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歲黃女士兩年前因上腹部持續悶痛兩週,服用胃藥後未改善而至醫院就醫,醫師建議她接受胃鏡檢查,在胃下端處發現一片邊緣不規則的小潰瘍,進一步安排切片檢查,最後病理報告顯示為罕見的「印戒細胞型胃癌」。所幸早期發現,接受胃部分切除手術後,身體順利恢復,目前定期追蹤無復發跡象。
60歲黃女士兩年前因上腹部持續悶痛兩週,服用胃藥後未改善而至醫院就醫,醫師建議她接受胃鏡檢查,在胃下端處發現一片邊緣不規則的小潰瘍,進一步安排切片檢查,最後病理報告顯示為罕見的「印戒細胞型胃癌」。所幸早期發現,接受胃部分切除手術後,身體順利恢復,目前定期追蹤無復發跡象。
16歲周姓少女因為青春期臉部出現青春痘,到皮膚科診所看診後拿藥膏與抗生素治療,沒想到兩天後開始出現胸口悶痛不適與灼熱,且經常感覺有異物梗塞,甚至無法吞嚥的狀況。由於無法進食症狀越來越嚴重,就醫經上消化道內視鏡檢查,發現其食道中段有明顯潰瘍,診斷為罕見的「藥物性食道炎」,所幸經藥物治療後順利康復。
55歲王女士在某日午餐後,突然感到右上腹劇烈疼痛,甚至延伸到背部,讓她難以忍受,雖然沒有發燒、嘔吐或腹瀉等常見症狀,但就醫後醫師診斷為膽結石引發的膽絞痛,需立即進行手術緩解疼痛。花蓮門諾醫院一般外科主治醫師楊晉瑞表示,建立少油、少糖的健康飲食習慣、適度運動和定期健檢,可有效減少膽結石的發生率。
一位15歲男性國中生因上腹痛多日到急診就醫,經醫師安排電腦斷層及腹部超音波掃描後,發現兩顆分別為2.5公分及1.5公分的膽結石卡住膽囊出口,診斷為急性膽囊炎,並安排腹腔鏡手術治療。術中發現病人膽囊已嚴重發炎、壞死,幾乎已到快破裂的狀態,幸好及時摘除膽囊與結石,才不致引發腹膜炎。
反覆腹痛竟是膽囊腫大!一位40歲女性,3年前因上腹不時疼痛超過6週而就醫,原以為是胃痛,吃遍胃藥都沒效,醫師為其安排超音波檢查,發現膽囊腫脹至拳頭大小,無膽結石,抽血也無異常,診斷為非結石性急性膽囊炎。胃腸肝膽科醫師指出,患者因天生體質造成膽汁較濃稠,若持續鬱積堵塞可能演變成膽結石,提醒有上腹痛症狀應盡速就醫。
一位9旬老翁平時除了吃藥控制高血壓外,並無其他疾病異常,近日卻開始右上腹及上腹疼痛,原以為是過年大魚大肉吃壞肚子,便不以為意,沒想到數週後疼痛不減反增,因此至急診尋求協助。經血液檢查、腹部電腦斷層及超音波檢查後,發現膽囊腫脹且有結石,醫師評估需手術治療。
55歲的劉先生,因長期喝酒導致糖尿病、慢性胰臟炎,5年前因上腹痛至醫院就醫,診斷為遠端胰管狹窄,曾置放胰管支架,疼痛雖有改善,但為避免胰管堵塞,每3個月都要再進行內視鏡手術更換支架;且近年來每次更換完都產生腹痛、發燒,甚至有一次還併發大腸穿孔腹膜炎,讓他不堪其擾。
一名71歲老婦因上腹不適就醫,個案平時沒有不良飲食習慣,也自覺只有輕微胃脹氣,原以為吃藥治療就好,後來照胃鏡發現有一處黏膜異常,經切片後竟為惡性程度較高的戒指狀細胞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