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成為真正的大人嗎?心理學家:長大是要「盡力活出真實的自己」
你是真的長大了嗎?
長大是什麼意思?我們過了青春期,擁有更成熟的身體和雄心壯志之後,不就是大人了嗎?我們離開家庭、進入社會,並且說出:「雇用我吧!我能勝任那份工作」「跟我結婚吧!我會履行承諾」,不就代表我們已經成年了嗎?多年來我們以負責任的態度履行父母職、監護、親屬、人際關係與社會性角色,不就證明我們已經長大了嗎?
然而,當我在工作坊詢問學員:「你在哪方面需要長大?」為何從來沒有人請我解釋這個問題的意思?為何從來沒有人質疑那個作業的合理性?為何每個人聽了問題之後,幾乎立刻開始寫下答案?我們既然已經扮演了各種成熟大人的角色,為何在內心深處依然覺得自己必須長大?
由於幾乎沒有任何人願意離開家庭提供的安全感,進入那種不穩定的成年處境,因此未曾有人問過年輕人是否願意這麼做,他們有時是被迫長大。
當我們檢視現代文化後發現,過渡儀式已經消失了。我們不再教導孩子尋求個人能力與生存的工具,而是電腦技能。我們讓孩子留在保護性文化的懷抱中,因此沒有多少人真正經過啟蒙、獨自行動、獨立,並且擁有成人心態。年齡增長不代表已經長大;在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也不足以帶來真正的成熟。
延伸閱讀:
人生下半場如何有意識地活著?心理學家教你「這樣做」別回首過去
一直在過著逃避的人生
是什麼因素會讓一個人從需要人照顧、愛怪罪別人、依賴的心理狀態,轉變成心理與靈性的獨立狀態?這不就是我們的文化嗎?需要人照顧、沒有立刻得到滿足就大聲抱怨、逃避責任、無法忍受對立的張力,而非學習長期和模稜兩可共存,以及超越想要快速解決人生難題的渴望。
我們有個巨大的網路文化可以在這方面幫助我們,全天候提供轉移注意力的刺激,平息我們的焦慮,淡化我們的靈性發出的憂傷呼喊。若我們沉浸在轉移注意力的刺激裡、滿足於簡化的解決方法,以及遭到自認為高人一等的權威哄騙,就有可能一輩子在沉睡中,而從未覺察在每個人心中不斷迴響的靈魂的召喚。
有時候,當我們的計畫、關係、對他人的期待落空,我們必須面對這些不愉快的事實,並且要承擔後果。有時候,我們會出現干擾日常的症狀、令人不安的夢,在黑暗時刻面對自己,接著我們就必須正視一件事:我們一直在過著逃避的人生。我們的內心總有某個部分知曉,而且總是會藉由上述症狀表達意見。
很自然的,人性總是會盡可能逃避這種靈魂發出的傳票,直到靈魂敲門敲得太猛烈,迫使我們不得不開門回應。當我們願意說出:「該負責任的人是我,我必須處理這件事」,那就是我們長大的那一刻,直到再次出現退卻、迴避的情況。
延伸閱讀:
人生下半場找個伴比較好?心理分析師:做到「這2點」才是成熟愛情
盡力活出真實的自己
當我的工作坊學員輕而易舉就可以寫下自己在哪方面需要長大,代表他們已經思考過這個問題。其實,這些問題不難察覺。他們逃避的東西,包括該面對的衝突,未獲承認的天賦,一條和解的道路,或是令人害怕的召喚,其實以前早就在心裡掙扎過無數次。
可惜的是,我們意識到的問題不會自動得到解決。如果能這樣就好了。人性本來就容易遭恐懼與怠惰所牽引,在這兩個宿敵面前,我們多半是輸家。與此同時,我們的靈魂一直在底下翻攪,內在不斷發出各式強烈訊號,表達不滿與求助。我們跑得再快、逃得再久,後果終會找上門。這些事我們再清楚不過,也正因為如此,坦承自己在哪些面向需要成長,相對來說並不難。
我們每個人遲早要面對恐懼的事物,勇敢出面回應召喚,並克服我們內在巨大的懶散力量。這是我們必須做的事,在無法掌控的處境中,盡自己所能,勇敢成為自己真正的樣子。
這就是長大,這就是人生要求我們做的事:盡力活出真實的自己。
(本文摘自/內在力量的指引:榮格心理學自我探索的21個智慧/天下雜誌)
快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揪好友玩失智症小測驗,還可抽$5000 LINE POI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