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瓜葉怎麼煮才不會黑?教你正確烹調法防變黑:快炒時加「這1物」
地瓜葉種類
地瓜葉又稱為番薯葉,因為可隨處種植、隨時採摘,又有「過溝菜」之名,而市場上看到的地瓜葉,其實是專門葉菜用的甘藷品種,而非從地瓜長出。當夏季較缺乏葉菜類時,葉用甘藷是少數能維持正常生產的蔬菜作物。
以下為葉用甘藷常見品種:
- 台農71號:葉片質地細柔,適合多種料理方式,尤其是清炒或涼拌。
- 桃園2號:無苦澀味,纖維化少,且炒煮後葉片不變色。
延伸閱讀:
櫛瓜可以生吃嗎?出現苦味還可以吃?教你「1吃法」提高營養吸收率
地瓜葉功效
地瓜葉營養價值豐富,含有膳食纖維、維生素A、C、葉酸、鈣、鐵、鉀、鎂等多種營養素,而且每100克地瓜葉的熱量僅28大卡,還能同時攝取到一般蔬菜2~3倍的膳食纖維,有利於增進飽足感,是兼具營養與健康的食材。
以下為地瓜葉的功效:
- 守護眼睛:地瓜葉富含維生素A、β-胡蘿蔔素、玉米黃素,這些成分有助於保護眼睛,預防黃斑部病變和延緩眼睛老化。
- 營養補給:地瓜葉富含許多維生素及礦物質,平時將地瓜葉鈉入食材,能提供每日所需的營養素,作為良好的營養補給來源。
- 改善便祕:地瓜葉富含膳食纖維,有助於促進腸道蠕動、增加飽足感,並使糞便柔軟,排便也更順暢
- 抗老防癌:地瓜葉含有豐富的抗氧化物質,如多酚與類黃酮,能對抗自由基,有助於抗老化及預防癌症。
延伸閱讀:
薄荷可以止咳嗎?薄荷可以消脹氣嗎?「薄荷」功效、禁忌一次看
地瓜葉可以天天吃嗎?
可以天天吃。每天只要吃一小盤約300克的地瓜葉,就能滿足一天所需的維生素A、B群、C,還有鈣、磷、鐵、鉀、鎂、鋅等礦物質,只不過地瓜葉富有纖維質,攝取過量可能會引起消化道不適,不妨試著替換其他蔬菜,才能守護身體健康。
地瓜葉哪些人不能吃?
地瓜葉營養價值高,但還是要注意攝取量,尤其是腎臟病患者、正在服用抗凝血藥物者,或腸胃較弱的人,建議先諮詢醫師,以確保食用安全與健康。
- 腎臟病患者:地瓜葉富含鉀,腎臟功能不佳的人若攝取過多,可能導致高血鉀症,引發心律不整、四肢無力等症狀,因此應謹慎食用或避免。
- 服用抗凝血藥物者:地瓜葉含有維生素K,有助於凝血,與抗凝血藥物的作用相抵觸,因此服用這類藥物的人應避免食用地瓜葉。
- 腸胃功能不佳者:地瓜葉纖維含量高,可能導致消化不良、腹瀉等症狀,因此腸胃功能較弱的人,應避免過量食用。
地瓜葉不能和什麼一起吃?
坊間流傳「地瓜葉配豆漿可以治療痛風」的說法,但實際上沒有科學根據。癌症關懷基金會董事、郵政醫院營養師黃淑惠指出,地瓜葉含有豐富的草酸,如果跟豆漿一起食用,當草酸與鈣、鐵結合,會變成草酸鈣、草酸鐵,就不容易被吸收,一般建議地瓜葉與黃豆製品要分餐次食用,例如早餐喝豆漿、中午再吃地瓜葉。
地瓜葉挑選與保存
地瓜葉生長快速、產量豐富,是餐桌上常見又平價的蔬菜。雖其屬於平價蔬菜,但挑選時仍需注意外觀與嫩度,才能確保口感與食用品質。《優活健康網》整理以下挑選技巧,幫助民眾挑選新鮮地瓜葉。
- 保持乾燥:挑選未洗過的地瓜葉,若洗過建議盡快烹煮避免容易腐爛。
- 檢查葉片:挑選葉片完整、葉面寬大肥厚、新鮮嫩葉口感會較順口。
- 檢查莖部:挑選莖的纖維不可太粗,可用手折一小段,如果折不斷表示太老。
地瓜葉如何保存?地瓜葉保存時應保持乾燥,烹煮前不需先清洗。挑掉老葉後,用報紙或廚房紙巾包裹,再套上一層塑膠袋,袋口保持敞開,葉片就能夠透氣又不會乾萎,放入冰箱約可保存5~7天左右。
地瓜葉怎麼煮才不會變黑?地瓜葉因含有豐富的酚類物質,容易在加熱過程中氧化而變黑,影響口感和外觀。對此,農業部表示,只要在快炒時加點檸檬汁就能減緩氧化,此外,汆燙時加點油,能讓食物色澤更漂亮,注意8分熟就要快速撈起。
地瓜葉料理
地瓜葉料理種類豐富,包括炒、燙、涼拌、煮湯等多種方式。 其中,炒地瓜葉是最常見的料理方式,可以搭配蒜投、辣椒等食材,變化出不同的風味,當然也適合做成沙拉。《優活健康網》整理「地瓜葉彩虹溫沙拉」的作法,地瓜葉燙好後一定要盡快和醬汁拌勻,才會入味喔!
【地瓜葉彩虹溫沙拉】
食材:地瓜葉200公克、甜椒、薑絲少許、蒜頭2粒、枸杞1小匙、無調味堅果1湯匙
醬汁材料:烏醋1小匙、紅蔥醬1大匙、香油1小匙、鹽巴少許、白胡椒少許
作法:
- 將切碎的蒜頭、薑絲、紅蔥醬、香油、烏醋、白胡椒,加上少許鹽巴拌勻備用。
- 取ㄧ鍋水加入一小匙油、鹽巴,先將紅黃甜椒絲燙8分熟,取出瀝乾。
- 用原來的熱水將甘藷葉汆燙約8分熟,迅速撈起備用。
- 將醬料碗放入燙好之甜椒絲、汆燙好的甘藷葉,快速拌勻。
- 最後撒上枸杞、堅果點綴擺盤即可。
快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揪好友玩失智症小測驗,還可抽$5000 LINE POINTS!