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抽筋怎麼辦?為什麼會抽筋?預防抽筋吃鹽巴有用嗎?事實上,抽筋是因為肌肉疲勞、電解質失衡所引起,當體內的水分不足,會影響肌肉的代謝功能,增加抽筋風險。《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解答抽筋相關的小知識,並教民眾1招自製運動電解質水,可有效預防抽筋。
擁有乾癬症狀的患者,往往因為外觀變化造成心理很大壓力,特別是患部是在隱密部位時,更會影響與親密伴侶間的互動。門診甚至就有女性患者因背部病灶,多年來與丈夫的性生活一直不敢開燈而感到相當沮喪。 台大皮膚部主任蔡呈芳醫師表示,乾癬是一種免疫疾病導致皮膚發炎的反應,主要症狀表現會是皮膚發紅、變厚、脫皮等,會伴隨搔癢甚至是疼痛,病灶可能出現在身體各處,尤其像是頭皮、手肘、膝蓋外側、小腿前、臉部,甚至是...
醬油是每家每戶不可缺少的民生必需品之一,但根據不同品牌、原料及製造方式,市面上醬油的價格從數十元到數百元皆有,這是為什麼呢?大家盛傳如果吃到化學醬油,對身體不好是真的嗎?純釀造醬油與化學醬油又差在哪裡?《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在這篇專欄中將快速解析給你聽。
29日上午於y17台北市青少年育樂中心演藝廳舉行了一場盛大的party,原來是有34位花精靈寶貝們要畢業了。這些寶貝們的學習過程比一般孩子辛苦;當其他孩子奔跑跳躍時,他們揮汗抹淚,在復健機上小心翼翼地邁開一步步;當其他孩子唱歌、拌嘴、學跳舞時,他們一遍遍地學吃飯、學說話、學習生活自理。正如阿輝媽媽說的,「回首來時漫漫長路,孩子終於要畢業了,邁向下一個階段;這一路走過的點點滴滴、酸、甜、苦、澀...
宜蘭知名度假飯店驚傳水管出口滋生可能致命的「退伍軍人病菌」,導致2名遊客受感染出現發燒、肺炎等症狀,業者接獲通知後立即休館消毒檢驗,因為「退伍軍人症」的病菌的致命率高達30%。
每年的暑假,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新竹分院(原衛生署新竹醫院自7.1起改制)都會為新竹地區的學童舉辦極富教育意義的一日體驗營活動,自88年開辦迄今已舉辦了第十二年的活動,今年舉辦「醫閃醫閃亮晶晶-小小醫師營」,期望透過系列生動有趣的課程、實地演練及參訪活動等,讓孩子在快樂動態的氣氛中學習,不僅學到基礎的保健知識,並對醫療環境及醫學常識有所認識,進而提升自我保護的能力。此次課程內容安排有「...
學齡前兒童的口腔衛生首重預防,而家庭是照顧的關鍵起始點。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為讓父母親及早教導並建立學童口腔健康的生活習慣與態度,於100年7月31日、8月6、13、20日下午1時30分假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舉辦「牙齒健康好元氣—親子互動營」活動,期透過親子互動、寓教於樂方式,讓學童從小建立正確的知識、良好的習慣,以降低齲齒率之發生。衛生局健康管理處游麗惠處長表示,嬰幼兒時期是奠定良好衛生習...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為加強照護市民健康,於100年7月30~31日(六、日)上午9時至11時,與北市10家合作醫院特別精心策劃舉辦「假日防癌去!免費癌症篩檢」活動,並贈送參加市民每人1份驚喜小禮物!癌症號稱21世紀人類的頭號殺手!衛生署今年6月最新公布99年國人10大死因,癌症連續第29年蟬聯榜首,死亡人數4萬1,046人,再創新高,平均每12分48秒就有1人死於癌症。大腸癌、乳癌、口腔癌及子宮...
衛生署近日提出「生育事故救濟計劃」,計畫內容竟是獎勵醫院用和解處理生產醫療糾紛,等於拿人民納稅錢補助救濟金!民進黨立法委員黃淑英痛批計畫內容荒唐。台灣女人連線秘書長蔡宛芬接受優活訪問表示,此計畫的立意不妥,對婦女沒有保障。對於各界批評,衛生署說會再召開專家會議討論。衛生署提「生育事故救濟計畫」,希望減少生育醫療糾紛,但計畫內容卻遭痛批。蔡宛芬說,看到此計畫內容後,發現是當生育過程為醫院過失時...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研究發現,孕婦在懷孕期間,若心情常焦慮、憂鬱,生下的小孩比較容易有氣喘問題;其實不只氣喘,孕婦心理對胎兒情緒也有影響。薛雅蓮醫師表示,國外之前早有研究指出,孕婦若常焦慮,生下的小孩有較高比例會有情緒不穩的問題。所以明顯的就是孕婦如果太過於焦慮,肯定生下的小孩一定不健康。不過,薛雅蓮醫師也替婦女抱屈,因為懷孕會造成體內賀爾蒙變化,而影響到生理、心理,導致會有情緒上的問題,而社會...
從「指甲」就能看出一個人的健康狀況嗎?聯合醫院中醫師黃建榮表示,觀察指甲的形狀、色澤、飽滿度就能偵測出,你可能患有貧血、氣虛、營養不良等症狀,如果指甲顏色變淡又有凹陷的情況,就有可能是貧血及慢性病的徵兆。
台南市議員王定宇28日宣布,4、50年代盛行的傳染病-頭蝨大軍回來了,而且不限於偏遠地區,連台南東區明星學校都有不少學童感染。更嚴重的是,5都中只有大台南市竟無通報作業系統,是經台南社大老師許淑茹發現菁寮國小發生群聚感染,校方及校護求救無門,只靠熱心的許老師與教會結合協助。
世界衛生組織曾在5月底宣佈,使用手機可能增加罹患腦癌的風險,讓許多家長擔憂長期使用手機是否會對小孩的健康造成不良影響。而且明確表示14歲以下小朋友,建議禁用手機,但日前瑞士針對7~19歲兒童所做的最新研究,推翻了手機致癌的說法,發現手機用量和罹患腦癌之間並無顯著關連,風險更是微乎其微,排除了擔心兒童的頭部較小,電磁波可能會更深入腦部的憂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