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嗝~ 嗝~嗝~」跟朋友聚餐之後,因為吃飽喝足而不斷打嗝、噁氣,肚子也圓滾滾的,有時候用空心手掌去拍拍肚子,還會有低沉「咚、咚、咚」的聲音,肚子脹氣的難受經驗,一定很多人都曾經發生過,當發生脹氣的時候,該怎麼處理呢?《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教你4招有效消脹氣。
《鬼滅之刃無限城篇:第一章猗窩座再襲》現正熱血上映,不僅正式揭開《無限城篇》的序幕,更聚焦於人氣反派「上弦之參」猗窩座的強勢回歸與震撼對決,令無數觀眾熱淚盈眶、熱血沸騰。《優活健康網》特摘諮商心理師林仁廷分享「鬼滅之刃心理學」,其實炭治郎對決猗窩座時的無我境界,在心理學上是有對照說法的,那就是「ZONE」。
45歲後女性可能出現熱潮紅、盜汗、情緒波動、記憶力變差等更年期症狀,主要因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減少所致。《優活健康網》特選此篇,馬光中醫中醫師劉宗昇提醒,更年期是自然歷程,卻常被忙碌生活忽略,導致壓力累積、症狀加劇。透過日常飲食調養與穴位按摩,有助緩解不適、穩定身心。
吳奶奶邊咳邊摀著胸口,慢慢走進來看診,因為用力咳嗽的關係,顯得滿臉脹紅。她表示不久之前,慢性支氣管炎又復發了,不斷咳嗽、痰又咳不出來,咳到喘不過氣、呼吸困難,只好住院治療,前幾天才剛出院。
港星古天樂長年以來都維持良好狀態,除了自我嚴格要求的運動習慣之外,事實上他還以一種「231斷食法」來控制飲食,他曾分享自己用這樣的飲食法瘦了近10公斤,也沒有復胖,但這樣的斷食法真的健康安全嗎?
新冠確診者能不能出門參加11月投票?縮短居家照護隔離天數似乎是唯一解方。對此,衛福部今日最新宣布,自11月14日起放寬居家照護天數,確診者從原本需隔離7天最新縮短成5天,後續仍須進行自主健康管理,但期間若有快篩陰性者,可提早解除自主健康管理。
天氣轉涼進入心血管疾病好發期,一名27歲患有甲狀腺亢進的OL,常在睡覺時感覺胸悶、心悸、甚至被痛醒,常常晚上都睡不好,經核子醫學掃瞄發現有心肌缺氧,經檢查診斷出是「心血管痙攣」,服藥後夜間不適症狀才終於緩解。
秋冬進補愛吃薑母鴨、羊肉爐,還有冬至一定要吃的鹹湯圓,怎麼能少了最對味的青菜——茼蒿!茼蒿的特殊風味與口感令人回味無窮,更富含高營養價值,可促進腸胃蠕動、低熱量。但茼蒿要如何挑選才新鮮?吃茼蒿有哪些好處和禁忌?《優活健康網》為您整理美味茼蒿「9大QA」一篇看懂!
現代人健康意識抬頭,對內臟脂肪會帶來的健康影響也都了解,但除了一般常聽到的「脂肪肝」外,其實還有「脂肪胰」的問題也不能輕忽。脂肪胰是近幾年醫學界關注的焦點,與代謝症候群與產生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都有高度相關,民眾要特別留意。
一名50幾歲身體硬朗的男性主管,曾做過心臟繞道手術,並且身體恢復良好,感染流感以為是小感冒不以為意,後來竟轉變為發燒、呼吸急促,就醫治療並未好轉,最後因肺炎造成呼吸窘迫症,使用呼吸器維持三周後,仍然因敗血性休克不幸過世。 政府從11月開始實施50歲以上第二階段施打公費流感疫苗,目的就是減輕流感的危險性。振興醫院心臟血管內科任勗龍醫師表示,今年因為新冠疫情升溫,常規性的流感疫苗施打反而容易被忽...
范先生一家4口今年年初時,承租一間30年以上的老舊公寓,但在居住後常感到頭暈、頭痛等不適感,卻不覺有異且未進一步就醫。前日晚間,范太太於就寢前突然倒地且意識不清,經救護車送至醫院,急診醫師安排抽血檢查後,診斷為一氧化碳中毒。
糖尿病是複雜的慢性代謝性疾病,長年久居台灣十大死亡原因之一。依據台灣糖尿病年鑑2019第二型糖尿病資料顯示,台灣目前每年糖尿病發生率約16萬人,超越新生兒人數,盛行率2045年也預估將成長至近17%1,由於糖尿病初期並沒有明顯症狀,多數人常等到出現多吃、多喝、多尿或體重減輕時,才發現已經罹病;也因沒有及時發現、控制血糖,導致多種器官,如心、腎合併症的發生,糖尿病照護已是當前刻不容緩的重要議題。國民...
梨泰院踩踏事件是南韓新冠疫情解封後最嚴重的意外,壓抑許久的10萬人潮蜂蛹上街,卻不幸發生155人死亡的人群踐踏悲劇。但很多人疑惑,人潮在開放空間,不是密閉空間,氧氣源源不絕,踩踏事件如何會造成集體窒息?醫師解釋,主要原因就是壓迫性窒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