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抽筋怎麼辦?為什麼會抽筋?預防抽筋吃鹽巴有用嗎?事實上,抽筋是因為肌肉疲勞、電解質失衡所引起,當體內的水分不足,會影響肌肉的代謝功能,增加抽筋風險。《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解答抽筋相關的小知識,並教民眾1招自製運動電解質水,可有效預防抽筋。
春意漸濃,氣溫回暖也讓人想換一個清爽的新造型。想要換髮型卻毫無頭緒嗎?又或者期望髮型能修飾臉型與身段比例,卻總是無法跨出長度的舒適圈?針對短髮入門者,剛好切齊於耳下至脖子之間長度的「耳下短髮」是絕佳造型選項。2025春夏「耳下短髮」有哪些焦點款式值得關注?以下5大趨勢推薦給妳。
黴漿菌又被稱為「會走路的肺炎」,患者在感染初期仍可能有良好的精神狀況。6歲的小樂因發燒到39度前來就診,媽媽表示從發燒當天開始有明顯的咳嗽、輕微鼻涕及喉嚨痛的症狀,理學檢查發現喉嚨輕微發炎,胸部聽診有明顯的喘鳴聲和痰音,臨床上懷疑是黴漿菌感染,給予第1線抗生素治療並安排3天後回診。
早年罹患癌症等重大疾病患者,可能會因疾病或是治療用藥影響到生育功能,因此許多患者會希望透過凍卵保留生育機會。隨著乳癌年輕患者生育保存意識抬頭,國健署研擬推出醫療性凍卵補助,力拚2024年底上路,醫師樂見其成,強調現行凍卵技術不影響癌症療程,不願再見高額凍卵費成保留「一線生機」門檻。
肚子痛急就醫,竟是避孕藥造成靜脈血栓!日前,20歲張小姐因肚子痛,合併噁心嘔吐的症狀而就醫,排除常見的盲腸炎等可能問題後,醫師安排電腦斷層,結果發現張小姐的上腸繫膜靜脈、肝門靜脈、脾靜脈等三條血管都出現血栓,進一步詢問才知道,張小姐長期都在服用避孕藥,家人也曾發生過腿部深層靜脈血栓,是血栓的高危險群⋯
夏季新冠疫情持續升溫,單週確診人數、中重症及死亡人數皆再創新高,再確診人數更激增,疾管署預估7月中旬新冠疫情進入高峰期。醫師表示,目前台灣的新冠變異株以JN.1為主流,傳染力更強的KP.2緊追在後,到底感染新冠JN.1、KP.2後有哪些症狀?確診後該怎麼辦?還可能再確診嗎?清冠一號還有效嗎?《優活健康網》整理相關疫情資訊一篇看懂。
隨著年齡漸增,不少人頭上冒出不少白髮!你是幾歲開始有白頭髮出現呢?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提醒,越來越多上班族年紀輕輕就白髮一直冒,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長白髮後是否可變回烏黑秀髮?一起來看看造成原因及改善方法!
「你看看你怎麼弄的,寶寶都快踢掉衣物了。」婆婆一看到躺在床上的愛孫活動自如,忍不住念了媳婦:「包巾就是要裹好,否則寶寶著涼了怎麼辦?」媳婦回答:「寶寶活動力好,是好事啊。媽妳不知道如果襁褓包的太緊,讓會增加髖關節發育不良的機率,以後可是走路一拐一拐,更麻煩呢!」《優活健康網》特摘外科專科醫師白映俞所撰寫此文,分享髖關節發育不良的影響、原因、症狀與治療。
攝護腺癌又稱前列腺癌,根據2021年癌症登記報告[1]顯示,為男性十大癌症中年增率第二高的癌別,每年超過七千人被診斷為攝護腺癌。 臺大癌醫中心分院泌尿腫瘤科呂育全醫師指出,攝護腺癌初期症狀並不明顯,臨床約有三成病患在開始診斷時就已是第四期,可能會出現血尿、解尿困難、射精疼痛等症狀。若有其他器官轉移,如骨轉移,可能也會有骨頭疼痛等現象。 晚期攝護腺癌治療現況 由於男性荷爾蒙可能刺激...
天氣高溫炎熱,常讓人感覺倦怠、煩躁、情緒起伏大,甚至因此難以入眠,此時就可能出現臉上長痘痘、口乾舌燥、嘴破或痔瘡發作等上火症狀,也就是俗稱的「火氣大」;這些症狀不僅會影響日常生活品質,也可能會造成身體免疫力低下,使健康亮紅燈的警示,需即時調理和改善。
動大手術最擔心術前禁食、術後疼痛、併發症及住院恢復期長,但很多病人在執行手術前,對於事前準備及術後照護的注意事項都不太清楚,也因此對手術過程心生恐懼。究竟病人在術前溝通方面,有哪些管道、服務可以利用?對此,國泰醫院ERAS術後加速康復中心主任郭書麟指出,今年健保已分區補助「術後加速康復療程」,幫助縮短病人術後恢復期、降低併發症風險。
曾有研究指出,約有8成的民眾一生中至少有1次下背痛的經驗,尤其越來越多人因為久坐加上姿勢不良,導致腰痠背痛的症狀接踵而來,這些都可能是椎間盤突出前的警訊。若是繼續忽視,當椎間盤突出越來越嚴重,就有可能發生像是間歇性跛行、坐骨神經痛等症狀,當椎間盤突出壓迫神經太久或過於嚴重時,甚至有可能下半身癱瘓。
夏天回家一進門就先開冷氣?小心冷氣病上身!冷氣病又稱作冷氣機症候群,是指人因長時間待在冷氣房,或從炎熱的戶外進入冷氣房,短時間內經歷了冷熱溫差而導致身體不適的綜合性症狀。《優活健康網》特選此篇,揭曉導致冷氣病的3大因素,以及6招預防冷氣病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