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大砍藥價」癌友憂新藥進不來⋯衛福部長打包票:絕對不會發生
本篇文章目錄
川普推「最惠國政策」砍美藥價
法新社報導,川普在社群媒體寫道,他將簽署一道行政命令,讓新政策在美國當地時間5月12日上午9時生效實施。他說,計劃推動所謂的「最惠國政策」,即美國支付的價格將與全球任何一個支付最低價格的國家相同。這將使美國處方藥價格降低30%至80%。
對這次美國藥品降價的影響,台灣醫務管理學會理事長洪子仁認為,未來藥價被動調整壓力大增,藥品可近性風險升高,尤其進口新藥、癌症藥物,甚至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將面臨更嚴峻的談判壓力。
延伸閱讀:
川普關稅恐衝擊「台藥外銷」?製藥公會提3看法:穩定供應鏈最重要
癌友團體擔心缺藥問題
衛生福利部長邱泰源13日出席防疫中心興建工程動土典禮,會後接受媒體聯訪被問到此事。邱泰源說,台灣會密切關注變化,無論影響是正面或負面,政府都已做好充分準備。台灣藥品或醫療器材都有完善的監測系統,一旦發現問題會即時應對;若因藥價波動導致成本變化,健保署相關機制可以反映與調整。
至於有癌友團體擔心,面對川普大砍藥價,昂貴的癌症新藥未來可能不會再引進台灣,邱泰源表示,凡是對病患有幫助的藥物,國家絕對會以病人權益為優先,確保病患能夠使用到所需的藥物,希望病友繼續安心接受治療,類似情況絕對不會發生。
延伸閱讀:
就怕缺藥!美國擬調高藥品關稅?衛福部加速新藥審查「1年變4個月」
呼籲健保須強化緩衝能力
洪子仁提醒,由於藥廠為維持在美國市場的價格基準,可能選擇調高台灣等低價國的藥品價格,尤其是專利藥品,這將進一步加劇健保財務負擔。未來在與國際藥廠的議價過程中,恐需面對藥廠更強勢的姿態,要求提高給付價格或改為自費銷售,健保制度須強化緩衝能力。
中華民國學名藥協會12日發布聲明指出,美國藥品給付價格下修,對台灣影響牽涉很多變數,很難預判情勢,建議政府可趁此進行產業結構轉型、降低台灣對特定國家依賴程度,並強化藥品供應韌性。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