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

破口大罵前先等等 穴道腦療法減怒氣

破口大罵前先等等 穴道腦療法減怒氣#中醫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傳統中醫的穴道觀念,對於緩解身體不適已有科學實證。然而你知道,按壓穴道其實也有助於情緒、心理狀況的調整嗎?「穴道腦療法」能促使大腦發出指令,進而平復心情。暴怒、煩躁、悲傷時 可用穴道腦療法平復「穴道腦療法」在以下不快的感情湧現的時候,十分有效。‧勃然大怒很想破口大罵的時候‧緊張而無法發揮實力的時候‧因芝麻小事而焦慮煩躁的時候‧嫉妒之心無法抑制的時候‧悲傷一直持續的時候‧倦怠感一直無法消除的時候另外,對於希望等一下可以「保持心情平靜」的以下場合也有效果。‧要警告老公的時候‧一定要教導孩子道理的時候‧非罵部下不可的時候為了避免因為勃然大怒而說出過分的話,或是因為極度緊張而腦筋一片空白,在開始行動之前先做「穴道腦療法」的話,就很有效果。不只有益自己 也阻斷人際間情緒惡性循環做了「穴道腦療法」後,腦就會正常運作,發出控制感情的指令,帶來安定的心理狀態。可以擁有不會因小事情就焦慮、煩躁,或是愁眉不展,「不會被感情耍得團團轉的腦」。記憶力或集中力逐漸衰退的人,若每天進行「穴道腦療法」,也可以感覺到活力充沛,提高幹勁。活力充沛的每一天,將會比以往更開心。這樣的良好影響,不僅限於自己。人都有把負面情緒,特別是怒氣,發洩在比自己弱小的人身上的傾向。社長發洩在部長身上,部長發洩在課長身上,課長發洩在新進員工身上,太太發洩在孩子或寵物身上……。能把這個「負面的連鎖」,在自己這裡就到此為止,也是這個療法的魅力。(本文摘自/按壓手穴道,釋放壞情緒/采實文化)

暴怒也能緩解!快壓指間「合谷穴」

暴怒也能緩解!快壓指間「合谷穴」#中醫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被同事的話激怒而大動肝火,或是因孩子的任性,不知不覺就大聲了起來,這種事,不管是誰都會發生。但是,任由這種情緒發作勃然大怒,可能會給工作帶來阻礙,或是讓人際關係產生無法挽回的裂痕。避免這種狀況發生,不妨試試能抑制激烈怒氣的穴道-合谷。按壓合谷穴 能緩解頭痛、牙痛等手背朝上,從拇指和食指的骨頭連接而兩指分開的部位開始,位於靠近食指側的穴道。請從骨頭的內側開始往上推般地按壓吧。按壓的時候,感覺有痠痛的刺激的話,這個位置就是正確的。對激烈的怒氣有效的穴道是「合谷」。合谷原本就是對頭痛、牙痛、胃痛、肩頸痠痛、喉嚨痛等緊急的疼痛有效的萬能穴道。再加上對壓力或內臟的不適也有效,在眾多的萬能穴道之中,是最具代表性的穴道。分泌β腦內啡 鎮痛比馬非強6倍按壓合谷,就會分泌「β腦內啡」。β腦內啡具有鎮痛效果,而且強度比眾所周知的嗎啡更強六倍,不只是疼痛,就連激烈的怒氣也能抑止。突然怒火攻心的時候,首先請大大地吐一口氣,然後用力按壓合谷,在心中默唸「怒氣呀,停下來!」。像這樣想抑制瞬間爆發的怒火時,按壓位於手上的穴道就很方便。因為能在對方沒有發覺的情況下按壓穴道。直到怒氣平息前,不管按壓雙手的穴道幾次都沒關係。當然,也可以預防性的先按壓。覺得好像快要發火,為了讓自己冷靜下來,請先按壓穴道。這個時候,再加上「情緒小咒語」,會更有效果。合谷穴位於拇指與食指間 按壓時有痠麻感一般認為,在怒氣爆發的時候,血壓會上升,或是血液集中到頭部,能讓這種狀態恢復正常的,就是合谷。常常有人問道:「如果一直按壓降血壓的穴道,血壓會不會下降過多呢?」其實並不需要擔心這樣的問題。穴道按壓,和降血壓的藥是不同的,是為了讓腦「正常化」的手段,和血壓的高低沒有關係,只會幫助恢復到正常狀態。穴道是「沒有副作用的藥」。雖然合谷是如此萬能的穴道,但是很多人都會按錯合谷的位置。如果按壓的時候,沒有痠痛的刺激(因人而異,或許有人會感覺麻麻刺刺的),就要懷疑位置是否按錯了。合谷正如字面所示,是位於拇指和食指的「山谷間」。以這個山谷間為起點,從兩隻手指分開處的內側,沿著食指的骨頭旁邊找,就不會出錯。如果有摸到神經的感覺的話,那就是合谷。(本文摘自/按壓手穴道,釋放壞情緒/采實文化)

老是忘東忘西?按「中泉穴」防失智

老是忘東忘西?按「中泉穴」防失智#中醫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想不起對方的名字」、「自己是不是慢慢變痴呆了呢?」這些是年紀大了,不管是誰都會有的煩惱。平常應該能很快就寫出來的字,突然想不起來,而為了最近記憶力很差而煩惱,不妨試試能預防痴呆症、提高記憶力的「中泉穴」。使大腦分泌乙醯膽鹼 預防痴呆症對於記憶力逐漸衰退,或是有痴呆症的不安時,有效果的就是「中泉」。中泉穴位於手腕在手背那一側的折痕上的穴道。把手腕的寬度分成四等分之後,距拇指側四分之一的地方,用另一隻手的拇指用力按壓。藉由按壓中泉,就可以促機大腦分泌一種被稱為「乙醯膽鹼」能讓腦部血液循環變好的荷爾蒙。乙醯膽鹼是和運動神經或學習能力大大相關的荷爾蒙,如果在腦內它的作用高的話,記憶力也會提升。近年乙醯膽鹼也因為對預防痴呆症也能發揮力量,而備受矚目。不只是記憶力,也能讓運動神經活化的中泉,就算每天刺激也沒有問題。對於防止動脈硬化、預防腦中風的效果也很好。改善食慾不振 促進唾液分泌、活化腦部中泉也能幫助改善食慾不振。進食時人體會自然會分泌唾液,唾液中含有大量能讓身體保持正常機能的荷爾蒙或酵素。唾液大量分泌的話,也能讓腦部活化, 使得頭腦確實地運作。持續緊張的話,唾液會分泌不出來,變得口乾舌燥。受到強大的壓力時,唾液的分泌就會變差。飲食和唾液、腦的運作和心理的狀態,有著密切的關係,會彼此相互影響。吃好吃的東西,腦就會被療癒,這也是受到好心情的影響。(本文摘自/按壓手穴道,釋放壞情緒/采實文化)

按壓穴道好處多 竟能改善「心病」?

按壓穴道好處多 竟能改善「心病」?#中醫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人無法直接接觸到腦部。但透過按壓穴道,就能將這個信號透過神經傳送到腦。藉由這個刺激,腦為了讓身體恢復正常而發出消除不適的指令,讓疼痛減輕或是消除疲勞。按壓穴道效果獲證實 兼顧身心靈問題雖然穴道容易被視為是東方的神祕,但其實現在,已被WHO(世界衛生組織)認可,其效果獲得實證的穴道總數,在全身高達三百六十一個。穴道刺激,不只在東方,是連世界都認可的療法。穴道刺激的厲害之處,不只是能治療身體的問題,對「心的不適」或「感情的混亂」也會發揮效果。我所注目的焦點是集中在「手」的穴道。在身體之中,沒有任何部位能像手這般做出細微的動作。按壓手穴道 平復負面情緒抓、扭、寫、翻或轉。能回應腦所下達這些細微動作要求的,只有手而已。它就是如此和腦有密切關聯的部位。刺激手的穴道,就能促使腦「發出調整感情的指令」。只要按壓手的穴道,負面情緒就能平復,心就會逐漸安定。這就是「穴道腦療法」。藉由「手的穴道按壓+言語暗示」,就能打造出不會再因一點小事情就焦慮煩躁或想不開,「不會被感情耍得團團轉的腦」。(本文摘自/按壓手穴道,釋放壞情緒/采實文化)

「三九天」來了 中藥貼敷改善鼻過敏

「三九天」來了 中藥貼敷改善鼻過敏#中醫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天冷氣溫下降,咳嗽、呼吸道疾病也跟著上門,尤其是氣喘、過敏性鼻炎、慢性支氣管炎以及免疫力較弱的患者深感困擾。為了預防、治療呼吸道疾病,中醫會利用節令在特定的穴位上進行中藥敷貼,夏天是「三伏貼」,冬季則是「三九貼」,有機會改善過敏體質。天冷身體低代謝狀態 好發過敏性鼻炎南投醫院中醫科主任顏素美表示,傳統中醫依照節氣,從冬至的次日算起,第1個9天稱為「一九」,依此類推,每隔9天為1個階段,第2段的9天稱為「二九」,第3段稱「三九」,共27日稱為三九天。三九天是一年之中最冷的時候,此時陽氣潛藏,陰氣盛極,人們常感到身體能量不足、血液循環不良、皮膚乾燥、毛孔緊縮及活動力下降。身體處於一種低代謝狀態,也是過敏性鼻炎、氣喘、慢性支氣管炎好發的時候,在此時最適合施行溫灸貼敷穴位的治療方法來改善體質。「三九貼」溫熱貼敷 防治呼吸道疾病顏素美主任表示,灸貼用藥是以具有辛溫走竄、通經、平喘的藥物,通過對特定穴位的溫熱刺激,補充身體陽氣、提高身體能量,以祛除肺中寒飲伏邪、解痙平喘來達到防治呼吸道疾病發作的目的。「冷在三九,熱在三伏」,1年有2次改善過敏體質的節令。今年的三九天分別為106年12月30日、107年01月08日以及01月17日。除了這3天,這段期間內都可以至醫院進行敷貼,一樣會有不錯的療效。

天冷皮膚脫屑 中醫師教5招漂亮護膚

天冷皮膚脫屑 中醫師教5招漂亮護膚#中醫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時入冬季,開始轉冷、乾燥,為皮膚道帶來考驗。有些人的皮膚開始粗糙脫屑,容易搔癢,嚴重甚至於敏感發紅龜裂。冬季有2大因素不利皮膚,包括寒邪(過冷)與燥邪(過乾)。單用保養品若覺得不夠,究竟有那些辦法可以有效保護肌膚呢?末梢血液循環不良者 冷天易發皮膚病症奇美醫院中醫部部長許堯欽說明,乾冷時人體表皮層血管收縮,皮脂腺與汗腺功能降低,皮膚失去保溼與潤澤的屏障。長期生活失調、睡眠不足的人,皮膚一定顯得乾糙晦暗鬆弛,而且粉刺、痤瘡或色素斑頻頻發生。氣血循環不良體質者,冷天容易發生皮膚病症。平常容易頭暈、疲倦、手腳末端酸麻、脈象沉細、舌質偏淡等、末梢血液循環不良表現。寒流一到,皮膚更易迅速乾燥脫屑、敏感搔癢甚至皸裂出血,而且合併手足末端冰冷發紺與嘴唇乾裂等現象。重保暖、勿過度清潔 保養肌膚有人認為冬天洗澡要用熱水洗才洗得乾淨,也有人習慣在浴缸裏泡熱水澡,。殊不知這種「過熱」與「過久」的清潔方式往往會把皮膚表面那層具有保護作用的皮脂層清除殆盡,反而讓皮膚更容易受傷害。以下5點即是在寒冬中正確的皮膚保養之道:1)抵禦寒邪、注意保暖/多穿衣服抵禦「寒邪」。可用生薑加紅糖煮成薑茶,能補充熱量禦寒、預防感冒、健胃。食物可選擇芝麻、雞蛋、牛奶、羊肉等,藥物方面,可根據體質辨證來使用。2)抵禦燥邪、保溼潤燥/乾性皮膚者,使用綿羊油或凡士林軟膏,防止皮膚角質層因過度乾燥而脫水。多服用一些富含黏液質的食品,如:蜂蜜、海參、木耳、蹄筋、水梨等,增加細胞內水份的保存。3)修正錯誤的清潔習慣/隨時請教醫師正確的皮膚保健常識。儘早修正「過熱」與「過久」或其它不正確的清潔習慣,可讓皮膚減少蒙受一些不必要的傷害。4)適度運動/要怎麼運動又不必到戶外受寒受凍呢?可在每日黎明初醒時,雙手掌互相摩擦生熱,貼於面部反覆6次。這種功法是藉由手掌對磨後產生的靜電來幫助臉部的血液循環。5)適當的生活飲食禁忌/節制油炸烤物、醃臘食品以及辣椒、咖哩、竹筍、蔥、蒜,還有不易消化的糯米、巧克力、肥肉等。由內而外 改善皮膚健康許堯欽部長提醒,平時常保持舒坦心情與充足睡眠也是保養皮膚的重點。中醫對於冬天的皮膚保健原則講究整體觀,消除不利皮膚健康的因素,包括寒邪、燥邪與錯誤的清潔習慣,並且調理人體內在環境、改善氣血循環。內外雙管齊下,是在冬天確保皮膚健康美麗的不二法門。

忌在中午流汗?運動4不你中了沒

忌在中午流汗?運動4不你中了沒#中醫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靠某個階段增加運動量減下來的肉,一定會在不運動的時候,全部還給你。當然,適當的運動和節食是減肥期間必要的輔助,它可以幫助體重慢慢恢復到正常。但絕對只是輔助而已。對於運動和節食,我的建議是:1) 不要以游泳為主要方式一是會練得膀大腰圓;二是秋冬季節人要收藏,游泳只會讓身體凝結更多的寒與溼,很容易造成瘀血或寒溼。2) 不要在中午或者晚上八點以後大量運動出汗汗為心之液,出大汗會造成比較嚴重的陰虛。陰虛的後果前面講過,陰為人體的基礎,陰虛比陽虛更難調理。3) 少吃是一定要的,但是最好不要不吃。人體的脾胃是根本,傷了脾胃,就是在傷害其他所有的臟腑。晚上稍微吃一點米飯沒什麼了不起,千萬不要只吃水果,水果多半寒涼也很傷脾胃,實在不想吃飯就燙些蔬菜。4) 每一餐都少吃。即使是早餐,減肥期間也不要猛吃,只要吃到不餓,能維持到中午就好了。每一餐都少吃一點的效果,遠勝於只是晚餐不吃,不信可以試試看。運動搭配中醫藥方 減肥順便治不適我也慢慢用中醫藥調理體質,希望可以不再為了變瘦而那麼累,所以就打著調理體質的旗號,安心等待身體自己瘦下去。這中間當然還要輔助適當的運動和節食,比如晚上睡覺我盡量多翻身,宵夜是絕對不吃了,早餐的煎餅裡,從明天開始只加一個蛋,明天,保證從明天開始。中醫減肥,首先一定是調理體質。現在市面上的針灸和拔罐減肥我都不建議,反彈特別快,因為他們主要的思路就是靠穴位抑制食欲。中醫湯藥減肥也不是千人一方,身體一定會有其他不適的症狀,中藥會針對這些症狀,經過辨證施治後,再進行體質的改善,讓你在治病的過程中慢慢瘦下來。減肥注定是條艱辛的路,沒有人可以邊吃火鍋邊唱歌,愉快地瘦下來。所以要想清楚,減減停停還不如不減。(本文摘自/醫本正經/時報出版)

弱不禁風易感冒 益氣禦風就靠這一味

弱不禁風易感冒 益氣禦風就靠這一味#中醫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一年四季都有風,但春天的風顯得特別,有許多型態,如溫暖和暢、清寒冷鬱、徐徐遲遲、驟猛疏狂,既能催花趕月,又能春風撫面。暖風吹,臨風送懷抱;冷風襲,閉門添厚衣,這是大多數人以變應變的正常表現。有部分的人,不管吹什麼風,始終穿1、2件衣服,既禦寒又散熱,精神抖擻,任風繼續吹。弱不禁風的人 看似強壯其實是虛胖可是少部分人弱不禁風──自汗、乏力、鼻塞、流涕、噴嚏、項強、怕風、畏寒,這就是他們的一貫表現,身體很虛。若仔細想想「弱不禁風」的人,也許他們看似壯,但只是虛胖;他們面白,可是過於蒼白;他們溫柔,卻是氣短;說他們慵懶,但只是乏力而已,還特別容易感冒。這類人易出汗、沒力氣、愛感冒、流清涕、打噴嚏等,其根結在於脾弱氣虛,身體抵禦外邪的屏障薄弱了,只要起風,就容易受侵犯。中醫有一首妙方──玉屏風散,就是專為脾弱氣虛的人創制,由方名可知,此方有3大作用,分別是祛風、禦風、寧風。而用藥則僅僅三味:防風、黃耆、白朮,防風辛散祛風,黃耆益氣禦風,白朮培中寧風。邪之所湊,其氣必虛其實,玉屏風散的具體創制,醫家並未能留名,現在能追溯到最早的記載是《醫方類聚》,稍晚刊行於世的《丹溪心法》有記載此方用於「自汗」,後來明代的張景嶽延承此說,推舉此方主治「表虛自汗」,然而在《普濟方》裡,則記載:「治腠理不密,易感風邪,頭昏眩甚則痛,項強,肩背拘急,噴嚏不已,鼻流清涕,續續不止,經久不癒」,這又與《醫方類聚》「治男子婦人,腠理不密,易感風邪」一脈相承。雖然本方創立的初衷如今已無人知曉,但其功效漸漸趨於統一,那就是主治表虛自汗易外感,至於後世應用的擴展則需另當別論。清代大醫家柯韻伯論本方曰:「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故治風者,不患無以驅之,而患無以禦之;不患風之不去,而畏風之複來。何則?」桂枝、麻黃助打開毛孔、驅散風邪中醫認為感冒時祛風辛散即可,用桂枝、麻黃、羌活、獨活等,辛溫發汗,毛孔打開,侵犯體內的風邪就能被發散出去了,然而事實上,此時的風驅走了,彼時的風說不準已經在等候,隨時打算再次入侵。問題的關鍵是如何做到祛風之後,鞏固正氣,做好預防工作。如同戰爭一樣,打退敵人入侵,同時還要做好國防。也就是要禦風,不是禦風而行,是抵禦、防禦風邪。祛風用防風、禦風用黃耆最佳。名詞解釋:弱不禁風:生活中那些「弱不禁風」的人,常常動不動就出汗,還特別容易感冒,體型虛胖,身上的肉是鬆軟無力的,也就是腠理不緻密,稍微一運動就覺得累,氣喘吁籲。總結起來就是衛氣虛,肌表的防衛作用弱,特別容易受到風邪的侵犯。防風:古代名「屏風」(見《名醫別錄》),比喻此藥如屏風能抵禦外風也,同時又能祛風外出。所以既可用於外感風邪所致的感冒頭痛、風疹搔癢,又可搜風外出,治療關節疼痛、風濕痺痛。《普濟方》:是明初官方編修的一部大型醫學書,是中國歷史上最大型的方劑書籍。「邪之所湊,其氣必虛……而畏風之複來。何則?」:這段話是說正氣不足,邪氣才會侵犯人體。治風,不擔心沒有祛風的辦法,而擔心不能鞏固人體的屏障以抵御風邪。不擔心風邪不會被驅散,而擔心風邪的再次入侵。總而言之就是想要抵禦外邪,最根本的辦法是鞏固人體的正氣。(本文摘自/零基礎學中醫/大是文化)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