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

罹癌虛弱消瘦「惡病質」 中醫助緩解

罹癌虛弱消瘦「惡病質」 中醫助緩解#中醫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癌症在近10年內,一直高居國人十大死因之首。絕大多數癌症多好發在中老年,四癌健檢包含的大腸癌、口腔癌、乳癌、子宮頸癌即為例子。由於癌症發病到不治過程漫長,病人常遭受各種痛苦,家屬也連帶感受,人人談癌色變。癌症治療進展大 治療過程仍不適郭綜合醫院中醫科醫師張仁旭表示,自從醫學有正式紀錄癌症存在的已有逾100年,二戰後全世界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研究癌症治療,癌症從不治到現在各式各樣化放療、免疫標靶藥物,癌症治療,可說露出曙光,未來期待癌症列入如同血壓血糖等慢性病,甚至有朝一日達到完全治療。在到達完全治療前,目前癌症治療仍充滿艱辛和不適。雖說化放療已經很進步,但可見患者遭遇不少痛苦。國際相關期刊也不少相關研究,希望幫助患者緩解、痛苦,完成療程、恢復健康。惡病質表現虛弱、消瘦 為嚴重癌症死因除了西醫外,中醫也是正式的醫療系統之一。癌症患者中許多尋求中醫幫助緩解治療的辛苦。國際間也開始注重傳統中醫藥的輔助癌症治療,開始將針灸、部分中醫藥納入臨床治療及研究。健保署也設立相關中醫輔助治療計畫,促進中醫加入癌症治療團隊中。除了化放療的副作用外,癌症患者最常見癌細胞過度發展造成的惡病質。惡病質是因為慢性發炎、代謝改變造成。主要表現虛弱、消瘦、營養不易吸收、抑鬱以及諸多症狀構成。根據國際研究,惡病質常是造成嚴重癌症的主要死因。傳統中醫藥的優點,在於調理體質、改善增強身體功能。在相關醫學中心的研究和臨床實證,說明中醫藥在這方面的輔助治療,可以改善患者的病況,增加存活率。

統計:髖骨骨折1/5死 多臥床導致

統計:髖骨骨折1/5死 多臥床導致#中醫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一名60多歲女性,因跌倒致右肩肱骨頸粉碎性骨折,紅腫疼痛無法活動,經骨科醫師評估不用手術,病人遂至本院中醫科求診,歷經一個多月針灸與中藥治療,疼痛改善,左肩亦逐漸可做少許活動,但仍有痛感,再配合復健治療,至3、4個月,骨折不但完全癒合且幾乎不痛,活動範圍完全恢復。每5名髖骨骨折病人中 1名恐在一年內死亡臺南醫院中醫科主任陳俞沛表示,臺灣邁入高齡化社會,年長者骨關節問題不容忽視,常見如退化性關節炎、骨質疏鬆、五十肩等。以骨折為例,全臺約1/3女性、1/5男性在一生中會發生1次骨折。步態不穩的老年人跌倒骨折,將導致疼痛、活動障礙等問題,嚴重影響生活品質,更可能因活動力下降、長期臥床,導致褥瘡、肺炎、泌尿道感染等併發症而危及性命。據統計,每5名髖骨骨折病人在一年內一名將可能會死亡,此類患者的死因多源自於長期臥床所引發的併發症。良好的骨關節治療與調理,對疾病的預後非常重要。中醫依據體質給予中藥、針灸、附健等治療臺南醫院中醫科陳俞沛主任指出,退化性骨科疾病多屬於虛證,臨床上以補益肝腎為主,活血通絡為輔;外傷性骨折起初多屬實證,中醫可依照病情進行治療,初期以活血化瘀為主、中期則是接骨續筋、後期則依病人體質酌以補益肝腎,中醫可依疾病的嚴重程度、復原進程,評估病人個別體質進行中藥、針灸治療,對緩解期的併發症及後續功能恢復都有很大幫助。針灸及復健配合治療也很重要,針灸不僅對常見的下背痛、關節炎有幫助,甚至對骨折病人術後的不適症狀亦有助益;若出現骨折延遲癒合、肢體活動障礙等,病人可選擇針灸、復健來疏通經絡、化瘀散結,止痛、促進循環、緩解肌肉拘攣,改善疾病預後及提升生活品質。

沒病吃中藥補身?教你5撇步安心吃

沒病吃中藥補身?教你5撇步安心吃#中醫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臺灣為中西醫療並行的多元化醫療環境,加上近來傳統醫藥對養生醫療保健、慢性疾病療效逐漸受到重視與肯定,中醫醫療及中藥使用普遍存在,為養成正確使用中醫藥觀念,衛生福利部提醒民眾中藥用藥安全的5撇步:「停偏方,看中醫,聽仔細,選合格,用對藥。」衛生福利部教中藥用藥安全5撇步民眾普遍存有「吃中藥,有病可治病,沒病可補身」錯誤觀念,甚或聽信偏方,自行購買來服用來路不明的中藥。衛生福利部提供中藥用藥安全5撇步,提醒民眾:1)停偏方/勿聽信偏方,自行購買來服用來路不明中藥。2)看中醫/生病時,停止不當看病及隨意購藥用藥行為,要看合格中醫。3)聽仔細/就診時,病情要說清楚,醫師的囑咐要聽仔細4)選合格/用藥時,要選衛生福利部核准有許可證字號的中藥藥品5)用對藥/可至中藥藥品許可證系統https://dep.mohw.gov.tw/DOCMAP/lp-874-108.html查詢。使用中藥有疑慮 可洽詢專業醫事人員衛生福利部再次提醒民眾,對於使用中醫藥有任何疑慮,應洽詢中醫師或專業醫事人員,養成正確使用中醫藥觀念,遵守中藥用藥安全5撇步,讓養生既安全又樂活。衛生福利部另編製「易混淆藥材辨識」、「中醫基礎理論」、「中藥概論」、「中醫臨床簡介」、「中藥臨床應用」及「中藥炮製應用」等6門中醫藥數位學習課程,提供多元學習認識中醫藥平台,歡迎至e等公務園+學習平台https://elearn.hrd.gov.tw免費上網學習。

肺癌死亡率激增!針灸改善化放療不適

肺癌死亡率激增!針灸改善化放療不適#中醫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65歲的王女士5年前發現罹患肺腺癌,合併腰椎與腦部轉移,出現腹脹、食欲不振、倦怠、煩躁,右側偏頭痛,腰酸背痛,癱瘓在床等症狀。經西醫放射治療及標靶藥物治療後,接受中醫針灸,目前狀況控制良好。現已可自行走路不需人扶持,且肺癌病灶從原本12公分縮小只剩下原發點,頭部原本約4公分的轉移也消失。31年內 肺癌死亡率增8.6倍台南市立醫院中醫部主任蘇守毅表示,空氣污染、抽菸、長期接觸二手菸、烹飪產生油煙等皆為肺癌的致病因子。肺癌指在氣管、支氣管與肺臟的原發上皮性惡性腫瘤。肺癌長期的存活率比其他癌症為低,以台灣為例,從1969年2000年,31年內肺癌死亡率增加8.6倍。肺癌除了西醫必要的手術需求以及放化療外,中醫治療越早介入越好。針灸治療可提升病人的免疫能力,減輕放化療產生的不良反應,改變患者身體機能失調情形。近年來以中醫針灸治療肺癌,療效極佳,治療可分為3個類型:1)肺癌無明顯轉移且經手術治療/針灸穴位以兩側肩髃、外關(透內關)、合谷、陰陵泉、足三里及太衝為主。2)肺癌合併頭部轉移,接受放化療/針灸穴位為百會、上星、肩髃、曲池、合谷、足三里、大抒、肺俞、心俞、膈俞、肝俞。3)脊椎轉移,接受放化療/建議穴位為百會、上星、肩髃、曲池、合谷、足三里、肺俞、心俞、膈俞;局部脊椎轉移處上方針刺。化放療搭配針灸治療 減緩不適反應蘇守毅主任表示,針灸穴位應配合電針治療為佳,並依患者體質與需求,輔以中藥調理,中醫藥以改善免疫力及促進食慾為主。飲食主要以新鮮食物及食材為主,切記不要食用罐頭類或醃製食品。胸腔內科陳長宏醫師提醒,肺癌早期症狀不明顯,建議長期吸菸患者、長期與油煙為伍的工作者高危險群,應定期接受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一旦發現肺癌,可透過中西醫整合照護,增加存活率。

中醫5穴道 改善失智症狀

中醫5穴道 改善失智症狀#中醫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隨著老年人口快速增加,失智症成為日益嚴重的全球問題,2017年全球失智症人口接近5千萬人,預計2050年人數將高達1億3150萬人,平均每3秒就有1人罹患失智症。依據估算,台灣失智症人口有25萬人,佔7.94%。65歲以上的老人每13人即有1位失智者,而80歲以上的老人則每5人即有1位失智者。行為、個性改變 也是失智症徵兆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張尚智表示,失智症是一群症狀組合(症候群),不是正常老化過程而是退化性疾病。症狀不只記憶力減退,還會影響其他認知功能,包括語言、空間感、計算力、判斷力、抽象思考能力、注意力等退化,還可能出現行為、個性改變、妄想或幻覺等症狀,影響人際關係與工作能力。很多家屬以為患者只是固執,前期容易被忽略。失智症大致分為退化性及血管性2類。「退化性失智症」包括阿茲海默症、額顳葉型失智症、路易氏體失智症。「血管性失智症」為腦中風或慢性腦血管病變,造成腦部缺血、腦細胞死亡而智力減退。但病人有時會存在2種或以上的病因,最常見的是阿茲海默症與血管性失智症並存(又稱為混合型)。中醫針灸5穴道 改善失智症狀況目前無藥品能治癒失智症,但是能使用中醫藥物及針灸來輔助改善發病後的生活品質及健康狀態。實驗發現,針刺組對於改善簡式心智測量量表分數的效果優於藥物組。臨床上常使用的穴位有:1)百會穴/位於頭頂正中間的位置,改善患者認知能力障礙。2)四神聰/百會穴前後左右各一寸,協助延緩認知功能退化。3)神庭穴/位在頭部前額處,有安定神經、緩解情緒緊繃。4)氣海穴/位於下腹部正中線臍中下1.5寸處為下氣海,與兩乳正中膻中穴為上氣海相對,能理氣寬胸,益氣培元。5)足三里/小腿前外側,外膝眼下3寸,能調理脾胃,利氣降逆。張尚智醫師指出,中醫藥材亦能輔助減少危險因子發生,如熟地、何首烏、枸杞子、山茱萸、石菖蒲能改善中樞神經膽鹼能神經系統和多種神經傳遞質,降低腦組織過氧化脂質。人參含有「人參總皂苷」成分,可增加腦血流量、減弱腦水腫超微結構損傷,改善老年人智能。

感冒鼻涕倒流 中醫依體質標本兼治

感冒鼻涕倒流 中醫依體質標本兼治#中醫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台灣屬海島型氣候,氣候潮濕,加上東北季風的寒風吹拂,每年冬末春初,天氣變化大,是感冒流行的高峰。一般人出現感冒症狀會先到診所拿西藥,感冒的症狀雖可以得到較快的緩解,然而可能還會有一些的症狀不易全好。中醫驅風散寒 減鼻黏膜腫脹新營醫院中醫科醫師張育誠表示,如早晚天氣變冷,溫度變化大時,會再發生打噴嚏、稍微流鼻水、甚或鼻涕倒流的症狀。遇到粉塵、溼氣重時,也會有同樣的症狀發生。中醫的治療以驅風散寒,溫陽固本為主。可以增加身體的抵抗力,對抗風寒的侵襲,以及氣溫的寒熱變化,使鼻黏膜不再容易腫脹。每個人的體質不同,對疾病的反應不一樣,如有人感冒時會流白涕,有人會流黃涕。一個是風寒、一個是風寒化熱,所要開的處方不一樣。飲食清淡不過飽 尤其避免辛辣油炸、海鮮急者治其標,緩則治其本,中醫會根據體質,給予適時的治療,達到標本兼治的目的。除了服藥外,平常還要多運動,增加身體的陽氣,能抵禦外邪。少吃寒涼食物,如冰涼的瓜果及飲料。注意環境的整潔,避免細菌及塵璊的孳生。張育誠醫師提醒,感冒時飲食最好清淡,不宜過飽。當消化不良時,身體的機能會下降,使抵抗力會變差。也要少吃辛辣油炸的食物,以及海鮮類食品,這會使身體發炎症狀加重。當還無喉嚨痛的情況時,可以喝些黑糖薑茶,驅散寒氣,使感冒的症狀稍減。

乳癌化療搭配中醫調理 死亡率降5成

乳癌化療搭配中醫調理 死亡率降5成#中醫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乳癌為女性頭號殺手,雖早期治癒率高,但手術及化療後的副作用,卻常讓病人覺得虛弱,甚至因此放棄治療。40多歲的黃女士是乳癌患者,接受乳房切除手術後,右手臂開始緊繃腫脹、無法上舉,更飽受失眠、倦怠所苦。直到後續搭配中醫治療,消除右手臂腫脹,失眠、倦怠也大幅改善。黃女士長期配合中醫藥物與針灸調理,並定期回診西醫,持續追蹤已3年,目前身體狀況良好穩定。乳癌患者治療副作用 恐造成淋巴、精神不佳問題乳癌患者手術可能造成手部循環不良、淋巴水腫、緊繃僵硬,化療過程中可能產生噁心嘔吐、食慾變差、白血球血小板降低、貧血、腹瀉或便秘等副作用,放療及化療後也可能有失眠、胃口差、口乾舌燥、疼痛等症狀,荷爾蒙療法後,可能有潮熱、盜汗、疲倦、失眠、易怒、月經不調、陰道萎縮乾澀等不適。透過中醫共同調理,可緩解上述不適症狀,幫助患者完成療程,改善生活品質。大林慈濟醫院中醫部醫師陳昆豪醫師表示,根據研究指出,中醫輔助治療能提升乳癌患者的存活率。乳癌患者化療後配合中醫調理,10年內死亡率約可降低5成。有遠端轉移的情況下,尤其是第4期患者使用中西醫共同治療的病患相較於純西醫患者,存活率顯著提升。乳癌治療搭配中醫 可降低不適根據中醫理論,女性應養成規律的生活作息、不熬夜,均衡飲食、保持運動,適度放鬆身心、抒解情緒壓力。同時需自我檢查乳房,若有摸到異常或硬塊,則到醫院進一步檢查,有助於預防乳癌。陳昆豪醫師指出,乳癌患者往往在接受手術、放化療後身心飽受煎熬。中西醫合作能夠提供病人全方位的醫療,除了給患者正確的就醫觀念,避免病患自行服用偏方而導致病情惡化,同時能緩解患者各種不適症狀,改善患者存活率與生活品質。

研究:不孕夫妻中 男性因素佔近4成

研究:不孕夫妻中 男性因素佔近4成#中醫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31歲鐘先生和太太婚後有懷孕規劃,起初雖順利懷孕,5週後卻因胚胎不健康小產。原以為是太太身體狀況不佳,但1年多來使用排卵藥和打排卵針,始終無法自然受孕。後來檢查發現先生精蟲品質異常,決定採試管受孕並同時尋求中醫治療。不孕夫妻中 男性因素佔3至4成台南市立醫院中醫部醫師張烱宏表示,5個月後,鐘先生精蟲品質恢復正常,成功自然受孕,太太也順利產下健康寶寶。鐘先生在高溫環境下工作,屬於濕熱體質,以清熱化濕藥物調理為主,並針灸豐隆穴與三陰交穴。經一段時間調理後,精蟲品質恢復正常,如願當爸爸。根據研究報告統計,不孕夫妻中,男性所致不孕約佔3至4成,造成男性不孕因素,包含精蟲品質異常、睪丸製造精子障礙,如染色體異常、荷爾蒙異常、精索靜脈曲張等,或是先天性無輸精管症或後天輸精管阻塞,以及陽萎、早洩或無法射精等。男性精蟲品質異常 與環境汙染、生活習慣有關男性不孕原因以精蟲品質異常最常見。精蟲稀少,數量少於2000萬、精蟲無力,活動力小於50%、型態異常,小於14%等都屬精蟲品質異常,與塑化劑、PM2.5汙染、抽煙、喝酒、久坐、接觸有毒化學物質及輻射線、高溫環境工作息息相關。張烱宏醫師表示,收治的患者中,男性精蟲品質異常經中醫調理,有7成可以成功懷孕。面對不孕應及早檢查,精蟲品質不良不一定做試管嬰兒,中醫治療仍可自然受孕。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