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抽筋怎麼辦?為什麼會抽筋?預防抽筋吃鹽巴有用嗎?事實上,抽筋是因為肌肉疲勞、電解質失衡所引起,當體內的水分不足,會影響肌肉的代謝功能,增加抽筋風險。《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解答抽筋相關的小知識,並教民眾1招自製運動電解質水,可有效預防抽筋。
台大醫院爆出嚴重醫療醜聞!台大醫院一名婦產科住院醫師值勤時,藉口要做「性反應測試」對女子猥褻、指侵,甚至聲稱「沒有做到高潮的話,結果可能會有影響」,試圖再,全案經台北地院審理後,判處3年有期徒刑,引發社會譁然。《優活健康網》特摘生育改革行動聯盟所撰此文,分享女性就醫「6大注意事項」,幫助女性在就醫過程中提升安全意識。
台灣春天的天氣潮濕,尤其3~5月春季常常出現南風天、吹南風現象。許多地區會有室內反潮出水現象,當空氣濕度很大時,地面和物品附著很多水分,有時候連牆根也呈潮濕狀,尤其是坐北朝南的房子,這個季節特別容易室內空間都濕答答的,《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由家事達人陳映如分享「3個除濕氣妙招」。
臨床上常可以看到病患家屬在面臨要不要做氣切手術而掙扎,以為只要接上了氣切管路,就會一輩子離不開呼吸器、需要長期臥床。但這樣錯誤的迷思,往往會害病患延誤接受氣切手術的時間,造成病情惡化。彰化基督教醫院胸腔內科醫師何明霖表示,根據病患裝置氣切管路的原因不同,若病況改善,還是有機會脫離呼吸器,過正常的生活。
聽損兒眼中的世界,究竟是怎麼樣?今年5歲的琛琛,出生時被診斷出極重度聽力缺損,一歲多裝置電子耳之後,現在能聽能說,他的夢想成為「蛋糕達人」,他的畫作五彩繽紛,蛋糕是彩虹顏色,他希望長大後能做出美味可口的蛋糕,跟大家一起分享。宜蘭公正國小六年級的鄭至廷則是以「我的夢想-未來的家」,榮獲高年級組的第一名,雖然至廷是個極度聽損兒,但是活潑、外向,在班上人緣很好,多才多藝。在2008年的時候,還獲頒...
有研究指出「第一印象是在見面後3秒鐘決定的」!對於即將踏入職場的社會新鮮人而言,儘管面試行程滿檔,千萬別輕忽個人門面的打理,可是關乎面試官考量因素之一。皮膚科專科醫師蕭宣文就指出,針對臉部肌膚鬆弛問題可以嘗試光波拉皮雷射療程。除此之外,近來還有許多愛美的新鮮人前來諮詢,想去除惱人的手腳毛、腋毛、鬍子、眉間毛髮,甚至是比基尼線。蕭宣文醫師解釋,光波拉皮雷射是利用單一波長的雷射光,打入皮膚內約5...
一般孩子的生日願望是什麼?是買個新玩具、去兒童樂園玩、還是吃一頓大餐?有的孩子,只能暗自期盼,自己有一天能再看見這個世界。 幫助失明兒童實現願望一點都不難,只要及早發現、及時治療,高達8成的失明是可以預防或治癒的。奧比斯基金會發起「一份愛醫個機會 ~ EYE的願望」網路募款活動,愛心不落人後的藝人蔡淑臻及李沛旭率先響應,捐出貼身愛用物品進行公益拍賣,希望募得300萬元,建立兒童眼科醫療網絡,...
暑假來臨,學童三餐由家長把關!萬芳醫院肥胖防治中心為了解家庭纖維攝取現況,日前在大賣場「突擊菜藍」,計算家長菜籃裡的食物纖維含量,結果發現家長不僅食物選擇失衡,纖維攝取不足竟高達1/3,家庭飲食健康拉警報!「一餐炒兩把地瓜葉、煮個冬瓜湯加上切盤水果,我以為全家蔬果吃夠多了。」當天接受突擊的陳姓媽媽經營養師計算菜籃後才發現,三餐蔬果若除以家庭人口數,平均一人一天纖維攝取量才17克,僅標準攝取量...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今年暑假為社區孩童舉辦為期3天(7/19~7/21),極富教育意義的小小醫師體驗營活動,為了讓孩子暑假期間擁有豐富的暑假生活,陽明院區運用現有醫療資源,讓孩童模擬、體驗病患的就診過程,以及認識醫事人員的服務內容,透過互動式的體驗課程,增加孩子們的同理心與包容心,同時透過學習的過程,增加健康保健知識。有別於學校課程都是以老師上課為主,今年舉辦的「小小醫師體驗營」,特別針...
由童綜合醫院和北京瑞京醫院共同主辦的「首屆糖尿病專業交流團」活動,在團長趙紅育總經理帶領團員11人於日前抵達台中清泉崗機場,在機場受到醫療團隊及病友團體熱烈的歡迎。據悉該活動旨在構建海峽兩岸學術、民間和照護體系的交流,使糖尿病友照護團隊更深入瞭解並親身體驗臺灣糖尿病健康管理的先進理念和經驗,未來可以幫大陸糖尿病友圓一個真正的健康旅遊夢。童綜合醫院內分泌及新陳代謝科暨糖尿病衛教室蔡政麟主任表示...
日前一位30歲左右的女性,在半夜裡不小心摸到棉被上一條刺刺的東西,驚醒後嚇然發現是一隻長4公分褐綠色的蜈蚣;臺大醫院新竹分院急診科施兆明醫師表示,女患者被蜈蚣咬到後,右手迅速腫痛,於是緊急就醫。經醫師給予傷口消毒,施打止痛及抗過敏針,再開立消炎、止痛和抗過敏藥後,女患者無礙返家。 施兆明醫師表示,蜈蚣有時會誤闖住家,尤其是溫暖季節為多。蜈蚣的頭上有觸角,它們用氣管呼吸,為卵生動物...
35歲男子被「止不住的睡意」困擾20年,不論上課、上班,甚至娛樂都常突然睡著,嚴重影響社交與工作,更不用說在成長與覓職過程中被多所誤解,幸經醫師檢查診斷出猝睡症、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等數種睡眠障礙,透過調整生活、藥物控制與呼吸輔助器,終於讓他找回清醒人生。 陳姓男子從國中開始,發現自己大白天常常睡著,搭公車坐過站是常事,連打工做麵包,都可以邊做邊打瞌睡、跟同事講話不到五分鐘,還會突然進入夢鄉...
雖說「高枕無憂」,但真實生活恐非如此。一名66歲婦人長期用兩顆枕頭相疊而眠,結果一年後竟然開始出現頸部疼痛,最後尋求藥物治療也無效,直到出現下肢無力無法行走及尿失禁情況,家人才趕緊帶到大林慈濟醫院神經外科檢查,發現竟是頸椎椎間盤突出惹禍。 大林慈濟醫院副院長陳金城說,這名婦人求診時表示,一開始還沒有那麼嚴重,只覺得頸部疼痛延伸至上背痛,幾天後陸續至診所就醫,並服用藥物治療,但情況仍未見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