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企劃:對抗發炎

濕疹反覆發作怎麼辦?醫列「抗發炎食物」能改善:補充2種營養素

濕疹反覆發作怎麼辦?醫列「抗發炎食物」能改善:補充2種營養素

濕疹是一種慢性皮膚病症,會讓皮膚發紅、乾燥、發癢和龜裂,濕疹患者平時就應注意飲食及生活習慣,以避免食物對身體帶來過敏,甚至加重炎症反應。《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分享濕疹的飲食指南,究竟補充維生素D有用嗎?補充益生菌有用嗎?哪些東西不要吃?本文一次解析。

特別企劃:血糖控制

為何別人總是過得比我好?芝大心理學教授:停止「1心態」才會快樂

為何別人總是過得比我好?芝大心理學教授:停止「1心態」才會快樂

你是會和別人比較的人嗎?芝加哥大學馬歇爾.菲爾德四世心理學教授(Marshall Field IV Professor of Psychology)大石繁宏於《內在富裕》一書中,分享獲得幸福的關鍵,人常為做過的事後悔,但當時間拉長,人更會為自己沒做的事感到遺憾;當我們擁有愈多有趣的經驗和故事,內在就愈富裕。以下為原書摘文:

梅毒經皮膚就能傳染!疾管署揭去年「全台近萬人染梅毒」1原因導致

梅毒經皮膚就能傳染!疾管署揭去年「全台近萬人染梅毒」1原因導致

疾管署表示,依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2024年新增確診通報梅毒感染人數計9,738人、淋病7,605人,「不安全性行為」是主要感染原因;與2023年相比,整體梅毒下降2%、淋病下降8%。性傳染病如梅毒、淋病等感染初期可能無症狀,若未及時診斷與治療,恐影響生殖健康或傳染給胎兒造成早產、死產等併發症。疾管署特別提醒女性朋友,在忙碌的生活中別忘了關心自身健康,採取安全性行為並定期篩檢性傳染病,以保護自己...

注意餐前熱量多運動 糖尿病友也可輕鬆享健康

注意餐前熱量多運動 糖尿病友也可輕鬆享健康

日前(6/4)上午,近五十位糖尿病病友及家屬到花蓮慈濟醫院,參加糖尿病人保健推廣中心舉辦的糖尿病病友聯誼活動,現場除了幫病友們測量血壓、血糖,還邀請了花蓮慈院新陳代謝科李哲全醫師及營養師莊湄喬分享如何輕鬆享受端午美食的同時,又能兼顧到健康。香菇蛋黃粽、五穀養生粽、素粽、鹼粽…等,市面上常見的粽子一字排開,每個都是美味又應景的端午美食,但是必須控制血糖的糖尿病病友來說,要怎麼選?怎麼吃?就成了...

塑化劑恐助長女性「子宮內膜瘜肉」

塑化劑恐助長女性「子宮內膜瘜肉」

塑化劑(DEHP)風波持續擴大,除了可能影響男性生殖系統發育,以及引發心血管及腎臟疾病,醫師指出,若是殘留在女性體內,恐將導致子宮內膜瘜肉甚至子宮內膜癌,且也可能使子宮內膜異位症及子宮肌瘤惡化等可怕的後遺症,建議婦女改變吃健康食品來調養體質的習慣。大林慈濟醫院婦產科主任洪英俊表示,由於塑化劑具有雌激素作用,如果殘存於體內時,就會對一些器官產生荷爾蒙的作用,其中影響最大的包括子宮、子宮內膜、乳...

肥胖民眾罹患大腸癌機率 是體重正常者的1.6倍

肥胖民眾罹患大腸癌機率 是體重正常者的1.6倍

依衛生署97年癌症登記,大腸癌已成為發生人數最多的癌症,97年共有11,004人罹患大腸癌,其中9,571名大腸癌個案(約87%)是發生在50歲以後,亦即 50歲以上的國人,每天有26人被診斷罹患大腸癌,發生率為每10萬人口150.1人,為50歲以下發生率的17倍。研究顯示每1~2年糞便潛血檢查可有效降低18~33%之大腸癌死亡率。由於糞便潛血檢查不僅可以早期發現大腸癌,還可以發現大腸癌的癌...

斤斤計較聰明吃 健康減重不麻煩

斤斤計較聰明吃 健康減重不麻煩

根據國民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結果,成人過重及肥胖比率為44.1%,兒童則每4人就有1人為過重及肥胖,顯示肥胖已逐漸對人民健康造成威脅。「飲食控制」是維持健康體重的重要法門,但在許多人的觀念裡,「減重」總與「餓肚子」劃上等號,讓人覺得痛苦不堪。其實,只要學會「聰明吃」,把握健康飲食原則,既能享受美食也能健康減重,國民健康局在此提供您每週減重0.5公斤「聰明吃」健康飲食秘訣。每週減少0.5公斤的體重...

真假?!評定劑量多寡 可自我感應?

真假?!評定劑量多寡 可自我感應?

有些親友或病人出國時,購買些保健產品,經常詢問到底該如何服用。說明書的內容記載都不太明確,經常是1~2 顆/天、或 2~3 次/天,到底服用多少才合適、才最能發揮效益?大家都知道,補充不足無法達到保健效果,而服用過量又會引起副作用。醫藥界一般都以體重為標準,例如纖瘦的人服用量就少,肥胖的人胖點就增加點用量,然而50%的胖子多半有脂肪肝,肝臟功能早已負荷過重或異常,如何經得起多些的劑量。任何口...

隨著年齡惡化 退化性關節炎該如何紓緩病情?

隨著年齡惡化 退化性關節炎該如何紓緩病情?

退化性膝關節炎在骨科門診裡佔不少人數。據統計,患者年齡在40歲以上就有膝關節疼痛症狀,X光檢查多數可以發現髕骨(膝蓋骨)有外移或所謂排列不正的現象,隨著年齡超過55歲以上,發生單一髕股骨關節炎的患者愈來愈多。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骨科主治醫師陳熙全說,醫師對於早期髕股骨關節炎患者通常會採用保守療法,包括改變患者個人運動及生活習慣,非必要儘量減少爬山與上下樓梯,避免磐腿坐姿勢,建議做大腿肌肉...

腹中胎兒也中毒? 醫:尚未有定論

腹中胎兒也中毒? 醫:尚未有定論

塑化劑事件延燒至今,除了家長擔心子女中「塑」毒對生殖系統產生的影響之外,不少孕婦也擔憂塑化劑毒素會影響到腹中的胎兒,紛紛向婦產科醫師諮詢。婦產科醫師表示,目前醫學上還沒有直接的證據指出塑化劑的毒素會造成孕婦產出畸形兒,不必過度恐慌。若孕婦在懷孕期間有營養不良的情形,仍應服用由醫師處方的營養錠或天然的食品為主,切勿自行亂投藥購買市面上標示「食品類」的保健食品。如果孕婦曾經大量服用遭到塑化劑汙染...

誤會大了!神經痛誤當牙痛 婦錯拔六顆牙

誤會大了!神經痛誤當牙痛 婦錯拔六顆牙

一名年約五十歲李姓婦人日前因上顎後方第二臼齒區疼痛向牙醫師求診,醫師進行根管治療後仍未緩解,於是拔除牙齒。不料疼痛的狀況一直沒有改善,範圍反而擴及鄰近區域的牙齒,陸續由不同牙醫師為婦人拔除六顆牙齒後才轉介至大醫院,發現原來都是三叉神經痛惹的禍!婦人右上排牙齒幾乎被拔光,肇事的不是牙齒,而是臉部的三叉神經作祟。三叉神經控制咀嚼肌肉活動,與臉部、口腔周圍的感覺。醫師表示,一旦牙齒附近三叉神經痛,...

讓血管彈性變好、助代謝 運動可控制糖尿病

讓血管彈性變好、助代謝 運動可控制糖尿病

近年來國內罹患糖尿病的年齡層有下降趨勢,原因可能與國人運動量不足、肥胖比率增加、以及飲食過量等有很大關係;要想控制好血糖,運動絕對不可或缺。亞東醫院健康諮詢中心表示,「規律運動可以增進糖尿病患者的身體代謝能力,也可讓血管彈性變好,幫助血糖獲得控制。」糖尿病是內分泌和新陳代謝的疾病,病患的血糖比正常人來得高,因為身體血糖高,導致病患容易有各種急性與慢性併發症。糖尿病患者想要控制好血糖,包括規律...

食物中毒還是遭下藥? 林義傑8日續跑追進度

食物中毒還是遭下藥? 林義傑8日續跑追進度

對於台灣超級馬拉松好手林義傑6日在伊朗傳出疑似遭下毒一事,負責這次活動規劃的地球探索保護協會表示,目前伊朗警方正全力調查,他們也給予團隊很多幫助;地球探索保護協會指出,「林義傑今(7)日再休息一天,預定8日繼續長跑行程。」林義傑率領的「擁抱絲路」長跑活動,於今年4月20日在土耳其伊斯坦堡出發,長跑目的除了團員們為挑戰自我,也為了水資源而跑;林義傑與另外2名中國跑者陳軍、白斌預計將花費150天...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