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肥常瘦不下來、易復胖?恐因沒先搞懂你的「肥胖型態」是哪一型!醫師指出,肥胖就是進食與代謝的拉鋸戰,雖然大家都知道,熱量消耗大於攝取就能瘦身,但卻不一定瞭解自己進食行為及能量消耗的類型,反致錯誤減肥甚至傷害身體健康。想要有效減肥,快看以下「4種減肥型態」你是哪一型?醫師親自解答!
減肥常瘦不下來、易復胖?恐因沒先搞懂你的「肥胖型態」是哪一型!醫師指出,肥胖就是進食與代謝的拉鋸戰,雖然大家都知道,熱量消耗大於攝取就能瘦身,但卻不一定瞭解自己進食行為及能量消耗的類型,反致錯誤減肥甚至傷害身體健康。想要有效減肥,快看以下「4種減肥型態」你是哪一型?醫師親自解答!
43歲黃小姐長期有頭暈、全身虛弱、手腳冰冷、心悸等症狀,近幾個月開始出現胸悶的症狀,而且輕微活動就會呼吸困難。她懷疑自己是否有心臟或腦部疾病,經醫院檢查發現為 「缺鐵性貧血」,經過6個月以上的治療和飲食調整,該患者貧血狀況得到改善,不適症狀也逐步獲得控制。
不少人都有過「復健」的經驗,有復健需求的患者,通常是有運動外傷、骨骼肌肉損傷、中風後復健等族群。而復健期間最重要的就是「復原身體」,適度運動與飲食控制都能讓復健治療能更加順利 。對此,家醫科醫師表示,每個人的營養或飲食需求有個別化的差異,需要合併考量慢性疾病或藥物,才能讓復健的營養補充更完善。
「骨質疏鬆」是一種沈默的疾病,大多沒有明顯的症狀,有些中高齡患者,可能只有出現身高變矮、駝背的外觀變化,大多不以為意。然而,骨折一旦發生,就有可能因臥床、減少活動,導致肌力、骨質加速流失,因此平常的保健也很重要。除了藥物治療之外,骨質疏鬆症患者也要做好日常保養,飲食方面要攝取足夠的鈣質與維生素D。
生活中隨手可用到的塑膠袋、寶特瓶都是塑膠製品,但小心民眾的健康已暴露在塑膠危害之中!研究指出,將近4成民眾體內塑化劑有超標現象,可能危害心血管、新陳代謝、甲狀腺功能、神經系統等人體健康。該如何檢測自己體內塑化劑是否超標?如何減少塑化劑對自身的危害?以下醫師親自解答。
清明連假即將來臨,假期間親朋好友聚會多,許多飯局、約會也難避免,但在回歸日常作息後,所衍生的隱性健康問題卻逐漸浮上檯面。國健署資料指出,台灣民眾在節日後,體重平均會增加0.4~1.5公斤。家醫科醫師提醒,連假將近,民眾要注意飲食均衡、兼顧運動,千萬不可陷入美食陷阱,暴飲暴食小心也賠上健康。
想要預防肌少症,多數人都會先想到要增強肌力、避免肌肉流失,但只要多運動就夠了嗎?醫師提醒,增肌飲食和營養補充品也很重要。但市售營養保健品百百種,該如何挑選才能高效增肌?建議3大「肌少症高風險族群」利用3關鍵1原則,在有效提升肌力的同時,也能安心攝取營養更有保障。
新冠肺炎也跟肌少症有關?最新研究發現,肌肉流失也是長新冠之一,新冠患者每5位就有3位陷入肌少症危機,造成失能臥床或死亡!醫師警告,染疫後若出現易喘疲倦、起立坐下無力、肌肉痠痛、上下樓梯費力等症狀,恐是長新冠影響肌肉健康。建議民眾花「1分鐘速測」瞭解自身肌力狀態,預防身體免疫力和肌肉快速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