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是為照顧父親當空中飛人,一個是為照顧奶奶發現看護無法選擇,為解決超高齡社會三明治世代照顧家中長者的痛點,《優活健康網》特選此篇,兩個科技男聯手開創電子商務平台優照護,精準鎖定「第2代」目標客群,只要動動手指就像Uber Eats一樣將高齡照護服務送到家。
一個是為照顧父親當空中飛人,一個是為照顧奶奶發現看護無法選擇,為解決超高齡社會三明治世代照顧家中長者的痛點,《優活健康網》特選此篇,兩個科技男聯手開創電子商務平台優照護,精準鎖定「第2代」目標客群,只要動動手指就像Uber Eats一樣將高齡照護服務送到家。
面對長輩病危,家屬通常都會不知所措,到底該做什麼準備呢?照護過來人於《陪伴失智雙親的18堂照顧心法》一書中,分享10年來陪伴失智雙親共同走過的照顧歷程與心得,指導照護者在生活中實踐「樂活」理念及最佳照護心法,同時又能保持心靈的健康,讓照護者在黑暗中找到前進的勇氣。以下為原書摘文:
為因應超高齡化時代來臨,長期照護的品質已逐漸精進,馬偕紀念醫院今天宣布,為提高長照機構住民更完整的醫療照護,正式結合鴻海科技的高端技術的AI穿戴裝置,將遠距智慧醫療概念,落實於長者照護與安全監測,選定祥寶住宿型長照機構約250位住民率先使用。 馬偕紀念醫院近年對於智慧醫療發展著墨甚多,為擴大服務量能,打造更優質的院外照護,決定攜手鴻海數位健康產業,將AI生理監測模型推廣至長照機構,三方並在今(3)日簽署合作備忘錄,正式對外宣布這個好消息。 簽署儀式由馬偕紀念醫院張文瀚總院長、鴻海科技集團B事業群暨數位健康姜志雄總經理與祥寶尊榮長照集團林哲弘董事長聯合簽署,以「智慧醫療×長照服務×科技創新」為核心,導入AI穿戴監測、遠距醫療平台與外骨骼輔助系統,打造智慧長照一體化示範模式,未來更將透過臨床導入與跨域整合,發展全面性的預防性照護。見證人商業發展研究院王建彬院長表示,AI人工智慧、醫療長照結合的大健康產業是我國未來趨勢,這次簽署MOU,代表智慧長照新世代的的開始,也是一個創新。 此次合作中的亮點之一,將針對祥寶長照機構旗下約250名長者住民,提供AI 穿戴監測裝置「CoDoctor Watch」,持續記錄血壓、脈搏波、心率變異度(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與血管彈性等指標,量測資料並即時上傳雲端,透過 AI 模型自動分析生理趨勢,建立健康管理的基礎與就醫數據的參考。 馬偕紀念醫院總院長張文瀚表示,遠距醫療整合平台已經可以將院內外健康資料即時互通,透過鴻海的領先技術,開發長照機構每日自動上傳健康數據與照護紀錄,再由馬偕遠距醫療中心專責團隊即時分析與回饋,這將是長照模式的進階版,可說是劃時代的創新服務模式。 張文瀚總院長表示,拜智慧醫療的發展,醫療的場域已跨越醫院,而是無所不在,在「One Health」的理念下,打造健康與優質人生是預防醫學與長照服務發展的終極目標,透過此次整合機制,遠端平台呈現與警示功能,使醫療回應時間由平均 72 小時縮短至 12 小時內,實現院內外合作與即時照護決策,讓長者在長照機構入住時能享有「醫院級」的健康管理品質。 此外,本次合作也將改善目標落在照服員身上!超高齡化社會的照服員需求很高,但照服員在工作過程中,最易導致骨骼或肌肉拉傷,為提升照護品質與建構安全照護模式,本次合作項目中另一個新亮點就是「外骨骼輔助照護系統」,透過此系統可以利用感測器與AI動作辨識演算法,成功計算出照服員正常擺位姿勢並提供輔助推力,當照服員在進行長者移位、翻身、沐浴及復健支援等高負荷動作時,可降低腰背肌群用力高達 94%,避免長期肌肉疲勞與職業傷害。 祥寶尊榮長照集團董事長林哲弘表示,「長照是我的終身志業。」近40年來,祥寶已發展為全台指標性長照品牌,旗下機構超過十家,總床數逾2,000床,每月服務超過2,500人次。沿著大漢溪佔地6,000坪,即將盛大開幕的桃園市大溪區康莊院區,是祥寶新世代智慧長照的旗艦示範場域。該院區將顛覆傳統長照機構模式,導入鴻海AI穿戴監測與數位健康雲平台,結合馬偕紀念醫院臨床資源,整合日夜間照護、AI數據分析與遠距健康管理,全面提升照顧品質與安全,實現醫療與長照的真正無縫接軌。 結合堅強的醫師陣容與高科技智能服務,未來在長照機構入住的長者,健康管理將更為落實,首波示範場域將設於祥寶尊營長照集團桃園與臺北市兩處住宿型長照機構,為長照模式帶來全新的體驗。
家人的陪伴非常重要,多花一點時間了解長輩的生活作息,且盡可能陪伴長輩,讓他願意服藥,即便不能夠隨時陪伴在側,也可以記錄用藥時間,主動提醒長輩該吃藥了,不讓長輩感覺到孤單,就有助於持續配合服藥,又或嘗試讓長輩多多接觸其他和自己有相同疾病的病友,透過同儕的互動與鼓勵,也都有助於改善不肯服藥的情況。
失智症患者越來越固執?不妨試著當患者眼中的「好人」。東京都居家照護機構專業居服員藤原瑠香於《不生氣、好溝通的失智症奇蹟照護指南》一書中,分享失智症患者的照顧指南,只要善用「好人技巧」,就能讓患者從抗拒照護轉化為安心信任,讓照護與被照護者更輕鬆幸福。以下為原書摘文:
失智症的種類繁多,依據發病原因、輕重度可分為不同種類,其實還有另一套非官方的分類法。從事韓醫職業超過15年的醫生金珍賢於《今天遇見第三人生》一書中,以第一線經驗,深刻書寫生老病死的故事,並提及目前及未來「長照」所面臨的現實面,包含醫療照護、患者身心、照護者及為人子女的心情與困境,帶領讀者思考思考未來個體、父母年老的議題。以下為原書摘文:
長期照護是趟漫長的旅程,不僅患者辛苦,照顧者更容易心力交瘁。居家照顧服務員雲柱於《居服員,來了!》一書中,分享照護現場的故事,引領讀者走入不同家庭的照護現場,包括獨居、老老、多代同堂⋯⋯並帶領讀者深度思考:當生活無法事事自理的那天到來,我們要如何承接彼此?以下為原書摘文:
住院,有時是人生中無法避免的一段經歷,而陪伴住院病人,則是親友的一種責任與義務;不過,對病患而言,最好的陪伴往往不是熱情的照顧,而是不打擾的支持。《優活健康網》特別摘錄整形外科名醫林靜芸所撰寫的文章,透過兩個極端的照護案例,點出陪伴病人最重要的其實是「支持」,而最簡單的支持方式,就是主動開始一段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