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媽媽是職業婦女,上班時緊張壓力大,下班後要趕回家料理家務,三餐不固定,近來胸骨下心窩處偶爾有灼熱或緊縮感,一開始症狀並不明顯,所以也沒特別注意。隨著工作加重,症狀發生率卻越來越頻繁,不僅會嘔酸水,有時甚至會出現胸骨後疼痛並傳到背後的情況,沒想到後來竟然感覺吞嚥困難,就醫經胃鏡檢查才知是罹患胃食道逆流。
炎炎夏日,不少人習慣以冰啤酒消暑,但長期下來可能埋下健康隱憂。醫師指出,過量飲酒容易引發脂肪肝、高血壓及性功能障礙等3大常見男性健康問題,恐增慢性病與死亡風險。飲酒雖非完全禁止,但應以小酌為宜,不可低估酒精對身體的長期影響,若有相關症狀,建議儘早就醫評估,避免疾病惡化。
立秋是24節氣中的第13個節氣,也是秋季的第一個節氣。中醫師提醒,正值成長期的青少年,以及皮膚、呼吸道容易過敏的患者,在此時節要注重潤肺、養陰、防秋燥,「百合麥冬杏仁茶」為最佳養生茶飲。《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由中醫師分享立秋的養生方法。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話說回來,PPM 與PPB 這麼稀薄的濃度,到底是怎麼被檢測出來的?這就端賴今日的高科技了。在實驗室裡,許多精密的儀器可以協助人們確認不同物質的稀薄濃度。但你有沒有發現,在日常生活中,許多食品業者經常委託第三方認證的實驗室進行農藥或重金屬殘留的相關檢測。這些廠商的食品,經常以「未檢出」作為對消費者飲食安全的保證。如果你對2016 年瘦肉精的新聞還有印象,那時候為了爭論...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連結中國、西亞到地中海沿岸的「絲路」,可以從東方送出絲綢、漆器、紙張,並從西方送出珠寶、玻璃、金銀工藝、地毯,進行交易。交易的同時,人類與家畜也帶來了各種疾病。從西方帶到東方的疾病,主要是天花與麻疹,而從東方帶到西方的就是鼠疫。雙方對外來的傳染病都沒有免疫力,所以都造成大流行。絲路的東西兩頭分別是中國漢朝與古羅馬,是掌握地球兩端的大帝國,人口眾多。兩大帝國幾乎同時發生...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人體隨著年紀增長,常見的現象是肌肉量逐漸流失,導致體能耐力降低,不少長輩常常懼怕慢性病上身,對於飲食過度小心節制,反而導致營養攝取不均衡,造成肌少症或衰弱症。依據國健署2019年「長者衰弱評估」篩檢結果顯示,20萬名65歲以上社區長者中,65至74歲長者有9.5%出現衰弱前期到衰弱狀態,75至84歲長者18%;85歲以上長者則有33.8%,年齡越高衰弱比率越高,有衰弱...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你有多久沒睡好覺了?每天起床都覺得睡不飽,甚至精神不濟飽受頭痛之苦!若情況已持續一段時間,小心罹患睡眠呼吸中止症。醫師提醒,這類病人短期內可能只是精神不濟,但久而久之,會增加慢性疾病的風險,包括重大心血管疾病(例如高血壓、冠心症、心律不整、鬱血性心衰竭、及腦中風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精神疾患及增加代謝症候群(糖尿病)的發生率,不可不慎!開刀除病灶 記憶力不集中困擾也...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過敏問題困擾我十多年了!」帶著黑眼圈的黃小姐表示,一開始症狀較不明顯,但近年每況愈下,除了鼻塞無法呼吸、講話鼻音重、流鼻水,甚至還會頭昏腦脹、睡不飽,輾轉就醫檢查,發現因為長期過敏導致慢性鼻炎,讓鼻內的鼻肉越來越肥厚;同時也發現鼻中隔的彎曲阻擋了呼吸的順暢。這樣的情形碰上了秋冬季節變化、過敏發作,更是雪上加霜。每到入秋季節,氣候乾燥,日夜溫差逐漸變大,容易造成免疫力...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阿嬤,妳知道今天是幾月幾號嗎?」這是失智篩檢中的測試問題之一。80歲的邱阿嬤因為常會叫錯孫兒名字,在初步篩檢後,接受團隊檢測,檢查結果只是記憶力略差,生活自理能力仍很好,邱阿嬤十分感謝大家的照顧。民眾抗拒篩檢 衛生單位提高參與動機大林慈濟醫院失智症中心2020年在嘉義縣民雄鄉大崎村推動一系列失智友善社區計畫,日前和嘉義縣衛生局及民雄鄉衛生所合辦「重陽敬老顧健康」失智...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在台灣,平約每四人就有一人肥胖。肥胖者若合併第二型糖尿病,稱為「糖胖症」;這類患者如果沒有好好控制血糖,容易併發心血管、腎臟病等疾病。高雄一名半百彭姓老農接受減重手術,半年內體重蒸發了50公斤,並擺脫惱人的三高問題,快樂享「瘦」下半輩子。53歲的彭先生有糖尿病家族病史,媽媽和姊姊都是資深糖友,他在10年前也檢出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糖化血色素9.2%(正常值6%以下)...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我時常懷疑自己,也覺得很自卑。老公選了別人,我怎麼自圓其說?我怎麼相信我的條件比較好,或者還不錯?」先生出軌,被提離婚之後的她,時常用法官的視角檢視自己,評判自己。她相信事出必有因,凡事必然符合邏輯:伴侶偷吃一定是自己有問題,若不是出在外貌,就是出在個性。她深信外貌可以整形,個性可以調整與學習。她時常拿著放大鏡由內而外地檢查自己,努力找出自己有缺失的部分,彷彿如此才...
2020-10-21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渝樺報導 骨質疏鬆常伴隨骨質減少、肌少症、關節疼痛,許多只知道民眾貼貼布、戴護膝來緩解疼痛。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理事長陳榮邦表示,民眾光用貼布、外在保護產品可緩解不適,無法阻止肌肉的流失,若身體長期有痠痛、無力,排除其他疾病後,應考慮是否有肌肉量、骨骼支撐或環節機能降低的問題,呼籲從50歲後要重視骨骼保養,進行骨質密度測試...
2020-10-22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 新一代蘋果手機於不久前上市,再掀搶購熱潮,而9年前因為胰臟癌離世的蘋果創辦人賈伯斯,他罹患的其實並非傳統長在胰臟上的腫瘤,而是胰臟神經內分泌腫瘤。此疾病因賈伯斯才漸漸被大眾認識,故神經內分泌腫瘤又有「賈伯斯病」的暱稱。 三軍總醫院51病房主任暨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陳佳宏主任表示,神經內分泌腫瘤主要是神經及內分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