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長期被疼痛問題所困擾,就醫檢查卻始終找不出疼痛真正的原因,往往到最後才被醫師診斷為「肌筋膜疼痛症候群」。醫師指出,肌筋膜疼痛不只造成局部疼痛,也可能引起遠端轉移痛,好發於上班族、運動員、勞動族群等。這是一種慢性疼痛,除了身體疼痛外,還嚴重影響情緒和生活品質,讓人不堪其擾。
診斷為糖尿病前期並不意味著一定會發展成2型糖尿病,尤其是如果能遵循治療計劃並做出健康的生活方式選擇。對於一些糖尿病前期患者,適度的生活方式改變甚至能將血糖水平恢復至正常範圍,進而預防或延緩2型糖尿病的發生。《優活健康網》特選此篇,專業營養師建議每日實行6項健康習慣。
明明很認份也很努力上班,卻總是被說靠爸、家裡有錢優秀很應該!被主管認可後還得面對同事的言語調侃,真的很煩怎麼辦?職場上的酸言酸語無所不在,當無法迴避言語攻擊的場合能怎麼應對?來看看業界HR傳授了哪些回話方式幫助解圍。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綜合報導)現代人生活緊張再加上飲食油膩,許多民眾為了確保胃腸健康,會購買標榜有整腸助消化的益生菌來食用,希望能解決消化不良的問題,益生菌種類非常多,但同一種菌並不適對每個人都適用,因飲食習慣的不同,以及生活型態的差異,導致南北民眾,體內所需菌體也不同。根據統計,北部民眾如要改善過敏情況,有百分之四十三的人適合的菌種為「嗜酸性乳酸桿菌」,改善自體免疫功能,百分之四十四的人適合...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綜合報導)一位81歲謝先生日前因車禍受傷住院治療,因腦部有輕微出血,住院期間醫師專注其腦部狀況,沒有另會骨科醫師處理足踝脫臼骨折之傷勢,導致謝先生腳踝疼痛不已,出院後才緊急到骨科醫院治療,經手術處理後,目前可藉由拐杖行走,並持續追蹤觀察。當關節發生脫臼時,傷者會有立即且重度疼痛、腫脹、瘀傷等症狀,應緊急處理將其復位,若時間拖太久,不僅復位困難,甚至會因骨頭離開血液太久造成缺...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綜合報導)類風濕性關節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為一慢性自體免疫機能失調疾病,估計全球盛行率約介於0.5~1%,其主要臨床表現是身體關節滑膜,及其周邊組織出現發炎狀態,以致肢體呈現疼痛、僵硬與腫脹感,若無適當治療與照護,恐引發關節受損而抑制身體功能。值得關注的是,此病好發於40~50歲之中壯年人,且有二至三成患者於發病後三年內,因肢體變形失去功能,...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綜合報導)一名60多歲男子,清早起床活動了一會兒後,家人突然發現他變得反應遲緩、口齒不清,覺得越來越不對勁,趕緊叫了救護車將他送往醫院急診,到院後,發現男子有右側偏癱情形,立即啟動預設的腦中風搶救機制,即時接受了血栓溶劑治療,肢體活動範圍與手腳力道都有了明顯改善。南投醫院洪弘昌醫師表示,腦中風的高危險群是三高患者(高血壓、血脂、血糖)、不良生活習慣(如抽煙、喝酒等),另外患...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綜合報導)世界衛生組織認知到全球許多地區,取得安寧醫療服務上仍極其有限,且數百萬患者及家庭,未能免除死亡前痛苦,建議各會員國應考慮強化健康照護系統,將安寧緩和醫療,作為整體生命歷程中「整合式健康照護」的一部分,包括適度制定與實施安寧,緩和醫療政策,確保用於安寧緩和醫療的資金和人力配置,確保醫療基本藥物之充分供應。台灣在世界衛生組織建議之前皆已陸續實施,因此,在英國「經濟學人...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綜合報導)肺癌已多年蟬聯癌症死亡率之首,過去人們總將肺癌與吸菸畫上等號,然而自98年菸害防制法上路後,國人成人吸菸率從97年至104年已大幅下降,降幅約4分之1,尤其台灣成人女性抽菸比例平均偏低,但肺癌卻自民國75年起就位居女性及癌症死亡率第一,可見菸害之外,仍存在其他重要致病原因。最新一期臨床肺癌期刊指出,女性比男性更好發癌症,推測是女性基因先天較男性脆弱,容易誘發肺癌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綜合報導)夏季高溫讓人油光滿面,皮脂腺的分泌旺盛,使得油脂及角質通通堵塞在毛囊中,開始形成粉刺,在發炎之後就變成了痘痘,痘痘俗稱青春痘、面皰,醫學上稱做痤瘡, 痘痘的發生是由許多因素造成的,其中最主要是皮脂分泌過盛,例如:青春期時男性賀爾蒙增加,皮脂腺過度分泌。皮脂一旦無法經由導管正常排出而堵塞在毛囊口,就會形成一個小白點,稱為白頭粉刺(封閉性粉刺),當遇到空氣氧化後即成為...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綜合報導)國民健康署邱淑媞署長表示,聯合國與世界衛生組織均正式發布報告,並發動全球政策與行動,在高齡化時代,全球最重要的致命原因,就是癌症、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等所謂的非傳染病,或俗稱的慢性病、文明病,而這些疾病又有四大共同的危險因子,就是菸、酒、不健康飲食、缺乏運動。一般人知道菸酒與癌症有關,但很多人還不知道油膩、燒烤紅肉、加工肉品,甚至甜食,以及缺乏運動、肥胖,也與癌症密...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綜合報導)全身系統性發炎是導致多重器官衰竭與致死的關鍵因素,敗血症就是其中的典型,在台灣,每年大約有110,000個人罹患敗血症,隨著老年人口的增多,敗血症的病例數呈直線上升趨勢,嚴重敗血症的死亡率仍然高達30~40%,最後導致器官功能衰竭和死亡。依據衛福部公布的資料,敗血症是民國105年度第十三大死因,目前尚無有效的治療藥物,由於自身免疫系統受到細菌感染刺激,造成免疫細胞...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綜合報導)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於今年正式公告「西藥非處方藥仿單外盒格式及規範」,就民眾在購買非處方藥品時,透過實質規範,提供民眾與國際規格相似的藥品外盒,與清楚易懂的藥品仿單,對於7000多項非處方藥品,預計108年12月31日前全面改裝完畢,現階段已完成5項藥品改裝,包含口內膏、防蚊液等產品,另外有10多項藥品審查中。非處方藥換裝 3大亮點此外,食藥署於今年1月,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