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我的膽固醇偏高很多年了,每次健檢都是紅字,但是我的身體都沒有不舒服,應該不需要擔心或是處理吧?」這往往是門診病人共同的疑問。家醫科醫師指出,膽固醇偏高時間越久,相當於血管提早老化、退化,對於心血管的健康威脅也會越大。
「醫師,我的膽固醇偏高很多年了,每次健檢都是紅字,但是我的身體都沒有不舒服,應該不需要擔心或是處理吧?」這往往是門診病人共同的疑問。家醫科醫師指出,膽固醇偏高時間越久,相當於血管提早老化、退化,對於心血管的健康威脅也會越大。
想減肥卻總是成效不彰?不小心吃多又怕變胖?家醫科醫師提醒:「瘦不下來可能是因為生理時鐘不穩定造成的!」為什麼減肥與生理時鐘有關?該如何判斷自己有沒有受到影響?以下教你搞懂分辨及校正生理時鐘「關鍵1方法」,希望幫助民眾達成減肥目標,在心理及身體上也能更輕鬆無負擔。
減肥常瘦不下來、易復胖?恐因沒先搞懂你的「肥胖型態」是哪一型!醫師指出,肥胖就是進食與代謝的拉鋸戰,雖然大家都知道,熱量消耗大於攝取就能瘦身,但卻不一定瞭解自己進食行為及能量消耗的類型,反致錯誤減肥甚至傷害身體健康。想要有效減肥,快看以下「4種減肥型態」你是哪一型?醫師親自解答!
43歲黃小姐長期有頭暈、全身虛弱、手腳冰冷、心悸等症狀,近幾個月開始出現胸悶的症狀,而且輕微活動就會呼吸困難。她懷疑自己是否有心臟或腦部疾病,經醫院檢查發現為 「缺鐵性貧血」,經過6個月以上的治療和飲食調整,該患者貧血狀況得到改善,不適症狀也逐步獲得控制。
不少人都有過「復健」的經驗,有復健需求的患者,通常是有運動外傷、骨骼肌肉損傷、中風後復健等族群。而復健期間最重要的就是「復原身體」,適度運動與飲食控制都能讓復健治療能更加順利 。對此,家醫科醫師表示,每個人的營養或飲食需求有個別化的差異,需要合併考量慢性疾病或藥物,才能讓復健的營養補充更完善。
「骨質疏鬆」是一種沈默的疾病,大多沒有明顯的症狀,有些中高齡患者,可能只有出現身高變矮、駝背的外觀變化,大多不以為意。然而,骨折一旦發生,就有可能因臥床、減少活動,導致肌力、骨質加速流失,因此平常的保健也很重要。除了藥物治療之外,骨質疏鬆症患者也要做好日常保養,飲食方面要攝取足夠的鈣質與維生素D。
生活中隨手可用到的塑膠袋、寶特瓶都是塑膠製品,但小心民眾的健康已暴露在塑膠危害之中!研究指出,將近4成民眾體內塑化劑有超標現象,可能危害心血管、新陳代謝、甲狀腺功能、神經系統等人體健康。該如何檢測自己體內塑化劑是否超標?如何減少塑化劑對自身的危害?以下醫師親自解答。
清明連假即將來臨,假期間親朋好友聚會多,許多飯局、約會也難避免,但在回歸日常作息後,所衍生的隱性健康問題卻逐漸浮上檯面。國健署資料指出,台灣民眾在節日後,體重平均會增加0.4~1.5公斤。家醫科醫師提醒,連假將近,民眾要注意飲食均衡、兼顧運動,千萬不可陷入美食陷阱,暴飲暴食小心也賠上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