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

中醫治虹彩炎?清目雙花飲解眼紅腫痛

中醫治虹彩炎?清目雙花飲解眼紅腫痛#中醫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名主持人于美人之子因虹彩炎引起一眼全盲,經過針灸治療後奇蹟似的看到光線,「虹彩炎」是一種不明原因引起的自體免疫疾病,除了虹彩炎以外,睫狀體、葡萄球膜、視網膜也會發炎,但以虹彩發炎機會最高。常見眼睛紅、痛、飛蚊、視力模糊的狀況,久而久之會引發白內障跟青光眼,虹彩炎在治療過程中易引起眼壓過高,造成視神經萎縮甚至有全盲的遺憾。台南市立醫院中醫部郭祐睿醫師,曾收治一名32歲新手媽媽蔡小姐,因懷孕期間長期睡不好,再加上產後半夜要餵奶,持續睡眠不足,不斷出現牙齦腫大跟嘴破,且眼睛紅與眼眶周圍腫痛,甚至視力模糊。蔡小姐至眼科檢查發現罹患了「急性虹彩炎」導致眼壓一度飆高到34 mmHg,視野降低至91%,雖然經過緊急治療,減輕眼紅與眼眶痛,但眼壓還是降不下來。中醫清降虛火搭配針灸 恢復視神經虹彩炎(急性前葡萄膜炎)是虹膜及睫狀體的急性發炎,就是構成瞳孔的虹彩以及相連的睫狀體,因為自體免疫系統出現不協調的情況,造成發炎狀態,是葡萄膜炎中最常見的型態。二十歲至四十歲間的青壯年男性居多,通常侵犯單眼,病人有畏光、疼痛、紅腫、流淚及視力降低、視力模糊等主訴。檢查可發現角膜周圍發紅有無膿性分泌物,角膜內層有發炎細胞堆積,有白色斑點出現,前房房水出現蛋白質及發炎細胞,甚至有纖維樣溢出物及前房蓄膿之情形。台南市立醫院中醫部郭祐睿醫師提醒虹彩炎患者「千萬不能補」,因為虹彩炎跟發炎體質息息相關,不只可能是虛火引起,也常跟肝火上炎或肺經風熱有關,發生虹彩炎時,應使用清熱解毒的方法,並配合針灸刺激眼部穴道治療。清目雙花飲 養眼同時預防虹彩炎郭祐睿醫師表示,自體免疫的疾病,攻擊眼睛的機會就很大,平常一定做定期檢查,配合中西醫師治療,不可掉以輕心,才能永保光明。郭醫師也建議虹彩炎患者平日可使用「清目雙花飲」來做預防,配方跟作法如下:材料:菊花 2 錢、金銀花2錢、甘草1錢,以500 C.C的水煮沸後,轉成小火,煮約5分鐘,放溫,即可飲用。其功效為具有清熱、降火、明目等作用,可以緩解眼紅腫疼痛。

乳癌化療副作用 可由中藥輔助改善

乳癌化療副作用 可由中藥輔助改善#中醫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民眾聽到自己罹患癌症,大多嚇壞了,對於罹癌後的手術、化療及放療等治療效果與副作用,充滿不安與恐懼,因此有可能尋求偏方或非常規治療,但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中醫科張慈文醫師、放射腫瘤科翁益強主任及宋時雨醫師呼籲罹癌患者應遵循正規治療,別誤信偏方而延誤了病情。乳癌早期早期治療 治癒率高達9成乳癌指的是乳腺管細胞,或乳小葉細胞不正常分裂形成的惡性腫瘤,除了侵犯乳房外,更可能轉移到遠處器官如肝、腦、骨骼、肺等。放射腫瘤科翁益強主任表示,乳癌在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下,治癒率高達9成以上。過去乳癌以手術為主,手術後會依腫瘤病理狀況進行化學治療、放射線治療或荷爾蒙治療等。但許多民眾仍認為乳癌治療就會手術完全切除乳房,於是諱疾忌醫,改為尋求偏方,失去治癒機會。服用中藥 可緩解西醫治療的副作用中醫科張慈文醫師表示,癌症治療原則上還是要以西醫治療為主,建議患者不要因為相信另類療法而放棄西醫的治療或追蹤。而西醫治療所產生的副作用,可尋求中醫師的協助,服用中藥,緩和副作用,並且幫助恢復身體的功能。張慈文醫師表示,針對放射治療,為預防陰虛,飲食上應少吃辣、炸、九層塔、香菜、辣咖哩及花生等食物,宜食用粥、木耳、枸杞、百合、山藥及四神湯。而常見的副作用有皮膚損傷、嘔吐及腹瀉,中醫會針對患者個別的體質與症狀,給予協助與調養。病友可透過團體成員的經驗交流,正確資訊的交換及醫護人員的協助,幫助乳癌患者勇敢面對疾病。

三伏貼可減緩過敏症狀 但非人人適合

三伏貼可減緩過敏症狀 但非人人適合#中醫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三伏貼」是中醫學對於慢性、虛寒性疾病的保養方法,於清朝《張氏醫通》記載,寒性哮喘可利用中藥外敷得到良好控制,而中醫在特定的節氣進行特定穴位的中藥敷貼是治療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的獨特方法之一。中醫會抓緊這段陽氣最旺盛的時節,配合使用辛散溫熱的中藥敷貼在人體背部的穴位,補充與激發人體的陽氣,既可趨除寒邪,又可提高身體的抗病力,進而減緩肺部過敏性疾病發作的頻率與嚴重程度。三伏貼的治療方式「三伏貼」所使用的穴位敷貼藥材多選擇辛溫通絡的中藥調製而成,例如元胡、細辛、白芥子等等再加上生薑汁調製成膏狀,在背部膀胱經或督脈的穴位(如:大椎、定喘、風門、肺俞、脾俞、腎俞等)進行敷貼,這些辛溫走竄的藥物作用於皮膚可以達到溫通經絡、祛除寒邪與痰濁的功效。研究證實 三伏貼能減輕60%氣喘根據2016年韓國學者文獻分析顯示,對於已經接受正規西醫治療的患者,加上穴位敷貼的效果可改善患者的11.6%肺功能,也可以減輕69%氣喘的症狀。三伏貼不但能為氣喘患童加強免疫力,也可有效改善其他如過敏性鼻炎、異位性皮膚炎、腸胃功能不佳等病症。12歲以下的氣喘病童,可經由中醫師評估進行健保給付的小兒氣喘中醫加強照護門診,在中醫門診同時接受包含穴位敷貼、內服中藥、針灸治療、推拿按摩等全方位的整合照護。這些人不適合三伏貼治療三伏貼穴位敷貼療法的給藥,是將藥貼在皮膚上面的穴道上,並不經過口服,非侵入性又無毒副作用,易被小兒接受,但必須注意孕婦、1歲以下小孩、嚴重心肺功能不足、皮膚經短時間敷貼即會大量起泡者,不適合三伏貼灸治療,發燒和咽喉發炎等症狀必須痊癒後方可接受治療;治療期間並不妨礙其他藥物的正常使用。三伏貼後應注意事項:1)敷貼當日一定要禁食生冷。2)油膩以及辛辣等刺激性的食物,以免影響治療的效果。3)若皮膚起紅腫、搔癢立刻撕下藥餅,並塗擦適當之消炎藥膏。108年適合三伏帖治療的時段今年初伏在國曆7月12日、中伏在國曆7月22日、末伏在國曆8月12日。現代人工作忙碌,上班族要請假不容易。若是上面這些時間正好都不能來,只要從初伏開始入伏以後都可以貼,因為從入伏以後,每天都很熱,陽氣都很旺盛,都適合貼藥。此外,即使沒有氣喘、過敏的問題,但是容易怕冷,常常手腳冰冷,也可以貼,只要是屬於「寒性」體質的人都可以使用三伏帖治療。

呼吸空氣都會胖? 中醫茶帖治虛胖

呼吸空氣都會胖? 中醫茶帖治虛胖#中醫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年過40歲的婦人,因為顧及家庭,勞心勞力,又因為憂心無法好好入眠,導致心、肺功能、代謝功能變差,尤其腹部與大腿脂肪容易堆積。有時連走路、爬樓梯都會滿身大汗或喘不過氣,且不時會感到胸悶、頭暈、心悸,即使不吃飯,體重也不減反增,中醫師說:這其實是虛性肥胖,可藉由藥茶配方改善虛胖體質。中醫茶帖當水喝 增加體內代謝豐原醫院中醫師林秀燕表示: 在中醫中強調人的心肺功能,著重「強心氣補身」,唯有增強心肺功能,才能幫助患者的身體自然代謝廢熱,讓體內的垃圾廢物藉由大小便與排汗循環排出,藥茶配方則可選用黨參3錢、炙甘草3錢、麥門冬5錢、五味子2錢、桂枝2錢,1200cc的水量煮茶30分鐘,代替夏日日常水分攝取。麥門冬有滋潤肺氣功效、改善口乾舌燥,黨參則可促進新陳代謝、強化心臟血管系統、消除精神壓力等等,連續喝一個半月、加上作息調整後,可改善身體不適、虛性肥胖的情形。另,醫師建議患有腎臟功能、或糖尿等疾病的患者,飲用此藥茶前需與醫師討論後才能飲用。夏天的輕薄衣衫遮不住肥肉,因此除了飲食控制﹑適當運動之外,也能藉由中醫治療,抑制食慾、降低亢進消化功能、加速身體脂肪代謝,達到健康瘦身目的,還給自己健康身體。

長年心律不整困擾?中醫大揭密

長年心律不整困擾?中醫大揭密#中醫

(優活健康網記者 張桂榕/綜合報導)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部長許堯欽博士建議:臨床上罹患心律不整的病人若對於西醫的藥物或電燒治療成果未盡滿意者,建議可運用中醫進行整體性的體質調理。心律不整大致可分為快速心律、慢性心律及不規則早期收縮三大類;快速心律以上心室頻脈心房撲動、心房顫動及心室頻脈較常見,而慢速心律則以竇房結病變症候群及房室傳導阻礙最常見。病況輕者病人,可能無任何症狀、感覺不規則的心跳或只有輕微胸悶心悸。嚴重者,心悸影響日常生活,甚至伴隨心輸出量不足或心臟衰竭等危急症候。心律不整的診斷,除了理學檢查外,最簡單的即是心電圖檢查。現代醫學面對此類疾病,第一線多使用藥物控制,若藥物療效不佳則考慮採用電燒治療。部分病人在接受電燒過後仍未獲得滿意療效,就會求助於中醫。西醫治療未盡滿意者,可至中醫調理某罹患多年心室早期收縮的中年病人,經常出現胸悶心悸、全身疲憊無力,心跳停拍、心跳減慢、舌淡胖紫有齒痕,畏冷、脈沉弦帶緊,等心氣心陽不足之表現,因西藥控制不穩,其胸悶心悸的症狀仍未能緩解,嚴重影響正常的工作與生活,經中醫調理治療,辨證為心氣心陽虧虛、伴有肝氣鬱結。病人服藥第2-3診即感胸悶心悸明顯改善,第4-5診之後血壓已逐漸穩定,後續隨證加減,整體生活品質明顯改善。心律不整對病人的影響,依心律不整的類別,病人可以是全無症狀,或是感覺心跳加快,或是感覺不規則的心跳。但是當心律不整嚴重時,可引起病人休克、昏倒甚至猝死。在猝死的病人中,有九成以上的病人是因快速的心室頻脈或心室顫動而引起。故對於心律不整的病症,絕對不可掉以輕心,當自己感覺有心跳不正常的現象時,一定得找心臟專科醫師詳細檢查,找出心律不整的類型,評估心律不整的嚴重性及引起心律不整的病因,並給予最適當的治療。

八八阿伯走不動 中醫調脾助健步如飛

八八阿伯走不動 中醫調脾助健步如飛#中醫

(優活健康網記者許雅茹/綜合報導)88歲的王伯伯,兩腳無力走不動已經3年了,以前伯伯可在公園散步三圈(一圈約300公尺)無礙,現在步行一圈即感疲累,爬4、5階樓梯即喘,因雙下肢無力行走造成起居活動不便,半個月前就診,每星期施予中藥治療,半個月後他兩腳無力改善很多,進而健步如飛。兩腳無力行走症狀與「脾」最相關林在裕醫師指出,王伯伯兩腳無力行走症狀,是一種隨年齡增加、以骨骼肌品質和力量或功能下降為主要特徵的退化性疾患。隨高齡化人口的快速增加,發病率也逐漸上升中。老年人兩腳無力行走症狀就是中醫所謂的「痿證」,其病變部位在筋脈肌肉,而病因與「脾」最為相關,因依中醫的理論認為「脾主肌肉」,而與「脾」關係最為密切。中醫所說的「脾」也就是西醫所謂的「消化系統」,脾的功能健全,就能將食物經由腸胃完全消化吸收並代謝成營養運送到全身的各個器官組織,亦即全身肌肉的運動,都倚賴「脾」所化生的營養提供動力。「脾」的功能良好,則肌肉豐滿、壯實,四肢強勁有力,若「脾」的功能不好,則肌肉消瘦,四肢肌力衰退。健脾益氣功效的四君子湯可改善兩腳無力林在裕表示,像王伯伯兩腳無力行走症狀,可服用具有「健脾益氣」功效的「四君子湯」來治療,「四君子湯」是由人參、白朮、茯苓、甘草所組成,透過「四君子湯」補脾益氣,使肌肉得到滋養,提高肌肉品質及力量,進而改善兩腳無力的現象。林在裕建議,充足營養和適度運動可有效預防老年人兩腳無力:1)充足營養: 老年飲食依舊是均衡飲食,六大類食物均要攝取不可偏廢。 食物選擇以新鮮天然為主,避免加工食品。 攝取足夠的蛋白質,老年人每日的攝取量為每公斤體重1.2克蛋白質,如體重60公斤的人,每日應攝取約75克的蛋白質。2)適度運動:每週3至5天,每次20至30分鐘,可依照各人肌耐力程度,選擇最適合老年人的3大類運動。 強化心肺功能及肌耐受力:有氧舞蹈、快走、騎腳踏車、游泳。 增進身體彈性及平衡感:太極拳、徒手操、瑜伽。 抗阻力訓練:啞鈴、彈力帶。

緊張就跑廁所?腸躁症的中醫治療

緊張就跑廁所?腸躁症的中醫治療#中醫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生活壓力大時,身體老是腹痛、脹氣、一緊張就想上廁所,或其他排便狀況改變,懷疑是否為「大腸激躁症」?緊張的生活節奏,加上飲食多樣化,外強中乾的腸胃配上不良習慣,剛好遭遇環境轉折,便開始展現各種不舒服症狀,做遍檢查找不出原因,才發現患腸躁症。中醫角度腸躁症 為肝鬱脾虛導致腸躁就是腸胃過度敏感又反應過度,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中醫科醫師趙品諭表示,中醫角度認為這是肝鬱脾虛。中醫講的肝,有能力可以疏理身體的氣、血、津液,現代醫學大概像是神經功能的調控。肝鬱的人往往呈現身心緊繃的狀態,也容易遭受影響出現各種失調的症狀,譬如失眠、月經不規則。而中醫的脾,能運化水穀精微,現代醫學角度就是腸胃消化及吸收營養功能,脾虛的人往往呈現與消化道有關的不正常情況。套用近幾年流行的概念,腸胃是身體的第二個大腦,會透過「腦腸軸線」與人的身心交互影響。中醫藥方併紓解壓力、調整飲食 改善腸胃狀況對於肝鬱脾虛,中醫有藥方「逍遙散」可以舒緩,方中柴胡疏肝解鬱,當歸、白芍養血柔肝,加薄荷少許,可以加強疏肝解鬱效果,白朮、茯苓益氣健脾,再用乾薑和中益胃,最後加甘草調和諸藥;諸藥合用,使肝氣得疏,脾虛得補。當然因每個人體質不同,中醫還可以從很多角度來調理腸躁問題,幫助每位不懂相處的朋友來平定內憂,專心面對外患。趙品諭醫師表示,不過希望最好還是每個人都能謹慎注意飲食跟適度調適生活,讓自己自然與腸胃和諧共處。

乳癌化療副作用多 中醫輔助來改善

乳癌化療副作用多 中醫輔助來改善#中醫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40歲的王小姐因罹患乳癌進行化療,但伴隨許多副作用讓生活品質大受影響。大林慈濟醫院中醫部婦兒科主任陳柏全表示,乳癌化療後可透過中醫體質調理,加入疏肝健脾理氣中藥及營養師飲食衛教,改善腸胃不適、焦慮不安及睡眠不佳問題。乳癌年輕化趨勢 可能與不當飲食、肥胖、菸酒等相關陳柏全主任表示,近十多年來乳癌發生率及死亡率上升幅度,為各類癌症之首,儼然成為臺灣婦女發生率最高的癌症。好發於45至55歲婦女,但近年乳癌有年輕化的趨勢。在臨床上,20、30歲的乳癌患者已不少見。一般乳癌認為除與家族史有關外,不當飲食(高脂、高糖)、肥胖、抽菸喝酒、晚生育、接觸塑化劑、更年期接受荷爾蒙補充治療及缺少運動皆有相關。陳柏全主任說明,乳癌常見的治療方法有手術、化學藥物、放射治療、標靶治療及荷爾蒙療法。前3種是大多數患者接受的治療,後2種則依癌細胞特性選用。自民國98年開始,健保實施西醫住院病人中醫腫瘤輔助醫療試辦計畫,中醫師、中醫腫瘤個管師及營養師會依據患者病況及接受治療的方式來共同照護患者,減輕患者治療的副作用、提升生活品質。化療常見副作用 包括噁心嘔吐、落髮、黏膜破損發炎陳柏全主任指出,化學治療常見副作用包括容易感染、噁心嘔吐、落髮,胃腸、口腔黏膜破損發炎,造血、生育功能降低;另有些副作用是特殊類別藥物引起,如心臟肌肉的傷害,過敏反應、皮膚紅腫癢、噁心嘔吐、神經病變、肝腎功能下降等。陳柏全主任分享,另一名50歲的張小姐從小就有過敏性鼻炎,罹患乳癌,每次打標靶藥物(賀癌平後感到很疲憊。根據研究統計,5%癌症患者在標靶治療後會像重感冒般,咳痰及流鼻涕甚至鼻竇炎等情況,嚴重影響生活品質。中醫除提供症狀治療外,也在每次打標靶前給予補氣血中藥,預防呼吸道副作用發生,此後重感冒般症狀的副作用就明顯減輕。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