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是「補腎」好時機!中醫教「平補養生法」:山藥、南瓜養氣血
立冬好發「三叉神經痛」
睿鳴堂中醫診所院長吳宛容指出,立冬時節氣溫劇烈變化,除了是流感、感冒的好發期外,同時也是惱人的「三叉神經痛」的發作高峰時期。特別是40歲後的女性族群,有些人往往沒做什麼事情,其中一側的臉頰,就突然感受到劇烈疼痛,像是刀割、針刺般強烈。
三叉神經是第五對腦神經,主管臉部、口腔感覺,左右臉頰各一條,有3個分支分別通往眼部、上顎和下顎區域,就如同3條叉路,因此稱「三叉神經」。這種在臉頰的陣發性疼痛,也有患者會誤以為是牙痛,因此患者生活上要注意以下兩點:
- 作息規律,避免風寒:需要足夠的睡眠和休息,避免過度勞累。還要記得做好頭面部的保暖,以免讓風寒再次侵襲誘發疼痛。
- 減少堅硬及刺激性飲食:因咀嚼誘發疼痛的患者,則要避免過大的咀嚼動作,以免反覆刺激牙齒及口腔,使得疼痛頻率上升,且切記不可吃油炸、辛辣、上火等食物。
所以,三叉神經痛患者,在立冬時節不宜「大補」,恐讓發炎更加重,只宜「平補」、增加免疫力。
延伸閱讀:
生理期一來,月經出血量就像血崩?中醫揭「3大症狀」是更年期前兆
立冬節氣適合補腎
因為冬季是補腎最佳時節,腎虛的人可在「立冬」節氣補腎。補腎之前,首先要了解自己是「腎陽氣虛」,還是「腎陰不足」;如果常感覺畏寒、腰膝痠冷、帶下稀多或夜尿多、月經不規則或量少,是屬於「腎陽氣虛」,可多食用桂圓、黑芝麻、核桃、黑豆等。
如果有失眠盜汗、口乾咽燥、腰膝痠軟、月經過少或崩漏現象,是屬於「腎陰不足」,可多食用山藥、黑木耳、白木耳、蓮子、百合等。
寒冷,也會引起「胃腸功能失調」,出現消化性潰瘍、胃腸道發炎、消化不良等現象。尤其是冬天,人們貪食火鍋補品,以為能祛除寒氣,卻不知會攝入過多高脂肪、高熱量食物,更容易引起腸胃疾病。因此,立冬期間飲食要有節制,切忌暴飲暴食。
延伸閱讀:
有食譜》立冬吃什麼進補?藥材怎麼挑?中醫首推「3道藥膳」補冬暖身
立冬補養適合「平補」
吳宛容提醒,立冬時節補養,宜調整為「平補」方式,如適當選擇一些「甘味」食物來調和脾胃、補養氣血,像是山藥、南瓜、馬鈴薯、白蘿蔔、紅棗、桂圓、香菇等,並酌量加入有「升(陽)散(寒)性質」的食物,如香菜、芥菜、生薑等溫散風寒食物,可防禦風寒的侵擾。
冬季容易手腳冰冷的人,平時可以泡杯「枸杞桂圓紅棗茶」當茶飲;但若非屬體質偏寒,而是容易上火、口乾舌燥者,就不宜多喝。立冬時節,如果體質屬於陽氣偏盛、易便祕,容易上火、發炎族群,忌吃薑母鍋、十全大補湯等「大補」飲食。建議民眾可多吃「白蘿蔔燉湯」或「何首烏燉湯」等平補飲食較適合。
(本文獲授權轉載,原文為:立冬時節忌大補 三叉神經痛惱人)
快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揪好友玩失智症小測驗,還可抽$5000 LINE POI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