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序進入春天,春天時節日夜溫差大,白天可能飆到高達30度,夜晚則降到20度以下,這樣大的溫差對於心血管疾病患者可說是一大負擔,可能導致心肌梗塞或是中風等情況。《優活健康網》特摘營養師柯曉彤所撰此文,分享「5種健康飲食」遠離心血管疾病。
覺得腦袋愈來愈鈍、思考卡關、記憶力變差,甚至擔心大腦提早老化嗎?其實,「吃」對食物,對維持腦袋靈光非常重要!身心科醫師引用國際研究指出,植物性飲食可保護大腦、延緩老化,預防失智。《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分享植物性飲食的好處,吃對就能保護大腦。
一位65歲病人,糖尿病控制良好,血糖和糖化血色素都在正常範圍,但他認為回診太麻煩,改為在附近藥局買藥服用,半年後回診竟發現糖化血色素飆到8%,腎功能嚴重惡化,尿蛋白也超標,已罹患糖尿病腎病變第3期。醫師提醒,腎臟代償能力強,即使腎功能已流失,身體功能仍維持正常,因此糖尿病腎病變,成為容易被忽視的慢性病變之一。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52歲的樊女士曾發生車禍,因患第2型糖尿病導致血液循環不好,傷口不易癒合,出現糖尿病足合併細菌感染壞死性筋膜炎,左腳傷口嚴重紅腫、感染潰爛、甚至有壞死現象。原先宣判要截肢,讓樊女士感到害怕、無助,每天淚流洗面。轉而尋求其他醫療建議時,出現一線生機。清創手術後搭配負壓傷口抽吸 縮短治療期烏日林新醫院外傷科主任朱舜天表示,截肢對患者身心會造成巨大傷害。樊女士來院時發現...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61歲的羅女士罹肺癌第4期,走路會喘、舉步維艱、生活自理困難而心理受影響。最嚴重時曾經一句話都說不出來、咳嗽與劇痛,使用強效止痛劑與嗎啡都無法壓制疼痛。經化學治療合併免疫療法後,腫瘤縮小近一半,左肺積水狀況也減少了一半,病情獲穩定控制、重拾生活品質,還可以持續在老人院的志工工作。每40分鐘就有一人確診肺癌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肺癌已連續蟬聯十年癌症死亡率之首,且每年...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15歲國三腦性麻痺患者,正值準備考高中的階段,在學習方面是正常且優秀的,但在學校的行走及活動方面有很多不便,使得患者時常因為痙攣而疼痛,無法靜下心準備考試。患者兩歲時,就開始使用肉毒桿菌素治療,後續也轉介骨科手術治療,但術後,內收肌及大腿的骨二頭肌的張力仍影響她在學校的活動;直到最近健保給付條件放寬後,重新申請施打肉毒桿菌素,透過治療,患者在學校活動及走路步態都有...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我是誰?我的價值何在?生命的意義到底為何?你是否曾經有過這樣的疑問?生命就是不斷認識自己的歷程,藉由一個又一個的事件,覺察自己,發現更大的「我」。人生如戲,我們卻常常執著在扮演某個角色,讓周遭的人都得配合我們演出,演得身心俱疲,歹戲拖棚。你並非沒有選擇,賽斯說你是沒有受到任何限制的,這堂課讓我們一起發現可能性的自己,尋找生命藍圖,勇於真實。(活動內容、日期、時間、相關...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粥,真正是老百姓的飲食,不挑廚藝,不挑工具,家庭中壓力鍋、電煲、砂鍋、燜燒鍋、甚至微波爐都可以用來煮粥。煮粥的方法也很簡單,就是先用大火將米和水煮到滾開,再改小火將粥慢慢熬至濃稠狀即可。不過我們在日常煮粥的時候還要注意幾點:1)煮粥時間不宜過長/長時間高溫容易產生致癌物質,食物裡面的膳食纖維會被破壞,一些不耐高溫的維生素和人體需要的營養物都會在長時間的熬煮中被大量...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59歲的張先生罹患高血壓逾20年;雖定期看診,卻沒有測量血壓的習慣,時常血壓高至頭痛才服藥。漫不經心治療多年,直到例行性檢查才發現已慢性腎臟病第3期,腎功能僅剩3成,若再不積極控制血壓,恐要終身洗腎。原來血壓控制不佳,不但加速腎功能衰退,且血壓值越高,腎功能衰退的速度越快。張先生一轉消極態度,積極控制高血壓,絲毫不敢大意。血壓控制不良 心血管疾病風險倍增根據國內調...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編輯整理)普遍而言,過去的時代人們對於運動並沒有特別注重,而現代人因為生活型態、工作環境的轉變,健康狀況逐漸失去平衡,便開始注重運動,屆以調整自身身心靈的狀態。但可惜的是,許多人並沒有正確的運動知識,在運動「前」與運動「後」,也沒做到保護身體的措施;抑或因為沒有持之以恆的運動習慣,偶而做了太激烈或是大量的運動,卻換來更大的運動傷害,或是運動後肌肉痠痛的現象,結果導致惡性循環...
(健康醫療網/記者程佳慧報導) 一名15歲國三腦性麻痺患者,正值準備考高中的階段,在學習方面是正常且優秀的,但在學校的行走及活動方面有很多不便,使得患者時常因為痙攣而疼痛,無法靜下心準備考試。患者兩歲時,就開始使用肉毒桿菌素治療,後續也轉介骨科手術治療,但術後,內收肌及大腿的骨二頭肌的張力仍影響她在學校的活動;直到最近健保給付條件放寬後,重新申請施打肉毒桿菌素,透過治...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頭頸癌病人於手術或治療期,最直接面臨的就是飲食改變。病人這段期間可能因治療副作用食慾減低,進食量變少,而忽略營養充足;或是病人喝營養品喝膩了,家屬與病人陷入苦惱,不曉得有哪些替換方法?有鑑於此,亞東醫院將於5月18(五)舉辦癌症講座,由施淑梅營養師主講「頭頸癌病友營養迷思」,營養師將於課程中與病人、家屬雙向互動,協助大家如何提供充足的營養,並打破一些營養迷思,報名可電...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一名31歲男性病人因慢性咳嗽接受身體健康檢查,胸部X光顯示右上肺尖處有白影。經痰液培養確診為非結核分枝桿菌感染,並開始接受抗生素治療。藥物治療近1年後,病人右上肺葉病灶仍存在甚至空洞化,因此轉診評估是否需要手術介入。接受單孔胸腔鏡右上肺葉第1及第2肺節切除,術後恢復良好,5天後便順利出院並持續門診追蹤治療。非結核分枝桿菌感染 診斷困難、用藥複雜成大醫院胸腔外科主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