的時候就開始輪值夜班,經過這樣的訓練後,有很多人能夠晚上熬夜不睡,可是如果永無止境持續下去的話,對健康不好,有一天身體一定會出現問題。(本文摘自/身體就是最好的醫生/原水文化出版)

看西醫好較快?重點在對症下藥

看西醫好較快?重點在對症下藥#中醫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很多人對於中醫會有這樣的誤解,但其實這是一個錯誤的觀念,中、西醫其實是各有特長的,這就是為什麼會有人提出中西醫結合的治療方式,中醫是否都會調養很久,其實要看病人的病症是什麼,如果用藥用對了,對症下藥的話,病就會好得快。西醫透過藥物壓制 副作用是頭昏腦脹以最簡單的例子「感冒」來說:比如「流鼻水」這個症狀,西醫開的藥就是抗組織胺,咳嗽就是會開止咳藥,那其實都是治標不治本的,西醫的治療會透過藥物將病症壓制住,往往帶來的副作用都會是頭昏腦脹、昏昏欲睡,吃了藥也許鼻水不流了,可是鼻子卻脹得很不舒服。中藥在運用上不會有這樣的副作用,而且醫生的判斷如果正確、病情不是拖延到十分嚴重,通常治療的效果都會非常迅速,感冒很快就可以好起來,依經驗來看,多半是吃個2、3次藥就能夠痊癒。注射或服用荷爾蒙 恐會有致癌的疑慮中醫在婦科、內科等項目是比較有特長一些的,而內科中還包括了生殖泌尿系統、消化系統、自律神經等等,而自律神經失調的具體病狀就如躁鬱、抑鬱、失眠、或者內分泌失調等等。像是女性到了更年期,比較容易發生荷爾蒙失調的問題,現代醫學的處置通常就是注射或服用荷爾蒙,這樣的方式也可能會有致癌的疑慮,至於中醫大概會針對不同的症狀判斷「這是屬於哪一種更年期的情形」再依體質給予不同的藥方。運用各自特長 為醫療提高最佳品質至於外科的部分,中醫確實是比較不擅長,但也不見得就是弱勢,在大陸有很多中西醫的合作,例如腸胃道組織急性壞死的「急腹症」,大部分處理是以開刀直接拿掉壞死的部位,但術後的恢復,中醫就可以發揮很大的效果,如果單一的項目不能到達100分的效果,結合兩者確實能夠發揮更好功效,那就應該運用各自的特長,為醫療提高最佳品質。中醫藥也不見得就是「慢」的,我們就以婦科的「不孕」來看:西醫大多是做試管嬰兒、吃排卵藥或是荷爾蒙進行調經,但有些人再怎麼吃就是無法懷孕,而中醫對此的施診,不乏有人吃中藥3或6個月就成功懷孕的例子。(本文摘自/國民中醫藥保健全書/大寫出版) 

換季防感冒 強身祛寒靠桑葚

換季防感冒 強身祛寒靠桑葚#中醫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秋冬換季時,感冒病毒最活躍,很多人都因此而出現感冒病況,更別說是流行性感冒所帶來的嚴重後果,西醫針對流感有疫苗可以預防,而傳統中醫也有方法可以預防,中醫師指出,藉由中藥來滋補強身,增加抵抗力,就能達到預防效果。 防感冒 針對呼吸道與消化道調養莊雅惠中醫師指出,感冒病毒入侵主要是肺和脾胃,所以,在這季節要預防感冒,就要補肺健脾胃,必須針對呼吸道與消化道來調養,使之產生抗體就不易有症狀,而且對於有感冒與沒有感冒所服用的中藥,會有所不同,要特別注意。 預防感冒要用滋補的藥膳莊雅惠醫師指出,要預防感冒則是要吃滋補的藥膳,以刺五加5錢、桑椹5錢、防風1.5錢、菊花1.5錢,先以1000CC水將刺五加、桑椹、防風泡水半小時,大火煮滾後以小火煮,再煮30分鐘息火,之後再放入菊花,悶熱5分鐘,即可飲用,是很好的預防感冒藥膳茶飲。 桑葚可補血、抗眼睛過敏莊雅惠醫師強調,刺五加是五臟具補,心肝脾肺腎都可補到,呼吸道與消化道,甚至筋骨與眼睛都可以吃刺五加來補,另外則是桑椹,用乾燥品,桑椹是涼補藥材,血液中白血球是對外的抵抗力,桑椹可補血,進而能補到白血球,而且桑椹可以補眼睛,現代人眼睛很容易過敏、用眼過度,吃桑椹都有幫助,至於防風可防風邪入侵,菊花可預防病毒入侵。(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下體出水 久坐辦公室害的!

下體出水 久坐辦公室害的!#中醫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43歲的上班族女性,患有子宮肌瘤病史,平時每天早上有喝蔬果汁當早餐的習慣,近半年在月經結束後,發現陰道不定時會流出清澈如水的不明液體,下體長期悶熱反而導致泌尿道以及陰部搔癢,前往婦產科檢查,醫師給予抗生素治療後,搔癢症狀隨即改善,但是陰道出水問題依舊,醫師診斷下體出水與骨盆腔循環差有關,患者經由2個月的針灸與中藥調理,陰道出水的症狀已經消失。久坐辦公室、骨盆循環差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醫師周宗翰表示,此女性患者長期久坐辦公室,又屬於肥胖代謝不佳患者,平時血糖也偏高控制不佳,以上因素容易導致骨盆腔循環不佳,婦科的抵抗力變差造成陰道感染,加上女性外陰部處於高溫濕熱的環境,在患者的血糖偏高刺激之下、婦科免疫力下降容易合併感染,引起陰道發炎與水樣白帶的產生。周宗翰指出,健康女性的白帶是一種微酸性的黏稠物,一般量不多,顏色呈乳白色、雞蛋清樣,稍有腥味,有溼潤陰道、排洩廢物、抑制病原菌生長的作用,但當女性患上婦科炎症等疾病後,白帶就會發生變化,特別是出現水樣白帶、白帶中有血,要引起警惕。陰道出水 恐為陰道炎、子宮頸炎周宗翰醫師解釋,陰道出水又稱為水樣白帶,很多原因包含:陰道炎、子宮頸炎、子宮肌瘤…等很多婦科疾病都有可能有這症狀,但如果水樣白帶較多,並且持續很長時間,建議先諮詢專科婦產科醫師檢查,以排除子宮頸癌與子宮內膜癌或輸卵管癌的風險。此案例患者每天有喝蔬果汁的習慣,容易導致中醫體質學裡所謂的脾虛濕盛體質,身體水分代謝調節出現問題,加上患者缺少運動長期久坐,本身也忽略血糖偏高的問題,容易導致盆腔血液循環不佳,因此水性白帶增多,是血液循環不良的預兆。含糖量較高的水果 每天應控制在2份以內以中醫觀點來說,絕大多數蔬菜和水果的屬性偏寒,長期喝容易形成虛冷體質,身體新陳代謝速度減慢,除了適量加入溫熱性中藥材來平衡蔬果的寒涼屬性之外,飲用蔬果汁前,也要注意蔬菜和水果的使用量,尤其是含糖量較高的水果,每天應控制在2份以內,過多容易造成血糖上升和肥胖。

紫蘇、薄荷 整腸退火好有效

紫蘇、薄荷 整腸退火好有效#中醫

(優活健康網記者新聞部/綜合報導)最近有很多人感冒,甚至因為感冒而導致過敏病人的過敏症狀更加嚴重,紛紛因此而掛病號,西醫針對感冒有很多西藥來緩解症狀,但往往也會出現一些副作用,而傳統中醫藉由中藥也可治療感冒,紫蘇和薄荷就很常用到。 秋天與肺相對應 呼吸系統易受攻擊中醫師莊雅惠表示,秋天天氣轉涼,以傳統中醫而言,秋天和肺是相對應,而中醫所謂的肺,代表的是呼吸系統,咽喉、氣管到肺,都是這個季節最要注意保養的,最近就有很多人因為感冒就醫,即發現感冒病毒會攻擊喉嚨,還有人是有脹氣、拉肚子的情形。 紫蘇抗炎殺菌 薄荷清涼退火莊雅惠醫師強調,感冒了,病毒入侵,絕對不可吃會補到病毒的藥膳,這時可以吃2種中藥材(也是花草),就是紫蘇與薄荷,紫蘇是溫性藥材,有健胃整腸及抗炎殺菌作用,薄荷是可清涼退火退熱,過敏、眼睛紅、針眼與有黃痰,都可用薄荷來改善。 拉肚子多放紫蘇 便秘多放薄荷感冒病毒入侵時,可能同時會冷與熱,怕冷但是又有發燒的現象,莊雅惠醫師建議,這時就用紫蘇與薄荷這2種藥材,不必用新鮮的,可在家中備用乾品,以一比一等量的藥材,放到茶包袋中,以熱水沖泡喝,多喝健康茶飲就可改善症狀,如果有拉肚子症狀,可多些紫蘇,若是有便秘與發燒,就薄荷放多一些。(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氣滯血瘀 蟹足腫「針」有效

氣滯血瘀 蟹足腫「針」有效#中醫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40歲吳姓女患者因車禍造成右腳膝蓋外傷合併骨折,進行手術治療並住院後康復出院,雖然傷口縫合照護良好,並且長時間使用除疤凝膠或貼美容貼布,但因體質特殊,傷口還是留下明顯的疤痕,後來為了調整體質到醫院中醫科看診,醫師建議蟹足腫可使用針灸處理,針灸治療的2個多月,蟹足腫變的又淡又平。3次針灸後傷口癒合 1周後疤痕更平整另名36歲劉姓女患者進行除痣手術後,右肩上的傷口因為天熱流汗滋生細菌、皮膚拉扯裂開等情形,已經進行過2次縫合手術,本身也有蟹足腫體質,傷口疤痕經過2次手術後卻無法癒合還化膿,經朋友介紹改由中醫科治療,童綜合醫院中醫科醫師蘇永玄利用針灸進行治療,3次針灸後傷口已癒合,1周後疤痕也修復得更平整。敏感、流汗、盥洗或天氣驟變 會不舒服蘇永玄醫師表示,人難免都會因為跌倒、撞傷、擦傷刀割傷受傷,嚴重可能會骨折、頭破血流,經過治療或手術後,絕大多數的人都會留下些許疤痕,如果疤痕位在顯眼處,如臉上、頸部、手臂、手掌等,不僅影響美觀,體質敏感的人則在活動後因為流汗、盥洗或天氣驟變時,會感到不舒服,因而受到傷口疤痕困擾。局部給予刺激 促進血液循環蘇永玄醫師指出,目前治療疤痕或蟹足腫的方法,最常見的是類固醇注射,亦可選擇冷凍治療、矽膠片敷貼、染料雷射、脈衝光等等,也有因為傷口疤痕嚴重而直接再動一次手術切除。蟹足腫是因疤痕局部氣滯血瘀較為嚴重,針灸用意在於局部給予刺激並促進血液循環、汰舊換新,吳姓患者膝蓋內側的疤痕原本和手腕一樣明顯,在針灸治療2個多月,蟹足腫變的又淡又平,而劉姓患者的肩膀傷口與疤痕在手術3個月後仍無法癒合完全,經針灸治療後改善很多,醫師呼籲,任何治療不變的原則,都是愈早治療效果愈佳。

少吃豬頭皮 趕走皮膚疹!

少吃豬頭皮 趕走皮膚疹!#中醫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10歲的張小朋友,有慢性鼻過敏病史,此次因為雙手肘彎曲處及膝膕窩處皮膚搔癢厲害,曾經被診斷為異位性皮膚炎,皮膚搔癢不能緩解,久經搔抓後角質增厚,形成慢性苔癬性病變,中醫給予祛風養血等藥物,以科學中藥當歸飲子為主方作加減治療,患者皮膚發癢及搔抓改善,症狀解除並且達到穩定狀態。晚睡、嗜吃烤炸物 雙顴長滿紅色小疹17歲的王同學,正準備課業升大學,常因晚睡、壓力大、嗜吃烤炸食物而雙顴長滿紅色小疹,同時因為自行擠壓潰破的紅色血痕,有些還化膿形成膿皰,醫師初期以黃連解毒湯為主方,並且給予適當衛教指導、飲食宜忌,並教導正確清潔保養觀念,經治療後患者皮膚改善明顯,紅疹幾乎不發,達到穩定狀態。治療皮膚 可用口服、外敷、藥浴皮膚疾病包羅萬象,種類繁雜,常見包含異位性皮膚炎、痤瘡(青春痘)、脂漏性皮膚炎、濕疹、單純皰疹、帶狀皰疹、蕁麻疹,老年人的萎縮性皮膚炎,還有因為其他疾病或治療所引起的皮膚病變,例如:銀屑病(牛皮癬),服用標靶藥造成的痤瘡,或是因為血糖控制不佳,皮膚受損後發生的蜂窩性組織炎等。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中西醫整合科主任陳建宏表示,中醫對於皮膚疾病治療有許多方式,會根據不同病情需要搭配不同治療方式,包含:口服的科學中藥、水煎中藥、外用的薰洗中藥洗劑、外敷中藥藥膏、藥浴濕敷、針灸、穴位按摩等。避免吃芒果、筍、豬頭皮、香菇陳建宏主任強調,中藥治療皮膚疾病,同時會兼顧內在臟腑與外在皮膚相關聯關係,利用辨證論治的中醫治療觀點,配合中醫整體治療,以達到最佳療效,同時給予適當衛教指導,維持良好生活作息,衛生清潔習慣,補充足夠的水分、青菜水果。他提醒,最好避免吃芒果、筍、豬頭皮、香菇、蘑菇、鴨肉、鵝肉及不新鮮的海鮮等物,以及烤炸或滋膩相關食物,同時搭配適當藥膳或茶飲,可以使得皮膚狀況恢復至健康美麗。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