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

代謝差、體溫高 3大族群易吸引蚊蟲

代謝差、體溫高 3大族群易吸引蚊蟲#中醫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過了小暑的午後經常下大雨,雨後蚊蟲孳生,在戶外常被叮的全身都是包,要如何才能趕走惱人蚊蟲,讓居家環境更舒適呢?透過中醫調整飲食作息,加上天然香氣的防蚊包,可以有效達到驅趕蚊蟲的功效。更年期、常熬夜 易生肝火易吸引蚊蟲臺中慈濟醫院中醫師陳相如提醒,最容易吸引蚊蟲的3類民眾都有體溫高、代謝差的問題,包含:1)更年期熟齡婦女。2)長期熬夜作息顛倒的上班族、學生族群。3)飲食多冰、代謝不良的痰濕體質等族群,因為生活習慣不佳而容易讓體溫變高導致容易吸引蚊蟲上身。陳相如醫師表示,熟齡婦女更年期荷爾蒙不穩定是導致體溫升高的主因,透過藥材補腎陰,陰陽平和就不會產生虛熱。其次,長期熬夜的上班族、學生族群,易產生肝火,只要用睡眠填補陰質,體溫穩定相對就不易受蚊蟲侵擾。喝冰飲代謝差 容易出現「痰濕」體質陳相如醫師提到,最近天熱,很多人每天都要喝冰涼飲品,事實上,冰飲進到腸胃,身體需要耗費熱能去平衡,脾臟本來要能代謝水濕,但日積月累的不斷被耗損脾陽,平衡功能變差,身體容易堆積不必要的液體,導致「痰濕」體質。另外,某些民眾外表看起來胖一點,口苦、皮膚黏不清爽,出現傷口也要好幾周才會痊癒,這些都來自常吃烤炸辣食物,飲食不調形成痰濕體質。改善之道可從清淡飲食入手,偶爾做伸展操,藉由輕度的心肺運動排除身體的毒素。5種藥材助趕跑蚊蟲、保健脾胃陳相如醫師另外提到,若不想讓蚊蟲纏身,搭配中藥材防蚊包也是無毒防蚊的另一種選擇。取用中藥材香氣比較濃烈的5種藥材,包括:薄荷、丁香、石昌浦、艾葉與白芷,這些藥材的味道會讓蚊蟲感到過於強烈不願接近。薄荷有助舒緩心情、丁香針對胃部疾病、石昌浦醒腦開竅、艾葉逼出寒氣、白芷改善頭面部不適,人體接觸後能改善頭部悶重,食欲不佳,還可以保健胃脾,芳香化濁,讓家中的環境更舒適。

研究:三伏貼能減輕60%氣喘

研究:三伏貼能減輕60%氣喘#中醫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有常常反覆感冒、過敏性鼻炎等症狀的人,利用天氣熱時藥物容易吸收的原理,把握夏天防治好時機,讓惱人氣喘、咳嗽可達到大幅改善。暑假是治療氣喘、鼻過敏的好時機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中醫兒科主任劉佳祐表示,「三伏天」是指一年二十四節氣中最炎熱、陽氣最旺的時候。其中今年的初伏是7月12日,中伏是7月22日,末伏是8月11日,把握暑假這段時間,是治療氣喘、鼻過敏的最佳時機。人體陽氣旺盛,藥物容易從體表吸收,三伏貼的原理為將辛溫通絡的藥物如白芥子、延胡索、細辛、甘遂等藥物磨成細粉製成藥餅,敷貼於背部的腧穴,讓藥效直入血絡經脈,達到通經活絡、溫肺化痰、止咳平喘的作用。研究證實三伏貼能減輕60%氣喘根據2016年韓國學者文獻分析顯示,16個臨床試驗含括1,287位氣喘病患顯示,單純穴位敷貼不僅可以改善患者的13%肺功能,也可以減輕60%氣喘的症狀。對於已經接受正規西醫治療的患者,加上穴位敷貼的效果可改善患者的11.6%肺功能,也可以減輕69%氣喘的症狀。劉佳祐主任表示,針對12歲以下的氣喘病童,可經由中醫師評估進行健保給付的小兒氣喘中醫加強照護門診,在中醫門診同時接受包含穴位敷貼、內服中藥、針灸治療、推拿按摩等全方位的整合照護。如能使用三伏貼搭配正規西醫治療進行體質調理,相信更能夠改善氣喘的病情,減緩症狀發生。三伏貼不但能為氣喘患童加強免疫力,也可有效改善其他如過敏性鼻炎、異位性皮膚炎、腸胃功能不佳等病症。

三伏貼冬病夏治 3年療效逾80%

三伏貼冬病夏治 3年療效逾80%#中醫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入夏以來,每天的體感溫度都超過40度,不過對於患有過敏及氣喘的病人而言,現在正是冬病夏治的最佳時機。依據傳統「冬病夏治」的原則,針對氣喘、過敏性鼻炎、反覆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在夏季透過三伏貼穴位敷貼調整體質,冬天時就可減少發作的機率。    肺系疾病都可以透過「預防醫學」改善好發於冬季的氣喘、過敏性鼻炎及慢性咳嗽,成人哮喘、老年性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等疾病,屬肺系疾病,花蓮慈院中醫部婦兒科醫師楊成湛表示,三伏貼是「預防醫學」的概念,依據冬病夏治的原則,在一年最炎熱的三伏天做預防性治療,冬天時就可減少發作的機率。也都可以經由此法改善症狀。夏至之後的第三個庚日為初伏、第四個庚日為中伏,而立秋後第一個庚日為末伏,合起來稱為「三伏」,在這一段時間是一年當中最熱的日子,楊成湛醫師表示,此時在大椎、定喘、肺俞、腎俞、天突等穴位上敷貼熱性中藥,讓藥性深入人體,疏通經絡調節臟腑,進而達到體質調理的目的,可助長陽氣減少寒冬發病率。利用中藥藥餅敷貼在適當穴位可改善過敏三伏貼是利用白芥子、延胡索、細辛、甘遂加上新鮮薑汁調製成藥餅,敷貼在適當的穴位上,這些藥物具有溫經通絡,散寒祛痰的作用,能夠改善過敏等症狀。楊成湛醫師表示,中醫流傳下來的三伏貼療效,近年獲得科學證實,臨床研究發現以三伏貼連續治療3年,可增加免疫功能與抗過敏的作用外,對氣喘及過敏性鼻炎的療效逾80%。三伏貼治療注意事項楊成湛醫師提醒,對中藥過敏或孕婦、3歲以下幼兒、嚴重心肺功能不足及發燒發炎者,不適合三伏貼治療。接受穴位敷貼治療的病友,每次敷貼時間不超過4小時,在敷貼當天配合作息、飲食調養,切忌吹冷風、避免游泳等浸泡冷水活動、吃生冷食物及冰品,才能讓三伏貼效果事半功倍,減少寒冬發病率。

荔枝腰子湯治洗腎?醫:偏方別亂吃

荔枝腰子湯治洗腎?醫:偏方別亂吃#中醫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洗腎患者長期受飲食限制的困擾,近日在網路流傳短訊轉載的「避免洗腎的祕方」引起熱議,宣稱將荔枝與豬腰子用洗米水蒸煮後喝下便能成為極佳的保腎秘方,長期洗腎的患者服用荔枝腰子湯一週後腎功能恢復,也完全不用再受洗腎之苦。然而,專業腎臟科醫師表示,民眾千萬別嘗試當自己的醫師,聽信秘方而延誤就醫,反而加重了病情,得不償失。荔枝含高鉀 容易引起心律不整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內科主任莊宗芳指出,荔枝是高鉀食物,血鉀過高會引起心律不整,腎功能衰竭的患者會減少鉀離子代謝的能力。而此案例中的豬腰子則為高蛋白的動物內臟類食物,會造成腎臟病患者的負擔。長期食用偏方除了無法代謝尿毒,反而讓腎功能更加惡化。腎功能不全、慢性腎衰竭要使用低蛋白飲食莊宗芳主任指出,腎臟發生病變時無法將含氮廢物排出,以致造成過多的含氮廢物堆積在血液中,引起中毒現象(如:尿毒症),同時也會造成體內電解質(鈉、鉀或磷離子)的不平衡。為了避免這些現象造成傷害,建議腎功能不全、慢性腎衰竭及尿毒症的患者須使用低蛋白飲食,並配合足夠的熱量,依病人的狀況限制鈉、磷、鉀,供生理代謝需要,減少代謝廢物的產生,減輕腎臟的負擔。通訊軟體短訊物全信近年民眾們經常使用社群網路、通訊軟體等平台來傳遞、轉載醫療、食安等資訊,內容甚至會標註強烈字眼讓民眾信以為真,但許多內容的可信度令人存疑,建議民眾當看到謠言與自己身體狀況、疾病相關之處,可先至醫院就醫尋求正規醫療協助,並且應遵守醫囑,避免誤信偏方而延誤了治療時機,專業醫療團隊比起通訊軟件短訊,更能為民眾健康把關。  

筷子握不住 原來頸椎壓到神經!

筷子握不住 原來頸椎壓到神經!#中醫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擔任上班族的李女士5年前出現肩頸痠麻感,當時嘗試中醫的整復、針灸及西醫的復健但效果有限,今年開始不但肩頸疼痛加劇、雙腳緊繃、走路困難,甚至右手也越來越不靈活,簡單的拿筆寫字、筷子都變得非常困難。經醫師詳細檢查後,診斷患者為頸椎第5-6節椎間盤突出,安排椎間盤切除及人工椎間盤置入術,術後2日便出院休養,困擾多年的疼痛感也消失。初期會出現頸部僵硬、手臂肩膀痛症狀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神經外科醫師林柏君表示,頸椎退化性脊髓病變是隨年齡增長,頸椎關節磨擦骨刺生成,椎間盤軟骨脫水突出後縱韌帶鈣化增厚,進而造成頸椎脊髓腔及神經孔狹窄。隨著頸椎退化的嚴重度加劇,神經脊髓受到壓迫進而產生脊髓病變。初期會出現頸部僵硬、手臂及肩膀麻痛,由於症狀不明顯容易被忽略。由於椎間盤突出初期症狀不甚明顯,某些患者可能會像上述患者一樣忽略症狀,若持續發生肩頸痠痛、肢體部協調情形,請務必尋求專業醫師諮詢診療,避免因病情加重而導致其他部位病變。建議有此症狀的患者應盡早處置林柏君醫師表示,頸椎退化性脊髓病變的治療取決於患者的年齡,臨床症狀和脊柱平衡。輕度症狀的患者通常建議採取保守治療,如藥物消炎止痛、復健推拿、神經阻斷。若是中度症狀以上患者,同時合併有結構性的脊髓壓迫,則建議採取手術治療。手術治療一般分為前位顯微減壓合併椎籠置入手術、後位椎板成型術及後位椎板切除合併鋼釘內固定手術。由於每位病患的臨床情形都不盡相同,建議有此症狀的患者應由醫師評估後,依據個別情況給予最恰當的處置。

驅熱清涼飲 涼快一「夏」好健康

驅熱清涼飲 涼快一「夏」好健康#中醫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端午節過後,時序漸入夏季,衣服、棉被開始換季,面對即將到來,動輒超過30度的炎熱夏天,常見民眾猛灌冰水,花蓮慈濟醫院中醫部主任柯建新醫師表示,夏天的濕熱容易讓民眾出現身體悶、頭脹、易口渴、易出汗、怕熱、排便不順、小便黃澀、甚至疼痛等症狀,為了讓民眾能健康消暑,透過滑石、甘草、薄荷等三種藥材,排除體內的「暑、濕、熱」,使身體清爽,有效預防夏日暑熱,讓民眾能透過健康的方式清涼一「夏」。簡單用熱水沖泡 在有太陽時飲用柯建新主任表示, 滑石有清熱、利濕功效,夏天身體容易悶熱,過多的溼氣使人感覺疲累、口渴,滑石搭配甘草,利尿卻不傷胃氣,能有效改善夏天悶熱、腦袋悶脹、不清醒的感覺。屏除傳統煎煮中藥的繁瑣步驟,夏日清涼飲只需將滑石一錢、甘草一錢、薄荷一錢,外裹棉袋後,用熱水沖泡,悶一下,放涼至不燙口的溫度,即可馬上飲用。柯建新醫師提醒,「夏日清涼飲」雖是溫和飲品,但不可沖泡過久,因藥材之一的薄荷,其功效來自於揮發性精油,沖煮過久會使得精油揮發殆盡。一般建議在「有太陽」的時候飲用,效果較佳,夜晚氣溫轉涼,建議少量酌量甚至不要飲用。身體較虛弱、氣虛、怕冷、抵抗力較差的民眾,需要的是「補」,而非「清熱解毒」,故不適合飲用此茶飲。夏日保健小撇步柯建新醫師表示,夏天民眾多會吃冰、喝冰水、冷飲、吹冷氣來消暑,若以中醫的保養角度,身體一旦有「熱」,首要任務要將熱「散出去」,吃冰、嗑西瓜,是民眾常見的消暑飲食方式,卻容易導致肚子悶、吃不下、甚至腹瀉的症狀。一旦感到身體不適,就要適時將生冷食物減量。柯建新醫師建議,即使是炎熱夏天,仍盡量飲用溫熱的水與食物,並適度吃點薑片、喝薑茶、薑湯,暖胃,讓身體的熱有效散出。如果真的想要吃冰、嗑西瓜,則建議在正中午時食用。

大病初癒要調養 中醫如何來幫忙?

大病初癒要調養 中醫如何來幫忙?#中醫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有不少民眾在大病一場之後,身體會非常虛弱,若是不加以調養,往往會很難復原;除了多吃些營養的食物之外,中醫對於病後初癒就能幫上大忙。中醫師指出,病後調養會針對不同病況開給中藥內服,平常再加強穴位按摩,可使身體較快恢復元氣。五勞七傷六極 恐導致過勞死現代人工作繁忙,壓力大,積勞成疾的現象很常見,甚至偶有過勞死的病例發生。中醫師吳建東表示,有不少民眾在大病一場之後,經常會有所謂五勞七傷六極的現象;門診中,就有人因為腸胃道手術後,經常腹痛腹瀉,腸胃消化不好,臉色蒼白沒有血色,就類似六極中的肉極。腸胃虛弱調體質 常用人參、西洋參、伏苓、白朮、甘草、黃耆吳建東醫師指出,對於腸胃道手術後的調養,中醫會加強脾胃功能,而且要少量多餐,盡量要吃好消化的食物,以及不要吃寒涼的食物,至於五臟虛損要調體質,並且是以內服藥為主,較少用到針灸,而會用艾草灸;而腸胃虛弱屬於偏脾勞證型,內服藥會開給人參、西洋參、茯苓、白朮、甘草、黃耆之類。常按摩穴位關元、氣海、足三里、三陰交等穴位除了內服中藥之外,大病初癒也可以按摩穴位來保養;吳建東醫師建議,由於平常工作太忙、太勞累,也容易老化比較快,或是大病之後都可能發生五勞七傷六極的問題,民眾應該要注意養生保健,平常可按摩穴位,常用穴位有肚臍附近的關元、氣海,以及足三里(外膝眼下四橫指處)與三陰交(足內踝尖上三寸)。(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研究:中醫有效降低眩暈病人中風機會

研究:中醫有效降低眩暈病人中風機會#中醫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每年台灣約有70萬人次病人因眩暈到醫院求診,有眩暈的患者未來甚至還會增加中風的機會!大林慈濟醫院中醫部主任葉家舟以全國健保資料庫進行分析,探討眩暈患者有接受中醫治療及未接受中醫治療,發現未接受中醫治療的眩暈患者發生中風的機率是25.71%,而有服用中醫的患者能減緩一半的中風機率。有介入中醫治療的患者中風機率下降一半葉家舟醫師從1998年至2007年間健保資料庫中,找出112458名週邊型眩暈因而住院的病患,其中有5330例(47.31%)眩暈患者有接受中醫藥的治療,追蹤15年,比較兩組中風比例,研究結果發現,未接受中醫治療的眩暈患者發生中風的機率是25.71%,而有介入中醫治療的眩者患者可降為13.10%(可減少一半的中風機會),尤其是服用中藥的天數超過180天者,中風的機率下降最為明顯。葉家舟表示,中醫藉由病人發病時症狀的差異及體質進行病人的病證分類(辨證論治)來提高療效,主要將病患分為「虛」、「實」兩類,在臨床上以虛者居多,如氣血虧虛,肝腎陰虛所引起的眩暈屬於虛證,多見於慢性貧血、慢性肝炎、耳源性眩暈等。因痰濕郁遏或肝陽化火,造成的眩暈屬於實證,多見於高血壓、精神官能症、中風前兆等。平時可按壓穴位幫助症狀改善葉家舟醫師指出,眩暈好發在38至72歲,若是良性姿態性眩暈、前庭神經炎,及梅尼爾氏症等眩暈病患,可合併半年以上的中醫治療,幫助患者減少未來發生中風的機會。此外,提醒病患切勿聽信偏方,如有長期眩暈的問題,應該找醫師做檢查及治療,服用中藥最好找中醫師依個人症狀及體質處方較好。平時也可按壓穴位來進行保健,包括風池、神門、內關、合谷、足三里、 太衝等穴位,經常按摩穴位,也可幫助症狀的改善。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