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媽媽是職業婦女,上班時緊張壓力大,下班後要趕回家料理家務,三餐不固定,近來胸骨下心窩處偶爾有灼熱或緊縮感,一開始症狀並不明顯,所以也沒特別注意。隨著工作加重,症狀發生率卻越來越頻繁,不僅會嘔酸水,有時甚至會出現胸骨後疼痛並傳到背後的情況,沒想到後來竟然感覺吞嚥困難,就醫經胃鏡檢查才知是罹患胃食道逆流。
台灣人幾乎人手一杯手搖飲料,這樣的「手搖文化」雖然豐富了生活中的小確幸,卻也成隱藏版的健康殺手。日前,罐裝無糖飲免貨物稅三讀通過,有助按下變胖暫停鍵。專家呼籲未來應擴及手搖飲,建立一致的無糖免稅機制,將含糖飲料稅收專款用於健康促進與預防保健,以降低全民糖攝取,提升整體健康水準,讓推動全民減糖更有力。
50歲詹女士因嚴重蛀牙與牙周病,導致全口缺牙。工作需與人互動,擔心活動式假牙講話或吃東西會尷尬不方便。奇美醫院牙醫部建議採「植體支持性固定式假牙」,先打好牙床地基再植牙,讓假牙穩固如真牙。治療後,她恢復自然咀嚼與說話功能,重拾自信笑容。
爸媽們要注意啦!再過2週學期就要結束,即將要迎來寒假,回想這學期以來孩子的言行舉止,是否有和之前不同?根據韓國研究顯示,如果孩子出現討厭學校、討厭自己、覺得孤獨、感到自卑等現象,很有可能患上「兒童憂鬱症狀」,若有相關症狀,也建議趕緊前往醫院就醫與諮詢,讓孩子開心過寒假。
2023年農曆春節在即,隨著防疫政策、入境免隔離等措施的鬆綁,在外的遊子們也規劃返家齊聚一堂,與家人團聚吃飯同樂,消除一整年的辛勞。但過年團聚期間,圍爐菜色該如何調整,才能從飲食來維護免疫力及保持體態呢?《優活健康網》整理3個食材搭配小撇步以及6道營養年菜,給讀者參考,安心享用美食、健康過新年。
蛋白質是人體每天必須攝取的重要營養之一,說到補充蛋白質,通常就會想到蛋。營養師余朱青表示,蛋的營養成分很高,有人體必需的胺基酸,是優良的蛋白質來源。她更提供常見「7種蛋類」所含的營養成分:熱量、蛋白質、膽固醇及鈉含量等營養素比較。
週末將迎來今年入冬首波寒流,不少民眾吃辛辣食物、喝熱湯暖和身子,不過雙頰出現紅潤時,小心可能是「紅臉症候群」上身。三軍總醫院皮膚科部主治醫師陳奕先指出,常見「酒糟體質」患者,碰上氣溫驟降、吃冷熱食物時,臉部會漲紅、灼熱,冒出丘疹、膿疱,可能影響美觀與社交。
大部分父母在成為爸爸媽媽之前,都被問過一個問題:「你喜歡男孩還是女孩?」或許你願意承認你的偏心,或許你心中已有答案但你不承認,或許當你說著「男女都好」,只要寶寶健健康康就好了,你根本不知道自己其實對孩子的性別有所偏好。
42歲的吳太太罹患硬皮症已經超過6年,從一開始的手指雷諾氏現象,之後關節出現浮腫僵硬,又變成關節硬化攣縮,甚至出現胃食道逆流、腸胃功能差、心律不整、肺部纖維化。在醫學中心免疫科不斷調整用藥,病情卻是沒有停下來的跡象,近半年來她隨時都感到非常痛苦,不只是關節的僵硬痛,就是連呼吸、吃東西也痛苦。
你是否曾經想過,當我們的工作被取代、甚至憑空消失的時候,我們還能做什麼?以Podcast節目《吳淡如人生實用商學院》再度翻紅的作家吳淡如,於《人生實用商學院》一書中提及,這個世代不要只為了錢而工作,請用學習來提升自己,不要急著增加蠅頭小利,要擁有與時俱進的能力,這樣才不會被時代淘汰。以下為原書摘文:
人生中大大小小的決策,都讓人覺得人生好難;我們常聽到「正向思考」就會帶來好結果,但真的是這樣嗎?企業演講家、決策領域顧問,安妮.杜克(Annie Duke)於《高勝算決策2》一書中,套用各種常見的情境,例如工作、婚姻、健康、投資,並提供實用的練習、工具與方法,教你克服各種決策難題。以下為原書摘文:
根據依衛生福利部委託台灣失智症協會2011年~2012年進行失智症流行病學調查結果,目前台灣失智症人口約佔總人口的8%,並且65歲以上老人中每12人就有1位失智者,而80歲以上老人每5人就有1人是失智者;並且隨著人口老化,失智人口將明顯增加。
長期抽菸的人要注意了!「心肌梗塞」不只有三高族群、老年人會發生,吸菸族也要當心是否有相關症狀。心臟內科醫師呼籲,「吸菸」是心臟科重要的危險因子之一,一旦發生心肌梗塞很可能會致命。另外,也要注意天氣變化,若是有胸痛發作,要及時就醫評估,不要輕忽,以免造成無法挽回的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