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

入秋溫差大 養生首重「潤燥養肺」

入秋溫差大 養生首重「潤燥養肺」#中醫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醫生,我最近喉嚨很乾、容易乾咳,是不是感冒了?」將近    秋分時節,季節轉化晝夜溫差大,一下子比夏天還炎熱,一下子颳風接連襲台,此時人體呼吸道黏膜不斷受到冷熱刺激,一旦調節失當則易遭受病邪乘虛而入,故此時期最容易出現上呼吸道感染而引發感冒的症狀。肺失去滋養會出現皮膚乾燥、大便乾結症狀臺南市立安南醫院中醫部醫師賴建銘指出,秋季在一年「生、長、化、收、藏」中處於「收」的階段,五行歸金,五氣中主氣為燥,在人體臟腑中屬肺。秋季易使人罹患燥病而出現乾咳少痰、口鼻乾燥等症狀。若肺失滋養也會出現皮膚乾燥、毛髮枯燥等外部器官皮毛乾燥的症狀,此外亦會出現大便乾結等症狀。秋季飲食可多吃水梨、蘋果生津養肺賴建銘醫師強調,秋季的飲食可多食一些滋潤生津養肺的食材,如:水梨、蘋果、水蜜桃、柿子、甘蔗、芝麻、木耳、愛玉、海帶、髮菜、昆布、秋葵、地瓜葉等,並且盡量避免一些辛辣炸烤食物。也可多吃山藥、蓮子、義仁等顧護脾胃的食材另外,亦建議可根據體質,使用一些中藥來搭配服用,如:沙參、麥門冬、玉竹、百合、知母、天門冬、黃精、西洋參等藥物。滋陰養肺的同時,需要有強健的脾胃做後盾,故亦可多食山藥、蓮子、薏仁、大棗、栗子等固護脾胃的食材。    最後賴建銘醫師提醒,秋天起居養生也很重要,宜早睡早起、適當戶外運動、保持樂觀情緒、收斂神氣以使內心安寧、早晚添加衣物勿著涼、多喝開水來補充津液。

講座/兒童腦性麻痺中醫觀點及治療

講座/兒童腦性麻痺中醫觀點及治療#中醫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腦性麻痺會使孩子出現運動發展遲緩,可說是兒童失能的最主要原因之一,由於腦性麻痺患者有許多無法依靠現代醫學解決的症狀,在面對腦性麻痺兒童時,針灸配合復健可說是使生活恢復自理能力的最大功臣之一。中國附醫臺北分院將舉辦「早療親職講座」,此次主題為「兒童腦性麻痺中醫觀點及治療」,邀請中醫針灸科的張家綺醫師主講,向民眾介紹臨床上除了西藥、中藥,也能使用針灸治療兒童腦性麻痺。此講座需事先報名,講座內容豐富,歡迎踴躍參加。(本次課程需事先報名,煩請於傳真或Email報名後,電話確認窗口是否有收到,以確保您的權益,活動內容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名稱:兒童腦性麻痺中醫觀點及治療地點:中國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臺北分院醫療大樓一樓院徽前衛教區(臺北市內湖區內湖路二段360號)洽詢:劉大任社工 02-2791-9696#1008傳真:02-8792-9079Email:[email protected]

研究:中醫治療助提升癌友5年存活率

研究:中醫治療助提升癌友5年存活率#中醫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癌症治療的副作用包含噁心、腹瀉、胃口差、掉髮、頭痛、抽搐、吞嚥困難、肌肉僵硬,或治療部位出現似曬傷的狀況,長期的副作用可能造成局部淋巴腫、聽力減弱、放射性肝炎、性慾下降或惡病質等。這些副作用被不經意、或者刻意的放大後,常造成癌症病友轉而求助於其他自然療法,反而延誤了治療黃金期,致使病情加重。癌友尋求另類療法恐延誤治療期55歲的林女士罹患左側乳癌,切除乳房後,擔心化療過程中會因為噁心、嘔吐、倦怠等副作用而痛苦不堪,希望用中醫治療取代化學治療。王瑜婷醫師根據林女士的症狀表現調整藥物。手術後1個月,林女士感到體力比手術前更好。乳癌、肝癌術後接受中醫療法可提升5年存活率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主治醫師王瑜婷表示,國外學者進行統合分析發現,乳癌病人在手術後接受中醫療法,也可提升5年存活率。而2014年及2015年分別針對乳癌及肝癌的台灣健保資料庫的研究亦發現,接受中醫療法可提升乳癌及肝癌的5年存活率。有病時誤將養生方式誤做治療手段王瑜婷醫師表示,中醫是以辨證論治為原則,以食慾不振為例,根據其消化道症狀、全身症狀、情緒、舌象、脈象來辨其為氣虛、陽虛、濕滯、氣鬱、鬱熱等證型,並根據不同的證型給予如補氣、溫陽、化濕、理氣、清熱理氣的中藥方劑。中醫師也會依病況給予其針灸或穴位按摩,穴位的選擇則可以上肢的內關、合谷、下肢的足三里或太衝為主,視兼症或辨證加上如三陽絡、支溝、中脘、陰陵泉、下巨虛等穴或溫灸。惟提醒民眾,身體有疾病時應以治療疾病為主,切勿將養生方式誤作萬能的治療手段。

中醫健康減重 白領久坐族月甩4公斤

中醫健康減重 白領久坐族月甩4公斤#中醫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三餐在外、高脂飲食,飯後一杯甜膩的飲料,不只容易讓上班族形成中廣身材,還會對身材造成威脅,健康堪憂。依據「2013~2014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顯示,成人過重及肥胖盛行率43%,其中男性比率更高達48.9%、女性比率為38.3%。105年10大死因當中可以發現,至少有6項與肥胖有密切關係,因此肥胖不只是外在美觀問題,更是多項疾病的致病主因。上班久坐缺運動 身材朝橫向發展在金融公司上班的施先生因為工作繁忙壓力大,上班久坐,缺乏運動,體重直線上升,身材也越來越朝橫向發展,基於好奇心與新鮮感參加健康減重競賽,在短短4週成功甩肉4公斤。臺北市內湖區健康服務中心主任紀玉秋指出,由於職場上班族飲食大多三餐在外,加上久坐少動、高脂飲食及嗜喝含糖飲料,中年上班族普遍呈現中廣身材,導致高血壓、高血脂及糖尿病等相關慢性病的罹病率和死亡率上升。為推動健康職場,鼓勵員工做好個人體重管理,特別與金融公司合作,結合健康減重競賽,經過4週的努力平均每位學員減重約2公斤。穴位埋貼耳珠 助眠、調節食慾、舒解壓力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醫師瞿瑞瑩表示,中醫穴位埋貼耳珠有助於刺激身體各穴位,配合「鋼勁滾筒」按摩穴位律動課程,對於安神、寧心幫助睡眠調節內分泌,避免暴飲暴食、調節食慾遏止飢餓、紓解壓力都有良好效果。不僅能夠達到紓壓、促進血液循環,還能有筋膜放鬆、鍛鍊核心肌群等目的。參加減重的員工表示,此次競賽活動除了學習到中醫配合經絡調理的運動方法及健康飲食與慢性病預防觀念,減重後身體也變輕鬆了,未來將把在辦公室學習到的健康知識與運動習慣帶回家庭並和週遭親朋好友分享,維持健康生活型態。

胃酸逆流不舒服 中醫治療有妙方

胃酸逆流不舒服 中醫治療有妙方#中醫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現代人工作繁忙,常常三餐不定時不定量,或是三餐以二餐吃,不然就是大吃大喝,以致很多人都有胃酸逆流、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脹氣等病況;當出現這些症狀時,可千萬不要大意,顯然你的腸胃已經代誌大條了。以胃酸逆流來說,西醫常以制酸劑來治療胃酸逆流,其實中醫治療胃酸逆流也很有一套。飲食溫差太大 傷到中氣會使賁門收縮力不強中醫師李深浦表示,傳統中醫認為,人體所有循環是單向,打嗝會胃酸逆流,主要是因為傷到中氣;由於人體是生物化學工廠,胃腸有千億個酵素發酵繁殖來分解食物,胃腸表面黏膜有很多有益菌與酵素,若是經常在飲食上溫差太大,很多食物在發酵與分解時,堆積在腸胃時間久了,或是吃冰涼飲食,太冷使食物在胃中太久,使食物消化變慢,身體中營養分子會變粗,堆積很多營養與熱量,就會使賁門(位在胃和食道之間)收縮力不強,進而導致胃酸逆流。治療胃酸逆流首要靜坐別小看胃酸,胃酸可是身體第一防線!李深浦醫師指出,胃酸不可少,因為有很多細菌要靠胃酸來殺菌,否則體質會變壞,這也是為何有很多過敏疾病的原因。至於中醫治療胃酸逆流,首先是要靜坐,而靜坐得法,可使全身產生熱量,就能很簡單的得到改善;因為胃酸過多、胃酸逆流、腸胃壁薄都是因為心,養心可以培養胃腸黏膜,黏膜好還可生出口水,有很多人有乾眼症或是口水不足,也都是因為心火無法下降,心神不寧。中醫心屬火,脾胃屬土,火生土,火下降,胃土就健康。治療胃酸逆流 第二要吃藥使腸胃氣順暢李深浦醫師進一步指出,治療胃酸逆流第二就是要吃藥使腸胃氣順暢,不像西醫是用制酸劑。因為腸胃消化吸收,仍需要有胃酸,使營養吸收好,而且中藥使腸胃氣順可幫助排便,還幫胃腸黏膜透氣,可過濾髒東西。因為胃腸黏膜有很多小洞,可通透營養,以及有酵素與有益菌在其中,如果消化好,則賁門關就不費力了,就不會胃酸逆流;若是黏膜受傷,不但會使消化益菌減少,身體復原不好,體能也會下降,循環會變差。愛吃冰導致胃酸逆流 中醫養生才改善李深浦醫師在年輕時也曾經發生胃酸逆流的問題;他說,年輕時愛吃冰,以致在12至22歲時出現胃酸逆流,以致呼吸不順、中氣不順,身體不好,因而才開始學禪與學中醫,經由中醫養生,佛法健身,這才救了我。其實,金剛經裡所講的佛法就是生物化學法,佛法就是生命健康大法;所以一個人要往遠處看,一般人只會看現在,就會傷害自己於無形。凡人的快樂,就是消耗體能,花費金錢。(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冷中暑找上門?正確刮痧法報你知

冷中暑找上門?正確刮痧法報你知#中醫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都在室內吹冷氣,為什麼經常有日曬後頭暈腦脹的感覺呢?大暑剛過,夏日溫差大,從室外進入室內,高溫下馬上吹冷氣,容易讓人皮膚毛孔無法迅速調節,而感到頭昏腦脹,形成「冷中暑」現象。相對而言,若從冷氣房走出戶外,毛孔無法及時調節也容易有中暑症狀。除了可透過改善作息、多運動改善「氣虛」之外,許多民眾也喜歡利用刮痧效果來舒緩症狀。常見刮痧適應症2大方向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中醫科醫師陳煒達指出,刮痧是中醫特有的治療方法之一,但大多數民眾並不了解其適應症和正確方法,有時反而造成身體傷害,而對傳統醫療智慧失去信心。陳煒達醫師說明,最常見的刮痧適應症,主要有2大方向:1) 表證/中醫所謂的「外感」,即風、寒、暑、濕、燥、火六邪入侵人體所造成的不適,用現代言語表達,即身體遭遇到外在天氣變化或病菌會產生某些偏性而出現不適症狀,古人用這六大方向來敘述,其中外感也包含大家口語所認知的「感冒」和「中暑」,初期都可以透過刮痧來緩解。2) 氣滯血瘀/傳統上將「痧」視為氣血的淤積、阻塞,即所謂「氣滯血瘀」,一旦瘀阻出現,身體的體液代謝功能變差,就會出現沉重的悶脹感,容易產生慢性筋膜炎,可藉由刮痧或拔罐來緩解表層的阻塞,讓體液循環改善,進而放鬆軟組織,包括鬆解肌肉筋膜的緊繃。正確刮痧方法1) 刮痧板與刮拭方向呈30°~60°,這是最常見的施術方法。2) 刮拭方向原則上「由上而下」、「由內而外」。3) 刮拭部位順序,原則上「頭頸→背部→四肢」。

一「熱到」就刮?刮痧迷思一次解答

一「熱到」就刮?刮痧迷思一次解答#中醫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可以天天刮痧嗎?」、「刮痧是不是越痛越有效?」大暑剛過,外出民眾仍日日與暑氣對抗,許多民眾只要一感到「熱到」,就會想要刮痧舒筋。但是你知道仍有民眾把許多不正確的觀念奉為圭臬嗎?以下大刮痧常見問題,就讓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中醫科醫師陳煒達一次幫你解答!不要天天刮痧、痧褪去再刮到底可不可以天天刮痧呢?陳煒達醫師表示,刮痧可以解除感冒的初步症狀,也能「行氣活血」,但同時刮痧也會「耗氣」,虛弱的人,刮痧也許能得到一時的緩解,但氣不足終究症狀還是會再出現,應進一步尋求專業的中醫醫療。若前次的痧尚未褪去,也盡量不要繼續刮,由於刮痧是藉由破壞皮膚微血管組織啟動身體的修復機制,因此建議等瘀斑褪去、局部修復完成,再行下次的刮痧。越痛越有效?醫:小力就可以至於刮痧是否「越痛越有效」?陳煒達醫師表示,除非在特定情況下,想運用更大的外力來刺激大腦,讓身體忽略原來較小的疼痛,否則施術力道一般則是以患者能承受的程度來調整,小力也能達到相同的效果。另外,施術於老弱婦孺的力道更應該減小。油品選擇以無刺激性為主刮痧應使用什麼樣的「刮痧油」?刮痧時抹油只是為了減少表皮的傷害,故嬰兒油、潤膚乳液,甚至沙拉油都可以使用。另外,各式成分的精油都有其療效,有的能夠活血化瘀、有的能夠疏風清熱。只要對皮膚沒有刺激性都能使用。操作時只要皮膚表面過分刺激,除了減小力道外,也應留意皮膚表層的油品是否足夠,別讓患者白白地「討皮痛」。刮痧後避免立刻飲食、洗澡或擦澡至於刮痧後的注意事項,陳煒達醫師建議,刮痧後宜飲用溫水,補充水分,更應避免吹風、遇水,故刮痧後不宜立刻洗澡或擦澡。刮痧後也應避免立刻飲食。到室外時也要適時地調整衣物,穿薄涼、淺色、寬鬆衣物,攜帶帽子和薄外套以備不時之需。 

下午就想睡無力?冰水喝太多作祟!

下午就想睡無力?冰水喝太多作祟!#中醫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贏得美國公開賽單打冠軍和溫布爾登大滿貫冠軍的網壇明星諾瓦克·喬科維奇,是網球史上最佳(GOAT)的男子選手之一。曾有媒體報導他出書闡明自己的成功,除了不斷的練習之外,在飲食上更是嚴格遵守健康原則,並且列出了8個飲食秘訣,尤其是在起床時會先喝上一杯溫開水,不喝冰水;這樣的飲食養生方式,不只是符合科學依據,其實也是中醫理論。李深浦中醫師長年宣導不喝冰水諾瓦克·喬科維奇在其著作中列舉了8個飲食秘訣;第一個就是他起床會先喝一杯室溫的開水,不會喝冰水。他並寫道,我不喝冰水, 因為冰水會讓血液集中到消化系統去將冰水變暖,這樣肌肉中的血液就會減少。通常西方人不崇尚喝溫開水,多以冷開水或是冰開水為主;然而,網壇明星諾瓦克·喬科維奇為了要奪得第10個大滿貫,向成功邁進,首先就指出得要拒絕冰水,喝溫開水,而這也和李深浦中醫師長年宣導不喝冰水的中醫理念不謀而合。喝冰水會使食物不易消化李深浦中醫師指出,喝冰水和吃太多冰品只能得到短暫的清涼,事實上,冰品會使腸胃溫度下降,減緩食物發酵速度,就會使食物不易消化;因為體內所釋放的營養會產生凝聚作用,進而會導致熱量堆積,而且無法轉換成體力,而是悶熱,就會使人更想吃冰。此外,愛喝冰水和吃冰,會使得人體因為無法吸收到營養燃燒成體力,進而會出現愛睡、不想運動、沒有力氣,並造成肥胖的惡性循環,這也就是中醫所謂的氣血不足、沒有元氣之故。諾瓦克·喬科維奇8個飲食秘訣諾瓦克·喬科維奇列出的8個飲食秘訣,除了不喝冰水、喝溫開水,每天會吃2匙蜂蜜、早餐吃1碗混合堅果及水果切片的無麩質麥芽粥或燕麥粥,偶而會吃第2份早餐,午餐則是麵食和蔬菜,運動時會喝含果糖飲料,運動後則是有機蛋白質與甘蔗汁,比賽時的點心是能量果膠,休息時則吃一些水果乾,晚餐則富含肉類,通常是牛排、雞肉或鮭魚。(圖片來源:Tatiana來自莫斯科,俄羅斯https://goo.gl/ok7oYn)(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