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譜

吃粽不增重,冰涼「果香粽」吃出健康好味道

吃粽不增重,冰涼「果香粽」吃出健康好味道#食譜

農曆5月5日是中國人的三大節日之一「端午節」,在各項歡度佳節的傳統活動中,粽子更是不可少的應景食物。目前市面上的粽子種類玲瑯滿目且越做越精緻,舉凡北部粽、南部粽、荷葉粽…等鹹味粽子,一顆熱量約450~600大卡(約3份主食+1.5~2份肉類+2~3份油脂),若為講求更精緻化,內餡包裹干貝、叉燒、鹹蛋黃、五花肉…等則熱量更高。豆沙、棗泥…等甜味粽子雖然體積不大,但一顆熱量約400大卡,也不可小覷。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營養科營養師黃萾芬指出,粽子的主要成分「糯米」其本身不易消化,加上粽子大多含油量高,使得消化較慢,對一般腸胃道功能較弱的人或老年人一定要記得「細嚼慢嚥」、「淺嚐即可」。而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糯米以支練澱粉為主,屬於高GI食物,對血糖衝擊較大,因此選擇粽子時,不妨以五穀雜糧(糙米、什穀米)混合糯米為主食的粽子作為正餐,再搭配燙青菜則營養更加均衡。聯合醫院陽明院區營養科今年教作冰涼QQ果香粽,將水果包進粽子裡。用市面上方便購買的水晶粉作為粽子外皮,不添加糖,以當令水果天然甜味及富含纖維的特性,讓您今夏吃粽不增重,冰涼一夏唷!果香粽(5~6份)材料:水晶粉100公克、荔枝200公克、芒果丁30公克做法:A料:將100公克的水晶粉與100公克的冷水混合均勻。B料:將200公克的去籽荔枝及200公克水以果汁機均勻攪打後加熱煮沸,沖入A料中。將拌好的麵糊倒入大容器中拌勻,以大火蒸15分鐘。待麵糊稍冷卻,包裹芒果丁並入模型中。將包好的果香粽放入冷藏,待冰涼即可食用。黃萾芬提醒民眾,果香粽一顆熱量約80~100大卡,其果香外皮及水果內餡可隨個人喜好挑選、QQ的口感適合小孩及銀髮族,在炎炎夏日吃上一顆冰涼QQ果香粽,讓您暑氣全消喔!

三低一高「五穀健康粽」健康素素看

三低一高「五穀健康粽」健康素素看#食譜

端午佳節將至,市面上出現各式各樣的粽子,看起來都很好吃,相信很多人都在煩惱如何挑選,才能吃的滿足又健康。花蓮慈院營養組林毓楨營養師設計出「五穀健康素粽」並表示,市售一般傳統鹹粽1顆大約150公克重,份量相當於八分滿的飯加1份肉類再加1湯匙的油,熱量約在350至500大卡之間。而把握低油、低鹽、低熱量還有高纖維,三低一高原則製作的「五穀健康素粽」,熱量只有250大卡,以低油和高纖的食材來取代一般傳統熱量及膽固醇較高的肥肉,蝦米及蛋黃,餡料的烹調也以滷的方式來代替油炒,以減少油脂的攝取。此次五穀健康素粽選用的食材,包含紫米,小薏仁,燕麥,蕎麥,花生,米豆,雪蓮子,燻麵,猴頭菇和蘿蔔干。其中紫米含豐富鐵質,可補血暖身,燕麥,小薏仁及蕎麥含膳食纖維,花生含有優質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可以幫助維持血膽固醇,預防心血管疾病。雪蓮子含優質的植物蛋白質和葉酸,有助於預防貧血,是素食者的聖品。米豆除了蛋白質含量高也含豐富B群和膳食纖維,能補充體力消除疲勞。猴頭菇含多種胺基酸,微量元素及高纖維,多醣體能幫助提高人體免疫功能。林毓楨表示,市售粽子普遍使用高油、高膽固醇的食材當餡料,加上糯米不好消化,所以建議大家不妨選擇健康的食材,自己動手DIY,只要慎選食材,把握三低一高的原則,就能輕易包出美味不變、營養滿分的健康粽。在試吃過後石院長也打包票保證五榖健康粽的美味,五穀米飯的口感配上滷煮入味的餡料,不用沾醬就很好吃,而且對於煩惱要吃什麼粽子才好的人來說,五穀健康素粽就是一個最好的選擇。最後提醒民眾別因為是端午佳節就給自己多吃的藉口,建議每天不要吃超過兩顆,最好還能搭配蔬菜和水果,就可以輕鬆享受美味。而對患有慢性疾病的民眾來說,因全穀類的食材大多含較高的磷,所以腎臟病患者建議不可食用。而一般粽子醬料多為高鈉、高油,高血壓患者更要少沾。五穀粽子內餡蔬菜和豆魚肉類含量較少,可搭配豆腐或豆包等豆製品來補充足夠的蛋白質,再加上燙青菜或蔬菜湯,來增加纖維之攝取,如竹筍、冬瓜、絲瓜、或當令水果鳳梨或木瓜來幫助消化。糖尿病患者當餐若吃了1顆粽子,當餐就不可再食用白飯或麵等主食,避免影響血糖的控制。延伸閱讀「五穀健康粽」食譜:http://www.uho.com.tw/health.asp?aid=8697

吃得飽不如吃得巧 營養師教你健康「享」粽

吃得飽不如吃得巧 營養師教你健康「享」粽#食譜

農曆五月五,粽子飄香的季節又來臨了,期待的就是令人食指大動的美味粽子。它們大小不一,口味更是五花八門,甜的、鹹的、葷的、素的,打開包裹的粽葉,香味四溢,豐富內餡應有盡有,滿足每個挑剔的味蕾,一不注意可能就吃過量了。由於飲食文化差異,應景節慶食物多半富含高熱量、高脂肪、高膽固醇、低纖維。在健康意識抬頭的當今「吃得飽不如吃得巧」!尤其近年來國人肥胖比率逐年增加,加上響應延緩地球暖化,多國國家政府與民間紛紛提倡「蔬食減碳救地球」,若能在食材多使用蔬素食、少點肉,不僅可保護環境,更可預防疾病、促進健康,達到兩全其美之效。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營養科改良了傳統台式肉粽,研發出低卡、低脂、低膽固醇的養生野米雞肉粽,主要在配方上做了調整,將長糯米搭配野米,內餡採用雞腿肉、干貝,加上香菇、杏鮑菇、栗子、白果、蓮子與綠豆仁等蔬素食,健康加倍、營養更是一百分!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營養科主任洪若樸說,和一般粽子相較之下,養生野米雞肉粽使用低脂去皮雞腿肉取代傳統五花肉,並加入大量蕈菇類。蕈菇類(香菇和杏鮑菇)風味清香鮮美,含豐富多醣體提升免疫,增加膳食纖維。白果(銀杏)口感香甜、滋補。綠豆仁口感綿密易塑型,搓成圓球狀代替鹹蛋黃,降低膽固醇的食用量。野米又名菰米,外觀是一般白米的兩倍長,主要產地在北美及加拿大,未煮熟時表皮呈黑色,煮熟後成咖啡色帶海藻香;含有多種礦物質、維生素B1、B2和豐富膳食纖維,營養價值高,有「穀物中的魚子醬」之稱!添加在長糯米中,不但可提高整體纖維含量,也能增加粽子嚼感,若是購買不易,可以紫米或燕麥取代。洪若樸提醒,為顧及健康、營養、美味,不妨將傳統高熱量、高脂肪、高膽固醇、低纖維的粽子稍加巧思融入新蔬素食健康飲食觀,帶入日常生活中,也能在端節節慶健康「享」粽吃得無負擔。延伸閱讀「如何吃到健康粽」:http://www.uho.com.tw/health.asp?aid=8689

營養師籲:傳統粽子油脂高,五穀米粽不傷胃

營養師籲:傳統粽子油脂高,五穀米粽不傷胃#食譜

端午節將至,粽子已為家家戶戶應景的料理,而市售的粽子種類繁多,口味更是五花八門,然而,一般傳統粽子油脂、熱量、鹽分相對的較高,且纖維含量佔比相當少,對於慢性病患、需體重控制的民眾,甚至一般健康的人都不宜攝取過量。署立基隆醫院營養室余佳馨營養師表示,市售的粽子大多由糯米所包裹而成,而糯米屬於支鏈澱粉類,較直鏈澱粉不易消化,且較易造成血糖升高,不坊可使用一些五穀雜糧(糙米、小麥、五穀米、燕麥代替…等),不但可以增加纖維攝取,也可以維持血糖穩定喔。以瘦肉代替肥豬肉,減少飽和脂肪酸的攝取,也避免攝取過多油脂。余佳馨說明,對於有併發腎臟疾病的患者,不適食用雜糧類的食材代替之,可能會增加腎臟的負擔,對於有腎臟疾病的病人,建議可多使用一些低氮澱粉,如地瓜粉、澄粉、太白粉等來替代。若要添加蘿蔔乾,也可以自己在家製作,因市售的蘿蔔乾,無法知道食材來源,可能會有一些不合格的食品添加物添加過量的問題。鹹蛋黃的話可用像是一些青菜、菇類、筍子等等這些食材來代替,減少膽固醇的攝取,也可解決纖維攝取不足的問題。余佳馨提醒民眾,因粽子有不易消化的特性,最好不要餐餐吃粽子,特別是老年人或有腸胃道潰瘍、消化道問題的患者,最好淺嚐即可,以免引起腸胃不適。一般市售粽子大約3-4份主食,熱量約相當於1碗白飯,需要控制血糖或體重之民眾,要注意適量食用,避免過量,造成血糖上升高。延伸閱讀「DIY健康粽子食譜」:http://www.uho.com.tw/health.asp?aid=8652

營養師建議:春捲食材 蔬果可替代

營養師建議:春捲食材 蔬果可替代#食譜

文/奇美醫學中心營養科組長 凃美瑜台灣民間習俗,清明節包潤餅表示春天來到,並可祈求平安發財。現今也常見於小吃攤販或餐廳料理之傳統小吃美食,故平時想吃潤餅也都能買得到。潤餅也有人把它稱為春餅、春捲,但一般春捲應是經過油炸,所以春捲會比潤餅熱量來得高。潤餅皮是以特高筋麵粉調製成粉漿,再以煎板煎成圓薄餅皮,2張潤餅皮約1/4碗飯或1片薄吐司之熱量。依潤餅內餡材料不同有台灣、福州、客家和北方潤餅之分。以現代國人慢性疾病普及化,選擇那一種潤餅較適合?其實一般潤餅包的內餡皆大同小異,估計1捲熱量約250~300大卡。糖尿病患要注意主食中之醣量,如潤餅皮2張=1/4碗飯、油麵半碗=1/4碗飯、粉絲半碗=1/4碗飯,食用潤餅要視你平日主食的量來調整,細糖粉可用代糖取代或不加,才不會影響血糖的起伏。冠心病患者要注意油脂攝取,潤餅內餡避免用飽和脂肪高的三層肉或梅花肉,可用瘦肉或雞肉絲取代,且內餡不要再經油炒,或潤餅再經油炸、油煎,因一般添加花生粉1免洗湯匙=1/3匙植物油=45大卡油脂熱量,因此烹調用油可減少。選擇潤餅當正餐,二張潤餅皮相當1/4碗飯,一次吃2捲,相當於攝取約500-600大卡的熱量,且符合高纖飲食,飽足感也夠。如當點心食用可選用蔬果潤餅,其熱量約100-150大卡,都是不錯的選擇。奇美醫學中心營養科推出奇美健康潤餅,提供民眾在家也能輕鬆DIY做潤餅,吃出低油、低醣、低鹽又高纖的美味潤餅,讓身體健康零負擔。其中特調養生粉可減少花生粉之用量,但不減傳統潤餅之美味,故以富含抗氧化的維生素E及鈣、鐵之芝麻粉,及富含維生素B群及優質蛋白質之天然啤酒酵母薄片與花生粉均勻混合調製;再以葡萄乾和蔓越苺乾之甜味取代糖粉,可吃得更天然更營養,另松子含的油脂大多為亞麻油酸、花生四烯酸等不飽和脂肪酸,也富含維生素E以及鈣、磷、鐵、硒等礦物質,可增強人體免疫功能,是不錯的堅果類選擇。再搭配薰衣草花茶當飲品,淡淡的芳香氣味,可消除疲勞,舒緩壓力,讓你在清明佳節迎接春天的來到。延伸閱讀「健康潤餅DIY食譜」:http://www.uho.com.tw/health.asp?aid=8356

偏食兒童 小心影響腦部發育

偏食兒童 小心影響腦部發育#食譜

您是以速食取代孩子的正餐嗎?孩子飯肉吃光光,青菜晾一旁,上演親子吃飯大戰嗎?抵抗力差常感冒,也常腹瀉或便秘嗎?長庚兒童醫院研究發現,2到4歲的孩子,63%有偏食的問題,有4成9的父母以為自己的孩子飲食營養正常,事實上,小孩已經有偏食的情況。臺北市大安區健康服務中心與宏恩醫院營養師及大安工研醋烹飪師幫您變魔法,99年3月20日(星期六)上午10時至12時於該中心(臺北市大安區辛亥路3段15號2樓)舉辦「小小主人翁魔法餐」活動,健康飲食從小紮根,邀請全家人輕鬆製做。臺北市大安區健康服務中心李碧慧主任表示,近年兒童肥胖與慢性病發生年齡逐年下降,根據最新國民營養調查資料顯示,現代兒童偏愛吃高糖、高油的食物,如糖果、汽水、速食、炸雞、西點等,而蔬菜、水果的攝取量明顯偏低或不吃,對高油糖鹽等空熱量的點心卻來者不拒,造成學習能力及在校整體表現不良狀況會越顯著,反之,學童飲食習慣越好,學習表現越好,體位也越不會兩極化,營養就是讓小孩成長茁壯的最好基礎,也會讓小朋友在起跑線上高人一等。宏恩醫院劉怡君營養師指出,最新調查發現,國內2至4歲幼兒偏食率高達六成多,其中二成四已是偏食瘦小兒,身高比同齡矮約6公分,體重也約輕2公斤,若偏食行為仍不改善,除影響兒童腦部與身體肌肉的成長與發育,也會引起注意力不集中、情緒低落或脾氣暴躁。矯正偏食習慣4歲是關鍵,利用蔬果五彩繽紛的顏色,變化樣式及烹調方式,例如切丁、塊、片、絲、動物圖形,創造全新的口感及多樣的風味,吸引小朋友的興趣,讓準備寶貝的食物輕鬆上手。關心臺灣之子及其家庭的健康,我們把「家鄉味」與「臺灣味」融合了,讓生活的樂趣從選擇「天天五蔬果、食在健康」開始,在飲食中增加了蔬果的攝取量,多膳食纖維有了飽足感,間接減少肉類、零食或點心的攝取量,連帶減少脂肪及熱量的攝取,就能使您的孩子免於提早發生成人慢性病!洽詢電話:2733-5831轉225。活動報名請上臺北市大安區健康服務中心網址tpp://dan-tpc.doh.gov.tw查詢。延伸閱讀「天天五蔬果,低脂高纖菜單」:http://www.uho.com.tw/health.asp?aid=8274

聰明吃年菜 團圓年菜多油膩,蔬果入菜好健康

聰明吃年菜 團圓年菜多油膩,蔬果入菜好健康#食譜

新年要到了,對於大部分民眾而言,終於可以暫時卸下一年的辛勞,悠閒的休個年假,與親朋好友聚聚,其中當然免不了吃吃喝喝。但因為連續假期多日,常因吃得豐盛但卻動得少,短短幾天的佳節,放縱吃喝搭配輕鬆愉快的心情,很容易就像吹氣球般胖個三、五公斤,無形中增加了身體的負擔,除了加重慢性病的危害,許多食物還有致癌的危險。現在的飲食講求的是健康、均衡清淡的飲食觀,如何平安又不失過節氣氛吃頓年夜飯,確保年節期間的身體健康,是大家都需要重視的。將「蔬果彩虹579」的健康飲食觀念取代大魚大肉的傳統年菜,多用清蒸、煮、煎等方法料理食物,避免暴飲暴食,以最自然的方式來維持我們的健康,必定能過個愉快的新年。然而一般人看到健康年菜,都會聯想到平淡無奇,食之無味。其實只要透過食材的選擇、烹調方式的變化及一些小技巧,一樣可以煮得美味又健康。1. 蔬果入年菜傳統年菜往往都是大魚大肉才算豐盛,但因現代人生活富足,日常飲食不虞匱乏,過年期間大魚大肉反而增加慢性病風險且加重體重負擔。因此,以精緻、簡單為出發點,便可聰明做出健康年菜。菜單設計可多使用蔬果入菜,避免過度烹調,善用油脂含量低的豆製品與雞肉、魚肉,取代部分紅肉的攝取。烹調方式不論是清蒸或水煮,請多多益善。以達到低脂、高纖的健康取向,如此一來就是符合均衡營養的健康年菜了。如:年菜中不可或缺象徵「年年有餘」的全魚,建議選擇新鮮的魚類來清蒸,取代傳統油炸、糖醋的方式,在此加入蔥段、紅甜椒、黃甜椒、青椒、香菇和紅蘿蔔等切絲起油鍋爆香後,淋在魚上,使菜餚美觀更增加纖維的攝取。雞 :「雞」與「家」(台語)同音,年菜中吃雞意味著 「起家」,不管如何料理,一定會吃全雞,因為代表「全家福」、「有頭有尾」。「團圓雞湯」則是將各式果蔬,如:冬瓜、地瓜、筍子、山藥、紅蘿蔔、白蘿蔔、南瓜,利用挖球勺挖成一顆顆小球後塞進雞腹中燉煮而成。當雞湯煮好後,剖開雞腹,各色彩球漂浮於湯中,不但美觀,也能增加蔬果的攝取量。鳳梨又名「旺來」,一年開始吃口「旺來」,保你好運旺旺來,一年都是好運道。「彩富旺旺來」則是利用鳳梨酸甜的滋味搭上各式切絲的菇類、筍子、彩椒、紅蘿蔔、金針等蔬菜,豐富的顏色、清脆的口感,這樣的搭配很能引起小朋友的食慾,爽口的滋味也讓人不知不覺多吃了好幾碗飯。髮菜意謂「發財」,所以髮菜羹也是年菜中常出現的佳餚。「十全十美髮菜羹」是利用胡蘿蔔絲、金針、金針菇、筍絲、香菇絲、木耳絲、髮菜、素肉絲、白菜絲、香菜等十項素材去烹調,是道滿滿纖蔬的料理。2. 取巧吃火鍋聚會最常圍爐吃火鍋,火鍋湯頭部分,請避免口味過重的麻辣、泡菜口味,改以大骨熬湯,記得於低溫時去除上層固態浮油。或是用各類蔬菜,如香菇、昆布、紅蘿蔔、大白菜等熬煮成清爽的素高湯是不錯的選擇,還可以添加柴魚片、蝦米等增添風味。吃火鍋時要多放些蔬菜,不論是耐煮的高麗菜、大白菜,或是象徵「長長久久」的「長年菜」、象徵「好彩頭」的「白蘿蔔」,其他如健康養生的各式菇類、小白菜、茼蒿等葉菜類,都是不錯的選擇。進食順序也應該先吃蔬菜,之後才選擇低脂肉類、豆腐、海鮮,少放魚餃、貢丸等含油量偏高的加工食品。上訴的葉菜類、菇類等天然、新鮮的食材,纖維含量高,除了讓人有飽足感,熱量低,不會讓人吃過量外,還可刺激腸胃蠕動、幫助消化、預防便秘。火鍋裡常見的芋頭、玉米、南瓜一般人會當作蔬菜食用,而毫無戒心的吃過量,其實上述食品都屬於主食類,與平常吃的米飯相當,所以也應該酌量食用以免吃進過多熱量。然而芋頭、玉米、南瓜比起甜不辣、冬粉、烏龍麵、豬血糕及白飯,倒是多了纖維質、維生素與礦物質,少了熱量。所以捨去上述的加工食品及白飯,而以這些天然的五穀根莖類取代,也是個健康吃火鍋的好方法。沾醬的使用也是一門學問,尤其是沙茶醬,其熱量不容忽視。一大匙的沙茶醬熱量就有108大卡,幾乎等同於1/3~1/2碗飯的熱量,一個50公斤的人必須連續逛街1個小時,或是騎腳踏車30分鐘才能消耗掉這些熱量。建議不妨自己動手DIY調配沾醬,可選用天然香辛料,如:蔥、薑、蒜、洋蔥、蘿蔔泥、孜然粉等搭配醬油、白醋或少許香油來取代沙茶醬,調成一碗健康又美味的沾醬,如此一來才可控制體重。3. 零食聰明吃過年期間,許多人會選擇在家休息,尤其過年難免會吃到一些零食,才會有過節的感覺,特別是在看電視、聊天時不知不覺就吃下過多零食,而且我們也常因肚子餓一下子吃進太多高熱量食物。因此,零食如何「挑食吃」更是聰明人必備常識。所以客廳桌上迎賓的點心,應避免準備高糖分、高油脂的糖果、餅乾、或堅果、肉乾。因為一把的花生、核桃、杏仁等堅果類皆有100大卡左右的熱量,相當於1/3碗飯的熱量。若是花生糖、芝麻糖、核桃糕、牛軋糖等,兩顆就有140大卡的熱量,相當於1/2碗飯的熱量。過年常見零嘴還有魷魚絲、牛肉乾、豬肉條等。這些零食雖然只是薄薄的一片,很容易讓人輕忽熱量,然而不論是魷魚絲、牛肉乾、豬肉條等,約一個手掌大就約100大卡熱量,約等1/3碗飯的熱量。除了熱量驚人,糖尿病患者應酌量取用,以維持血糖穩定之外,這些零食還添加了很多鹽分、味精等調味料,吃多了很容易口渴,對於高血壓者,更須淺嚐則止,以免血壓飆高。若是想要以健康的食物取代這些零食,可以放些新鮮的蔬菜棒沾優格,或是蒟蒻干、蒟蒻條、蒟蒻果凍、海苔等,這些都是屬於高纖低熱量的零食,比較不會造成體重的負擔。若是零食吃多了,想要來點清涼的飲料解解渴,應選擇無糖的茶類飲料,一般的汽水、可樂或是果汁都填加了太多色素、香料及糖份,除了容易喝進過多熱量,使體重增加,也會增加致癌的危險。4. 甜點仔細選許多人吃了重口味的團圓飯後,最終都不忘以甜點做結尾,然而過於甜膩的發糕、油炸年糕只會讓熱量破表的年夜飯雪上加霜,因此吃年糕時請不要再裹粉油炸,可選擇低糖高纖的桂圓發糕、紅豆年糕,簡單蒸過,熱熱的就很好吃。若是不喜歡吃這類甜點,也可以來一份多汁的水果做個完美的ENDING,如:蘋果表示平平安安,而橘子或桔子表示吉祥如意。這些水果不但提供豐富的纖維質、維生素與礦物質,還含有清涼解渴的水分,如此營養才會均衡唷!對現代人而言,平日飲食蛋白質及脂肪已攝取過多,要補充的反而是高纖維的蔬菜水果類,除了含有維他命C、維生素B群、葉酸、胡蘿蔔素外,也含豐富的「植物性化學成分」(phytochemicals),又稱「21世紀的維他命」,這些營養素除了可用來對抗疾病、抗老化外,亦具有防癌抗癌的效果。只要掌握上述原則就可以平安度過一個零負擔不發胖的新年喔!註:「蔬果彩虹579」的原則是建議兒童每天攝取5份新鮮蔬果;女性建議每天攝取7份新鮮蔬果;男性則建議每天攝取9份新鮮蔬果。「彩虹原則」則是建議各種顏色的蔬果,有紅、橙、黃、綠、藍、紫、白七色,應多變化地攝取。想了解更多相關資訊,請上「台灣癌症基金會」

年菜新「煮」張 讓你遠離代謝症候群一族

年菜新「煮」張 讓你遠離代謝症候群一族#食譜

署立基隆醫院研發新國民年菜食譜,告訴大家新國民年菜新「煮」張。李源芳院長提到,一個人的健康由「食」開始,所以在營養師團隊打造的健康年菜,要您過年也能健康無負擔。另,營養室也製作了年度食譜,結合了署立基隆醫院的醫師群們的豐富學識及臨床經驗,除了依疾病分類提供了健康保健食譜外,還有健康生活保養要點,提供給民眾參考。此外,李源芳院長也要提醒民眾預防勝於治療的觀念,務必要定期來醫院做健康檢查,早期治療,注意自己的健康,未來也希望能將署立基隆醫院打造成真正的健康促進醫院,成為大基隆地區市民的健康守護神。預防疾病,一直是醫學重要的一環。依據全國健康調查中指出目前國人的肥胖率及代謝症候群盛行率顯著偏高,且健保局統計中指出治療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的藥物更名列健保藥物支出的前三名,而這些疾病往往可藉由飲食而加以改善。目前國人飲食已不虞匱乏,在錦衣玉食的環境下,飲食失衡是另一個更應重視的問題。影響國人飲食狀況不外乎是營養知識、行為與態度,依據最新之全國營養健康調查(2004-2008)指出,目前國人肥胖率及代謝症候群盛行率均顯著飆高,可見代謝症候群實為國人目前飲食營養健康上最大的問題。代謝症候群的產生源自於飲食熱量失衡,由於過多熱量的攝取造成體脂肪囤積,導致代謝症候群的發生。依據全國營養健康調查發現約有8成國人蔬果攝取量不足、6成國人奶類攝取量不到一份,因此署立基隆醫院營養室團隊針對現階段國人飲食健康問題及預防醫學的觀念,並依據新版台灣飲食綱領草案的原則,研擬一套符合現今國人的年節飲食『新國民年菜』,分別含有五福臨門大拼盤、吉祥如意富貴雞、積善之家慶有魚、翡翠麥香獅子頭、元氣滿滿山藥帆、闔家平安十穀飯、五行XO醬鮮蔬、虎虎生風團圓鍋、國民地瓜薏仁酥,共有九道菜提供給社會大眾參考使用。許秋萍營養師表示:本次研發的新國民年菜設計主要在強調符合新版台灣飲食綱領,包含以下5大設計要點:加強全穀類食物的運用:全穀類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及膳食纖維,更提供各式各樣的植化素成分,對人體健康具有保護作用。多選用黃豆製品:以黃豆製品部份取代肉、魚類食物,不僅可減少過多油脂攝取,亦能符合節能減碳之環保原則。適量攝取堅果種子類:適量堅果種子類可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高血壓…等慢性疾病風險。增加蔬菜水果類:新鮮蔬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及膳食纖維,可有效預防慢性病及癌症的發生。選用當季食材:支持台灣農業,選用當地農產品。期望藉由飲食營養改善,加以預防慢性病的發生,進而減少醫療資源耗費…等問題。延伸閱讀:署立基隆醫院營養室團隊研發之九道新國民年菜食譜示範http://www.uho.com.tw/health.asp?aid=8150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