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尿障礙

攝護腺癌治療新時代,從單一治療到多機轉併用,醫:存活期大幅進展

攝護腺癌治療新時代,從單一治療到多機轉併用,醫:存活期大幅進展#排尿障礙

根據近年來資料統計,台灣攝護腺癌的患者仍以高齡男性為主,童綜合醫院研發創新中心院長歐宴泉醫師表示,1995~2022年間,患者診斷時的中位數年齡從75歲下降至72歲,而攝護腺癌的死亡年齡則從76歲增加至82歲,近年死亡年齡的上升意味著患者存活期延長,關鍵是在於有效治療(如荷爾蒙治療、放射治療、根治手術、標靶藥物)及較優的照護。 攝護腺癌發展慢,排尿障礙即警訊不應忽略 歐宴泉院長指出,攝護腺癌中晚期病患使用較新藥物、較早介入治療,使這幾年攝護腺癌不再那麼快速致命;但觀察小於60歲年齡層的變化,年輕男性(30~59歲)攝護腺癌所占比率變化趨勢,從1995年到2022年有稍微上升,歐宴泉院長認為,這與健康意識提升、篩檢普及有關,而攝護腺癌早期發現、個別化精準治療是提升預後的重要關鍵,攝護腺癌絕不是老人專利。 「攝護腺癌發展很慢,40~50歲大多不會發病,通常到了60、70歲,病患因為出現排尿困難、頻尿等症狀去檢查才意外發現。」歐宴泉院長說明,這也突顯早期檢查的重要性,有時候病患不會第一時間意識到要去泌尿科檢查,也影響到診斷與治療時間。 有癌症家族史40歲應每年做PSA篩檢 預防攝護腺癌,歐宴泉院長建議男性50歲就應該要定期抽血檢查攝護腺特異抗原(PSA),如果家族有攝護腺癌病史者更要提早至40歲,且最好每半年一次;「PSA沒有絕對的正常值,只有參考值(<2.5~4),必須要看年齡,還有攝護腺的大小及每年上升的數值,且要搭配影像檢查輔助判斷。」因此定期檢查相當重要。 歐宴泉院長強調,早期攝護腺癌能以手術根治,10~15年無復發根治率達90%以上,如果診斷為第四期,5年存活率則為50%;而近年攝護腺癌的治療不再僅限於開刀或單一藥物,治療策略已朝向多機轉合併,依照病人年齡、癌症期別、PSA值與病理報告來進行個人化醫療。 以新型荷爾蒙藥物治療方式來說,歐宴泉院長說明,雄激素受體路徑抑制劑(androgen-receptor pathway inhibitor ,ARPI),是新一代荷爾蒙藥物,在「轉移性荷爾蒙敏感性攝護腺癌」使用傳統荷爾蒙治療加上新型雄激素受體路徑抑制劑比單用傳統荷爾蒙治療,追蹤長達6年的結果,死亡機率的風險能降低30~40%,因此更應積極介入治療;新型治療法包括傳統荷爾蒙治療加上新型雄激素受體路徑抑制劑並於治療前期搭配短暫歐洲紫杉醇治療,臨床發現可有效提升患者存活率。 多機轉藥物合併治療讓死亡率降3成多 歐宴泉院長強調,高風險轉移性荷爾蒙敏感性攝護腺癌的平均存活率3年左右,而最新以多機轉藥物合併治療的病患中,平均存活率可望進展至5年以上,死亡機率的風險降低32%。 臨床就有一位82歲務農為主的林伯伯,因骨頭疼痛及小便困難就診,被診斷出攝護腺癌已侵犯到儲精囊,並轉移到骨盆及後腹腔淋巴腺及多處骨頭,格里森分數是5+5等於10,PSA的指數高達1950;後來經過新型多機轉療法,3個月時間PSA不但降至2.1,且疼痛感更是降低許多,不僅能夠重回農田工作,也找回人生新希望。 歐宴泉院長強調,積極的治療策略可使攝護腺特定抗原的指數快速降低、提高存活率,病患身體不適也能儘早緩解,對病情控制、生活品質都有明顯改善,即便復發也能進行較有效的治療。歐宴泉院長呼籲,攝護腺癌除了提早篩檢,一旦發現後,接受適合的多機轉合併療法都有機會大幅提升存活率,不僅能控制癌症,即便晚期也能活得更有品質。

尿失禁、尿不乾淨不只是老化問題!小心「這部位」受傷易有後遺症

尿失禁、尿不乾淨不只是老化問題!小心「這部位」受傷易有後遺症#排尿障礙

63歲張先生,27年前一場車禍意外造成下半身癱瘓,飽受排尿困難、尿不乾淨、尿失禁、便秘等困擾,甚至身上總是傳出尿騷味,因此變得自卑、憂鬱而不敢出門。後續經醫院泌尿科抽絲剝繭檢查後,以尿道括約肌「肉毒桿菌注射」與「膀胱憩室燒灼手術」,終於讓他解除多年排尿之苦。

醫訊/泌尿相關講座暨免費尿流速檢測

醫訊/泌尿相關講座暨免費尿流速檢測#排尿障礙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隨著醫療照護水準提升,許多疾病已可被控制及治癒,而泌尿問題幾乎是大部份年長者都可能遭逢的問題,在老年族群中攝護腺肥大及排尿障礙相當常見,也嚴重影響生活品質。透過簡單評估量表,並配合尿流速檢測,了解排尿狀況,強化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觀念。亞東醫院舉辦免費尿流速檢測暨衛教講座,歡迎參加。名稱:講座尿流速檢測時間:105年11月28~30日星期(一)~(三) 上午09:00-12:00地點:亞東醫院北棟一樓思源一廳(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洽詢:詹小姐(02)8966-7000轉1405

醫訊/泌尿科新時代:達文西手術

醫訊/泌尿科新時代:達文西手術#排尿障礙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醫療科技日新月異,傳統手術已經逐漸被機器取代,除了要讓病人遠離疾病之外,還需要兼顧傷口復原,更甚者要追求傷口小、疼痛感低,因此許多新式手術如內視鏡手術、顯微手術應運而生。下周三的泌尿科門診講座,由泌尿科科主任江元宏分享,衛教講座主題「泌尿科新時代:達文西手術」,傷口比起傳統手術還要小、恢復更加迅速,歡迎民眾踴躍參加講座,了解新式手術。名稱:泌尿部門診衛教講座時間:105年8月31日 星期(三) 下午13:30~13:50地點:花蓮慈濟醫院泌尿科門診(花蓮市中央路3段707號)  洽詢:花蓮慈院公共傳播室 游繡華 黃思齊 彭薇勻   03-8561825轉分機3470、5202或3548   0935-232419、0953-509588 

醫訊/泌尿衛教講座

醫訊/泌尿衛教講座#排尿障礙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夜尿、頻尿、想尿尿不出來等泌尿問題,一直是許多中年男性的頭痛問題,許多男性在步入中年後泌尿風險增加,除了跟身體新陳代謝疾病、情緒因素,或是膀胱、尿道的生理病理學變化都有關係,近年來泌尿問題更有年輕化的趨勢。為提供民眾全方位的照顧,花蓮慈濟醫院泌尿部,從8月開始,每周三下午1點30分,將在泌尿科門診舉辦門診衛教講座,第3周講座由泌尿部醫師李政霖分享「熟男隱形殺手-攝護腺癌淺談」,講座主題富知識性,歡迎民眾踴躍參加。名稱:泌尿部門診衛教講座(熟男隱形殺手-攝護腺癌淺談)時間:105年8月17 日 星期(三) 下午:13:30~13:50地點:花蓮慈濟醫學中心(花蓮縣花蓮市中央路3段707號)洽詢:新聞聯繫電話:03-8561825 轉 分機3470、5202或3548行動電話:0935-232419、0953- 509588

醫訊/泌尿健康講座

醫訊/泌尿健康講座#排尿障礙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治療排尿障礙,是一門充滿挑戰與富變化的醫學領域,許多男性在步入中年後泌尿風險增加,近年來泌尿問題更有年輕化的趨勢,另外,泌尿障礙的起因有可能是源於慢性病。為提供民眾全方位的照顧,花蓮慈濟醫院泌尿部,從8月開始,每周三下午1點30分,將在泌尿科門診舉辦門診衛教講座,首次講座由泌尿部醫師柯千升分享「碎石新紀元-鈥雷射」,衛教講座主題多元豐富,歡迎民眾踴躍參加。名稱:泌尿部門診衛教講座時間:105年8月10 日 星期(三) 下午:13:30~13:50地點:花蓮慈濟醫學中心(花蓮縣花蓮市中央路三段707號)洽詢:新聞聯繫電話:03-8561825 轉 分機3470、5202或3548行動電話:0935-232419、0953- 509588

3人室內抽菸 PM2.5超越紫爆等級

3人室內抽菸 PM2.5超越紫爆等級#排尿障礙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整理)空汙對人體危害大,尤其台灣受中國大陸霾害影響,秋冬季節東北季風南下,天空總是灰濛濛,若沒有做好適當防護,對身體各個系統都會有影響;為此,環保署也預告修正「空氣品質嚴重惡化緊急防制辦法」,當細懸浮微粒PM2.5達350微克時,禁止汽機車上路,也禁止舉辦路跑、球賽等戶外運動。戒菸+6方法 預防PM2.5傷身根據《優活》過去報導,亞東醫院胸腔科張晟瑜醫師表示, PM2.5是種空氣中的隱形殺手,由於顆粒小於2.5微米以下,所以,可在空氣中飄浮更久、更遠,甚至能直接穿透進體內堆積,長久累積下來,就會誘發呼吸道或全身性過敏,常見的是久咳不癒、鼻子過敏、眼睛乾澀、皮膚搔癢、氣喘等。但也別以為PM2.5的汙染只來自於大環境中,其實就連在家抽菸也是生活中霾害的來源,中山醫學院附設醫院家醫部醫師顏啟華表示,三個人同時在室內吸菸,PM2.5可達500微克以上,比紫爆還嚴重。根據103年菸草控制期刊中的一項研究指出,吸菸者家中的細懸浮微粒濃度,是非吸菸者家中的10倍,等於住在一個霾害嚴重的城市,但若是家中沒有吸菸者,則會降低70%的PM2.5暴露濃度。因此,建議吸菸的民眾盡早戒菸,除此之外,也需注意以下6點,避免空汙問題影響身體健康。1) 外出時應先留意空氣品質,如果不佳應避免外出,若非得外出則最好戴上口罩,以減少過敏原或細懸浮微粒的接觸。2) 由室外進入室內時加強洗手、洗臉、清潔鼻腔等衛生防護。3) 減少室外運動型態。4) 每週清洗寢具外套,可先用55℃熱水浸泡十分鐘再清洗,且除了在大台陽底下將塵蟎殺死外,還需要反覆清洗,才能將塵蟎真正清除。5) 使用除濕機,將相對溼度控制在50%以下,可以減緩塵蟎生長速度。6) 使用空調,並定時清理過濾網,保持室溫25~27℃。

紙尿布悶熱有異味 排尿障礙患者易有尿布疹

紙尿布悶熱有異味 排尿障礙患者易有尿布疹#排尿障礙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採訪報導)據統計指出,60歲以上,20%的中老年男性會因為攝護腺問題,出現大小不同的排尿障礙,如漏尿、斷斷續續尿不出來以及尿失禁等困擾。雖然成人紙尿布可以解決部分困擾,但醫師提醒,紙尿布因悶熱易產生尿布疹,嚴重還可能導致生殖器發炎,而當尿量大時也有可能因側漏使身體產生異味,這些問題不僅造成病患外出時不方便,甚至影響社交活動。尿布悶熱易造成尿布疹、異味尿失禁問題常讓許多人不敢出遠門,當發生頻尿或尿失禁等問題時,過去大部份的人會採取使用成人紙尿布的方式,但尿布悶熱,很容易造成尿布疹,也會產生異味。台安醫院心臟血管外科袁明琦醫師的父親,也是長年飽受尿失禁所苦,他為了讓父親能夠自由行動,以氧氣罩為靈感來源,苦思多時,發明了攜帶型的集尿器,也因此獲得台灣、日內瓦、馬來西亞等國內外發明獎的肯定。袁醫師表示,穿戴式的男性集尿器,沿用氧氣面罩的概念,設計男性器官罩杯,完全包覆生殖器,不會有壓迫感,可隨時隨地安心排尿,量大也不外漏,罩杯上的排氣孔,則能減少悶熱,且能隨時清洗。可重複使用的集尿器,比起2到3個小時就須更換的尿布更環保且衛生。集尿器係使用心臟手術中,常被使用的引流管,不論使用者坐或站,尿液均可順暢流入集尿袋中;集尿袋內還有逆止閥設計,尿液只進不出,能避免尿液逆流以及產生尿騷味。不敢喝水又憋尿 當心感染發炎、長結石袁醫師進一步說明,將尿液收集器直接與特製的固定褲搭配使用,固定性高,臥床的老人穿脫也較方便。而集尿器的使用對象並非只限於老年人,其他像是有攝護腺問題、手術後的病患,礙於傷口行動不便無法起床,或是早期腦部退化的疾病,像巴金森氏症、小中風,因為行動遲緩、走路慢,想小便但來不及到廁所可能就已尿出來的患者,就適合使用集尿器,減除這些排尿的困擾。尿失禁常會造成一些心理問題,如減少外出、自信心受挫。袁醫師也說,許多老年人還會因找廁所等問題,導致不敢喝水及憋尿,長期下來恐會造成尿道感染、膀胱發炎、結石等併發症,不可不慎!所以他也提醒若無法順利如廁時,可適時使用攜帶型集尿器,這樣受排尿問題困擾的民眾不僅可放心喝水,也不會發生因一時忍不住而漏尿、尿失禁,導致身上有尿騷味的窘迫場面。除此之外,也希望可以使經常需要開車外出的男性,如計程車司機等,也可以受到集尿器的嘉惠,不要因長期憋尿對身體造成傷害。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